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8182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淮南一中涡阳一中届高三生物上学期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D、组成叶绿素的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糖类的功能、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去向以及细胞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识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结构复杂而精巧,各组分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使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各种生物都具有核糖体

B.液泡中的色素可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C.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

【答案】D

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器;

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该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细胞器,不具有核糖体,A错误;

B、液泡中的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所以不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特点,B错误;

C、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错误;

D、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车间在内质网,D正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生物膜和生物膜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内质网膜、线粒体内外膜、类囊体薄膜、小肠粘膜等都属于生物膜

C.细胞膜表面的多糖只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其功能与细胞的识别、保护和润滑有关

D.蓝藻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离不开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包括:

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真核细胞有生物膜系统,而原核细胞没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此外还有糖类与脂质形成的糖脂。

【详解】A、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原生质层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

B、小肠粘膜不属于生物膜,B错误;

C、细胞膜上的糖不仅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还可以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生物膜系统,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以及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5.如图所示是水分子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道蛋白是一类跨越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蛋白质

B.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主要与水通道蛋白有关

C.水通道蛋白还能允许一部分离子通过,属于主动运输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

分析题图可知,水分子进入细胞有两种方式:

(1)自由扩散(水分子多向水分子少的方向运输),

(2)协助扩散(水分子多向水分子少的方向运输,且需要载体)。

【详解】A、由图可知,水通道蛋白属于贯穿类的蛋白质,A正确;

B、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是协助扩散,依赖于水通道蛋白,B正确;

C、水通道蛋白具有专一性,不能让离子通过,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跨膜运输的方式,将相关知识与题中图结合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实验中,甲组温度高于乙组,实验结果是甲组酶活性低于乙组。

若要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探究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还应设置的是

A.在高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

B.在低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

C.在低于乙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

D.在甲、乙组温度间再设置若干组

【答案】B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为:

温度和PH。

在最适温度以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

甲组温度高于乙组,实验结果是甲组酶活性低于乙组,说明甲组温度超过了最适温度,乙组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

【详解】A、甲组温度超过了最适温度,在高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随着温度越来越高,酶的活性越来越低,A错误;

B、甲组温度超过了最适温度,在低于甲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实验,可以探究出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乙组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如果乙组温度小于最适温度,在低于乙组温度的范围内再设置若干组实验是无法得到最适温度的,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乙组大于或小于最适温度,如果乙组温度大于最适温度,在甲、乙组温度间再设置若干组实验是无法得到最适温度的,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考生在识记知识的基础上对题目进行正确的分析。

7.如图为ATP分子的结构式,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吸能反应常与④的断裂相联系

B.在结构简式中的A对应结构式中的①和②,表示腺苷

C.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组成RNA的单休

D.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是A-P~P~P,“~”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其中能量,形成ADP和磷酸,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

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详解】A、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供能,高能磷酸键断裂,A正确;

B、A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表示腺苷,B正确;

C、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单休,C正确;

D、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其他生命活动,D错误。

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B.“合理上粪,粮食满囤”表明植物可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营养

C.“六月盖被,没有谷米”说明水稻光合作用受温度的影响

D.“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植物“夏长”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温度

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3)光照强弱的控制;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速率,A正确;

B、“合理上粪,粮食满囤”,粪可以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同时增大CO2浓度,提高了植物光合速率,增大了有机物的产量,并不是直接吸收土壤中的有机营养,B错误;

C、“六月盖被,没有谷米”,天气冷就会导致谷米产量下降,说明水稻光合作用受温度的影响,C正确;

D、“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夏天生长主要是光照变强、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增强,D正确。

9.下列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

B.“低温、干燥、无O2储存种子”,更能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萌发初期,种子的代谢加快,有机物种类增加

D.“轮作”利用了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以减缓地力下降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

【详解】A、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体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最终因失水过多而死亡,A正确;

B、种子在入库贮藏以前,都要晒干,并且把种子贮藏在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种子的贮藏时间,B错误;

C、种子萌发初期,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供能,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种类增加,C正确;

D、“轮作”,是利用了不同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是有差异的,从而避免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

10.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阶段Ⅰ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

B.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Ⅱ、Ⅲ

C.过程Ⅲ可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提供动力

D.过程④⑤进行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详解】

阶段Ⅰ为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其生成的NADPH将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A错误;

阶段Ⅱ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阶段Ⅲ为细胞呼吸,只有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才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

过程Ⅲ可产生大量的能量并形成ATP,可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提供动力,C正确;

过程④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⑤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

C。

11.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的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侧,并催化ATP的生成。

ATP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ATP酶复合体,且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ATP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H+由B侧运输到A侧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若图示中ATP酶复合体存在于线粒体,则H+只来源于H2O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需要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2、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3、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合成ATP所需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A、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该过程会产生ATP,因此有较多的ATP酶复合体,A正确;

B、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会产生大量的ATP,因此有ATP酶复合体的参与,B正确;

C、由图可知,H+由B侧运输到A侧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是协助扩散,C正确;

D、有氧呼吸中的H+来自C6H12O6和H2O,D错误。

12.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玫瑰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为所测得的结果。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本实验自变量的控制方法为调节白炽灯的功率或白炽灯距离

B.B点以后,限制玫瑰花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是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及活性

C.若要测定图乙中A点的数据,需要将图甲的装置进行黑暗处理

D.玫瑰花的生长需要浇水,但浇水过多易发生烂根现象,原因是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1、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氧气,可以用氧气的产生量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量增加,光照强度可以用不同功率的电灯泡或调节相同灯泡与实验装置之间的距离来控制;

2、有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气压的降低是由于氧气的吸收引起的,因此液滴移动的距离表示有氧呼吸强度;

3、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详解】A、本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可以通过调节白炽灯的功率或白炽灯距离来控制,A正确;

B、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也不会改变,限制玫瑰花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是色素的含量、酶的数量及活性,B正确;

C、A点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如果用甲装置来测得话需要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进行黑暗处理,C正确;

D、浇水过多,玫瑰花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D错误。

13.对老鼠睾丸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将正常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

B组

C组

染色体数目(条)

80

40

20

细胞数目(%)

15

55

30

 

A.A组细胞均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B组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均为一条X和一条Y

C.C组细胞均为精细胞

D.AB两组细胞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分析表格,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80、40、20,可知老鼠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40条。

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A组是80条,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

B、通过以上分析,B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如果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两个X或者两个Y,B错误;

C、C组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减半,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C错误;

D、A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B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熟记各分裂时期的特点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广生的自由基会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造成细胞衰老

B.抑癌基因能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生长进程

C.衰老的细胞会出现核质体积比例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的现象

D.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与基因的选择表达有关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

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细胞中产生的自由基会通过攻击细胞内的DNA和蛋白质,造成细胞衰老,A正确;

B、抑癌基因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B错误;

C、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故核质体积比增大,C正确;

D、细胞的分化、哀老、凋亡均与基因的选择表达有关,D正确。

15.下列有关孟德尔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解释现象时,提出假说: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

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1∶1的表现型比例

C.假说能解释F2代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假说正确

D.正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其他6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规律

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

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1)现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

1,其他6对相对性状均如此);

(2)提出问题(在实验现象基础上提出问题);

(3)分析问题

(4)形成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5)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6)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7)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对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现象解释时提出假说:

F1产生配子吋,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到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在证明假说时进行演绎:

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会出现1∶1的表现型比例,B正确;

C、假说虽能解释F2代3∶1的性状分离比,但其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演绎,用实验数据证明,C错误;

D、实验中正确运用了统计学

方法,进行其他6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规律,D正确。

16.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同一时期

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实现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大肠杆菌抗青霉素与不抗青霉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上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非等位基因包括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A错误;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D错误。

17.牡丹花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之分,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园艺工作者利用纯合红花、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粉花植株。

再将F1自交后,F2出现红色、粉色、白色三类型植株且比例为1∶2∶1。

如果将F2中的全部粉花与红花植株均匀混种,自由传粉,则其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A.红花∶粉花∶白花=1∶4∶1B.红花∶粉花∶白花=4∶4∶1

C.红花∶粉花∶白花=1∶2∶1D.红花∶粉花∶白花=3∶3∶1

牡丹花的花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F1自交后,F2出现红色、粉色、白色三类型植株且比例为1∶2∶1,可知红色、粉色、白色类型植株基因型分别是AA(或aa)、Aa、aa(或AA)。

【详解】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假设红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则粉色牡丹花基因型为Aa,白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

将F2中的全部粉花与红花植株均匀混种,自由传粉,根据基因频率计算A=

,a=

,后代中红花AA=

=

,粉花Aa=2

=

,白花aa=

,则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4∶4∶1。

假设红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则粉色牡丹花基因型为Aa,白色牡丹花的基因为AA。

将F2中的全部粉花与红花植株均匀混种,自由传粉,根据基因频率计算a=

,A=

,后代中红花aa=

,白花AA=

通过以上分析,A、C、D错误。

18.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实验中,利用纯合灰身长翅与黑身残翅个体杂交,F1全为灰身长翅;

将F1中的雌性个体与黑身残翅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4∶1∶1∶4,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灰身/黑身与长翅/残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F1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F1雌性个体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的灰身长翅个体全部为杂合子

由题意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分别受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