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
年段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须的运算(包括估算)。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 课标第一网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学期教学设想
设想: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步骤:
一:
循序渐进训练、培养问题意识。
二:
精心设计内容、激发问题欲望。
三:
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四:
创设疑惑机会,尝试发现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写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 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 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数值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第四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以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三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
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
2、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 用纸剪除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4、 设计旅游计划。
5、 厨房铺地砖的选择方案。
6、 制作七巧板。
7、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8、 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重难点 教学目标 课时
一 元、角、分与小数 1、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
2、小数的加减法。
1、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4、会用小数表示日常一些物体,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5
三 乘法 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并能准确计算。
2、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1、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解释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四 面积 1、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
2、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运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计一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五 认识分数 1、分数的意义和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7
六 统计与可能性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
2、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交换想法。
3、能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知道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
七 总复习 综合复习面积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顾经历梳理及思考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2
课题 1 买 文 具 教时 一 1
(1)
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揭示课题
创设买文具的情境: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好吗?
板书:
买文具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
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二、讲授新课
1、认知小数。
(1)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
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这个“.”是小数点。
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
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
写成35.0元呢?
2、小数的读法。
(2)教师范读。
板书:
16.85 读作:
十六点八五。
(5)读一读。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1、找小数。
2 3.2 0.02 1.0050 5.0 18.01 0.7 1.11
2、填空。
2元1角= 元 7元5角2分= 元 50元5角= 元 2元5角1分= 元 51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橱窗里陈列的文具。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
同桌互相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3)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
(4)认识这些小数。
(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
(3)学生自己读。
(4)读一读。
0.02 0.31 0.50 2.4 10.33 8.05 20.004.135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1、课内作业。
(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
2、小黑板作业。
板书设计
元、角、分与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16.85 读作:
十六点八五。
8角= 元 5分= 元 3元5角= 元。
教学反思
1、 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
2、 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掌握比较好。
存在问题:
1、对于如6元5分=()元有困难。
2、应强化小数的十位上有0的表示方法。
措施: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个别指导。
课题 2. 货 比 三 家 教时 一 1 (2)
学习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学习重点:
1、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 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通过去文具店买文具认识了小数。
但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想知道吗?
同学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由这些发现你想到了什么?
师小结:
我们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要买文具盒,该去哪个文具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
3)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
(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
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
挑选两个问题解决。
4、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以前的部分谁小谁就小,如果小数点前面的一样大,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学生活动
1、读一读:
0.50元 0.02元 1.05元 2.3元 16.25元 6.00元
2、写一写:
(1)零点二五
(2)零点零四
3、填一填:
(1)1.02元= 元 分
(2)5.50元= 元 角
1)观察插图,说一说有那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4)结果表示:
4.9元<5.1元
(1)列出各店橡皮的价格:
2.63元 2.36元 2.65元
(2)找出2.63、2.36、2.65中最小的数。
X k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1、课内作业。
(课本第5页的“练一练”的第1、2、3题。
)
2、小黑板作业。
1、在〇里填上“>”、“<”或“=”。
2.65元〇1.88元 3.90元〇3.58元 6.05元〇6.10元
5.30元〇5.3元 7.05元〇7.50元 4.00元〇40.0元
2、计算。
25×5 81÷3 428×4 816÷3
板书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橡皮的价格:
2.63元 2.36元 2.65元
结果:
2.65元>2.63元>2.36元
教学反思
教学中学生又的“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教学大小比较的前提。
学生比较小数的大小已经在不自觉中用了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已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 .3 买 书 教时 一 1(3)
学习目标:
1、结合“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巩固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题目。
(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
一共花了多少元?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4)探索算理和算法。
1)估一估:
大约有多少元?
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3)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的是否正确。
分享多种正确算法的成果。
2、拓展知识。
(1)提出问题:
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学生活动
1、填空。
(1)5.9元= 元 角= 角
(2)3.3元= 元 角= 角
2、列竖式计算。
25+11 46-48 124-23
列式:
3.2元+11.5元= 元
4)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简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
(2)判断解决问题的模式。
写出算式:
11.5元-3.2元= 元
(3)列竖式计算。
(4)说一说:
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点也要对齐)
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的第2、3题。
1、课内作业。
(课本第7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
2.5+54.4 45.8-4.6 53.7+1.2 12.4-11.3
板书设计
3 买 书
列式:
3.2元+11.5元= 元
第一种:
把元化成角来计算。
算式:
11.5元-3.2元= 元
竖式:
11.5
- 3.2
8.3
教学反思
学生计算的准确性非常高,阐述算理比较清楚。
有个别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进一步的个别辅导。
课题 4. 寄 书 教时 一 1 (4)
学 习
目 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 习
重 点 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旧知铺垫
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
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情境图。
2、拓展练习。
三、课堂活动
四、巩固练习 学生活动
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观察图,理解情境,找数学信息。
(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1)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其中一种比另一种贵(便宜)多少元?
(3)列出算式。
(4探索计算方法。
2)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是否正确。
板书设计
寄书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
1.6+12.4= 14(元)
元 角
1 .6
12 .4 (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___________
14 .0 (进位) 教学反思
学生有探索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积极性,而且能利用上节课学的知识和整数加减法中进位和退位的情况,迁移自己探索新知。
课题 5.练习课 教时 一 1 (5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 习
重 点 小数的加减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二、专项练习
2、列竖式计算。
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
0.5+0.1 0.2+0.3 1.1+1.5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派代表回答结果。
(1)首先,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1、计算。
(1)10.2+1.3
(2)5.4+2 (
2、解决问题:
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
板书设计 口算
0.5+0.1 0.2+0.3 1.1+1.5 4.5+1.4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课题 森林旅游 教时 二 1 (5)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学习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1、 活动开始。
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
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
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五、实践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我的身高是1.32米.
我50米的赛跑的成绩是8.3秒.
我的体重是3.7千克. 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5、活动小结。
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分析。
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板书设计
森林旅游
我有20元钱买一双旅游鞋和一顶太阳帽,够吗?
15.6+2.90=18.5(元)
18.5<20
答:
旅游鞋和太阳帽一共18.5元,所以20元够了.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交流、汇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
课题 5.练习课 教时 一 1 (6)
学 习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 习
重 点 小数的加减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二、专项练习
2、列竖式计算。
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
2、课本第7页的第4题。
三、巩固练习
五、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
0.5+0.1 0.2+0.3 1.1+1.5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交流,相互检查;
派代表回答结果。
(1)首先,读懂题意。
(2)解决问题。
1、计算。
(1)10.2+1.3
(2)5.4+2 (
2、解决问题:
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
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
板书设计 口算
0.5+0.1 0.2+0.3 1.1+1.5 4.5+1.4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课题 轴对称图形 教时 二 1 (7)
学 习
目 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 习
重 点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纸,告诉学生:
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