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二模Word格式.docx
《西城二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城二模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清代书法鄙弃遵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帖学”,而以摹写古碑为风尚:
“碑”与“帖”形成了对立的美学流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患者每天听30分钟自己喜欢的音乐,不仅会使他们精神放松,而且能扩张和清理血管,降低胆固醇水平。
B.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而艰苦的实践,使京剧在舞台艺术方面形成了一套既互相制约又相得益彰的规范化的程式。
C.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未能得到正确的解释,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决定叶子开合的竟然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物质。
D.研究小组确定了9个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并对目前人类的消耗路径和系统的“临界点”进行量化评估。
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短语或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南戏艺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进程是漫长的。
温州等地的民间歌舞小戏,,,,,,,而五大传奇戏的出现,则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
①在进入城市以后②它的戏剧结构也就更加严谨和完整了
③随着南戏活动地区的扩展④戏剧结构比较简单
⑤各种舞台艺术的综合运用才逐渐成熟⑥出场的角色也只有三四个人物
A.⑥④①⑤③②B.④⑥①③②⑤C.⑥④⑤①②③D.④⑥③①⑤②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①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②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③,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④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⑤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晚岁诗文益奇,然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岁而下,自有定论。
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
“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
悲夫!
【注】①校越:
主持越地的考试。
②永陵:
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
③曲蘖:
指酒。
④韩、曾:
韩愈和曾巩。
⑤骚坛:
文坛。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籍:
狼籍。
B.然数奇,屡试辄蹶数:
命数。
C.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当:
合乎。
D.韩、曾之流亚也亚:
比不上。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诚既勇兮又以武
C.其所见山崩海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一一皆达之于诗/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正好捕得一只白鹿,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很高兴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过于高明,喜好奇招妙计,但议论军事大多只有中等水平
C.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
D.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经常带上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
9.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威震东南、一些武将也不敢抬头面对的胡宗宪,非常看重徐渭的个人才干,曾将一切疏记都交由徐渭办理。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以致于最终怀抱悲愤离开人世,作者为此而叹惜。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5分)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11.在下面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
(1)沙鸥翔集,;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登高而招,,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荀子《劝学》)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2.读下面元曲,完成
(1)
(2)题。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元)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
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
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
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
(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
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
(4分)
1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
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
不少于200字。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尽管说,技术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由来已久,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却更多停留在工匠和下层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未能成为精致的文化,并因此而为上流社会所不屑谈及。
人们常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反映的就是社会主流思想对技术的忽视;
《师说》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虽不见得就是韩愈的想法,但是至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实际状貌。
事实上,只是到了十九世纪,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技术比之前人们的想象要深刻得多。
一般而言,一种技术正在发挥其作用时,往往处在一个“自我隐蔽”的状态。
就像我们所戴的眼镜,当它正常地发挥作用时,它往往是不被我们的眼睛所注意到的。
我们的胃、大脑一刻不停地在工作,但是我们一般感觉不到它们的重要。
只有胃疼了、病了,我们才会在它的存在而外,感觉到它们是比较重要的人体组织。
所以,越是好的、合适的眼镜或越是健康的组织,我们可能越是注意不到它。
庄子所言“得鱼忘筌”,收获了鱼,就忘掉了捕鱼的工具,大概也就是对当时一种比较普遍的世象的解说。
因此,人们一般习惯于认为,技术性的东西只是一些不自觉就会隐退的旁枝末节,当然也就难以发挥决定性作用。
另外,不管是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东方,学术传统的重要特点就是不太去追究那些外在于我们的操作方式,而注重其内在的理路,注重道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
而证明、推理和演绎的过程,恰恰是不必诉诸外部经验即一般技术的。
它们只是在自身内部进行,在思路、理路里面走。
而那些与技术紧密相关的技术操作者往往置身社会底层,其对技术的推动作用的理解还缺少足够的影响力。
因此,尽管技术也对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思想的主流仍然一直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
就像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笛卡尔也说,“我思故我在”。
帕斯卡更说,人就像一根芦苇,一滴水就可以把它压弯,所以人很渺小;
然而他又说,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因着自己的思想而获得尊严,成就伟大。
近代以来,一些传统开始慢慢改变。
曾经作为人类思想的“外在者”的技术,也开始慢慢地进入到我们视野的中心。
其实,技术恰恰是思想的一种显性延伸,技术凸显了思想的可贵与成熟。
也正因为如此,技术的长足进步,也就仍然有赖于人类思想的深入和发展。
1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处于工匠和民众的劳作技艺层次的技术,一直未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B.在过去,眼镜、筌等技术性因素在生活中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并不为人们所认识。
C.学术思想与技术实践的关系相对分离,是古代东西方学术传统中相似的特点方面。
D.近代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深刻意义,动摇了思想作为人类最本质特征的认识。
15.技术在过去长期被忽视,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请根据原文内容分条概括。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神圣的沉静刘心武
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
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
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
那天玩得很开心。
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
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
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
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
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
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
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
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
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
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应。
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只是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
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有删节)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写作者拾起石块朝悬崖下奋力掷去,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惊心动魄”写出了小孩子的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
B.山间的险路终于走完,作者感觉到母亲“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这一细节写出了表面沉静的母亲对“我”此前举动的极为担心。
C.当作者念写好的、自我感觉优秀的一段文字给母亲听时,母亲“竟不评论”,也“没有鼓励的话”,是因为碍于情面,母亲不好表达反对意见。
D.文中写母亲客观地向作者讲述她认可的别人的作品,作者认为这些话“具有点穴的效应”,“点穴”一词形象地表明了母亲的话语的针对性。
E.文末写作者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蒙娜丽莎的面容上,这样一种独特的感受,传递了儿子内心对母亲那“神圣的沉静”的由衷怀念与赞美。
17.在文中,生活中母亲的“沉静”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意作概括。
(6分)
18.联系全文,如何理解最后一段文字中“神圣的沉静”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
19.文末说:
“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其中的“昭示”,意在强调由母亲传承而来的“神圣的沉静”这一精神财富的可贵。
请联系生活经历,谈谈身边的老师或家长曾经给过自己的昭示。
(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
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
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北京市西城区2010年抽样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2010.5
1.C(A项中,一脉相承,间不容发(fà
);
B项中,嘉奖,缴费(jiǎo);
D项中,斡旋,渲染(xuà
n))
2.B(香饽饽:
比喻受欢迎的人或物。
指日可待:
不久就可以实现。
重在“实现”,而不是“出现”,侧重指希望发生的事。
以儆效尤:
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打擦边球:
打乒乓球时,侥幸打了从对方球台边擦过的球,使对方难以接住而使己方得分;
比喻行为已经达到规章制度所能容许的边缘而又尚未出格)
3.A(“当推孔夫子”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4.C(A项中,句意杂糅。
B项中,成分残缺。
D项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5.D
6.A(“籍甚”意为有所藉而盛,“甚”与“盛”意思同)
7.A(A项中,两“而”皆为表转折的连词。
B项中,前“既”为副词,已经;
后“既”为连词,“既……又……”结构。
C项中,前“所”为代词,所字结构;
后“所”为名词,处所。
D项中,前“之”为代词,景象;
后“之”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8.B
9.C(“徐渭虽然身体虚弱”是对“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的错误理解)
10.文言句读参考答案。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标记“/”处,每断对3处,得1分;
在“/”之外每断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
(1)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2)尚能饭否(3)我寄愁心与明月
(4)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5)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每空1分。
句中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12.
(1)C(曲中并没有写瀑布的声音)
(2)比喻。
作者把天比作织机,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于悬崖的景观。
①作者将瀑布自石壁下注比喻成白虹深入水面,似要吞饮涧水,生动地写出了瀑布高悬而又急下的态势。
②作者将瀑布自山顶奔流而下比喻成玉龙下山,形象地表现出瀑布倾泻时生龙活虎而又曲折翻腾的姿态。
③作者将瀑布的水花飞溅于山石之上比喻成片片飞舞的雪花落在沙滩,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水花的形与色。
手法的运用一问,若涉及其它,视合理程度及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13.明确提出见解,2分;
能从李白、乔吉的诗中合理引用并作分析,2分;
分析层次清晰,结构完整,4分;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分)
认同,可从这首元曲想象奇特、比喻新颖、气势恢宏等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手法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相似。
不认同,可从李白诗歌才调高迈、涵容天地、气势超凡脱俗,非乔吉所能追比等角度分析两人诗风的差异。
14.C
15.①技术的自我隐蔽特征导致了很多人难以感觉到技术的重要性;
②古代学术传统注重对理的证明、推理和演绎,影响了社会主流对于技术的正面肯定;
而作为社会底层的技术操作者,其对技术的理解还缺少足够的影响力也就难以促成人们对技术的广泛认同。
(共5分,共两点。
第一点,2分;
第二点,3分)
16.AC(A项中,“活泼顽皮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是对文意的误解。
C项中,母亲“竟不评论”,也“没有鼓励的话”,不是“不好表达反对意见”,而是要引导儿子保持“沉静”)
17.①童年时,我在悬崖边嬉闹投掷,尽管母亲当时十分担忧紧张,但并没有喝止斥责,表现出一种“沉静”。
②我写《钟鼓楼》的时候,面对我的“得意”,母亲既不评论,也无鼓励;
她不加褒扬地有针对性地向我讲述同行的作品。
③《钟鼓楼》得奖后,母亲没有祝贺的话,只是嘱咐了我在事业有成时最容易忽略的几件家务事。
(三方面,每一方面2分;
若一方面概括不完整,该方面只得1分)
18.一个人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悲喜忧惧、荣辱得失,都应该能够沉静而从容地去面对。
用在此处,自然转入针对母亲思想与性格中“神圣的沉静”所作的深入理解和评价,从而使怀念与赞美的感情的抒发更加自然流畅。
19.(概括明确,2分;
联系经历合理,2分;
分析阐述有层次,4分;
语言简明连贯,2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秀才,名声很大。
薛公蕙主持越地的考试时,惊异于他的才能,把他看作国士。
然而徐渭命数不好,之后屡次应试总是失败。
总督胡宗宪闻知此事,延请他为幕府宾客。
文长每次出现,都只是穿戴葛衣乌巾,放言畅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
当时,胡宗宪统率着几方面的军队,威振东南一带,军人跪着说话,全身伏地,像蛇一样匍匐前进,不敢抬头,然而文长作为部下一名秀才却高傲自得。
当时正好捕得一只白鹿,胡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看了很高兴。
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交由他办理。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领。
当时整个社会的读书人没有一个能够合乎他的想法的,然而到最后也没有碰到与他同类的人。
文长既然不得志于科场,于是纵意于饮酒,尽情地游历山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带。
他所见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不测的云彩,尖峭怒号的狂风,仰面伏倒的大树,深曲幽静的山谷,繁华辐辏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情态状貌,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
他的胸中又有一股磨灭不了的锐气,以
及英雄茫然失路、无处可以安身的悲愤,因此他作诗,像生气又像嬉笑,像水流过峡谷发出巨大的声响,又像种子发芽破土无声无息,像寡妇在晚上啼哭,又像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
虽然他的作品的体式格调时而也有不足之处,然而匠心独具,有王者霸气,不是那些像侍妇一样侍奉权贵的人所能企及。
(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解,气势雄浑而又体法严谨,不因模仿折损才气,不因议论挫伤品格,像韩愈、曾巩一类的杰出文豪也比不上他。
文长既然高雅就不能与当时的风气契合,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所以他的名气始终都没有能够影响到越地以外。
可叹!
他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如同他的诗,苍劲中呈现出娇巧美好之态。
有余力时,也涉猎花鸟画创作,作品都洒脱飘逸,富有情致。
晚年愤慨之气更加深沉,癫狂更加厉害。
有名声有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绝接待;
自己经常带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
晚年徐渭的诗文作品风格更加奇异,然而一直到最后也不能为时世所用,最后带着悲愤离开人世。
先生的诗文作品立意雄起,一扫近代以来的积弊,这一点将来一定会有这样的定论。
为什么就得不到任用呢?
梅客生曾经给我写信说:
“徐渭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奇特,他的人比他的诗奇特。
”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方面不奇异的人。
正因为没有什么方面不奇异,因此也就没有一个方面的结果不是命运不济!
真是令人悲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