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1347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docx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及答案

区域地理复习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中国地形

知识梳理

一、中国地形特征: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广大;地势______________,呈_________________。

三级阶梯的界线:

一、二阶梯:

_____山——______山——________山

二、三阶梯:

___________——______山——_____山——________山

二、主要地形区

(一)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北:

_______________;中:

_______________;南:

_________

东北—西南走向:

东:

__________;中:

___________;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弧形山脉:

__________,西北——东南走向:

________、___________;

南北走向:

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山脉经纬度定位

山脉的地理界线意义

1、地形区界线

(1)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

______。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

_______。

(3)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

__________。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

_________。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__________。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

________。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

_________。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

_______。

(9)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

________。

(10)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

2、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__________山脉一________。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________。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

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

________。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

3、行政区界线

(1)省与省的界线:

________

(2)省与市的界线:

________。

(3)省与省的界线:

_________。

(4)省与省的界线:

________。

(5)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

_________。

(6)省与省的界线:

_________。

(7)省与省的界线:

大巴山脉。

(二)四大高原及突出特征:

______(高寒)、________(平坦)、黄土高原(______)、云贵高原(______)

(三)四大盆地__________(最大)、_________(最北)、________(最高)、___________(最暖)

(四)三大平原组成及成因:

东北平原包括:

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________平原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______三角洲

(五)主要丘陵有_____、______和_______丘陵

(六)其他地形:

五岳,四大佛教名山,风景名山。

吐鲁番盆地,河套平原、平原、河西走廊、平原、珠江三角洲、雅鲁藏布江谷地。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经纬度定位:

重点分析:

1、地形地质成因:

地形

(1)青藏高原(略)黄土高原:

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经力抬升

泰山、庐山、华山:

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形成的断层一侧岩块上升。

渭河平原:

先地壳断裂下陷,后流水的沉积作用

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地壳的断裂下陷

三峡、雅鲁藏布江谷地:

地壳运动导致地壳抬升,流水的侵蚀下切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原因:

黄土广布,土质疏松;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地形坡度大,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地表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的原因:

石灰岩广布;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气候温暖湿润,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地貌广布。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原因:

力作用主要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2、我国地形对河流有哪些影响?

(1)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地形成降水

(2)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沿海和陆交通

(3)河流在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

3、我国地形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利:

(1)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复杂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形成多种自然资源,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弊:

(1)山区面积广大,耕地有限

(2)山区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4、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1)位于两震带的汇合处,地震频发

(2)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加剧了重力作用,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3)人均耕地面积少,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了地表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剧了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度。

中国气候

知识梳理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l月0℃等温线位置: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_______________一线。

2、各温度带划分

温度带

≥10℃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1600℃

一年____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1600—3400℃

一年_____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暖温带

3400—4500℃

两年____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复种荞麦等,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热带

>8000℃

一年____熟。

水稻、甘蔗。

3、降水和干湿地区

降水分布特点

(1)空间分布规律:

(2)时间分配规律:

★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中旬:

___________。

6月中旬:

___________,进入“梅雨”季节,华北地区_________严重。

7月中旬、8月:

____________,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__天气。

9月:

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

夏季风在大陆消失。

在中国降水量分布图上注意:

(1)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

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_________一线。

(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3)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

大致通过阴山、_______、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从________-________-贺兰山-巴颜喀拉山-_________一线。

2、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干湿地区

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

植被与农业类型

湿润

地区

岭-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东的广区,还包括东北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自然植被多为森林,农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

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农田以旱田为主

半干旱

地区

高原(应该是贺兰山以东围)、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等

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农田以旱地为主;

干旱

地区

西北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阿拉善等地

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以畜牧业为主。

三、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四、我国的灾害性天气

灾害性天气

天气系统

时间

影响地区

寒潮、沙尘暴、

冷锋(快行)

冬春

主要是北方地区

我国夏季暴雨

冷锋

夏季

东部季风区

“梅雨”

江淮准静止锋

6月中旬~7月中旬

江淮地区直至日本南部

“冬无三日晴”

准静止锋

冬半年

云贵高原北部

伏旱

副高(反气旋)

7、8月份

长江中下游地区

台风

低压(热带气旋)

夏秋季节

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地区

重点分析:

1.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最低温处及原因:

省的漠河,纬度最高,距冬季风源地近,气温最低。

冬季同纬度盆地气温高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原因:

北部巴山地对冬季风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受冬季风影响小;盆地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②青藏原东南边缘、天山等地等温线的密集的原因: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温差大。

③几处等温线弯曲原因:

横断山山河相间处:

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原因:

山谷,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北凸;山岭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南凸。

雅鲁藏布江谷地:

等温线向上游凸,原因:

河谷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上游凸;

附近河谷等温线向黄河上游凸,原因:

河谷海拔低,气温高。

④等温线走向:

东部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较平坦,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等温线东西延伸与纬线大致平行;西部: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气温受地形地势影响大,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弯曲较大。

在山脉处与山脉走向一致。

2.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最高温处及原因,最低温处及原因。

夏季最高温是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原因地势低,地形闭塞,又深居大陆部,大陆性强,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地表沙质土地吸热升温快。

夏季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气温低。

②汾河、渭河、黄河谷地等地等温线弯曲原因汾河(向北凸)、渭河(向西凸)、黄河谷地(向北凸)、原因:

海拔低,气温高。

太行山、大兴安岭等地等温线向南凸,原因:

山脉海拔高,气温低。

③等温线走向及原因:

七月份,东部地区等温线东北—西南延伸,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受海洋影响较大。

西部:

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弯曲较大。

在山脉处与山脉走向一致。

④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温线闭合原因:

盆地地形,海拔由四周向中间降低。

岛、岛等几处温线闭合原因中部为高大的山地,地势由中心向四周降低。

读降水量分布图注意:

3.读降水量分布图

①长白山、武夷山、山脉、五指西两侧降水差异及原因:

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

原因:

东部位于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西部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②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的原因:

祁连山虽地处陆但对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有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天山、阿尔泰山虽地处陆,但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经阿拉山口进入准格尔盆地受天山和阿尔泰山抬升,多地形雨,降水稍多。

③横断山、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对降水的影响:

地势北高南低,河谷南北走向,有利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进入,并受两侧高山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④中国雨极是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

地处山脉东侧,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降水最少处是吐鲁番盆地部的托克逊,原因:

深居大陆部,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一、主要识记容

(一).流区与外流区的界限;

(二).河流(名称、干流轮廓、源地、注入地、流经主要地形区、主要的支流和湖泊、上下游的分界线):

、乌里江、松花江(三江平原);嫩江、辽河、界河-黑、乌、图们江、鸭绿江;海河、黄河(三大支流-湟水、汾河、渭河)、淮河;长江(北岸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支流—乌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珠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三江并流区”三江指;“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指

(三).湖泊(名称、轮廓、所在省区)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二、重点分析

(一).河流的基本特征分析

(1)水文特征:

主要从、、、、等方面描述。

例1:

分别描述松花江和塔里木河的水文特征。

 

(2)河流的水系特征:

主要从、、

、、等方面描述。

例2读图:

简述B河的水系特征。

(二)湖泊的水文特征:

主要从、、、等方面描述。

(三).河流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治理

1.开发利用

(1)水资源的开发: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养殖、旅游等

(2)水运的开发:

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方法:

 ①自然条件:

、②社会条件:

例3:

分析长江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船。

 

(3)水能开发:

水电站的修建的条件

例4简答开发该水电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治理

(1)洪涝的治理:

例5分析长江多水患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例6简述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发电效益、航运效益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水污染的治理:

污染物来源危害措施

 

(3)河流长度缩短、断流的防治:

流河的缩短问题、黄河的断流问题等。

 

例7黄河断流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例8塔里木河、生态问题及原因:

       

 

(4)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或泥沙的治理

例9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例10简要分析河流中上游地区造林绿化对珠江中下游的影响

 

反馈练习

1.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四地为我国主要平原,其名称依次是

 

A.汾河平原、江汉平原、湟水谷地、河套平原

B.平原、江汉平原、渭河平原、平原

C.平原、渭河平原、江汉平原、平原

D.汾河平原、渭河平原、江汉平原、河套平原

读表1数据,回答3~4题。

表1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海拔/m

纬度

经度

31

39°55′N

116°24′E

1517

36°03′N

103°49′E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891

25°04′N

102°42′E

3.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4.图4中表示乙地年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沿106.5°E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5-6题。

5.图中②地形区为

A.华北平原B.盆地

C.渭河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6.关于③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甲、乙两地≥10℃积温分别在3400℃、4500℃以上,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毫米。

据此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C.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D.平原、江汉平原

8.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种植春小麦、乙地种植冬小麦B.甲地农作物二年三熟、乙地一年二熟

C.甲地年降水量集中在春季,乙地集中在夏季D.甲地在牧区、乙地在农区

(2012卷文综5、6、7)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9-11题。

9.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 素         

D.海陆分布

10.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11.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2012·课标全国卷]读图,完成12-13题。

图2

12.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13.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2012卷文综32)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西北部。

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图12为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

完成14-15题。

14.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  大西洋      B.北冰洋    C.  太平洋      D.  印度洋

15.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

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 >Ⅲ                B.  Ⅰ<Ⅱ<Ⅲ      

   C.Ⅰ<Ⅱ  Ⅱ>Ⅲ           D. Ⅰ>Ⅱ Ⅱ<Ⅲ  

16.下列图示的湖泊(或湖群)为咸水湖的是

17.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横断山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19.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旱明显B.春旱严重C.水能丰富D.黑土广布

120(千米)

100

80

60

40

20

20

30

40

(米)

(2012卷地理7~8)图4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回答20-21题。

20.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21.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2012卷文综8~9)图4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读图完成

22-23题。

 

22.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宰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23.该河最有可能是

A.塔里木河      B.松花江         

C.淮河           D.珠江

24.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

发洪涝灾害。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

线,A为。

简述B成为地理分界线的主要理由。

(4分)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

(3)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分析该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10分)

 

(4)近年来,该地区针对洪涝灾害频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分)

 

24.2010年全国卷(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右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地形分布特点。

(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

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6分)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

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8分

 

25.(36分)阅读材料一(我国某区域图)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在图幅中部,用“==>”符号(“==>”画成3厘米左右长),表示该区域年降水量递减变化的总趋势。

(2分)

(2)小冬作文中写道:

“……烈日当空,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惊呆了。

眺望山下,湖水碧波荡漾;俯视陡崖,使人心颤汗冒。

下午,更神奇了。

下山途中,突然,天空滚云密布,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哗哗而下。

不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在天空又露出了笑脸……”

小冬所登山是图中我国著名的旅游名山,它的名称是;作文中描述的降水,按成因划分属雨,这种类型的降水在图示区域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6分)

(3)图中甲山脉多低谷、山口,形成这种地表特征的主要外力是;地质历史时期该山脉有多次岩浆侵入活动,由此推测该地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有。

(4分)

(4)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12分)

 

26.(2012卷文综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

流域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

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图5

国界

沙地

规划调

水工程

40°N

120°E

西

A

B

等高线

河流

水库

图例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2分)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6分)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

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

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7.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选美中国”活动,由全国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选出了102个(后增至114个)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地势有三个台阶,台阶转折处有两条大致由首尾相接的山脉构成的“楞”线。

中国最美的景观多数分布在两条“楞”线上。

“楞”上多美景,因为“楞”所处的区域正是地壳在力作用下剧烈变化的地方,这里或断裂沉陷成谷成壁,或挤压抬升成山成岭,“大起大落”。

只有大起大落,山才能怒,水才能急。

“大起”的极高山,雪吻,冰乳;“大落”的河流,撕山成谷,断水为瀑。

甚至溶洞也因“大起大落”的地势,既深又长。

材料二:

中国最美景观多集中的地方是中国的西南——川滇藏的交会处,……。

材料三:

在”选美中国”排行榜榜上景观分布示意图中,我们注意到:

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历史最深厚的地区,美景却是空白。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选美中国”特辑

(1)说出材料一所说的两条“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