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7108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汇总打印Word格式.docx

弃仁绝义"

、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学记》

20、"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1、"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22、"

师严然后道尊"

23、"

君子之教,喻也"

--《学记》

24、"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5、"

学不躐等"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

产婆术"

)--苏格拉底(古希腊)

1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

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

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康德(德国)

37、"

白板说"

--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

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

在做中学"

--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

课程"

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

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57、用心理学的"

统觉理论"

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2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

61、"

学而时习之"

62、"

温故而知新"

63、"

不陵节而施"

64、"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65、"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66、"

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

情上。

"

--夸美纽斯

67、"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因材施教"

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

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

班级"

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

平行影响"

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3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

“量杯”实验——陆钦斯

4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

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1.桑代克

著作:

《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大纲》: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这个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理论:

(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率

(二)共同要素说——迁移

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共同要素说:

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

5

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三)同化说

遗传就其实质来说,是认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2.布鲁纳

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

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

动作、图像和符号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劳伦兹

关键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皮亚杰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3~7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

6

心;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之间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二)道德发展阶段论

(1)他律道德: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

(2)自律道德: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5.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1.5)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对角色感

7

7.鲍姆宁

父母的教养行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8.吉尔福德

辐合型与发散性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

集或综合信息与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合的唯一正

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为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因为容易产生有创建的新颖观念。

比纳和西蒙——斯坦福—比纳量表

9.韦克斯勒:

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

10.加涅

作品:

《学习的条件》

(一)、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

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信息流

2.控制结构

11.巴浦洛夫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

系;

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新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

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8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分化:

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

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12.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一)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

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

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做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二)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

研究对象。

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

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13.苛勒

完型——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4.奥苏塔尔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9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

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的实质

先行组织者技术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

(2)学习观

(3)学生观

三、学校情景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四、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连贯性和可辨别性等特性都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15.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

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6.阿特金森

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7.维纳

成败归因理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18.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

判断

(1)强化:

10

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

相应的学习行为

(2)期待

结果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3)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应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19.耶克斯与多德森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0.贾德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1.卢钦斯

“量杯”试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22.艾宾浩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

加速性。

23.弗洛伊德

动机说(压抑理论)——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24.加里培林

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1)动作的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1

25.安德森

心智技能形成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26.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

寻求许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阶段

第五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27.布鲁姆

掌握学习——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

所有的学习内容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28.勒温

群动力——人们结成的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

学生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

教师的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29.谢里夫

群体规范形成的三个阶段

(1)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

(2)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

(3)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0.罗森塔尔

罗森塔尔效应

31.科顿

12

教师反思框架

(1)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

(2)教师开始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

(3)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

32.布鲁巴奇

理论:

教师反思方法

(1)反思日记

(2)详细描述

(3)交流讨论

(4)行动研究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