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7748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井通风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厚度(M)

最小~最大

平均

岩性

Q

全新

统Q4

0~68.24

16.41

主要由风积砂层,次为河流淤积、洪积层。

风积砂成份以细粒石英为主,沙流淤积层岩性为砂、粉砂或砾石,洪积层以砂、砾石为主。

更新

统Q3

上部为淤积层,岩性为砂、粉砂及黑色土壤,底部为马兰黄土,岩性为淡黄色亚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

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

R

N2

0~10.14

4.43

上部为粉红色砂质粘土、亚砂土,下部为灰色、桔黄、棕红色砾岩夹棕红、棕黄色砂岩,分选及滚园度差,呈半胶结状态,松散。

上侏罗

下白垩统

J3~K1zh

7.37~185.85

85.86

上部以砖红、粉红及灰绿色的细、粉砂岩为主,局部含砾,泥质胶结,较疏松,具大型斜层理。

下部为紫红、桔黄色的杂色砾岩及含砾粗砂岩互层,夹粉砂岩,砾石以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石英岩等组成。

分选差,磨园中等,泥质胶结,较疏松。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J2

安定组

J2a

11.26~48.74

27.47

为一套紫红、砖红、黄棕色中、细粒砂岩,中夹灰紫色砂质泥岩。

底部为浅黄色,向上变为浅紫色的巨厚层状砂岩。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直罗组

J2z

15.56~161.85

96.07

上部为一套杂色的细、中粒砂岩,颜色为灰白、灰黄、灰兰、灰绿、灰紫色等,泥质或粘土质胶结。

底部为厚层状的灰黄色中粗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

含较多铁质、泥质结核。

底部局部含1号煤层。

下侏罗统

J1-2Y

延安组上岩段

J1-2Y3

39.70~84.09

63.06

上部主要由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2号煤组成。

底部为灰白、黄绿色细、粉砂岩及泥岩,具小型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延安组中岩段

J1-2Y2

33.10~78.30

63.77

主要由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砂岩和3、4号煤组组成。

底部为厚层状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具波状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

延安组下岩段

J1-2Y1

13.66~96.97

64.96

主要为灰、灰白色细砂岩、粉砂岩及灰黑色、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煤组成。

含5、6号煤组。

底部为灰色~灰白色的细中粒砂岩,局部相变为粗砂岩或砾岩,发育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T3y

>132.80

由灰绿色、灰白色细、中粒石英砂岩组成,含较多云母及少量的暗色矿物,粘土质胶结,局部地段顶部有明显的风化壳产物。

4)井田地质特征

井田内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只在沟谷两侧出露延安组(J1-2y),根据钻孔揭露和地质填图成果,井田地层由老至新有:

①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3y)

井田内无出露,仅在钻孔中见到,钻孔揭露厚度不全。

该组为煤系地层沉积基底,岩性为灰绿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绿泥石及少量云母,具大型交错层理,夹薄层砂质泥岩。

②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

为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由于后期侵蚀、剥蚀作用,厚度变薄,厚度137.40~169.60m,平均153.50m,岩性为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及灰黑色炭质泥岩、煤层等,含Ⅲ~Ⅵ四个煤组。

根据其沉积旋回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段。

与下伏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③第三系上新统(N2)

井田内零星出露,钻孔揭露最大厚度24.36m,岩性为浅红色粉砂质泥岩,有滑感,吸水后具可塑性,含似层状钙质结核,下部为紫红色黄绿色含砾砂岩。

④第四系(Q)

井田内第四系主要为全新统风积细砂(Q4eol)及冲洪积砂砾石层(Q4al+pl),钻孔揭露厚度2m,地表一般小于5m。

(2)构造

井田位于东胜煤田补连矿区东南部,基本构造形态与东胜煤田一致,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230°

,倾角1~3°

,井田内无较大断层及褶皱,地质构造简单。

1.1.2煤层条件

含煤地层延安组(J1-2y)共含煤7~14层,一般为10层,根据成煤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2、3、4、5、6五个煤组。

其中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4、5-2、6-2下号煤层,截至目前,3号煤层已全部采空,2-2号煤层大部采空(正在开采),4号煤层及以下煤层尚未采动。

煤层特征详见表1-2-2。

1)各煤层的赋存情况及特征如下

(1)2号煤组:

2-1号煤层:

位于2-2号煤层之上的2-1号煤层仅在区内个别点揭露,不可采。

煤厚为0.10~0.60m,平均0.43m。

2-2号煤层:

位于上岩段(J1-2y3)的中部,基本表现为一单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煤层结构简单。

(2)3号煤层:

赋存于延安组中岩段,为一单煤层,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且变化较小,煤厚为4.32~5.91m,平均5.02m,顶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

(3)4号煤层:

赋存于延安组中岩段,为一单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小,煤厚为1.16~2.38m,平均为1.81m,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以及粉砂岩,底板岩性多为粘土岩、砂质粘土岩

(4)5号煤组:

5—1上和5—1中号煤层在区内见煤点均不可采,煤厚分别为0.08~0.53m,平均0.36m;

5-1下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岩段(J1-2y1)的上部,煤层厚度为0.10~1.00m,平均为0.66m,煤层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泥岩,底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

5-2号煤层位于延安组下岩段(J1-2y1)的中部,该煤层全区可采,厚度变化较小,层位比较稳定,煤厚为0.96~1.43m,平均为1.10m,为稳定煤层,顶板岩性多为粉砂岩,底板岩性多为细砂岩,粉砂岩。

(5)6号煤组:

6-1上号煤层:

区内局部发育,见煤点均不可采,煤厚为0.05~0.46m,平均0.25m;

6-1下煤层:

全区发育,煤厚为0.38~0.98m,平均0.72m,可采区位于井田东北角,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15%,为不可采煤层;

6-2上号煤层:

区内局部发育,见煤点均不可采,煤厚为0.10~0.63m,平均0.38m;

6-2下号煤层:

位于延安组下岩段(J1-2y1)之下部,煤层厚度1.32~3.50m,全区可采,为稳定煤层。

煤层顶板岩性一般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粘土岩底部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为中粗砂岩。

2)煤层的自燃

根据矿井储量核实报告,本区煤由于其挥发分产率较高,丝碳含量大,故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

根据内蒙古矿山安全与职业危害检测检验中心(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2009年8月出具的《武家塔煤矿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发火倾向性检验报告》(4号煤层),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属Ⅰ级容易自燃。

3)煤层瓦斯涌出量

本区未进行煤层瓦斯测试工作,但据小窑调查及开采过程实际情况来看,各煤层瓦斯含量均很小、属低瓦斯矿井。

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2009年8月出具了武家塔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2009年度),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0.76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0.62m³

/t;

矿井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0.80m3/min。

本矿属低瓦斯矿井。

1.2开拓设计

1.2.1开拓方案

武家塔井田共有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4、5-2、6-2下号煤层。

截至目前,3号煤层现已全部采空,2-2号煤层大部采空(现正在开采),4号煤层及以下煤层尚未采动。

根据煤田煤层赋存条件,工业场地位置的选择,并结合本矿井的地形条件、地面运输条件提出俩种开拓方案:

1)方案一:

开采4、5-2、6-2下号煤层时仍然使用矿井开采2-2号煤层开拓方式,采用平硐、斜井、立井开拓,所用井筒分别为1#斜井(进风,敷设排水管路)、4#平硐(进风、主提升)、1#回风立井(总回风井)。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

2)方案二:

利用已建工业场地,新建三条井筒,即:

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立井(原有井筒及系统均报废),矿井开拓方式为斜、立井混合开拓。

其中新建的主斜井、副斜井位于矿井原4#平硐处附近,井田边界的东南角,主斜井担负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为矿井辅助通风井,同时兼做矿井安全出口,斜长137.889m,倾角16°

,井筒净宽3.8m,净断面10.19m2;

副斜井担负矿井的设备、材料等辅助提升任务,斜长375.513m,倾角6°

,井筒净宽4.1m,净断面11.68m2,主、副斜井位于山坡地表最低处,有利于利用地形优势减少井巷工程量。

新建的回风立井位于井田边界的东北角地表平缓地带,回风立井与主副斜井相距1200m左右。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多水平混合开拓。

矿井划分二个水平,一水平标高+1048m(开采4号煤层),二水平标高+950m(5-2煤和6-2下煤)。

1.2.2通风系统介绍

1)方案一中,1#斜井为主井,担任进风,敷设排水管路的任务,4#平硐为副井担任进风、主提升的任务,1#回风立井为总回风井。

即地面新鲜风流——副平硐(主斜井)——辅运大巷(运输大巷)——胶带运输进风顺槽——回采工作面——材料运输回风顺槽——回风大巷——回风立井排出地面。

2)方案二中:

(1)根据本次技术改造设计涉及到的矿井三个可采煤层赋存条件,设计将整个井田划分为二个水平开采。

初期开采一水平4号煤层时井下布置三条大巷,大巷均沿煤层底板布置,间距为30~30.177m。

主、副斜井见4号煤层后直接布置运输大巷及辅运大巷,主运大巷与主斜井提升方位相同,平面上为一条直线;

回风大巷与主、辅运输大巷平行布置,与回风立井贯通,构成通风系统,为通风系统类型为中央分列式。

即新鲜风流由副斜井(主斜井)-→4号煤层辅运大巷(4号煤层运输大巷)-→4101工作面运输顺槽(4102回风顺槽)-→4101综采工作面-→4101工作面回风顺槽—→4号煤层回风大巷—→回风立井—→风硐排出地面。

(2)下部5-2号煤层开拓采用斜巷联络,在主副井筒井底附近,与4号煤层主辅运输大巷平面上错开10~15m,掘进运输下山(16°

)及辅运下山(6°

)。

运输下山见6-2下号煤层后落平,在5-2号煤层设置主运大巷和溜煤眼,将煤炭溜入运输下山胶带输送机;

辅运下山见5-2号煤层后沿煤层布置辅运大巷,构成运输系统;

回风立井延深至5-2号煤层后布置回风大巷,与5-2号煤层主辅大巷连通,构成回风系统。

6-2下号煤层开拓方式除运输下山落平后直接布置6-2下号煤层运输大巷外,其他巷道布置同5-2号煤层。

即地面新鲜风流由副斜井(主斜井)——辅运(主运)下山——盘区辅运大巷(盘区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回风立井排出地面。

1.3通风系统方案比较

1)方案比较

方案一增加了井巷和土建工程量投资大,工期长;

且通风路线长,风阻大;

煤炭运输距离长,运输成本高。

所用井筒位置和井筒现状不利于4号煤层及以下煤层开拓和运输,如果使用此方案煤层开拓系统十分复杂。

方案二利用已建工业场地新建风井,新建风井后与方案一相比通风路线缩短,风阻减少矿井通风容易,通风质量好;

煤炭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低;

使煤层开拓系统简单,辅助运输系统流畅,通风系统合理,优化井下系统和地面布置。

利用部分原有施工巷道,施工井巷工程总长度为:

5350m,其中煤巷为3492m,岩巷为646m,半煤岩巷1212m。

主要大巷均布置在煤层中,减少了岩巷工程量,降低了投资成本。

且回风立井和主副井构成了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此通风方式正适合本矿煤层倾角较小,而且自燃发火比较严重的特性。

2)方案确定

根据上述方案的比较,最总选取方案一。

第二章计算和分配矿井总风量

2.1计算总风量

2.1.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1=4NK=4×

50×

1.2=288m3/min=4.0m3/s

式中:

Q1---矿井总供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供风量,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人数,按交接班两班人

数计算50人;

K---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和配风不均衡等因素,采用中央分列式或混合式通风时可取1.15~1.20。

在矿井产量在T≥90×

104t/a时取小值;

T<90×

104t/a时取大,本矿井常年60万t/a值此处取1.2。

2.1.2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

Q2=(ΣQ采+ΣQ掘+ΣQ硐+ΣQ车+ΣQ其他)K

Σ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总和,m3/min;

Σ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总和,m3/min;

ΣQ硐---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风量总和,m3/min;

ΣQ其他---除采掘硐室外其它需风量总和,m3/min;

1)回采工作面的风量计算: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

q采×

Kc

=100×

0.73×

1.4=102.2m3/min=1.70m3/s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采——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

本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76m3/min,采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取0.73m3/min;

Kc——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

通常机采工作面1.2~1.6;

炮采工作面取1.4~2.0;

水采工作面取2.0~3.0。

本矿井为机采取1.4。

(2)按工作面温度和合适风速计算

采煤工作面应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和风速应符合表2-1-1。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可按下式计算:

Q采=60×

V采×

S采×

Ki(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3/min;

V采——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m/s;

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m2,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

Ki——采煤工作面面长调整系数,按表2-1-2选取。

2-1-1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合适风速对应表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

(℃)

采煤工作面风速

(m/s)

<15

0.3~0.5

15~18

0.5~0.8

18~20

0.8~1.0

20~23

1.0~1.5

23~26

1.5~1.8

26~28

1.8~2.5

28~30

2.5~3.0

2-1-2采煤工作面面长调整系数表

采煤工作面长度(m)

<50

50~80

80~120

120~150

150~180

>

180

Ki

0.8

0.9

1.0

1.1

1.2

1.3~1.4

本矿井无地温热害,井下巷道温度一般不超过15℃,工作面加上设备的散热,环境温度不超过20℃。

按2-1-1照气温与风速的对应关系,采煤工作面适宜风速取1.0m/s。

采煤工作面面长调整系数Ki取1.1。

根据所给材料的延伸断面图及采区参数取S采=10.5m2。

K长=60×

10.5×

1.1=693m³

/min=11.55m³

/s

取Q采=12m³

(3)按工作面人员数量计算:

Q采=4nc=4×

20=80m3/min=1.4m³

式中4——每人每分钟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c—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交接班时20人。

依据以上几方面的计算,按工作面温度和合适风速计算的风量最大,取回采工作面风量ΣQ采=12m3/s。

(4)按风速验算: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第101条,回采工作面最低风速为0.25m/s,最高风速为4m/s的要求进行验算,即回采工作面风量应满足:

15×

S采≤Q采≤240×

S采

157.5m3/min≤Q采=12×

60m3/min=720m3/min≤2520m3/min

式中S采——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根据所给材料的延伸断面图及采区参数取S采=10.5m2。

最后确定回采工作面需风量ΣQ采=12m3/s。

2)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按矿井各个需要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Q掘)计算。

式中Q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掘=100×

q掘×

Kd=100×

0.70×

1.5=114m3/min=1.75m3/s

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本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76m3/min,采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取0.70m3/min;

Kd——掘进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

级掘进面最大瓦斯涌出量与平均瓦斯涌出量之比。

通常,机掘工作面取Kd=1.5~2.0。

本矿为机掘取Kd=1.5。

(2)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岩巷掘进:

Qbi=Qbs×

I+60×

V小S掘=200×

1+9×

9.5=285.5m3/min=4.76m³

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

1+15×

11.5=372.5m3/min=6.21m³

式中Qbs——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m3/min;

掘进

工作面选用额定风量为200m3/min,功率为11Kw局部扇风机;

I——掘进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台;

S掘---掘进工作面断面积,根据武家塔延伸断面图中回风大巷断面图取岩巷掘进S掘=9.5m3;

根据运输顺槽断面图取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S掘=11.5m3;

V小——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岩巷不小于0.25m/s,以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入循环风和这段距离内风流停滞,而造成瓦斯积聚。

(3)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掘=4N=4×

30=120m3/min=2m³

式中4——每人每分钟供给的风量不得小于4m3/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30;

(4)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式中

—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8kg;

b—每公斤炸药爆破后生成的当量CO的量,根据炸药有毒气体国家标准,

b取0.1m³

/s。

t—通风时间,一般不少于20min;

c—爆破经通风后,允许工人进入工作面工作的CO浓度,一般取0.02%。

(5)按风速进行验算

①按最低风速验算

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煤(单位:

m3/min):

Q煤≥15S掘

Q煤≥15×

11.5=172.5m3/min=2.875m3/s满足最低风速要求。

式中15—按煤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的换算系数;

S掘—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根据运输顺槽断面图取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S掘=11.5m2。

②按最高风速验算:

Q煤≤240S掘

Q煤≤240×

11.5=2760m3/min=46m3/s满足最高风速要求。

式中240—按掘进工作面最高风速的换算系数;

S掘—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根据运输顺槽断面图取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S掘=11.5m2。

综上所述:

选取掘进工作面的风量为7m³

/s,ΣQ掘=2×

7=14m³

3)硐室实际需要风量计算

井下独立通风的每个硐室所需风量,应根据各类硐室分别计算,武家塔煤矿的中央变电所、水泵房、消防材料库、绞车房等都不是独立硐室,不需要独立通风。

采区变电所设计为独立硐室,需要独立通风。

总风量应为采区变电所硐室风量,则:

采区变电所需风量的计算:

Q采区变电所=3600×

∑W×

θ=3600×

200×

0.02=100m³

/min

ρ×

Cp×

60×

△t1.2×

1.005×

2

式中Q采区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变电所硐室总需风量,m3/min;

∑W——采区变电所硐室中运转的电动机总功率Kw;

根据本矿井变电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取200kw;

θ——硐室的发热系数。

应根据实际考察的结果确定,通常,水泵房可取0.01~0.03;

变电所绞车房可取0.02~0.04。

此处为采区变电所取0.02;

ρ——空气密度,一般取ρ=1.2kg/m³

C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一般可取Cp=1.005kj/kg·

k;

△t—机电硐室进、回风中的气温差℃,此处取2℃。

则:

ΣQ硐=100m3/min=1.67m3/s。

4)按稀释防爆胶轮车尾气需要风量的计算:

本矿选用2台WQC2J型2.5t防爆无轨胶轮车,用来满足矿井材料、矸石、小型设备的运输要求。

另外,人员运输选用WRC20/2J型防爆无轨胶轮车1台。

按胶轮车供风叠加法计算,已有无轨胶轮车功率为45kW,胶轮车单独给风量按5.4m3/minkw供风,巷道中3台胶轮车同时工作时通风量按叠加法计算,第一台按100%计算,第二台按75%计算,第3台按50%计算:

Q胶轮车=5.4×

45×

(100%×

1+75%×

1+50%×

1)=546.75m3/min

=9.1m3/s

5)其他巷道需要风量计算:

对于矿井其他用风地点的配风量,设计考虑满足巷道低风速等要求,取采、掘、硐室、防爆胶轮车尾气需要风量之和的5%。

则ΣQ其它=(12+14+1.67+9.1)×

5%

=1.84m3/s

则矿井总风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