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1754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3900字.docx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900字

XXXX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3900字〕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日期:

2011-04-14]:

延吉市进学小学:

祝秀

  琴[字体:

大中小]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延吉市进学小学祝秀琴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

?

”这已是我们的共识。

作为从事20年语文教学的我,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

20xx年恰逢我校启动了“十一五”规划课题“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实验,我被选为主课题组成员。

根据主课题的研究内容,我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该课题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又在20xx年9月被延吉市教科所立项为市级教师个人课题。

  二、课题研究调查

  课题开始,我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

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

我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

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

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

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学校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氛围。

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

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

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

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

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说: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

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

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

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

  事等等。

3.榜样带动。

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

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

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

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1.以“讲”诱发兴趣。

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

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

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

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

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

(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

①按顺序看懂文章。

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

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

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

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

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

③图文并重。

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

  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

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

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

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

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

(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

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

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

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

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四、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

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

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

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

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

  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

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二)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

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

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

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

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实验后的困惑与思考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

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总课题组领导的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一)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学生间差异大。

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

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

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

因为我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