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树知到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章节测试完整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智慧树知到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章节测试完整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树知到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章节测试完整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
回流
切削叶轮,改变转速,拆级
2、随着流体粘度的增加,离心泵的排量和杨程缓慢下降,而效率()。
缓慢下降
较快下降
缓慢上升
较快上升
3、当管路特性较平缓或管道输量变化范围大时,一般选用()
串联泵
并联泵
4、翻越点一定是管路上的最高点。
5、管道线路上存在翻越点时,全线所需总压头应按()的高程差
及其距离计算。
翻越点与起点
B:
终点与起点
C:
终点与翻越点
6、解决静水压力超压的方法有()。
增大壁厚
减压站减压
铺设副管
增大壁厚,减压站减压
7、影响等温输油管道管路特性的主要因素有()。
流量
粘度
管径
管长
E:
起终点高程差
粘度,管径,管长,起终点高程差
8、对一项管道工程进行经济评价,评价指标很多,较常用的有内部收益率、净现值、费用现值、投资回收期和输油成本等,在进行方案比较时,多用()。
内部收益率
净现值
费用现值
投资回收期
9、我国原油管道(Dg300~700)的经济流速一般为()。
(1.0〜1.5)m/s
(1.5〜2.0)m/s
(2.0〜3.0)m/s
(3.0〜4.0)m/s
10、管道泄漏后,漏点前面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且距漏点越远的站变化幅度越小。
下降
上升
不变
第三章
1、热油管道摩阻计算的特点有哪些?
摩阻比等温输油管道小
沿程水力坡降不是常数
应按一个加热站间距计算摩阻
D:
管道不存在翻越点
BC
2、影响热油管道轴向温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总传热系数
输量
管道埋深处地温
ABCD
3、确定加热站的进、出站温度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油品的粘温特性和其它物理性质
管道的停输时间
热胀和温度应力
经济比较
4、整条管道允许的最小输量是各站间允许最小输量的最小值
B
5
、如果发现管道的总传热系数下降,
同时管道的输量下降,摩
阻上升,说明管道可能出现下列哪种工况
?
保温层进水
管道覆土被破坏
管道发生泄漏
管壁结蜡
D
6
、热油管道摩阻计算有哪几种方法
平均温度法
分段计算法
径向梯度法
基于粘温关系的方法
ABD
7、分段计算摩阻时,每一小段的平均温度为该小段起终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A
8、在一个加热站间内输送的流体可以从牛顿层流转换为牛顿紊流。
9、在热站和泵站的布置时,应按照最小设计输量布置泵站,按照最大设计输量布置热站。
10、泵站和加热站合并有哪几种思路?
调整加热站位置使加热站向泵站方向合并
改变加热站数使加热站向泵站方向合并
改变泵站特性或泵站数使之向热站方向合并
同时移动热站和泵站
第四章
1、()是现行《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指定幕律流体紊流摩阻计算公式。
Dodge-Metzner半经验式
Dodge-Metzner经验式
Prandtle-Karman公式
2、对于幕律流体的范宁摩阻系数f,在相同的雷诺数下,f随n
值的减小而()。
减小
增大
3、Fanning摩阻系数f和达西摩阻系数I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l=f
l=2f
l=4f
4I=f
C
4、对于圆管内的层流流动,切应力t与半径r成正比。
5、对于幕律流体,在相同的平均流速下,随n值增小,管中心
处流速()。
变小
变大
6、幕律流体的流速分布仍符合抛物线分布。
7、对于Bingham流体,管中心处有一流速相同的区域--流核在流核的边缘,剪切应力()屈服值。
大于
等于
小于
8、当油温低于析蜡点温度而高于反常点温度时,原油为()<
假均匀单相体系
两相体系
9、在“析蜡点”温度处,原油的粘温曲线发生转折,此时的原油为()。
牛顿流体
幕律流体
Bingham流体
10、测定析蜡点的方法有()。
DSC法
旋转粘度计法
显微镜观察法
ABC
第五章
1、热油管路当u(TR-TO)&
gt;
3时,管路特性曲线出现不稳定区,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出站油温一定
层流
非牛顿流体
粘温指数为常数
2、对于热油管路,H是Q的单值函数。
3、影响热油管工作特性曲线的因素有哪些?
管线参数
油品粘度
管线沿线的散热条件
油品的粘温特性
4、将管线从不稳定工作区拉回稳定区的措施有哪些?
降低出站油温
开启备用泵
压力越站
改输轻质油品
BD
5、假如电力价格升高,则经济加热温度会变得更高一些。
6、管道投产过程中,要首先对哪些单体进行试运?
油罐
加热炉
主泵
电机
7、埋地热油管道启动过程中,在终点断面处,散热量经历先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的过程。
8、满足下列哪些条件时,可以采用冷管直接启动的投产方式
管道距离短
原油凝点高
地温高
输送排量大
ACD
9、对于同一热油管道,输量不变时,维持出站油温不变时管路特性曲线要比维持进站油温不变时的特性曲线平缓。
10、管道预热启动的缺点有哪些?
燃料和动力消耗大
安全性差
环境污染大
耗水多
11、目前公认的含蜡原油管道蜡沉积机理有哪几个?
分子扩散
布朗运动
溶解平衡
剪切弥散
12、下面哪种方法计算出的预热时间与实际所需时间最接近?
恒壁温法
恒热流法
根据土壤蓄热量计算
13、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越多,蜡沉积速率越小。
14、以下哪些是结蜡层对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
降低管道截面热油总量,导致管道截面蓄热能力下降
增大管内油流向外界散热的热阻
停输结蜡层滑脱引发蜡堵
降低管内原油粘度
15、已知不同埋深位置处土壤温度较大气温度的变化有不同程度
的滞后,对于我国某原油管道,已知大气最冷月为1月份,则管道埋
深位置处土壤温度最低值可能出现在几月份?
1月份
2月份
12月份
16、当管道内含蜡原油温度下降至凝点以下时,就会造成管道“凝管”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
1、顺序输送仅仅存在于成品油管道,原油管道不需要顺序输送。
2、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中,油品种类越多,产生的混油段越多。
3、成品油管道输送过程中温升的原因有:
过泵剪切
沿程流动摩擦
节流压降
加热炉升温
4、当混油头经过中间泵站时,不应该属于水力不稳定区的哪个
区?
突变区
渐变区
缓变区
AC
5、实际的成品油顺序输送管道,湍流扩散是混油的主要原因。
6、根据混油理论公式可知,混油段长度随着混油界面在管道内运行里程的增加而增加,但长度增加的速率越来越慢。
7、机械隔离清管器一定可以降低成品油管道内的混油量。
8、下列会增加顺序输送混油量的因素有:
管道流速较低
沿线地形起伏大
站内弯头多、盲端多
油品粘度较低
9、下列混油界面检测系统中,响应机制与油品密度相关的系统
有?
密度型界面检测系统
记号型界面检测系统
超声波界面检测系统
光学界面检测系统
10、以下混油切割方式中,不需要混油罐的是:
两段切割
三段切割
四段切割
五段切割
第七章
1、输油站场必须有站内循环流程。
2、输送原油先泵后炉工艺的缺点包括()。
进泵油温低,泵效低
加热炉承受高压,投资大,危险性大
站内油温低,管内结蜡严重,站内阻力大
加热炉内容易结蜡
3、东部发达地区的成品油管道输油泵原动机优先选择哪类
电动机
蒸汽机
柴油机
燃气轮机
4、相比开式流程,密闭流程可以充分利用上一站的剩余压力
5、下列不能人为控制截断的阀门是?
球阀
单向阀
闸阀
蝶阀
6、站内循环的流程是:
储罐&
rarr;
泵&
加热炉&
阀组
&
储罐。
7、密闭流程可以有效降低油气的挥发,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8、若管道末端的剩余压力过高,需要安装单向阀降压。
9、下列不可以实现管道内结蜡层清扫的清管器是
皮碗清管器
超声清管器
直板清管器
漏磁清管器
10、中间站失电后,该站将会出现压力越站的情况。
第八章
1、求解管道瞬变流动的三个要素是:
控制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
2、正常运行的管道,突然关阀会造成管内产生增压波。
因此,关阀的速度越慢越好。
3、管道发生泄漏后,首、末两端站场接收到的压力波信号应该是()、()。
增压波、增压波
增压波、减压波
减压波、增压波
减压波、减压波
4、正常运行的管道,若中间截断阀突然意外关断,此时首、末两端收到的压力波信号是()、()。
5、特征线解法中,设置的空间步长一定是时间步长和水击波速
的乘积。
6、负压波可能会导致输油管道内部分液体气化,并可能在高点
位置处出现液柱分离。
7
、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输油管道的水击波速?
油品密度
管道壁厚
管道两端约束情况
8、阀门特性曲线仅与阀门的结构、类型有关,与在管道上的安装情况无关
9、下列属于或会造成瞬变流动的是:
脉搏
呼吸时鼻孔附近的气流
突然停泵的输油管道
迅速管壁的水龙头
10、输油管道的水击波速就是油品中的声速。
第九章
1、管道外防腐的手段不包括()?
外防腐层
添加缓蚀剂
外加电流
牺牲阳极
2、以下可以作为牺牲阳极材料的元素是()
铅
镁
锌
铜
3、管道设计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完整性管理的内容,只需要在管道投产后开展完整性管理。
4、列属于管道沿线地区划分等级一级地区的是()
户数在15户或以下的区段
户数在15户以上、100户以下的区段
户数在100户或以上的区段,包括市郊居住区、商业区、工业
区、
发展区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人口稠密区
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
地下设施多的区段
、管道完整性评价只能通过内检测评价实施。
6、X80钢是指最小屈服强度为80千psi的钢材。
7、埋地管道上方可以堆积杂物,只要不在管道的正上方就可以。
8、风险是事故的()与()的结合?
可能性
财产损失
后果
波及范围
9、X80钢比X65钢的韧性更好。
10、完整性管理的步骤包括:
数据收集、()、风险评价、()、风险减缓措施、()。
高后果区识别
安全管理
完整性评价
效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