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高鸿业版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高鸿业版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部分高鸿业版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
2.国民收入:
NI广义:
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
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公式:
NI
=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
PI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
PI
-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
+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DPI: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个人收入DPI用来消费C和储蓄S。
从长期看:
DPI
=
-
Z
T
以Z代表折旧基金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
PI-个人所得税-非税社会支出
5.综合GDP
-固定资产折旧=NDP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收入)的概念
均衡产出:
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
均衡,不再变动。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产出>
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
产出<
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
y
c
+
i
E
如果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
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A.、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
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a.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a
β
(1
>
0)a-常数,
b..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
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APC<
1,消费总量<
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c.边际消费倾向
MPCMPC
dc/dy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
有:
1
MPC
边际消费倾向
定义——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d.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
APC
MPC
线性中,APC
APC=c/y=
/y=
a/y+
β随收入增加
趋于
MPC
B、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
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广义上的概念)
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
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a.凯恩斯储蓄函数:
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
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储蓄函数公式
s-储蓄,y-收入:
s
s(y)(满足ds
/
dy
0)
线性储蓄函数c
y,代入s
-
c
s
-(a
y),
整理:
(1-
β)
(1>
>0)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
线形储蓄函数s=
-a
+(1-
β)y
b.储蓄倾向储蓄倾向:
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y
边际储蓄倾向:
MP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Δs/Δy
边际储蓄倾向MPS
当Δs与Δy趋于无穷小时,MPS
ds/dy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
)。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
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
C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
a.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
消费函数假设为c
=α
+β
(α
0,1
0
)
c、y
分别为当期消费和收入,β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Y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随着收入的增加有递减趋势。
注意:
凯恩斯理论的局限
只考虑当期收入影响
没有考虑家庭拥有的财富对当前消费的影响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a.定义:
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的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地。
b.示范效应:
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入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c.重点:
棘轮效应:
家庭消费既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
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理论核心: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即上去容易下来难.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3、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了解人的一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特点)
假说:
生命由两期构成:
年轻期和年老期
收入由两部分构成:
财富收入和劳动收入,期初不拥有财富,期末不保留财富。
在给定现在和将来收入的情况下,决定现在和将来的消费,从而使自己的跨时效用达到最大。
一个人的储蓄状态取决于他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具体阶段。
尽管收入在一生中的变化很大,但消费始终相当平稳。
(1)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
(2)
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
结论: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
反之会增加。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
遗产税很高会降低储蓄。
想及时行乐,储蓄减少。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
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减少。
提出生命周期假说的意义
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与该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关系:
一国的中壮年人口大于青年和老年人口时,国民储蓄率有可能上升。
储蓄率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备与否有关,完备的社
会保障体系,可能降低储蓄率。
重点:
货币幻觉:
物价与货币收入同比例提高,实际收入不变,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略物价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平均消费倾向提高。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三、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1.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假设i固定,为自发计划投资。
联立y
y.,得均衡收入:
(a+i)
/(1-
β)
知道消费和投资,就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2、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
β)y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知道储蓄函数和投资,也可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四:
几个重要乘数
A.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
);
政府购买乘数(三部门的):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B.三部门中的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例。
公式——K=–
β/(1
C.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公式——K=
D.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此时,政府预算是平衡的。
此时:
政府平衡预算乘数
kb=1。
五.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
1.三部门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
两部门+政府部门,考虑进税收和政府支出税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财政政策工具。
2.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公式:
.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
+βyd,yd
表示居民可支
配收入,定量税为T
,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
g,试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
解:
因为yd=
–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
g
α
yd
(
–T
)
g
得到:
T)
(1–β
方法2(投资---
储蓄法)
根据消费函数,我们可以知道,储蓄函数:
–α
+(1–β
yd
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总储蓄函数
S=
sp
sg
(T–
g)
T
(1–
由储蓄和投资均衡方程式,得到:
S
+βT+
解得:
六..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y=
1/1
β+γ
a+
i+g-
βt+βtr+x-m0)
Y=c+i+g+x-m
Yd=y-t+tr
t,i,g,
tr,x都假定是外生变量,和收入无关。
其中m0表示自发性进口,γ
表示边际进口倾向,即收入增加1单位时,进口的增加量。
2.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对外贸易乘数:
是指出口变动
1
单位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量。
K=
β+γ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资本边际效率
定义:
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资本品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的贴现率。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二.IS曲线
1.IS曲线及其推导
IS曲线就是说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s
s=y-c
,所以y
而c
by.
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
a+i/1-b
i=
e-dr
2.IS曲线及其斜率
斜率的含义:
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反之,越敏感。
IS斜率:
取决于投资函数和储蓄函数的斜率
IS
曲线的斜率
d
是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如果d
值较大,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则IS
曲线的斜率就较小,IS
曲线越平缓。
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β
较大,则IS
曲线的斜率就较小,则
曲线也较平缓。
在三部门条件下,IS
曲线的斜率还与税率有一定关系,此时IS曲线的斜率公式:
1-β(1-t)/d
当
和β
一定时,税率
t越小,IS
曲线的斜率越小,IS
曲线就越平缓;
税率
t
越大,
曲线的斜率越大,
曲线越陡峭。
4..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3)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
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减少;
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增加。
(2)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5..IS曲线的移动
利率不变,外生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增加,IS水平右移
利率不变,外生变量冲击导致总产出减少,IS水平左移
如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
减税,增加居民支出。
减少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增税,增加企业负担则减少投资,增加居民负担,使消费减少。
减少政府支出。
6.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和税收如何使IS曲线移动:
1.当政府支出(g)
增加或减少△
g时,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量为:
△y=1/1-β(政府购买乘数)
x
△
g,即IS曲线右移或左移1/1-β
g;
2.当税收(t)增加或减少
t时,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量为
△y=
β/
1-β(税收乘数)
即IS曲线左移或右移β/
1-βx
.
7.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储蓄不是决定于利率,而是决定于收入。
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一般由国家控制的。
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需要着重进行研究。
三.
利率的决定
1..流动性偏好与货币需求动机
流动性偏好:
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由于货币是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预防不测之需和投机。
2.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
消费和生产等交易所需货币。
取决于收入。
(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
为应付突发事件、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
个人取决于对风险的看法,整个社会则与收入成正比。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动机
假定:
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资产只有两种:
货币和有价证券。
人们心目中对于利率的看法都有一个正常值水平。
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越低(该价格已降到正常水平以下),人们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因此人们持有的投机货币量就会减少;
而利率越低,即有价证券越高(该价格已涨到正常水平以上),人们会及时卖出有价证券,因此人们持有的投机货币量就会增加。
(3)投机动机:
为了抓住有利时机买卖证券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是为了准备购买证券而持有的货币。
人们预计债券价格将下跌(利率上升)而需要把货币保留在手中的情况,就是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
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动的关系。
3.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要留在手里,不会去购买证券。
此时,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穷大。
当处于流动偏好陷阱时,银行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流动偏好陷阱:
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或者证券价格不再上升,而会跌落,因而将所有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以免证券价格下跌遭受损失。
凯恩斯陷阱
1.收入的变动对货币需求曲线的影响表现为:
当国民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
2.货币需求量与利率的反向变动关系是通过每一条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来表示的.
四.
LM曲线
.LM曲线的推导——
定义:
LM
曲线是指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利率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
1..LM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
L=m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3)LM曲线上的任何点都表示
L=
m,即货币市场实现了宏观均衡。
反之,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L≠m,即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2)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总产出增加时利率提高,总产出减少时利率降低。
(4)LM
右边,表示
L>m,利率过低,导致货币需求>
货币供应。
LM左边,表示
L<m,利率过高,导致货币需求<
2.LM
h
是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如果h
值较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则LM
曲线的斜率就较小,LM
曲线就越平缓。
k
是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如果k值较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比较敏感,则LM
曲线的斜率就较大,LM
曲线就越陡峭。
曲线斜率:
h
经济意义:
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
反之,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
3..LM曲线的移动
LM曲线移动是由于实际货币量m变动;
m=M/P,因此造成LM曲线移动的因素有两个:
r%
LM曲线的水平移动
右移
左移
一、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价格水平P不变:
M增加,则m增加,LM右下方移;
反之左上方移。
二、价格水平P变动,名义货币供给量M不变:
P上升,则m减少,
LM左上方移;
反之右下方移。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效果
一.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膨胀性财政政策)
(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
但会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到私人投资。
(2)改变所得税结构。
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
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
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与生产。
财政政策效果:
变动政府收支,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财政政策乘数:
货币供给量不变,政府收支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
二.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财政政策的效果大小与支出乘数有关(与税收
乘数也有关);
财政政策效果还与IS和LM的斜率有关。
三.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四、.货币幻觉
Monetary
illusion
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
幻觉:
短期内,当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存在挤出效应,但由于工人存在货币幻觉,企业劳动力成本相对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增加用工,国民收入增加。
短期内,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中,由政府支出增加而导致增加的国民收入会大于由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而存在挤出效应导致的国民收入减少。
五.
货币政策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的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强。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水平IS和垂直LM相交,是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古典主义极端下的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古典主义的观点
古典主义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
1.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
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
3.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
A、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
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通常用失业率来衡量充分就业与否。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劳动力)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的种类
1.一般分类: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因而也可看做是摩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凯恩斯分类
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凯恩斯将失业分为:
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三种。
3.失业的经济损失
对个人来说,
一、自愿失业减少收入但却给他带来闲暇的享受;
二、非自愿失业会使得他的收入减少,从而生活水平下降。
精神上带来莫大的痛苦。
对社会来说,
一是损失了本应有的产出量;
二是失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造成财政困难;
三是失业率过高也会影响社会安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
二.奥肯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