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1954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docx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

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

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二、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

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

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作品。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发行的目的:

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3.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1)发现先进科技成果并促进其迅速传播,使它们尽快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对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

(3)科技读物使人们形成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社会观念。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P11)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不仅是出版单位重要的生存、发展条件,而且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3)促进文化交流。

§1.2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P13)

一、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P15)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为)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双百双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双效)

5.坚持质量第一

(记忆方法:

双为双效、双百双用、质量、多样)

【主旋律】:

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实践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P21)

我国出版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具体任务包括:

【核心价值体系】:

宣传马列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同理想,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3.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理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民族、时代特色。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3出版物(P24)

一、出版物的要素(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

有六大类:

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

其中,图书、报纸和期刊合称为“纸介质出版物”或“印刷型出版物”。

最早出现的出版物是图书,然后是报纸、期刊。

(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

(三)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略)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P27)

1.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最重要的特殊性。

2.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可能统一又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的特殊性之一。

正确处理这两个效益之间关系的原则是: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1.4出版资源(P31)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人才资源由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等构成。

信息资源由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全社会的文化积累、出版单位和出版物的品牌信息以及市场的文化需求信息等构成。

物质资源由生产出版物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以及各种有形资产构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P32)

(一)人才资源的特点:

1.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专业人员。

2.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学科素养,又要有相当的经营管理才能。

特别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合理性。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

已经生产出来的出版物,不仅是它的产品,而且常常也是它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可以继续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

【再生型资源】

要防止因无序开发而造成的信息泛滥和污染。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P33)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紧跟社会的发展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6.运用多种媒体

(二)要注意的问题:

1.着力于深度开发2.重视调查研究3.强化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5.注重信息质量,提高使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的维护(P37)

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1.5我国出版业(P38)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1.出版单位:

是从事出版活动的机构,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期刊社和互联网出版单位。

2.制作单位:

设立出版物制作单位,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报请审批或备案的手续。

3.印刷复制单位:

我国对印刷复制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4.发行单位:

我国对发行单位的设立实行许可制度。

5.出版专业教育、科研单位。

·出版业的现状:

①书业和报业规模较大;②期刊业、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业规模较小;③数字出版业起步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

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P41)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①拥有多家出版单位的,整合出版资源;

②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

③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公司;

④中央和地方进行联合重组;

⑤社会资本参与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4.引导非公有制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确保导向正确、国有资本居主导地位)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P44)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

5.发展出版流通业。

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P46)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有1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4万多种。

出版机构多数为民营,主要集中在北部。

图书批发公司称中盘商。

最大书展:

1987年,台北国际书展。

自1998年起,每年举办一届。

1、2月份。

(二)香港出版业:

出版社的设立实行登记注册制度。

有500多家图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1万多种。

香港既是一个中文出版物市场,也是一个英文出版物市场。

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二楼书店”创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独具文化特色。

香港书展:

每年一次,7月。

(三)澳门出版业:

报业较为突出,图书、期刊发展水平较低。

图书出版社约150家,年出版图书数百种。

§1.6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P48)

一、美国出版业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

出版中心是纽约、波士顿和费城。

全美约有6万家出版机构。

图书出版是它最大的门类,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出版业和出版市场。

2009年达到501亿的规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1%。

电子阅读器是美国出版市场的新宠,电子书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1%。

二、英国出版业

始于15世纪70年代,以1476年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开设第一家印刷所为标志。

到19世纪,形成一个鲜明特色:

图书出口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国有5万多家出版社,图书为最大门类。

大型出版社主要为跨国传媒公司。

小型出版社和行业巨头两极分化严重。

出版企业的设立采用登记制。

是少数几个对印刷出版物免征增值税的国家之一,但电子和音像制品需缴纳17.5%的增值税。

三、法国出版业(P51)

全国有3600家出版机构。

中心在巴黎和里昂。

1982年起,全国实行统一书价制。

政府设有“图书文化基金”,用于促进图书出口和资助翻译法国图书事业。

对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征收7%、4%和33.33%的增值税。

四、德国出版业(P52)

15世纪四五十年代,约翰·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1650年开始,莱比锡成为德国的文化中心,成为最重要的出版基地。

德国对图书出版实行扶持政策。

税率7%。

实行统一定价制度,《统一定价法》2002年10月1日生效。

五、日本出版业(P53)

主要集中在京都、大阪和江户。

报纸出版是日本出版业最大的出版门类。

期刊(尤其是漫画期刊和周刊)第二,第三为图书出版。

§1.7出版学概述(P55)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出版学】:

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是出版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范畴。

出版物、出版业和出版物市场的矛盾运动,构成出版活动的基本规律。

三、学科内容:

(P57)

(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出版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关系,即其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出版活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后者对前者又有巨大的反作用。

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重点是明确出版活动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阐述其在整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规律性。

(二)出版物

出版物是出版活动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与社会的关系,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

(三)出版业(P58)出版业是出版学研究的主体。

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2.出版业的体制机制:

在社会基本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按照一定的体制机制运转,形成既与其他行业具有共性,又有自身特点的体制机制。

3.出版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

出版业的结构:

内部结构、地区布局结构、产业集中度等市场结构。

其中,内部结构中的的编辑、复制、发行这三大行业结构是出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四)出版物市场(P59)对出版物市场的研究是出版学的重要内容。

(五)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研究出版人才队伍在人才结构和知识、技能更新上的特殊要求

(六)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

(七)中外出版历史

四、出版学的相关学科:

目录学、版本学、校助学、文献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

五、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况(P61)

(一)中国的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

有关古籍整理、图书管理、版本校勘的古籍:

汉代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南宋郑樵的《校雠略》;“艺文志”、“经籍志”,是古代书目与图书出版的历史资料;清代章学诚的《校雠通义》、纪昀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叶德辉的《书林清话》,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出版学研究资料。

最早使用“出版学”这个词的中国人是【杨家骆】。

(1931年《图书年鉴》)

正式提出出版活动理论研究作为学科来建设,是改革开放以后。

1983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研讨会上提出。

(二)外国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

(英)约翰·弥尔顿1644年发表《论出版自由》,对出版业产生深远影响。

(英)斯坦利·昂温《出版实况》(“出版圣经”,被日本改名为《出版概论》,1926年出版)

(美)小赫伯特S·贝利《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在美国较有影响。

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P64)

1、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出版时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出版观念;

2、只有依靠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各方面对出版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并使出版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够在持续、正规的培养中不断得到提高;

3、只有对出版学有足够的理论兴趣,才能更加热爱出版工作,在出版工作岗位上不断成长。

第二章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

§2.1数字出版概述(P66)

【数字出版这种新兴的出版业态正推动着出版业的转型、创新和发展。

是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电子出版

【电子出版物】:

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一次写入光盘、可擦写光盘、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卡等,以及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008《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

【在我国,电子出版是指将数字化内容与具备一定外在形态的物质载体固定在一起提供给消费者的出版方式,而不论其读取设备是否为计算机。

(二)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出版】: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互联网出版主体,是获得总署批准的互联网出版单位。

(三)手机出版(P68):

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送出版物内容信息的出版方式。

手机出版通过电磁波依靠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发送,互联网出版是通过电流或光电信号依靠有线网络来实现的。

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P69)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

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二)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

1.内容生产数字化2.管理过程数字化3.产品形态数字化4.传播渠道网络化

三、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P71)

(一)数字出版的兴起:

1959年美国匹兹堡大学建立全文检索系统,标志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开始。

1987年,《圣何塞信使报》以网络出版形式在全球首次发行。

但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

我国数字出版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

1996年,国家教委主办的《神州学人》创刊,并通过中国教育与研究网全球发行,这标志中国第一份网络报刊诞生。

1999年,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通过网络实现销售,这是互联网图书出版的开始。

2004年1月,总署批准成立首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

(二)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特点:

(P72)

1.发展势头强劲2.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3.投入和产出矛盾突出

§2.2数字出版相关技术(P74)

一、信息处理技术:

元数据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的发现、存储、管理和利用。

【元数据】:

又称为“描述数据”,用于对信息内容的主题和结构进行描述,现在一般特指基于标记语言的网络信息资源处理方案。

(作用:

标引、索引和匹配)

【XML/RDF标准体系:

XML—网页设计、数据交换与管理的标记语言;RDF—支持元数据在交换时能相互兼容的模型。

二、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包括三方面:

①全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②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③这些主机必须按规则连接在一起。

新闻组、电子邮件、文件下载→超文本浏览器→云计算、无线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技术始终是推动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使出版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3数字出版产品(P76)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1.物理空间利用率高4.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

2.复制成本低廉,有利于环保5.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

3.版本更新和发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

1.数字图书:

数字化的图书产品。

适合工具书、专业读物、教育读物类。

【图文超链接功能】

2.数字报纸:

在纸介质报纸的版式中插入音频、视频、和动画的数字化连续出版物。

【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广告价值和互动价值。

3.数字期刊:

以传统期刊结构为表征的连续型数字出版物。

【超链接、即时互动,有很强的体验感。

4.数据库出版物:

检索型出版物,主要供公众检索查询。

分为网状、层次和关系型数据库。

【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学术出版领域。

5.手机书:

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图书。

【格式:

TXT、JAR、UMD等】

6.手机报:

依托移动通信网络传播并在手机上阅读的数字化报纸。

【主要传播方式—短信、

彩信。

时效性强、互动性好、易于保存、成本低廉】

7.手机刊:

依托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媒体数字化期刊。

8.手机音乐:

数字化音乐作品。

可以下载播放,也可以在线播放(流媒体播放)。

9.电子书:

构成要件:

①数字化内容(辞书型、商务型、平板计算机型)②阅读设备(电子纸型、液晶型)③阅读软件(要具有著作权保护功能,还要能提供很好的阅读体验。

10.按需印刷:

出版单位将完成编辑制作的内容存放在互联网服务器或移动介质中,按用户需要以数字印刷技术为其印制相应书刊。

(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后的新型服务方式。

11.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

网络动漫产品和手机动漫产品是目前动漫产品的主流形式。

第三章编辑概论

§3.1编辑与编辑工作(P83)最早出现的编辑活动时书籍编辑活动。

一、“编辑”的概念

①【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

②指称从事编辑活动的职业、岗位、人员。

③这类人员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

日常生活中的编辑活动不是专业性的编辑活动,是专业性编辑活动的普及和延伸,泛指一切对已有作品的加工整理活动。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P84)

(l)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晌;

(2)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3)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

(P85)

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创造性、选择性、加工性、中介性

(文化工作的共有特点)(专业特点)

政治性:

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

思想性:

保证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科学性:

保证出版物合乎科学;

创造性:

既包含编辑人员独自的创新,又存在一定的依附性;(依附作品和消费者)

选择性:

出于价值和市场判断;

加工性:

完善作品;

中介性: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中介、联系作者与消费者的中介。

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P88)

1.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协调大型出版物的出版、策划和催生作者的创作活动、对出版资源的开发进行设计、对出版物形式的整体设计,对出版物生产、市场营销的策划和组织。

2.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

对作品扶正祛邪、择优汰劣,从而对于社会的文化传承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编辑的立场、观点和判断力,在文化传播的引导中会产生重大作用。

3.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①及时与作者交流,帮助作者寻找最佳的创作角度;

②了解创作进度,配合作者解决遇到的问题;

③作品完成后,编辑要进行认真的审读;

④编辑还要参与出版物的整体设计;

⑤通过选题的设计和规划,对出版物的产品结构发挥重要的优化作用。

§3.2编辑人员(P92)

一、对编辑人员的能力:

政治认知、策划、语言文字、社会活动、判断、信息感知、审美能力

政治认知能力:

政治敏感性、头脑清醒、熟悉法律法规

策划能力:

创新意识、调研归纳、熟悉业务、了解市场。

策划能力强弱,取决于:

1是否充分收集和分析信息;②能否别出心裁,富有创新意识;③是否熟悉出版实务,懂得经济核算;④是否了解消费者,把握出版物市场变化趋势。

语言文字能力:

①规范能力②加工能力③写作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

沟通、协调、组织、合作

判断能力:

学识、经验、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

信息感知能力:

把握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

审美能力:

认识美、评价美、鉴赏美

二、编辑人员的责任:

归根结底一句话:

向社会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

政治责任、社会贵任、把关责任、宣传引导责任。

(P96-97)

政治责任:

阵地意识、主流文化价值观

社会责任: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把关责任:

把好方向关、保密关、质量关。

宣传引导责任:

正确引导社会的阅读热点、引导读者的欣赏和审美趣味

三、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P97)

出版实践中的“读者”一词,泛指各类出版社的消费者。

(一)编辑的作者工作:

发现作者、选择作者、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为作者服务、维护作者权益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二)编辑的读者工作:

进行读者调查、为读者服务、处理读者来信

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

§3.3编辑学研究(P101)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活动、编辑工作的学问。

本节中讲的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