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处理。
21.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22.网络传输技术可以分为点对点式网络和广播式网络。
23.网络按覆盖范围分为:
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
24.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
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树型拓扑。
25.在局域网中,计算机的相对地位有对等和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两种形式。
目前绝大多数局域网都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网络模式。
26.因特网主要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等组成。
27.因特网的网络互联通信协议是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协议。
28.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构成。
29.数据库模式主要分为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两个方面。
30.模式反映的是数据库的结构,一旦定义好基本上就不再变动;
而实例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个时刻的状态,数据库的数据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
3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还提供了两个映像功能:
一个是在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
另一个是在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之间的映像(转换)功能。
第一种映像使得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逻辑结构不变,因而相应的程序也不变,这就是数据库的物理独立性;
第二种映像使得逻辑结构改变时,用户结构不变,应用程序也不用改变,这就是数据和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32.数据模型分为两类,以人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概念模型(或称信息模型),以计算机系统的观点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叫做数据模型。
33.实体型之间的联系包括:
一对一(1:
1)、一对多(1:
n)和多对多(m:
n)三类。
34.数据模型分为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两类。
35.逻辑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概念组成。
36.人们一般以数据结构的类型来命名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
37.关系模型要求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即要求每个关系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关系中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再分的基本项。
38.专门的关系运算主要有选择(筛选)、投影和连接三种。
39.VisualFoxPro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40.一个表就是一个关系,它总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文件的扩展名是DBF.
41.在VFP中一张二维表称为一个数据表,数据库也可作为一个文件存放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其扩展名是DBC.
42.如果为一条语句命令增加注释,必须在注释内容前插入注释引导符:
&
43.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44.满足用户的要求是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5.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
46.分析系统的相关性,根据分解-协调的原则由顶向下发展系统。
4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其要点是“自顶向下”地开发系统,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
48.目前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为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49.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50.发展面向对象方法的目的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重用性,扩充性和可维护性,使软件系统向通用性方向发展。
51.数据表征了对象的状态,操作则是在外界激发下使数据的状态改变。
52.系统开发项目组成员由三类人员组成,即系统分析师、程序设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
53.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可划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两大部分。
54.诺兰模型六个阶段是:
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成熟阶段。
在第1阶段到第3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在第4阶段到第6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是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应用。
55.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有:
战略集合转移法,关键成功要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
56.们借助关键成功要素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企业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57.系统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应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系统运行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58.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以充分掌握现行系统全面和真实的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9.现状调查应“自顶向下”、由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调查内容有企业组织结构和信息关联状况、系统业务流程、系统数据调查等几个方面。
60.现状调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并用组织结构图将它描绘出来。
61.为了准确地表达原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和便于以后各工作阶段能有效地研究和使用这些调查成果,一般采用业务流程图作为描述原系统业务的工具。
62.数据流用一根箭线表示,箭头指向数据流动的方向,箭尾连接数据产生的地方,它可以产生于或流向外部实体,处理功能,也可以产生于或流向数据存储。
63.、用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来描述原系统,把系统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综合的逻辑描述。
首先要划定系统的边界,然后逐步求精,逐层深入分析。
64.扩展的数据流程图其绘制过程就是在原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扩展,形成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过程。
65.数据分析的任务,是将数据流程图中所出现的各组成部分的内容、特征用数据字典的形式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说明。
66.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项等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
67.数据字典中的条目有六种形式:
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功能,外部实体。
68.从逻辑上进行分析,处理功能可归纳为三类,即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处理、算术运算、逻辑判断。
常采用决策树、决策表及结构化语言等作为描述功能分析的工具。
69.用结构化语言任何处理逻辑都可以表达为顺序、选择判断、循环三种结构。
70.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系统分析报告,考虑实际的技术,经济和运行环境等条件,确定新系统的物理实施方案。
71.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活动有: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编写系统设计报告。
72.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逻辑模型设计应用软件系统的物理结构。
73.系统物理模型必须符合逻辑模型,能够完成逻辑模型所规定的信息处理功能,这是物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74.系统应具有可修改性,即易读,易于进行查错、改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和用户的要求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
系统是否具有可修改性,对于系统开发和维护影响极大。
75.在系统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应用软件费用及人力投入大体分布如下:
系统开发:
20%,系统维护:
80%.
76.在机构化总体结构设计中,整个应用软件系统由多个功能模块组成,通过合理的划分和组织模块,正确处理模块之间与模块内部的联系,达到使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可用性,可读性,可修改性,易于调试和维护的目的。
77.必须设计一种合理的物理结构,将波动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才能提高系统的可修改性。
78.1974年美国的w.stenvens等首先提出了“结构化设计”的构想。
79.具体操作由下层模块去完成,上层模块主要起到判断,控制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80.模块独立程度可以由两个定性指标衡量,即:
为保证模块相对独立,应使模块内部自身联系紧密,而模块外部相互之间的信息联系要尽可能减少,这是设计物理模型的两项重要原则。
81.衡量模块自身联系是否紧密、与外部的联系是否合理,需引入模块凝聚、模块耦合的概念。
82.模块凝聚是用以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的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83.模块按凝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五级:
偶然凝聚,逻辑凝聚,时间凝聚,数据凝聚,功能凝聚。
84.耦合有三种类型:
数据耦合,控制耦合,非法耦合。
85.绘制控制结构图的依据是数据流程图。
绘制控制结构图,首先是将上层数据流程图映射为上层控制结构图,由顶层数据流程图开始,逐级下推。
86.低层次模块结构的分解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式:
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分解,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分解。
87.数据库设计可以分为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三个阶段。
88.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89.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就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
90.数据库设计的最后阶段是确定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也就是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
91.数据库逻辑数据模型的一个关系对应了VFP软件中的一个表,关系的属性对应了表的字段,关系框架对应了表结构,关系元组对应了表记录。
92.设计数据表需要确定数据表名称,所含字段名称、类型、宽度以及应当建立的索引字段等。
93.NULL的含义是空值。
94.文件有两种打开方式,“以只读方式打开”的文件是不能编辑修改的。
因为不需要“共享”数据,我们选择用“独占”方式打开文件。
95.一个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文件(.DBC)、数据库备注文件(.DCT)和数据库索引文件(.DCX)三类文件组成的。
96.关闭数据库命令格式:
CLOSEDATABASE[ALL]忽略[ALL]的命令只关闭当前数据库文件,增加选项后的命令,可以同时关闭所有打开的数据库文件。
97.为了加快数据的检索、显示、查询和打印速度,需要对文件中的记录顺序进行重组。
实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叫做排序;
另一种叫做索引。
98.在VFP系统中主要使用结构复合索引文件,它的扩展名是.CDX.其中每个索引都有一个索引标记(Tag),能够确定一种逻辑排列顺序。
99.VFP系统提供了四种不同的索引关键字的类型,它们分别是主索引、候选索引、普通索引和惟一索引。
100.确定当前主索引的命令格式:
SETORDERTO[TAG]<
索引标识>
[ASCENDING/DESCEDING]
101.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就是要组织和管理其中包含的数据表及视图。
102.代码设计的原则是:
惟一性,简单性,易识别性,可扩充性,合理性,规范性。
103.代码的类型包括:
顺序码,重复码,成组码,表意码,专用码,组合码。
104.人员代码一般有两种编码方法:
一种是用简单的顺序码,代码位数可以根据企业职工人数决定;
另一种是使用组合码,因为这样便于分类、汇总。
105.现在使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以对象为中心,将数据和程序捆绑在一起,封装在对象之中,淡化了解决问题的过程程序。
106.在Windows平台上,这种对话的界面主要有三种形式即菜单方式、工具栏方式、对话框方式。
107.下拉菜单一般作为应用系统的主菜单,创建菜单的过程可以分成规划与设计、创建、确定任务、生成和运行测试五步。
108.在创建菜单项时,如果希望用热键的方式操作,那么在描述菜单项名称时,可以在名称后面输入:
\<
+字母
109.如果在下拉菜单窗口中用字符串“\_”代替“菜单名称”内容,则子菜单窗口中增加了一条横线。
110.创建的菜单格式文件包含“菜单文件”(.MNX)和“菜单备注”(.MNT)两个文件。
111.下拉菜单运行命令格式:
DO<
菜单文件名。
MPR>
在运行菜单的命令中,必须给定菜单文件的扩展名,否则将自动查找执行同名的。
PRG程序文件。
112.要创建用户自定义工具栏必须先建立用户子类。
113.因为自定义工具栏本质上也是一个表单,所以必须有表单集的支持。
114.信息的输入包括:
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录入两个部分。
115.数据信息的输入可以分为批处理和联机处理两种类型。
116.信息输入的原则包括:
源点输入,统一输入,数据简洁,用户界面友好。
117.输入数据的校验包括静态校验,重复校验,界限校验,逻辑校验,平衡校验,匹配校验,存在校验。
118.报表输出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输出形式。
119.报表对象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数据源和布局。
120.报表布局(格式)文件的扩展名是.FRX.
121.建立布局文件方法有:
用向导,用快速报表,用手工操作三种。
122.报表的输出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屏幕上显示,又称为预览,另一种是在打印机中打印,又称为硬拷贝。
123.报表输出命令格式:
REPORTFORM<
报表布局文件名>
[范围]
124.、IPO图的主体是处理过程描述,描述处理过程的工具,可以是图形、表格和伪码。
125.程序设计的质量要求过去强调程序的正确性、高效率和短小精悍,以适应设备资源有限的计算机系统;
现在则更加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
126.“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其基本原则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
结构化程序方法提出了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任何一个程序都可以用这三种结构装配起来。
127.判断选择结构包括:
简单判断选择,多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128.选项[LOOP]语句可以使程序无条件的跳回DOWHILE语句重新判断<
条件>
.
129.选项[EXIT]语句可以使程序无条件的跳出循环体,接着执行ENDDO后面的语句。
130.在循环结构中还可以包含循环机构,这就是循环嵌套,系统允许嵌套384层。
131.总结程序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可分为语法错误、系统错误和逻辑错误三类。
132.调试器的构成包括:
跟踪窗口,监视窗口,局部窗口,调用堆栈窗口,调试输出窗口。
133.VFP系统提供了29个基本的类,分为容器类和控件类两种。
13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封装性和可扩展性。
135.用户可以通过基类派生出对象及子类,也可以利用子类派生出对象或子类,子类继承了父类的属性,事件和方法。
136.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当具有以下模块:
主程序、系统菜单、系统登录界面、数据库、数据输入界面、数据输出界面、数据维护功能、数据检索功能、帮助功能和项目文件。
137.项目文件是扩展名为.PJX(及备注文件.PJT)的文件。
138.主文件是应用程序系统的起点,运行系统时总是从这里开始。
项目管理器把最先添加的文件默认为主文件。
139.应用程序文件(.APP)还必须在VFP环境中才能运行,而可执行文件(.EXE)则可以脱离VFP系统,直接单独运行。
140.系统测试的对象是整个应用软件系统。
由于“程序+文档=软件”,所以系统测试的对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的文档以及源程序。
141.系统测试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单元测试(模块分调),子系统测试(模块联调),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142.模块与程序的调试,主要采用白盒法,而在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过程中主要采用黑盒法。
143.系统切换的方式有:
直接切换,平行切换,试点后直接切换,逐步切换。
144.直接切换方式节省人员和设备费用,但风险大,很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145.平行切换的优点是可以进行两系统的对比,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风险小,安全可靠,缺点是耗费人力和设备。
146.信息中心的地位可分为四种情况: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阶段,ERP系统阶段,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阶段。
147.企业引入ERP系统以后,一般需要由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的管理工作,即信息技术经理或信息主管(ChieflnformationOfficer,CIO)。
148.信息中心的组成包括:
系统开发组,系统维护组,计算机运行组,数据库管理组,网络组。
149.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之后,企业所有的重要信息资源都存储于计算机的外存设备中,因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就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
150.信息存储介质的安全,也是物理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
151.存取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用户授权,即授予特定用户一定的操作权限。
152.数据加密由加密(编码)和解密(解码)两部分组成。
153.保证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措施有:
设备冗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154.系统评价主要由目标与功能评价、性能评价及经济效果评价等方面组成。
155.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可*性、安全性、响应时间、容错性、使用效率等。
156.评价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果,应从直接经济效果和间接经济效果两方面来分析。
157.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的类型包括:
完善性的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158.数据库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数据库的正确性保护、转储与恢复;
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二、名词解释(包括5个小题,共15分)
1.信息:
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
2.管理信息:
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影响的数据。
3.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管理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个系统或一次处理所输出的信息,可能是另一个系统或另一次处理的原始数据;
低层决策所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这就是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4.信息反馈:
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返回到输入端,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而上述作用于受控对象后的结果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5.DSS:
在半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选择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
6.GDSS:
支持一群决策者为获得有效决策结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7.智能支持系统:
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信息系统。
8.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MRPII)系统:
COPICS是美国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也是最早推出的MRPII商品化软件。
9.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
根据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需要,描绘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II基础上,适应全球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对企业资源全面管理的思想。
10.企业信息化:
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e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
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与企业管理决策的网络化、智能化两个方面的结合,组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2.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
对企业的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得企业的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经营绩效指标有巨大的提高。
13.供应链管理:
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14.虚拟企业:
具有企业功能,但在企业体内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实体组织的企业。
15.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EC):
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
即交易各方通过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发布、传递、存储、统计,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纸介质信息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商业交易。
16.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程序、程序所使用的数据以及有关的文档资料的集合。
17.系统软件:
直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他外部设备的软件。
18.数据通信:
在收发站之间传送这些二进制代码序列的过程。
19.模拟通信系统:
传递的信号为模拟信号,在时间和幅度取值上都是连续的。
20.数字通信系统:
传递的信号为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在幅度取值上是经过量化的。
21.基本频(基带):
使用数字信号传输数据,终端设备将数字信号转变成脉冲电信号时,这种原始矩形脉冲信号固有的频带叫做基本频带,简称为基带。
22.调制解调:
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调制;
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解调。
23.企业内部网(Intranet):
一个企业为实现内部管理和通信而建立的独立网络。
24.企业外部网(extranet):
企业内部网对企业外部特定用户的安全延伸。
25.数据库(DataBase,DB):
以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26.数据库管理系统:
帮助用户建立、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简称为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
27.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
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综合系统。
28.模式与实例:
描述逻辑结构的称为模式(或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它是数据库数据的完整表示,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模式的一组值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29.码:
在众多属性中能够惟一标识(确定)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的称为实体的码。
30.实体型:
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可以刻画出全部同质实体的共同特征和性质,它被称为实体型。
31.逻辑数据模型:
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
32.物理数据模型:
用来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