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公理证明平行线的两个判定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感受几何中推理的严谨性、结论的确定,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2、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反思,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2、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证明并应用平行线判定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定理证明的思考方法以及书写方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导学案、三角板等辅助教学
前置作业:
1、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画平行线;2、制作平行纸条。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二是制作一个学具,通过操作学具来触发学生的思考,为重难点的突破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
问题1:
看完这组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2:
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你的发现呢?
学生回答预设:
学生能说出发现了平行线,在说证明方法时,引导学生说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如何证明这些方法的正确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索过程:
活动一:
(小组合作一)
你能用三角板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平行的依据是什么?
活动任务: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画平行线。
活动要求:
1、先自己画,再小组交流。
2、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并说出平行的依据。
交流展示:
一个小组上台展示画法,其他小组补充不同画法,并说出不同依据。
画法预设:
画法1:
沿着直尺边缘推直角、60°、30°或45°得到平行线。
画法2:
画法3:
教师引导预设:
若学生展示中没有出现画法2或画法3,教师可放到后面用多媒体演示,后探索证明。
将相同依据的作图归到一起,并写明依据,整理板书。
板书: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多媒体准备(超链接):
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
为什么?
师生总结:
将相同依据的作图归到一起,并写明依据,整理板书。
板书: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活动二:
探索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一)抛出问题:
这三种作图依据是真命题吗?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回答预设:
(如学生回答的不完善,教师适时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预设1:
他们是真命题,都是我们经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得到的.
预设2:
要判断一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仅靠经验、观察、实验和猜想是不够的,要进行证明。
预设3:
其中“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公理,我们不需要再证明了。
(教师,在命题前板书“公理”)
教师引导语预设:
大家说的太好了,公理的真实性是通过长期实践证实的,它可以作为我们证明其他命题的依据。
(二)小组竞赛(小组合作二)
对抗组商定各选择两个命题中的一个命题进行证明(最好不同)
活动任务:
1、先自己证明,再组内交流,确定最佳步骤和格式。
2、对抗组交换并评价。
展示交流:
一个小组展示证明过程,对抗组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预设:
1、若大部分学生步骤不完善,可温馨提示证明步骤:
(已知:
如图,求证:
证明:
)
2、让书写较规范的学生板书,起示范作用。
小组展示预设:
1、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预设:
关注学生是否将以前所学的结论不假思索用来作为证明的依据,强调证明的依据只能是定义、公理及证明过的定理。
教师引导语预设:
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这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两个真命题称为: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它们也可以作为以后证明其他命题的依据。
(板书课题,并在两命题前补充定理。
)
F
3、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一)基础训练:
1.(如图)填空:
(1)∵∠E=∠F∴∥,()
(2)∵∠A=∠FBC∴∥,()
(3)∵∠+∠=1800,∴AB∥CD()
2.如图,当哪两个角相等时,AD∥BC?
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3.已知:
如图,BP交CD与点P,∠ABP+∠BPC=1800,∠1=∠2
求证:
EB∥PF
(选做题)
如图:
AB∥CD,∠1=1000,∠2=1200
求∠α的度数。
目的: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理解几何每一步都要有理有据.
活动预设: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出现的普遍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分工交流解题思路,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选做题。
(二)生活中的数学
蜂房的秘密:
蜂房的底部由三个全等的四边形围成,每个四边形的形状如图所示,其中∠α=109°28′,∠β=70°32′,你能确定这三个四边形的形状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目的: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三)在做中体会数学(小组合作三):
拿出课前制作的纸条,如果工具只有量角器或圆规,怎样检验纸带的两条边沿是否平行?
如果没有工具呢?
请说出你的方法和依据。
提示:
可尝试用折叠的方法,与你的同伴交流。
活动要求: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2、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展示,并说出平行的依据。
交流展示:
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补充不同方法和理由。
学生预设:
1、通过在纸条上画一条直线,测量相关角度来判定是否平行
2、通过折叠找出对应的内错角、同位角,并用重合的方法验证两角是否相等。
3、用折叠剪裁的方法,构造角并验证是否相等。
目的:
让学生在“做”和“议”的实践中学习、理解、应用数学。
四、总结评价:
(一)问题: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总结我们的收获呢?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学生明确分工:
1人组织,1人记录,2人展示,组内人人发言。
学生预设:
预设1:
学生能从知识、探索过程和合作感受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预设2:
学生不能有条理的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
教师引导语预设:
当学生能从知识、探索过程、思想方法三个方面有条理的总结收获时,教师予以肯定表扬,并进行提升,引导其他小组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有条理的总结。
当学生不能有条理的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时,教师可结合现有的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
探索过程可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方式进行回忆: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快乐达标(机动练习,随课堂时间安排机动处理)
1.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判断直线AB∥CD的是()
A.∠1=∠2B.∠3=∠4
C.∠1+∠2=1800,D.∠3+∠4=900,
3.光线经过玻璃砖发生折射,从玻璃砖出来的光线同样回发生折射,如图,已知,∠1=∠4,∠2=∠3,求证:
c∥d
活动预设:
课上若有时间,学生自己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组内互评;课上若无时间,课下独立完成,组间互评后上交。
五、分层作业:
必做:
本节随堂练习2
习题8.4—1
选作:
1、导学案选做题
2、课后巩固提升
试着在一张不规则的四边形纸片上折出平行线,同组交流,总结方法。
证明你所折出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画出图形,并写出证明过程)
3、交流讨论:
你准备如何提高证明命题的能力呢?
课外阅读分享:
蜂房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有兴趣的同学可读一读华罗庚著:
《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科学出版社,2002.5)
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公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画图展示:
练习讲解:
定理1: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生板书:
(定理一证明过程)
定理2: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