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
《基坑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专项方案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灰黄色粘土
36.20~47.10
1.40~5.70
4-2-1
38.20~50.50
5.80~18.40
4-2-2
灰色粉质粘土
53.20~60.20
5.70~14.00
4-3.
灰、浅灰色圆砾
65.20~68.10
1.30~4.00
5-2
67.80~70.70
6.60~14.10
5-3
82.40~83.70
0.60~3.30
6-2
灰蓝色粘土
76.80~85.80
1.00~12.50
6-3
87.70~91.30
0.90~3.10
7-1
89.30~93.50
2.30~16.80
7-2
灰色圆砾
104.4~106.90
2.40~3.20
8-1
107.60~109.30
1.90~8.20
1.4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①、场地内地下水浅部主要为孔隙潜水,赋存于海相淤泥和粘性土的孔隙中,水量较小,渗透性差,渗透系数在10-5~10-7/s之间,为弱-微透水层,水位埋深较浅,地下水水位为0.32~1.31米,长年水位变幅一般小于1.50米。
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变化较大。
②、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对干湿交替作用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腐蚀性,对长期浸水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由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场地土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场地土对建筑材料腐蚀性同地下水。
二、编制的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浙江建筑设计研究院)
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温州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
3、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浙江建筑设计研究院)
4、本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省市有关建筑规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文件
5、现行工程施工规范
5.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202-2002
5.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5.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01
5.6、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5.7、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5.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本
5.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浙江省标准)
5.10、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浙江省标准)
5.11、其它有关规范及操作规程
注:
在执行上述规范时,浙江省规范已规定的按浙江省规范执行,浙江省规范未做详尽规定或未列入的内容,按国家规范执行。
3、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概况
3.1、基坑概况
本工程为地下二层地下室,地下室平面为不规整长方形,±
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00m,自然地坪主要取3.80m,即相对标高-0.900m。
本工程普遍开挖深度9.1~10.5米,坑中坑处开挖深度为15.2米,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3.2、基坑工程的特点
(1)、本工程基坑深度深,设二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最深处为-15.2米,且整体基坑开挖面积较大,约有4万多平方米,属于超深超大基坑。
对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及施工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2)、本工程场地距离现在海域距离较近,地质条件差,属于海涂场地,土体含碱量高。
且基坑开挖及影响范围内主要为淤泥,土层的渗透性较小,土体的流动性太强,基底土体隆起严重。
(3)、本工程基坑与中建三局承建的一标工程连接在一起,因此,双方必须紧密配合,共同完成。
3.3、围护结构设计要求
根据开挖深度、场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情况,按照“安全、经济、施工方便”的原则,结合邻近类似工程经验,采用上部放坡喷砼面、内支撑体系和水泥搅拌桩止水睢幕相结的支护方案,其中内支护结构为:
钻孔桩排桩+二道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坑中坑为钻孔桩排桩+一道钢筋混凝土水平内支撑);
对于被动区域土体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
4、施工部署
4.1总体部署
本基坑工程施工中根据工程结构和进度情况,进行流水搭接、统一协调,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进度。
施工过程中将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工序的先后搭接关系,紧抓支护和地下室底板工程的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目标的实现。
水、电、人防等安装要紧密配合,预制、预埋与土建穿插交叉。
多工种有条不紊地组织,关键在于准备充分,指挥有力,统一协调。
4.2项目班子组织和管理、主要作业班组、责任人
施工现场以项目经理为代表的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工期和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计划的全面实现;
根据该工程施工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项目部成立由生产安全组、技术质量组、材料设备组、成本核算组和生活后勤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施工管理班子,各职能部门对项目经理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互相协作,紧密配合,形成有效的管理层。
施工组织机构框架如下图:
4.3施工准备工作
本工程预计2011年10月底开始挖土,地下室挖土工程量大,开挖前先根据标书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工程量核对,并根据开挖的区块划分,算出各区块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以指导施工,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在土方开挖3天之前,对基坑围护方案中的监测点完成施工,并进行每天不少于一次数据测量,同时在监测点周边做砖墙对监测点进行适当的保护。
本工程的基坑监测和专业管线监测由业主委托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每天对工地基坑周边进行巡视,对临设等进行监测,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4.4施工机械配备和劳动力组织
4.4.1支护施工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
机械名称
数量
1、空气压缩机
3台
6、切割机
1台
2、砼喷射机
2台
7、电焊机
若干
3、10型钻机
5台
8、全站仪
4、水泵
9、高精度水准仪
5、水泥搅拌桩机
一台
劳动力计划:
桩基工人50人,钢筋班15人、喷射砼、注浆班8人、修土班8人。
4.4.2挖土机械设备组织
机械设备的调配直接影响工期、质量及现场的文明施工,在本工程施工中,我公司将根据工程需要,优先调备先进机械设备,以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具体见下表: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挖掘机
PC220
4台
PC120
自卸汽车
T815
20辆
劳动力计划:
土方施工:
司机8名;
指挥、清扫地面12人;
清底30人,共计50人。
4.5材料供应和管理
项目部主管施工员在开工前做好材料的计划工作;
项目部按ISO程序要求选定供应商及厂牌;
并提前一天申请材料进场;
现场有指定的材料堆放点,并有专人负责材料的堆放及管理。
4.6基坑总体施工顺序
本基坑工程总体施工顺序按5楼基础→7#楼基础→6#楼基础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详见土方开挖示意图。
各工种施工顺序:
水泥搅拌桩→钻孔围护桩→第一层土开挖→第一道支撑梁→第二层土开挖→第二道支撑→第三层土开挖……
土方开挖分区分段进行,挖土次序严格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及“大
基坑,小开挖”的原则,进行分区开挖。
具体挖土施工流程如下:
(1)先施工压顶梁及第一道水平内支撑,并进行混凝土养护。
(2)当压顶梁及第一道内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80%之后,开挖至第二道支撑底标高。
(3)施工第二道水平内支撑及其围檩梁,并进行混凝土养护。
(4)当第二道内支撑及其围檩梁混凝土强度达到80%之后,分层分块挖土至坑底标高,最后30cm土方应人工开挖,严禁超挖。
挖土至坑底24小时内须施工完成素混凝土
4.7施工进度计划
详见支护开挖施工网络计划表
4.8施工总平面布置
坑内塔吊基础已经设计同意。
基坑周边按设计要求已布置排水沟及完成了排水沟以外的场地硬化。
其余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五、施工方案和质量技术措施
5.1水泥搅拌桩施工
本项目是基坑围护工程的一部分,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措施。
水泥搅拌桩直径600,作为止水帷幕时桩间搭接200,作为重力式挡墙、深浅坑处理及被动区加固时搭接100。
搅拌桩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5~0.55,SN201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2%,作为止水帷幕时,水泥掺量为15%。
作为被动区时,设计桩顶标高以下至设计桩底标高部分,水泥搅拌桩水泥掺量15%,设计桩顶标高至地表,搅拌桩水泥掺量9%。
工程量:
搅拌桩共计4376根。
5.1.1、施工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搅拌桩施工工艺为:
第一次预搅下沉至设计标高,喷浆提升;
第二次下沉至设计标高,喷浆提升复搅,提升速度控制在0.6m/min以内。
(一)、施工工艺流程
1、桩机就位:
检查钻杆长度,钻头直径,将桩机移到指定位置对好桩位。
2、拌制固化剂浆液:
深层搅拌机搅拌下沉的同时,后台开始根据掺入比及水灰比等拌制固化剂浆液,水泥浆经充分搅拌均匀待压浆前将浆液倒入集料斗中。
3、喷搅下沉:
开启深层搅拌机主电机,桩机钻杆垂直下沉,下沉速度1.0-1.2m/min,下沉过程中,工作电流不大于额定值,随时观察设备运行及地层变化情况,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
4、搅拌提升:
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略停后搅拌提升。
提升过程中始终保持送浆连续,中间不得间断。
如有间断应进行处理。
5、重复搅拌下沉:
重复前次作业。
每根桩均要进行复搅复喷。
6、移位:
桩机移至进行下一桩位,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的施工。
(二)、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事先予以平整,不得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
2、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出各项施工参数,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及工艺要求进行。
当桩周为成层土时,应对相对软弱土层增加搅拌次数或增加水泥掺量。
根据试桩时确定的灰浆稠度、控制喷浆、搅拌提升速度及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等技术参数精心组织施工。
3、搅拌头翼片的枚数、宽度、与搅拌轴的垂直夹角、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相互匹配,确保加固深度范围内土体的搅拌次数满足规范要求。
4、施工中始终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垂直,搅拌桩垂直偏差≯L/150(L为桩长)。
,桩位的偏差不大于20mm,成桩直径及桩长满足设计要求。
5、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不得停放时间过长,泵送必须连续。
6、喷浆搅拌提升的速度和搅拌次数符合设计及施工工艺要求,喷灰量及提升速度等由流量计控制并有专人记录。
7、施工过程中如因故停浆,要将搅拌头提升至停浆点以上0.5m处,待恢复供浆时搅拌下沉至停浆位置一米以下再进行搅拌提升,以免断桩。
若停机超过三小时,要拆卸输浆管路进行冲洗。
8、水泥搅拌桩桩顶接近设计标高时,搅拌头自地面以下1m喷浆搅拌提升出地面时,采用慢速以保证桩头质量。
9、水泥搅拌桩桩在桩顶范围内至少复搅一遍,以确保搅拌均匀。
桩顶1.0-1.5范围内增加一次输浆,以提高水泥土强度。
10、质量标准
A、主控项目:
(1)水泥及外掺剂质量:
满足规范要求
(2)水泥用量:
满足设计要求(每立方水泥掺入量不少于275kg)
B、一般项目:
(1)桩长:
不小于设计
(2)桩位偏差:
±
100mm
(3)桩径:
(4)垂直度:
≤1%
5.2、围护桩施工
5.2.1施工计划
由于现场地质条件差,为保证围护桩施工质量,计划先施工水泥搅拌桩再进行钻孔围护桩施工。
根据图纸所示桩的规格与数量,本工程计划使用GPS-15、GPS-10型回旋钻机5台。
每天保证每台桩机完成两个桩,计划30天完成。
5.2.2施工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校对。
2.对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布控。
3.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对施工用的泥浆池、清水池进行砌筑。
4.对施工用电、用水进行现场作业。
确保施工期间的水电能满足现场需求。
5.对施工场地内的道路进行铺设
5.2.3施工顺序
由于机械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音较小,有区别于冲击和静压施工,因而不会产生明显的挤土效应。
加上施工场地远离居民区,施工时不受夜间施工影响。
因此在施工顺序方面可以不用考虑上述二点进行施工。
现根据工期要求和施工安排,本工程的施工拟划分为A、B、C、D、E五个施工流水段,每根桩单独编号,以便施工管理。
具体流水段划分和桩编号详见附图《钻孔灌注桩施工流水段划分和桩编号》。
5.2.4、施工工艺及各工艺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见附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根据要求及设备情况,桩基工程采用回旋成孔,正循环清孔,水下连续混凝土等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1、回旋钻进成孔工艺
在钻机进行对中并经监理同意开孔后,机组人员把钻头和主钻杆连接、循环泥浆管与主钻杆上部水龙头连接。
方杆在转盘作用下进行顺时针循环转动,操作人员将卷扬机轻放,在重力的作用下,钻头会向下钻进。
钻进的同时,用高压泥浆泵将泥浆从泥浆池泵入钻桩内腔,泥浆在压力作用下经钻头冲入孔底,携带钻渣沿钻杆与钻孔之间的空间位置上升到孔口,经泥浆沟流进泥浆池进行沉淀与再次使用。
此种工艺,一次钻进,一次排出钻渣,并加上泥浆护壁的作用,使成孔得以完成。
2、正循环清孔工艺
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工程桩所处地质多数为淤泥与粘土,只有少量位置有砂砾石,且砂砾石厚度不厚。
因此选择正循环清孔工艺。
其工作原理是:
①、一清:
将钻头向上提高至离孔底0.1~0.3米处空转,目的是将钻孔未搅碎的泥块搅碎,同时泵入性能较好的泥浆将搅碎的钻渣排出,清到孔内泥浆性能均匀,孔底沉渣符合要求并经监理同意后折除钻杆。
②、二清:
在导管下至孔底后,将导管底部提高至离孔底0.3-0.5米处,从导管顶部泵入性能较好,泥浆比重小于1.20的新泥浆,清到孔内泥浆性能均匀,孔底沉渣小于5cm,泥浆比重小于1.20时报经监理验收,经监理同意后进行下道工序。
(二)、各工序技术措施
1、成桩
A、施工准备:
桩位障碍物清理,场地平整。
B、桩位测量:
测量桩孔的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10mm,并以长约1.5米的钢筋锤入土层作为标记。
测量后报监理复核。
C、对中:
在转盘中与钢筋头之间的误差小于10mm、钻机纵、横平整度不超过水平尺一格后报监理验收。
D、成孔:
采用机械回旋钻孔设备进行正循环成孔,每钻进3米加一次钻杆,使之达到设计深度并做好记录,在达到设计要求后报监理验收。
E、一次清孔:
在监理同意终孔后进行一次清孔,将钻具提离孔底0.1~0.3处空转,并保持泥浆正常循环,采用大泵量泵入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的新泥浆,在进行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不得小于1.20。
一次清孔结束后要用专用测量绳进行孔深测量。
达到设计要求后报监理验收。
F、提钻:
在一次清孔结束经监理同意提钻后方可进行钻具拆除。
G、下钢筋笼:
钢筋笼制作好后,报监理进行验收。
将验收合格的钢筋笼运到现场进行焊接,每一次焊接完成后都必须报监理进行验收。
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接头的焊接。
吊筋的长度要根据实际有关数据进行计算并报监理确认。
下导管:
在钢筋隐蔽验收完成后进行导管下放。
底管配置都大于4米,导管下放长度直到孔底。
H、二次清孔:
在导管下放到孔底后,装上清孔帽,进行二次进清孔。
二次清孔的同时要将导管上下拉动,以防止孔内沉渣结块不上浮。
二次清孔后孔底沉渣不得大于5cm,孔内泥浆比重应在1.15~1.20之间。
I、水下混凝土灌注:
在二次清孔的同时,应将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运至现场,同时计算好初灌量,所需要的混凝土数量。
在初灌结束后应控制好导管的埋管长度,最少应大于2米,最多应小于6米。
桩身充盈系数应在1.10~1.20之间。
①:
初灌混凝土时,导管下口深度离孔底0.3~0.5米,将压盖盖住大斗与导管的连接处,再将混凝土倒入大斗内,在斗内混凝土倒满后用卷扬机将压盖吊出。
此时混凝土顺着导管冲入孔底并将孔内泥浆顶出,此时应观察孔口位置的泥浆高度,如果泥浆高度稳定即初灌成功。
如果出现泥浆面下沉则可能出现泥浆回流进了导管内则初灌未成功。
在计算混凝土初灌量时应尽可能多算,防止泥浆回流。
②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直升导管法,既混凝土拌合物是通过导管下的,进入到灌注混凝土(作为隔水层)的下面,顶出初灌的混凝土及其面上的水泥浆上升,导管选用内径250的快带接头连接型
③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有工作缝,随时测量并记录导管深度和混凝土的表面高度,浇灌速度宜快,其混凝土上升速度不低于10.0立方米/小时。
(三)、钢筋笼的制作、运输和安放、质量要求
①钢筋笼的制作方法
现场制作采用加劲成型法。
其操作过程为:
先按设计要求先加工加劲圈,在加劲圈周边标出主筋的位置,在主筋焊接时将主筋摆在加劲圈标记位置进行焊接。
在主筋与加劲圈交点处全焊接好后再进行箍筋的点焊。
②钢筋笼的起吊与安放
因钢筋笼分多节制作,加上工程桩使用的钢筋规格各有不同。
因此对本工程上钢筋起吊和安放各有不同。
对于抗拔桩的钢筋笼起吊,采用16T汽车吊来进行施工。
对于承压桩钢筋笼的起吊,采用钻机自带起重设备进行吊装。
在钢筋笼进行焊接时的安放,采用两块100mm高的槽钢进行安放。
在钢筋笼焊接完后,用Φ16的钢筋作为吊筋,将钢筋笼吊在钻机下部的吊环上。
③钢筋笼的焊接
现场钢筋笼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焊缝长为主筋的10D。
同时将接头隔个错开,以保证在同一面钢筋接头数量不大于50%。
错开长度为1.2La。
④质量要求
A、钢筋误差
主筋间距±
10mm
直径±
长度±
100mm
B、钢筋焊接接头的检测
根据规范要求和材料检测的有关规定,焊接接头数量在300个以内,同一工作班内,同一验收批内需要进行现场取样并进行检测。
C、资料收集
钢筋出厂质量保证书
钢筋原材料复试报告
焊条出厂合格证
钢筋制作检验记录
(四)、成桩过程中的规范要求
1、定位:
桩位定位误差任何方向应在100mm以内
2、桩径:
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孔深:
达到设计要求并应大于设计要求控制在0.3米以内
4、钢筋连接焊缝长度:
应大于主筋的10D
5、沉渣厚度:
小于100mm
6、二清后的泥浆比重:
不得大于1.20,不宜小于1.15
7、混凝土强度: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充盈系数:
在1.10~1.20之间
9、钢筋笼长度:
10、箍筋间距:
11、主筋间距:
20mm
12、混凝土坍落度:
180~220之间,并选用细骨料混凝土
5.2.5、钻孔桩施工控制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
(一)、施工控制措施:
1、桩位控制:
桩位控制包括桩位水平方向的位置,桩顶埋深(垂直控制)以及桩身垂直度的控制。
桩在水平方向位置控制包括检查水平轴线控制网、样桩复核、护筒埋设情况及钻机就位对中情况。
桩顶埋深主要通过控制吊筋长度及混凝土上翻高度进行。
吊筋长度采用理论计算与实际长度相比较的方法来控制,需考虑硬地坪及桩机机架标高的变化。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前,施工队长及现场质量员检查实测的上翻高度。
桩机垂直度通过控制机架与钻杆的垂直度,钻机磨盘的水平度及钢筋笼安放的顺利程度。
并按规范要求进行总桩数10%的成孔质量(垂直度、孔径、孔深及沉渣厚度)等检测。
浇筑砼量沉渣厚度≤50mm。
2、桩长控制:
检查钻具长度(钻头、钻杆),钻具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定的变化,包括钻具伸缩、磨损及更换。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与监理一道复核,确保钻具有效长度的真实性。
实测钻机地坪、磨盘的标高,控制钻杆余尺,确保实际钻杆余尺之差与理论余尺之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从而确保钻孔的深度。
每次终孔前、后必须检查钻杆余尺,并且在一清结束后用标准测绳再次实测孔深,满足要求后经监理验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3、桩径控制:
桩径是反映单桩承载力的另一重要指标。
为保证桩径,主要采取控制成孔工艺(本工程采用正循环系统),钻头直径、泥浆比重及控制钻孔静止时间,将混凝土充盈系数与成孔质量检测作为控制桩径的手段。
针对不同的地层,制定相应的钻孔参数,以确保成孔的质量。
经常检查钻头的磨损程度,确保钻孔的实际直径。
钻孔静止时间是确保桩径的一项重要措施,钻孔静止时间长,容易引起土层内缩径,由于孔壁泥厚影响桩的直径;
钻孔静止时间不宜大于24小时,尽可能保证灌注桩施工的连续性。
4、桩身质量的控制:
控制桩身质量包括钢筋笼的制作及安装质量,混凝土质量及水下砼浇筑质量,钢筋笼制作完毕必须通过“三检”制度,主要检查钢筋笼的各项指标(笼径、长度、主径数量、箍径、主径间距、焊接质量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笼安装主粮通过检查立焊质量、保护块安放设置情况及下笼情况来进行。
控制笼顶水平位置及标高(吊径长度控制)及钢筋笼下放需按规范要求进行,同时检查钢筋笼定位的固定措施(防止上浮及下沉)。
商品砼质量主要通过目测及实测坍落度来进行,混凝土浇筑必须控制初灌量,开始浇筑时导管离孔底的距离(一般为0.5m~0.8m)。
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及每次上拔长度以及上拔速度和浮桩的高度来控制。
施工过程中采用当场测量并记录。
5、桩端施工质量控制:
桩端施工质量影响桩端承载力性能,为确保桩端质量,主要控制二清结束浇筑砼前孔底的沉渣厚度(≤50mm),严格控制二次清孔结束浇筑砼的时间间隔(<30分钟)。
6、本工程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进行验收。
对桩身完整性检测,钻孔灌注桩应全数检测。
桩身完整性检测评价应达到全部为一类和二类桩,且一类桩应达到80%以上。
7、其它注意事项:
1)、所有工序在施工中应加强自检,自检合格后再会同有关各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
2)、原材料进场时,应加强检测,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中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类技术资料。
4)、施工中应建立健全技术交底制度,质量验收制度,实践全面精细化质量管理。
5.3基坑土方开挖施工
本工程地处乐清市郊区,土方工程的施工受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