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7809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斤非八两Word格式.docx

這也是我們所知,唯一涉及心理經濟學原則的賭輪盤笑話。

事實上,我們曾經考慮更換本章的題目,例如換成〈賭場為什麼老是賺錢〉。

對於這個問題,一般認為是因為每一種賭博的機率,都對莊家有利,但這實際上並未能反映全貌。

賭場之所以穩賺不賠,是因為有很多賭客跟這個新郎倌犯了同樣的毛病。

他當天晚上是用五塊錢賭本起家,所以他覺得無論怎麼輸,了不起就是這麼一點錢。

根據這種心態,他手風狂順時贏得的巨款,彷彿都不是真的錢,至少不是他

的錢。

因此,他再怎麼輸都不當一回事。

如果他在手氣逆轉前及時收手,他可以

趾高氣昂地走出賭場,為美國每一個心理經濟學家買輛全新的勞斯萊斯豪華轎車

,自己還留下千百萬家財。

那家意外受到財神爺照顧的汽車經銷商(當然是二十

四小時營業,畢竟這是賭城的傳奇故事),絕不會想到要去查問這二億六千二百

萬美元是不是這個新郎的。

當然,那絕對是他的錢,可是他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就像數以百萬計的業餘賭徒一樣,他覺得贏來的彩金跟用別的方式賺來的錢不同

,因此能夠毫不在乎地一擲千金。

在賭場裡,這叫做玩「莊家的錢」。

大多數賭

客都很容易陷入這種幻覺,因此即使莊家勝算沒那麼高,賭場還是穩賺不賠。

上面那個「綠色浴袍男子的傳奇」,充分顯示了心理經濟學家所謂的「劃分心理帳目」(mentalaccounting)的概念。

這種概念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經濟學家理查‧泰勒所提出的,反映了一種最常見、也最浪費的財務錯誤:

把某些錢看得比較不值錢,因此胡亂揮霍。

說得更明白一點,劃分心理帳目意指人們會根據錢的來源、存放的地方和花用的方式,將金錢加以歸類,並賦予不同的價值。

要了解這種習慣是何等自然和詭詐,不妨看看下面這兩個例子。

這類頭腦體操散見本書各章,請盡可能切實答覆每一個問題。

愈誠實作答,就愈能了解自己。

假定你花一百五十美元,買了一張超級盃足球賽或百老匯名劇的門票,到了球場或劇院,卻發現門票丟了。

你會再花一百五十美元買票進場嗎?

假定你打算到了球場或劇院再買票,買票前卻發現掉了一百五十美元,不過你身上還有足夠的現鈔。

你會不會照樣買票?

大多數人在第一種情況下,可能掉頭而去,碰到第二種情況卻捨得再掏腰包,雖然兩者其實都是損失一百五十美元,而且必須再花一百五十美元,才能享受預期的娛樂。

可是,大多數人碰到這兩種情況,反應似乎不太一樣。

他們覺得在傳統經濟學把劃分心理帳目的概念視為寇讎,因為傳統經濟學認為,一般財富(特別是金錢)應該是可以自由互換的。

這表示不管是賭博贏來的彩金,做工賺到的薪資,或是退稅款項,一百美元就是一百美元,意義和價值不應該有任何不同,因為任何一張百元美鈔,都能夠在麥當勞買到同樣多的漢堡。

同樣地,不管是放在床墊底下、存在銀行戶頭,或變換成國庫債券的一百美元,都應該讓你產生同樣的感覺或富足感(雖然銀行存款和國庫債券,比放在床墊下的現金保險多了)。

如果金錢和財富是可以互換的,不論是賭博贏來的彩金或辛苦賺到的薪水,使用起來都應該沒什麼兩樣。

任何財務決定,都應該是根據一件事對我們的整體財富有何影響,來做理性的衡量。

如果真是這樣就好了。

但是,事實上人並不是電腦。

我們沒有電腦的計算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將所有財務事項放在同一張資產負債表上來管理。

要隨時根據長期目標或需要(為退休準備或積攢大學學費),來計算每一筆短期交易的成本效益(像是買一片新的CD,或是去看電影),不僅人的智能很難做到,在精神上也很累人。

因此,為了應付這項沈重的組織工作,人會在心理上把錢分成不同帳目,而每種帳目裡的錢,價值都略有出入,因為每種帳目都有不同的意義。

例如,用來度假的閒錢,就不像存進退休帳戶裡的錢那麼了不得。

但是,這有什麼不對?

一般人可能比經濟學家更有自知之明,很清楚自己並不像經濟學家相信的那麼聰明或意志堅強。

這正是他們在心裡劃分各種帳目的原因。

因此,把錢分配到不同的心理帳目(mentalaccount),絕非不合邏輯或不理性的作法,反而有一些好處。

最重要的是,這可讓你更有效地為未來的目標而儲蓄。

畢竟,對許多美國人而言,「莊家的錢」(housemoney)可不是在賭場裡贏來的彩金,而是自己想辦法一點一點攢起來,準備拿來買房子的「房錢」。

花錢再沒算計的人,都會避免動用這些積蓄,因為他們把這些錢放在神聖不可侵犯的心理金庫裡。

當然,心理帳目也有失靈的時候,因為人有時難免失去自制力。

美國一些享有延稅利益的個人退休帳戶,不准納稅人在達到退休年齡前,提早動用這些存款,否則必須繳付罰款,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一般老百姓也很清楚自己的弱點,所以很支持這種具有遏阻作用的罰則。

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在計算和估量自己的各種投資時,經常不自覺地陷入迷陣,不能徹底解除各種心理帳目之間的壁壘。

因此,他們真正的投資組合,像是股票、債券、房地產、共同基金等,經常不是他們想像的樣子,也經常未能得到應有的報酬。

無論如何,將金錢賦予不同的價值,有時雖不無好處,卻也可能造成不利影響,而且後果遠比賭輪盤嚴重得多。

為購買力毫無二致的金錢賦予不同的價值,可能使自己花錢太爽快,不能及時儲蓄,或是在投資時過於保守,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金錢損失。

這在後面會一一加以討論。

不過,在心理上把錢劃分成不同類別的害處,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一般人對賺到的薪資和平白收到的禮物,通常有不同的價值感。

比如說,同樣的五十美元,如果是媽媽給的(或是路上撿的),可能信手就花掉,如果是辛苦工作賺來的,卻捨不得隨便亂用。

從嚴格的經濟觀點來看,這種心理差別或許不合邏輯,可是一般人卻覺得理所當然,也沒什麼不好。

畢竟,人家給的錢,或是賭博贏得的彩金,通常是「意外之財」。

你本來就沒有這些錢,得來又不費功夫,因此,失去了又有什麼可惜?

這倒是不錯。

不過,還有一種更麻煩,也可能造成更大損失的情況,那就是把事實上屬於同一來源的金錢,「存進」不同的心理帳目。

就拿退稅款項來說吧。

許多人把這些錢當成意外之財,漫不經心地揮霍,即使退稅款只是政府把過去一年從你薪資中多扣的稅金退還給你,實際上是你原來應得薪資的一部分。

這也可以說是一種強迫儲蓄。

如果當初拿到薪水的時候,這筆錢沒有被政府扣掉,而且存進了銀行或共同基金,一年下來也會累積相當的數額。

在這種情況下,你在考慮怎麼用這筆錢的時候,很可能更謹慎愛惜。

但是,就因為這些款項曾經歸入「政府的帳戶」裡,所以納稅人在心理帳目上賦予它們不同的價值。

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劃分心理帳目的習慣在另一種情況下也可能惹麻煩,那就是根據某個心理帳目整體數額的多少,花用金額的多寡,或純粹根據某一筆錢數的大小,用不同的態度看待這些錢財。

這裡有個例子:

假定你去一家店買一盞燈,售價一百美元。

後來你在隔五條街的另一家分店發

現同樣的燈,只賣七十五美元。

你會不會到另一家分店買燈?

現在,假定你到同樣的商店去買一套餐桌椅,售價一千七百七十五美元。

在店

裡,你發現同樣的餐桌椅在隔五條街的另一家分店,只賣一千七百五十美元。

你會不會到那一家分店揀便宜?

研究結果顯示,很多人會到分店買燈,可是會為了餐桌椅多跑同樣一段路的人卻少得多,雖然兩者情況相同:

為了省二十五美元,多走五條街。

因為這種心態而破財的經驗(破財的是你,卻經常便宜了一些店員),在生活中俯拾皆是。

我們自己就有這種毛病。

一九八○年代初期,蓋瑞還是個苦哈哈的窮學生,開著一輛破車。

他很想把車上的收音機換掉,買個全新的卡式錄音座,但這得花三、四百美元,所以只好打消念頭。

在唸大學的最後一年,這輛破車終於報廢了,逼得他貸款買新車。

他總共花了一萬二千美元,包括多加五百五十美元,把原來的收音機換成卡式錄音座。

在三個月前,他才打聽過這種錄音座的價格,還嫌三百美元太貴。

但是,汽車銷售員三言兩語就把他說動,讓他心甘情願地多付將近一倍的價錢裝錄音座,雖然他未來四年每個月必須付一百八十美元償還貸款,使他的財務情況比原來更糟。

蓋瑞之所以這麼捨得,罪魁禍首當然是心理帳目:

跟一萬二千美元比起來,五百五十美元只是小意思。

不過,這也是因為大多數人潛意識裡,喜歡「統合損失」(integratelosses)。

這就是說,在碰到損失或必須做某種開支的時候,把它們藏在更大的損失或開支裡,藉以逃避現實。

因此,花五百五十美元買個錄音座固然讓人心疼,可是既然已經狠下心花一萬二千美元買新車,就認定了債多不愁。

商人把這種人性弱點摸得一清二楚。

商店在推銷比較昂貴的電器時,都會極力慫恿顧客購買長期保證或服務契約,就是看準了這點。

除了這種時候,有誰會為雷射唱盤或電視買保險?

這也是為什麼保險經紀人在鼓動顧客加買保險時,都會猛推銷利潤豐厚的「附帶保險」,要不然有哪個頭腦清楚的人,會特別為年幼的孩子投保人壽險?

-----------------------------------------------------------

真相大白

在心裡對銀錢做不同算計的習慣,能解答個人財務上的一個難解之謎:

為什麼一些自認花錢很小心的人,老是存不了錢。

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他們怎麼用小錢。

許多人在做重大財務決定,像是買房子、車子或昂貴電器時,用錢都精打細算,但在買小東西的時候卻掉以輕心。

這是因為心裡那本帳,使他們很容易把這些小小的花費,混在更大的開銷裡,像是併入整個禮拜的雜貨開支,或是歸入別人管不到的私房錢項目下,讓人失去警覺。

問題是,你幾年才買一次汽車或冰箱,可是每個星期或每天都得買雜貨、衣服和零嘴。

花小錢的時候稍加算計,經常能夠省下大筆金錢。

心理上的那本帳該怎麼算,不僅受到花費或投資數額影響,也關係拿到的錢數大小,不論拿的是獎金、退款、退稅或禮物。

因此,一些原來可能歸入自由動支帳目的收入(像是工作獎金或退稅款項),如果數額夠大,很可能會被轉入更重要的長期帳目裡。

仔細想想,這實在很值得玩味。

如果拿到的退款或獎金數額很小,像是二百五十美元,你很可能大手筆買一雙二百五十美元的鞋子。

可是,如果拿到二千五百美元的退款或獎金,你卻可能捨不得虛擲,雖然你實際上更買得起昂貴的鞋子。

意外之財數額愈大,就愈讓人不敢亂花,「花費率」〔spendingrate,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邊際消費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反而降低。

只要懂得這種概念,就能夠了解你為什麼留不住錢,以及為什麼獎金或禮物不但對你沒什麼好處,反而可能害了你(別擔心,我們不會建議你從此不要收禮)。

花費率是指拿到手裡的每一塊錢所花掉的比例。

例如,拿到一百美元退稅款,花掉了八十美元,花費率就是零點八(或是百分之八十)。

你可能覺得無論再怎麼揮霍,花費率了不起就是一(百分之百),也就是每拿到一塊錢,頂多就只能花掉一塊錢。

事實不然。

容我們加以解釋。

大約三十年前,以色列銀行的經濟學家麥可‧藍茲柏格(MichaelLandsberger)

對一群以色列人做研究。

這些以色列人在二次大戰後,都領到西德政府定期給付的補償金。

這些錢可以說是用來彌補納粹暴行的血腥錢,卻也是一筆意外之財。

由於每個人或每個家庭領到的金額,出入相當大,因此,藍茲柏格得以衡量這種意外收入,是如何影響每個人的花費率。

結果很讓人驚訝。

拿到較多補償金的人(相當於他們年所得的三分之二),花費率只有大約零點二三。

換言之,他們每拿到一塊錢,只花掉二十三分錢,其餘都存了起來。

相反地,拿到補償金最少的人(相當於他們年所得的百分之七),花費率達到二。

沒錯,他們每拿到一塊錢,不僅花得精光,還連帶地從積蓄裡再花掉一塊錢(包括實際積蓄或原來可能存下的錢)。

這種奇怪的現象,道理很難弄清楚。

也許補償金的高低,是根據這個家庭原來在歐洲的所得來決定。

如果確是如此,戰前賺很多錢的人,後來到以色列也可能屬於高所得階層,因此比較沒有未滿足的欲望,必須用補償金來填補。

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樣,以色列的有錢人所得用於儲蓄的比率,也高於窮人。

但是,這無法解釋為什麼拿到補償金最少的人,花費率會高到百分之二百。

支出比收入多出一倍,對窮人絕對沒什麼好處。

有個朋友最近碰到的經驗,或許有助於了解這種現象。

我們姑且把這個朋友稱為彼德好了。

他被美國一家小公司派到海外工作,最近回到美國度假,順便到公司總部打個招呼,結果意外拿到四百美元獎金。

運氣不錯,對吧?

等假期結束時,彼德發現他拿到獎金後,用錢比平時闊綽,總結下來,多花掉的錢足足是四百美元的五倍。

他們夫妻因為這筆意外之財,到餐廳或商店花錢都很爽快,因為他們心理上有恃無恐,老覺得有這四百美元做後盾。

他們不僅把這筆獎金當做可以自由動用的意外之財,而且這種樂陶陶的心態,使他們不知不覺地挪用其他帳目,把原來另有用途的錢也花掉了一千六百美元。

 

不值錢的錢AmericanesiaExpressaphobia(名詞)︰1.美國運通恐懼症。

一種財務重症,首先在二十世紀末診斷出來,患者會忘記自己到底用信用卡簽了多少帳,但老擔心欠了太多錢。

與Visago關係密切。

Visago(名詞)是指只要想到債台高築,就會頭暈翻胃。

我們絕不希望任何讀到這本書的老闆,因此不再發給員工獎金。

不過,彼德這次度假學到的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

他這次的瘋狂採購,大部分是用信用卡簽帳,這是心理帳目最可怕的一種現象。

事實上,信用卡和其他形式的循環累積貸款,基本上都是心理帳目造成的。

信用卡金額很容易被貶值,因為在買東西的時候,自己似乎毫無損失,至少心理上很容易有這種感覺。

就拿下面這個例子來說吧。

如果你口袋裡有一百美元現金,而你拿出五十塊錢買了一個烤麵包機,你會很明確地感受到口袋裡的錢少了一半。

但是,如果你拿信用卡刷卡付帳,你不會像從口袋裡掏出五十美元現鈔一樣,對自己的購買力感受到同樣的損失。

事實上,用信用卡簽帳的錢都被貶值了,因為刷卡的時候,我們似乎沒有花錢的感覺,反倒像在花大富翁遊戲裡的玩具鈔票。

矛盾的是,用信用卡簽帳實際上成本更昂貴,因為必須多負擔大約百分之十六的利息,這是信用卡借款的標準利率。

前面已經說過,我們經常用不同的態度,看待不同的錢,信用卡也會加強這種傾向。

由於信用卡似乎會貶低錢的價值,刷卡會讓你花平常不會花的錢。

今天,信用卡無所不在,濫用的情形更是觸目皆是。

美國一般消費者積欠的循環累積貸款,平均已超過七千美元。

你可能也得過「美國運通恐懼症」。

這沒什麼。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信用卡不僅會讓你更容易花錢,你付出的價錢,也可能比用現金或支票付帳高出一截。

這有什麼證據?

麻省理工學院市場行銷學教授卓瑞森‧普瑞雷克(DrazenPrelec)和唐肯‧辛斯特(DuncanSimester),幾年前做過實驗。

他們舉辦秘密投標,拍賣美國職業男籃波士頓塞爾特人隊比賽的門票。

他們把參加競標的人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得標者必須用現金付款(一天內就得繳錢),另一組則可以用信用卡付帳。

普瑞雷克和辛斯特把現金組和信用卡組出的價,分別統計並加以平均,赫然發現信用卡組出的價,大約是現金組的兩倍。

用信用卡付帳,使得錢似乎沒那麼有價值,結果花起來毫無算計。

換言之,信用卡以許多方式,使人花錢漫不經心。

我們會更容易花錢,也更可能亂花錢,結果變得更窮。

都是你的錢關於心理帳目,還有一點必須在此討論。

我們發現,把金錢分門別類的傾向,可能產生副作用,讓人用錢更魯莽。

屬於某些心理帳目的錢,價值會被貶低,很容易就莫名其妙地花掉,尤其是錢的數目不大的時候。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正好相反:

把某些錢看得太重,在錢財的處理上太過保守。

莎拉的故事鮮明地反映出這種現象。

三十多歲的莎拉對投資相當在行,手上的錢妥善地分散在各種股票和股票共同基金。

這是很聰明的作法,因為過去七十年,美國各種主要儲蓄和投資類別中,股票的獲利率最高,每年平均大約百分之十一。

相形之下,債券的平均獲利率為百分之五,銀行存款平均利率更只有百分之三。

幾年前,莎拉的奶奶過世,留給她一萬七千美元。

她在短期或長期內,都不需要用到這筆錢,可是她卻把錢存進年息只有大約百分之三的銀行帳戶裡。

莎拉很愛她的奶奶,而奶奶辛苦了一輩子才攢下一筆錢,遺留給莎拉和她的四個兄弟姐妹。

因此,莎拉不敢把奶奶的錢放進股票市場冒風險。

這有一部分是因為莎拉的父母經歷過一九二九年的股市崩盤和後來的經濟大蕭條,對投資股票深懷戒心。

莎拉從小耳濡目染,也深受影響。

無論如何,莎拉覺得拿自己的錢投資,賠掉了還不要緊,但要是「奶奶的錢」出了什麼差錯,她會受不了。

這種心態讓她損失慘重。

如果莎拉像處理其他積蓄一樣,把這筆錢放進大致隨著整體股市起伏的共同基金,她現在將擁有三萬七千多美元。

但是,她把錢存進銀行,到現在本息才只有一萬八千六百美元。

如果莎拉短期內需要用錢,像是買房子,那麼不把錢放進股票市場還情有可原,因為股票漲跌難免,如果碰上需要用錢的時候股票大跌,她可就慘了。

問題是,她並沒有這種顧忌。

人可能因為其他因素在投資時過於保守,可是莎拉犯的錯,卻是在心理上把這一萬七千美元當成「奶奶的錢」,把它當做比自己的儲蓄更神聖的錢,因此不能承受失去它的風險。

事實上,這是她的錢,而這樣的心態使她損失了大約一萬九千美元。

數百萬的美國人,都犯了跟莎拉同樣的毛病,把公司提供的各種退休儲蓄計畫裡的錢,放在最保守的投資裡,因為他們在心理上覺得這些錢太重要了,不能拿來冒險。

這種不容退休金有任何閃失的想法,可能讓你損失慘重,其影響甚至比股市漲跌的風險嚴重得多。

因為,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可能沒有足夠積蓄讓你安度餘年。

觀念與應用

心理經濟學的診斷

以下這些跡象可能顯示你有劃分心理帳目的問題:

‧你並不覺得自己亂花錢,卻老是存不了錢。

‧你在銀行裡有存款,但也有信用卡循環債務。

‧你不會亂用積蓄,可是拿到退稅款卻可能大肆揮霍。

‧你用信用卡花錢買東西,似乎比用現金爽快。

‧你大部分的退休儲蓄,都放在固定利率的投資或其他保守的投資帳戶裡。

要對付心理帳目的問題,只有一個最實際的辦法:

根本戒除!

如果你用信用卡花錢花得太兇,就把信用卡剪掉。

如果你把退稅款拿去賭錢,就徹底戒賭。

不過,這是說來容易、做來難。

要改正心理帳目的毛病,最難的就是你實際上並不想捨棄痛快揮霍的樂趣。

對於那些無法控制花錢衝動的人,要確保他們能夠支付房屋貸款、孩子的大學學費,或有足夠財力安度退休生活,在心裡留一本帳通常是最有效的方法。

當然,這個社會既有像莎拉這種對意外之財戒慎恐懼的人,也有人會把先人遺產當成天賜橫財,迫不及待地拿來買新車或音響,三兩下就花得精光。

事實上,這兩種人很可能是一體的兩面:

莎拉可能把遺產放進一個心理帳目,把退稅款或賭博贏來的彩金放在另一個心理帳目。

因此,如果想消除心理帳目的不利成分,而又保存它的好處,就必須對自己內心衡量金錢價值的體系做一次全盤體檢。

在此提供兩個展開這項程序的方法,一個很有趣,另一個則比較嚴肅。

首先,我們用一些情景,來呈現有趣的方法。

假定你正在賽馬場賭馬,或是在服飾店買衣服,而你前一天買獎券贏得一千美元獎金。

你會不會下注下得比平常大,或是買更貴的衣服?

假定你正在賽馬場賭馬,或是在店裡買衣服,而你前一天才意外發現你的某個儲蓄帳戶裡還有一千美元,只是你原來已經把這筆錢忘得一乾二淨。

你會不會賭得比平常大,或是買更貴的衣服?

大部分的人在第一種情況下,通常花錢會比較爽快,在第二種情況下則不會有任何改變。

如果你也是這樣,就表示你有劃分心理帳目的傾向。

這表示你很容易亂花錢,因為你會將同樣的金錢賦予不同的價值。

有些人會覺得痛快地揮霍賭博彩金,但小心保存意外發現的存款,沒什麼不合理的。

但是,把賭博彩金隨便花掉,雖或沒什麼大不了,這種習慣卻可能讓你猛作冤大頭,自己還不知道。

如果有人不相信,下面這個測驗應該可以點醒他們。

請檢討一下自己的財務狀況,然後回答這兩個問題:

1.你是否有應急的儲蓄,或是其他非退休金儲蓄?

2.你是否沒有按月付清信用卡簽帳,使這些債務不斷累積下去?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麼你絕對上了心理帳目的當,因為你把儲蓄的價值看得太重,卻看輕了信用卡借貸的金錢。

你的儲蓄可能只拿到百分之五的年息,但是你卻得為信用卡債務支付百分之十六的利率。

你每積欠一千美元信用卡債務,一年就損失大約一百一十美元(存在銀行的一千美元儲蓄只能拿到五十美元利息,信用卡債務的利息卻要一百六十美元)。

如果你讀了這段文字後,從短期存款裡拿錢付掉一千美元的信用卡債務,那麼你一年省下來的錢,就足以把這本書

買個好幾本。

有些人非常死腦筋,認定了應急的儲蓄絕不能亂動,只能拿來應付不時之需。

這些人應該知道,如果你用儲蓄把信用卡債務付清,一旦家裡有人失業或生病,你還是可以用信用卡簽帳。

信用卡公司絕不會因為你把欠帳付清,拒絕你向它們借高利貸。

它們很可能反而提高你的信用額度,讓你碰到緊急的需要時,更有能力應付所需。

在此同時,你還可以省下信用卡利率和銀行存款利率之間的差額。

想像你活在一個沒有信用卡的世界裡。

我們並不是建議你把信用卡全部扔掉。

我們只是建議你在買東西的時候,稍微琢磨一下,想想如果你是用現金付帳,你會願意花多少錢買這個東西。

你可能發現你願意付的現金,比用信用卡簽帳的數額少得多,甚至根本不願花這筆錢。

見林也見樹。

這是指在做大筆採購或投資的時候(像是買房子或車子),把整筆交易拆開來,逐項加以檢討。

譬如說,你會花三千美元為現在的房子裝一個天窗嗎?

如果不會,那麼在裝修新房子的時候,就不要多花這筆錢。

在花十五萬美元買一棟房子的時候,多花個三千美元似乎不算什麼,可是如果不花,你的銀行戶頭卻可以多出三千美元(事實上,你省下的還不只這個數目,因為你也不必付這筆錢的貸款利息)。

趕快存錢,耐心等待。

如果你很容易把退稅款、禮物、繼承的遺產、獎金等意外之財,當成可以隨便揮霍的橫財,我們建議你訓練自己在決定怎麼花錢之前,先稍安勿躁。

告訴自己,你愛怎麼用這筆錢都可以,可是必須等三個月或六個月才能動用。

在此同時,把錢存進銀行或金融市場帳戶。

把這項作法變成鐵則,這樣你至少可以多賺一些利息。

到了等待期滿,你可能已經把這筆錢當成了儲蓄,也就是辛苦賺到、不能亂花的錢。

把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