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自救措施.docx
《应急自救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自救措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自救措施
哺乳动物咬伤
动物咬伤相当危险,因为动物嘴内的细菌可能会造成感染。
狂犬病危险性最大,常常致命,如任其发展,病人将越来越烦躁不安,出现怕光、恐水(对水产生强烈厌恶感)及瘫痪等症状。
急救时,如没有疫苗,就没有治愈的希望。
应极其小心,防止进一步传播。
猫科、犬科、猿类以及其他一些动物都能够携带狂犬病,甚至蝙蝠也携有一种狂犬病毒。
在野外求生条件中,一旦被咬伤,即使治愈,似乎已一切完好,在获得营救时,也应报告咬伤情况,找医生进行检查。
任何咬伤都有可能引起破伤风,每人都应注射破伤风疫苗,在可能会出现狂犬病的地区旅行,事先应当注射狂犬疫苗。
遭到动物撕咬时,要彻底洗净伤口,至少用五分钟时间冲洗残留的唾液,消除感染。
然后处理伤口流血及衣物,进行包扎。
蛇咬
被蛇类咬伤后如果立即使用消毒液,会大大降低危险性。
患者在一两小时之内能够送到医院一般可以获得及时治疗,要向医生描述蛇的种类以便施以对症的消毒液。
在野外获得消毒液只能是异想天开,但幸运的是,仅有一小部分蛇为毒蛇。
许多毒蛇的毒液从位于上颚前部的尖牙射出,蛇咬后留有明显的伤痕,类型也各不相同。
(美洲珊瑚蛇的咬伤可能难以察觉)有时虽非毒蛇,其咬伤也会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判断是否是毒蛇,就当做毒蛇对待。
不过为使患者不致心慌意乱,可说这并非毒蛇。
疗法:
处理毒蛇咬伤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毒液进一步向体内扩散,安慰患者,使其镇定,让其放松,休息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
立即冲洗残留在皮肤上的毒液,能有肥皂使用更好,在伤口的上方用绷带扎紧——不是止血带。
同时伤口处也用绷带扎紧。
譬如脚踝被咬,就在膝盖处包扎。
这样可以尽可能阻止毒液的扩散,防止进入淋巴系统。
将伤口置于凉水中——例如一条小河。
当然如可能冰镇伤口最好。
如引发中风应积极治疗,同样要进行人工呼吸,时刻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
不可切除伤口,不可用口吮出毒液.
孩子乘车不能坐在母亲怀里
有的父母出于好心,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怀里乘车,用双臂保护着。
其实即使在车速很慢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也起不到保护作用。
显然,如果懂得一个孩子在高速行驶下的轿车内就成为一个极易受伤害的动态物体这个道理,大人们就会把车内的儿童正确的固定在座位上。
儿童在乘车时有权利获得保护,他们至少应该像成年人一样受到保护。
■当40公斤变为1000公斤 在发生车祸时,儿童本身的重量会转化为动量。
当车速达到每小时50公里时,一个体重40公斤的儿童就相当于动力达到一吨的运动物体。
如果车速增加到每小时70公里,这个动力也就增加到一吨半。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没有系安全带的儿童一旦发生车祸就很容易受到伤害。
■儿童不是一个小个子成年人 当我们用双臂抱住一个新生婴儿时,我们会必须小心而正确地托住婴儿的头部。
因为婴儿的头部很重而其颈椎却十分脆弱。
产生这种感觉并不奇怪。
因为婴儿的头部重量相当其全身重量的一半。
成年人的头部和身体重量的比例就显然不同,头部仅占整个体重的约6%。
三岁儿童和六岁儿童头部的比重分别为整个体重的18%和16%,也与成年人有很大差别。
此外,儿童的颈部肌肉和韧带尚未完全发育。
即使儿童已经成长到10岁-12岁,他们的骨盆也尚未发育完全。
■1至4岁儿童应坐后向式安全座椅 两辆汽车迎面相互撞击是最常见也是伤害程度最严重的车祸。
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坐在前向座椅上的儿童的头部先是被甩向前方,并被迫向下朝胸骨方向急速弯曲,接着又同时朝后朝上方急速弯曲。
成年人的颈部能够有效地承受这样的张力,但是幼小的儿童则无法承受。
■3至10岁儿童可坐安全座垫 3-10岁或体重在15-36公斤的儿童除了选择儿童座椅外也可以选择儿童安全座垫。
Volvo(富豪)儿童安全座垫可以减少在碰撞中对腹部的伤害。
当儿童被垫高后,就可以使用正常安全带,便可保护儿童的胸部和头颈部。
Volvo(富豪)汽车公司事故调查研究组证明,使用安全座垫可将危险降低60%。
教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自防自救以应对各种侵害和灾难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界人士和有关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方法:
获取不安感觉:
教孩子在紧要关头,相信直觉。
不仅要告诫孩子留神从接触的人或事中获取不安的感觉,还要注意倾听,鼓励孩子讲出他感觉不安的人和事,然后耐心地传授应对方法。
遇人求助多个心眼:
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之类的事要保持警惕,这是犯罪分子诱拐儿童的两种普遍伎俩。
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人甚至是警察或者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孩子带走。
不要只防陌生人:
家长常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其实,孩子并不一定懂得什么是陌生人,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面目凶恶的人才像坏人,而事实上,许多想侵害孩子的人通常会装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家长更应该特别提醒女孩儿,不要单独在外留宿或跟异性到任何地方去。
遇事大声呼救:
孩子身单力薄是打不败侵犯者的,因此不用教一个小孩子如何用拳脚打败侵犯者,但是孩子却能做许多吸引周围人注意力的事情。
比如:
大声喊救命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警惕,或者利用周围的障碍物与坏人周旋。
勇敢地说“不”:
尽管父母都想培养孩子有教养,但也应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破常规。
比如,有人想威逼孩子做无礼或危险的事时,教会孩子勇于说“不”。
让孩子尽情倾诉:
父母与孩子要经常交流,如果孩子对某人不满,家长不要简单地制止孩子说某人坏话,而要让孩子畅所欲言,和孩子一起分析。
这样孩子一旦遇到搔扰才愿意向他所信赖的人吐露实情。
给孩子必要的性教育孩子长到四五岁,家长就应向孩子说明哪些部位是个人隐私区,任何人无权随意接触,即使是医生检查身体,也要监护人在场监督。
遇事不仅仅求助警察:
遇到麻烦找警察是最基本的常识,除此还要让孩子知道,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的工作人员甚至路人都可以成为求助对象,让孩子明白,多一个可求助的人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莫轻信网友随着网络的普及,孩子接触网络馅饼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因此,告诉孩子注意保守家庭及个人秘密,不要轻易约见在网上结识的人。
在游戏中掌握自护自救本领:
设计多种可能发生的情境,测试孩子的反应能力,同时,教孩子记住父母的通讯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野外探险遭遇意外怎么办
在选择野外宿营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近水:
扎营休息必须选择靠近水源地的地方,如选择溪流、湖潭、河流附近,但也不能将营地扎在河滩上或是溪流边,因为一旦赶上下暴雨或上游水库放水、山洪暴发等,就有生命危险,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发区。
2.背风:
在野外扎营应当考虑背风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
还有注意帐篷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向。
背风不仅是考虑露营,更适用于用火。
3.远崖:
扎营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一旦山上刮大风时,将可能有石头等物被刮下,造成危险。
4.近村:
营地靠近村庄有什么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没有柴火、蔬菜、粮食等情况时就显得更为重要。
5.背阴:
如果是一个需要居住两天以上的营地,在好天气情况下是应该选择一处背阴的地方扎营,如在山的北面,这样,如果在白天休息,帐篷里就不会太热太闷。
6.防雷:
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大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
7.环保:
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
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填埋。
■特别提醒 登山探险迷路了怎么办
在野外旅游时若有不慎,常常会迷失方向。
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心慌着急,只要冷静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就会在大自然中找到许多识别方向的标志。
1.如果携带有详细地图的话,应先查一查图例,看看每个符号代表什么,并且找到自己立足处位于地图上的哪一区。
在地图上找出迷路前的位置,然后回忆一下曾经经过的房屋、溪流或其他地理特征。
2.如果没有携带地图和指南针,首先需要考虑能否返回刚才走过的大路。
3.如果找不到可靠的地理特征,可以利用太阳分辨方向。
正午时,北半球的太阳在天顶靠南,南半球太阳则在天顶靠北。
4.如果云层厚密,看不到太阳,则可以通过观察树干或岩石上的苔藓来辨别方向。
苔藓通常长在背光处,在北半球,朝北或东北面的苔藓较多,在南半球,则朝南或东南面的苔藓较多。
5.可以根据蚂蚁的洞穴来识别方向。
因为蚂蚁的洞口大都是朝南的。
6.如果在星光灿烂的夜晚,则可以根据星辰来识别方向:
在北半球,北斗七星有助于找到位于正北方的北极星。
在南半球,南十字座大致指向南方。
7.如果是在冬天,由于日照的原因,积雪难以融化的部分总是朝向北面。
登山探险意外受伤怎么办
1.被毒蛇咬伤:
在野外如被毒蛇咬伤,患者会出现出血、局部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几小时内就会死亡。
这时要迅速用布条、手帕、领带等将伤口上部扎紧,以防止蛇毒扩散,然后用消过毒的刀在伤口处划开一个长1厘米、深0.5厘米左右的刀口,用嘴将毒液吸出。
如口腔黏膜没有损伤,其消化液可起到中和作用,所以不必担心中毒。
2.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
用冰或凉水冷敷后,在伤口处涂抹氨水。
如果被蜜蜂蜇了,用镊子等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
3.骨折或脱臼时:
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
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将伤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不让身子晃动,然后送往医院。
4.外伤出血:
在野外备餐时如被刀等利器割伤,可用干净水冲洗,然后用手巾等包住。
轻微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一小时过后每隔10分钟左右要松开一下,以保障血液循环。
■特别情况 如何从沼泽流沙中脱身
外出郊游,不论在高山低地,都可能遇上沼泽和流沙。
其中脱险逃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不要挣扎,应采取仰面平卧式姿势,慢慢移动脱身。
1.行走过程当中一旦发觉双脚下陷,应该立即把身体后倾,轻轻跌躺,并尽量张开双臂以分散体重,增大浮力。
不要放下背包或脱下外衣,这些东西可以增加浮力。
2.如果有手杖,可插在身体之下的沙中,也可将手中的水壶、雨伞放在身下。
3.移动身体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每做一个动作都要缓慢进行,让泥或沙有时间流到四肢下面。
快速的移动会使泥或沙之间产生空隙,把身体吸进深处。
4.如有人同行,应躺着不动,等同伴抛绳子、皮带、棍子等过来,让同伴把自己拖出来。
自己乱动不但帮助不大,而且会很快精疲力竭。
5.倘只有自己一人,朝天躺下后,应轻轻拨动手脚下面的泥土,用仰泳的姿势慢慢移向硬地。
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1.把目的地和预计返回的时间告诉家人和朋友,一旦发生意外,他们将会及时通知救援人员。
2.大致估计一下全部旅程需要多少时间。
健康的成年人在野外每小时大约能走4公里,休息的时间不要估算在内。
3.出发前应该致电当地的气象台或有关机构,询问目的地的天气,并穿上合适的衣服。
4.至少应该有四人结伴而行。
万一有人受了伤,其中一人可以陪伴伤者,其余二人去找人救助。
5.如果对登山野营的目的地并不熟悉,且缺乏远足的经验,应该找一名当地的导游或参加当地的旅游组织。
■特别用品:
1.小刀一把。
2.指南针一个以及野营登山地区最新版本的大比例尺地图一张。
3.结实绳子5至10米。
4.手电筒,要带备用电池。
5.哨子一个,以备遇险发信号联络用。
6.高锰酸钾一小瓶,可以用来消毒,也可以当做助燃剂。
7.急救包一个,内装止泻、止痛、止血、消炎药和捆扎用品等。
8.一个有盖的小平底锅,锅盖可用来反射日光发射求救信号。
正聚餐时突遇险情怎么办
餐馆发生意外最有可能就是可燃气体泄漏,继而引起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
餐馆可燃气体泄漏有明显的特点:
餐馆一般用气量特别大,液化气钢瓶数量很多,这样一旦发生可燃气体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相对就比较大。
同时,餐馆内输送可燃气体的管道长,阀门附件多,连接口也相对较多,这样就给可燃气体泄漏更多的“可乘之机”。
另外,餐馆内灶具多、明火源多、电火花多,这样一旦可燃气体泄漏而没有采取及时的对策,引起爆炸的几率就相对较大。
专家同时指出,餐馆内服务员、厨师、客人聚集在一起,给疏散造成一定困难的同时,人员伤亡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餐馆内部复杂的环境也给扑救造成一定的困难,因为餐馆的后厨一般设置在一个角落里面,这样扑救时就难以靠近。
另外,由于餐馆一般处在相对比较热闹的地方,这样一旦发生爆炸或者其他意外事故,会造成连带损失。
总体来讲,一旦餐馆发生爆炸或者其他意外事故,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财产损失相对较大。
专家介绍说,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
常温常压之下通常以气体的状态出现,加压之后则变成液体。
其属于易燃易爆物质,爆炸极限为2—10%,同时液化石油气还具有易挥发的特点,1升液态液化石油气可气化成250升的气态的液化石油气,其受热易膨胀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膨胀系数是水的10—16倍。
为什么可燃气体泄漏事故防不胜防,专家指出,这是因为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微量的硫化氢,这种成分易使设备遭到腐蚀,同时还容易使橡胶软化。
另外,虽然液化石油气中不含一氧化碳,没有毒性,但是它可使人麻醉,从而带来生命危险。
液化石油气的火焰温度高于2000摄氏度,其爆炸速度可达每秒2000米至3000米。
■特别情况
餐馆失火怎么办
如果火灾不是因为液化气泄漏引起,这个时候应该采取这样的措施:
首先拨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部门来处理;接下来应该尽量采取措施以进行初期扑救;然后及时转移液化石油气钢瓶到安全地方以免被引燃或者关闭气源管道总截门。
如果不能保证总截门能够正常关闭,这个时候还应该拨打96777电话以通知燃气公司,以便他们采取根本性的措施———关闭供应干管,从根本上杜绝隐患。
发生爆炸怎么办
如果爆炸事故相对较小,在疏散客人的同时,餐馆还应该在餐馆前面设置警戒标记,以免对行人、车辆造成危害。
路上的行人与车辆这个时候应该警觉,千万不要在这些区域活动。
同时客人在疏散的时候还要谨防二次爆炸,同时撤离的时候尽量用一切能够利用的物品掩护头部,以免被塌下来的物品砸住,同时还要注意防止飞溅的玻璃划伤脸部等。
■特别方法
液化气钢瓶起火怎么办
1、断气灭火,即在没有引燃附近可燃物的情况下,迅速用毛巾、抹布等物盖住钢瓶护栏,以防止手部烧伤并关闭角阀,一般认为关闭阀门会发生“回火”爆炸的观点是错误的。
2、先灭火后断气,用手抓一把干粉或苏打粉,用力撒向火焰根部,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角阀。
3、当阀门失灵时,应先用湿毛巾、肥皂、黄泥等将漏气处堵住,再将气瓶转移到室外,泄掉余气,切记杜绝一切火源。
4、当室内充满烟雾,火势较大时,要边扑救周围火焰,边寻找钢瓶,将钢瓶火扑灭,切断气源,同时用水冷却钢瓶,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处。
5、当钢瓶站立燃烧时,一般不会发生爆炸,可迅速扑救。
若钢瓶倒于地面或减压阀朝向地面燃烧时,人员不可盲目接近,可利用掩护物对钢瓶进行冷却,以防爆炸,并等待消防人员前来处理。
■特别注意 食客:
临危不乱灾情减半
1、在用餐时,意识到可燃气体发生泄漏了,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告诉服务员,让他们来进行处理,不要私自进行处理。
2、意识到泄漏情况较为严重,这个时候不要拨打手机。
3、客人穿着高跟鞋,注意走动步幅不要过大,因为高跟鞋的金属鞋跟可能会和地面摩擦形成火星。
4、客人身着化纤衣服,做各种动作时一定要轻柔,因为化纤亦会引起摩擦,从而引起火花。
5、发现服务员摇晃液化石油气钢瓶以充分利用瓶内气体时,这时应该及时制止。
6、服务员在点燃火锅时,如果是先开气、再点火,就应该提醒他们操作顺序发生了错误,告诉他们应该是先点火,再开气。
7、发现餐馆还在使用已经严禁使用的卡式炉,这时应该予以拒绝,并向工商部门举报。
8、餐馆发生着火和爆炸,要临危不慌,不乱,沉着冷静,当机立断。
俗话说,“临危不乱,灾情减半”。
9、如被烧伤,受伤处不要用手触摸,以防止感染,被烧伤处的衣裤不要硬拉强扯,要用剪刀剪开,烧伤处可涂些淡盐水消毒,并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10、就餐时出现头昏头疼,恶心呕吐或昏迷不醒,这说明是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进行通风,同时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流通的地方,将中毒者平卧,松开衣扣、腰带,进行人工呼吸,中毒严重者应送医院抢救。
游乐设施紧急避险配套方案
飞行塔:
1、当发生停电或者故障,吊舱吊在半空时,请游客保持镇静并注意收听广播。
2、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故障,工作人员将利用手动盘车将吊舱放至地面,游客按顺序撤离吊舱。
3、如有其他故障,工作人员也可能会利用升降机或者吊车将游客安全地接到地面,请耐心等候,吊舱不是完全封闭的,不必担心出现缺氧。
激流勇进:
1、当停电导致大泵停止运转或者提升机发生故障时,游客可能被困在激流勇进的高空水槽,请游客保持镇定、不要乱动,等待救援。
2、工作人员将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并在第一时间赶到该项目的高空水槽,帮助游客打开安全棒。
3、请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逐个下船,并跟着工作人员沿着步行梯安全撤离。
海盗船:
1、当发生停电或者故障,导致栈桥不能升到位时,游客不要在船上走动,静候救援。
2、工作人员将利用余气操作控制阀,将栈桥升到位,人工推动船体,使其通道口对准栈桥,游客要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逐个从船上撤离。
3、如果无法利用余气操作时,工作人员将把备用梯推至船体的通道口,游客可顺着梯子顺次撤离。
过山车:
1、发生突然停电或故障时,过山车如果停在提升机上,请不要担心,过山车上安装有防倒装置,保证车不下滑。
即使停电的同时发生机械故障,过山车也绝不脱离轨道。
工作人员赶来后,将逐个为游客开启安全棒,请按照工作人员安排,一个一个沿着步行梯撤离到安全地带。
2、当停电或者发生机械故障过山车停在站台外时,工作人员可以启动机器的手动功能利用余气将车操纵到站台内,使得游客从站台安全撤离。
如果过山车不能开进站台,工作人员将引导游客从站台外下车,并沿着步行梯撤离。
3、当过山车停在轨道上,请不要惊慌,工作人员会马上用梯子或者升降机将游客及时疏导到地面安全地带。
即使在最上端呈“倒挂金钟”的游客,安全棒也不会松开。
因此,请游客不必惊慌。
消除疲劳方案:
消除疲劳要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
1.洗澡:
洗澡可消除体表代谢的排泄物,使毛细血管扩张,有效消除疲劳。
但要注意回到住处或活动后,要稍事休息,待心律恢复到平时正常的状态后再入浴。
水的温度为40度左右,一般洗15—20分钟即可,不宜过长。
2.睡前热水泡脚:
热水泡脚有解乏安眠的作用,水温可略高一点,以自身感觉到“烫”为妥,泡脚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增强血液循环。
3.按摩:
过量的体力运动造成肌肉群产生乳酸堆积,按摩有助于乳酸尽快被血液吸收并代谢。
方法是用手捏或用拳头轻轻敲打小腿、大腿及手臂、双肩,使肌肉得到放松。
在一天的强度运动以后,很多人以睡眠或无所事事的坐着作为恢复体力的方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剧烈活动的第二天不要休息,一定要保持前一天一半的运动强度,给身体一个缓冲期,才能有效解除疲劳,尽快恢复体力。
另外,还有几种具体方法对解除疲劳颇有成效,你不妨一试。
食物可以帮你恢复体力
1.热茶:
茶中含有咖啡因,它能增强呼吸的频率和深度,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达到抗疲劳的目的。
咖啡、巧克力也有类似作用。
2.高蛋白:
人体热量消耗太大也会感到疲劳,故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豆腐、牛奶、猪牛肉、鱼、蛋等。
3.维生素:
维生素B1、B2和C有助于把人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故食用富含维生素B1、B2和C的食物,能消除疲劳。
4.饮用活性水或纯净水,水中含有大量的氧气,能快速缓解机体的疲劳感。
5.碱性食物:
多食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豆制品、乳类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
这些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后,可以迅速地使血液酸度降低,中和平衡达到弱碱性,使疲劳消除。
不妨做一些放松体操 1.颈部伸展坐姿,双手抱头,两肘贴脸,稍用力压,使颈部前屈,然后颈部用力尽量后仰,做8次,每次静止1~2秒。
2.体侧伸展坐姿,一手插腰,另一手臂伸直上举,上体稍侧屈,手臂用力向侧上方伸展5次,然后换另侧做,每次静止1~2秒。
3.肩部伸展坐姿,十指交叉上举,掌心朝上,然后由慢到快用力后振10次。
4.腰腹伸展坐姿,两手抱头,体前屈,然后上体后仰,肘关节外展,尽量把身体伸直,保持3~4秒,慢速做5次。
5.胸背伸展坐姿,两臂屈肘前平举含胸低头,然后两臂向侧后平行伸展,抬头挺胸,做10次。
6.腿部伸展坐姿,双腿屈膝置于胸前,然后两腿同时伸直,脚尖前伸,做10次,每次静止1~2秒。
野外采摘注意安全
秋天的季节虽好,但野外环境却并不“太平”。
一些对人体构成威胁的毒虫、蛇、马蜂等,往往利用茂密的灌木丛隐蔽起来,当人们不慎碰到它们时,它们就会向人攻击。
事实上,在一些山高林密的地方,都是毒蛇出没率最高的地方,它们一般都藏身在树林、草丛和竹林当中。
在户外活动、休息或经过蛇类栖息的草丛、石缝、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较阴暗潮湿处时,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
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
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
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
若有条件再送医院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
如是出血性蛇毒:
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甚至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
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
如是神经性蛇毒则可出现:
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其症状才会逐渐呈现。
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
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厘米处扎紧,缓解毒素扩散。
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
可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
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
再用两手用力挤压,用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吮口内不能有伤口 ,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在出游时一定要带上弹性绷带和打火机(火柴)。
在不小心被蛇咬到的时候不要太慌张,要仔细看清是什么形状的蛇咬,咬后的伤口痛不痛,有没有变肿,颜色是否变黑了(这样有利于医生“对症下药”)。
最好马上用绷带包扎,包扎位置是伤口上部。
同时应用火“烧”一下被咬部位,并用水清洗伤口,务求把部分毒素逼出。
另外,被袭击后,伤者应让受伤部位保持下垂,并避免运动,以免蛇毒入侵其他脏器。
万一被蛇追着,由于它跑得很快,千万不能和它较劲直着往前跑,而要跑曲线,使蛇看不到你,就有可能脱险。
炎夏旅行谨防“水中毒”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告诉记者,天气炎热的旅途中,瓶装矿泉水、纯净水等往往是游客们随身携带的“宝贝”。
它们虽然可以缓解口渴,但过量饮用却会导致人体盐分过度流失从而引发轻度“水中毒”。
在夏季旅途中,人们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浃背,体内钠盐等电解质流失的概率很高。
如果此时大量饮用淡水而未补足盐分,水分经胃肠吸收后,又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使盐分流失的情况更加严重。
当血液中的盐分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会出现头晕眼花、呕吐乏力和手臂、腿部肌肉疼痛等轻度“水中毒”的常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