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学期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
8=0.25=— =20÷
( )
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和小麦重量成( )比例.
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成( )比例.
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 )比例.
小明每天看8页书,它看书的总页数和看书的天数成( )比例.
已知a×
b=c(a.b.c均不为0)
当a一定时,b和c成( )比例.当b一定时,a和c成( )比例
(二)、我是小判官
1.解比例就是解方程,则方程就是比例. ( )
2.300米:
3千米化成最简整数比是100:
1.( )
3. 因为A:
B=4:
3,所以3A=4B. ( )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积是1,那么两个外项互为倒数.( )
5.把3克盐放入2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 ( )
6.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 )
7.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反比例. ( )
8.有一幅图的比例尺是米()
(三)、解比例(四)解决问题
(四)解决问题
做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价。
五、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2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能够对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并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
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教具准备 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谈话。
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你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
能进行分类吗?
二、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
(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
剥离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
2、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
提问:
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你又有哪些了解
呀?
那这样吧,你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和
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
向老师举手示意。
课件出示:
(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
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我们学过哪些角?
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
(3)关于三角形,你知道些什么?
(4)关于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
(5)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圆有哪些特点?
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
反馈: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
针对第
(1)
(2)两个问题监控:
提问1:
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吗?
(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
提问2:
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重点监控:
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和
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圆是曲线图形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重点是四边形的梳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生共同校对。
四、交流学习这节课后的收获。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
课本87页例2
1、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能把所学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和知识面,建立知识网络。
2、理清公式的来龙去脉,再次体会和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周长和面积?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形成共识。
1、学生先自主整理,交流后教师板出:
2、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小组内交流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4、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有哪些?
(一)、做完后,班内交流。
(二)、先独立完成,然后班内交流。
四、师生共同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立体图形的特征
课本88页
1、掌握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体积计算公式,理清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建立知识网络。
谈话:
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你能记着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的公式吗?
1、
想一想:
2、小组内交流后,班内整理:
/3、再现立体图表面积及体积的推导过程(PPT课件)
4、交流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形成知识网络
5、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对比。
小组内交流,班内整理:
四、谈谈学习这堂课后的收获,班内交流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练习
课本练习十八11--17题
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教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沟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X高 圆锥体体积=
底面积X高
表面积:
?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练习十八)
(1)、做完后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汇报,班内交流
1)、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注意:
找准等量关系
(1)、提出要求:
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完成的同学继续想一想:
(2)你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吗?
1)、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独立完成,列出算式
尝试解答练习十八的16--18题
(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拓展延伸
做一做《数学基础训练》中相应的练习题。
图形的运动
胡连顺
第1课时 图形的运动
1、 通过回忆,梳理、归纳出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哪些运动只改变大小,不改变形状,体会刚性运动和形似变换的特点。
2、使学生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按比放大或缩小等图形变换进行设计,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美。
综合应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
问题1:
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呀?
它们有
什么特点呀?
(教师要学会等待,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发言。
问题2:
那根据这些图形运动的特点,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合作,教师行间巡视,关注有困难的小组。
2.导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图形运动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比较异同形成联系
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来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
(二)借助情境综合运用
1、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你知道这些图案分别用什么方法设计出来的吗?
1)集体交流,组织研讨:
预设1:
A图案是用轴对称的方法设计的。
B图案是用旋转的方法设计的。
C图案是按比例放大的方法把B图案扩大,并通过平移设计的。
针对A图案:
你能指出它的对称轴吗?
针对B图案:
它是通过哪个图形旋转得到的?
那正方形的旋转中心在哪?
旋转了多少度呀?
针对C图案:
它是按什么比例把B图案放大的
2)、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复习,你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交流的吗?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旋转的三要素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所需注意之处。
1、图中A→B→C→D是怎样变过来的?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由A到B是经过向右平移5个格得到的。
由B到C先向右平移5个格,再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
得到的。
或者先逆时针旋转90°
,再向右平移5个格得到的。
由C到D先向右平移5个格,再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
或者先绕中心点旋转90°
,在向右平移5个格得到的。
2、根据给定的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你有什么经
验和大家分享吗?
找准关键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要用尺子连接等。
学习了这堂课有什么收获?
图形的运动练习课
93页练习十九3、4、5题
1、能利用学过的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及轴对称画图的方法来设计图案。
2、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处理图形
教学重点:
能运用学过的处理图形的方法设计图案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想一想:
我们学过哪些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只改变大小,不改变形状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4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吗?
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
(4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
)
你怎么知道涂色部分都相等呀?
(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提问3:
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吗?
师生共同小结:
从表面上看涂色部分的面积不相等,但是通过平移、旋转、拼接等方法都可以转化得到最后一幅图。
2、照图分析后画出下面的图案。
(1)、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2)、画圆时要想法找出圆心的位置
(3)、自己设计一个图案,然后班内交流
3、
先独立完成后班内交流。
三、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作业:
做做《配套练习》上的相应的题
第3课时 图形与位置
课本94页 《图形与位置》
1、引导学生回忆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和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能够根据这种方式表示其他地方的位置。
3、能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数对表示数要会确定(0,0);
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位置,会说出此位置是相对于何位置。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地点的准确位置,例如:
在旅行中寻找景点,在定向运动中找目标点。
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图形与位置。
我们主要学过哪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预设
生1: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生2: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生3:
使用路线图确定物体的位置。
……
(二)、回顾反思综合运用
1、课件展示情景图
比例尺1:
20000
这是小明家所在的街区平面图,从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怎样确定邮局、医院等的位置呢?
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如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1)学生回忆,分组讨论。
(2)汇报。
在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列与行的数序一般都从0开始,0既表示列数的起点,也表示行数的起点。
生4:
第几列和第几行都直接用数标在横轴和纵轴上。
(3).提出问题和要求:
如果以学校为中心,你都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其他地方的位置呀?
请你先静静的想一想,然后和小伙伴商量商量,看哪组想到的方法多?
集体交流: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想法?
你能读懂他们组的想法吗?
(用方格纸上的数对来确定地点的位置。
你能说说小明家的位置吗?
你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地点的位置吗?
小结:
用数对我们可以确定地点的位置。
还有其他方法吗?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何把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确定平面图内物体的位置?
预设2
(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
你能说说邮局的具体位置吗?
你还想和大家介绍哪个地点的位置呀?
任选一个说一说。
看来,用方向和距离同样也可以来确定地点的位置。
4.提升认识: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的吗?
小结方法:
(1)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一定要先说列,再说行。
(2)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时一定要先找准物体或地点所在的
方向区域,一般先说夹角小的方向。
(3)要结合比例尺来确定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和距离。
5.小结。
解答此类题,要学会结合图示确定位置。
2、完成后班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的复习,你掌握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
五、布置作业:
《数学配套练习》上的78、79页
图形与位置练习课
练习二十中的练习题
1、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数对、方向、距离和比例尺在图上来 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
谁来说说,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数对,方向,距离,画轴对称图形等)
1、白板展出练习二十第2题
(1)、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注意:
找准比例尺;
数对一定要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同一列的物体或地点所在的第一个数相同。
(3)、提出要求:
你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吗?
2、展示练习二十第3题
(1)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确定方向,怎样量出实际距离,怎样尽可能减小误差m.
(2)注意:
在描述路线时要使用“从×
×
向×
方向行走×
m,到达×
”的语言。
三、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这堂课我们综合运用数对、方向、距离及轴对称等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用合适的语言来描述路线,培养了我们的实践意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一做《数学基础训练》部分的相应的练习题。
3 统计与概率
课本96页、97页内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统计表,使用适当的方法从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有效数据并记录在表中,会对统计表进行初步分析,能较敏锐地感悟到统计表中的一些隐性信息,根据需要处理信息,灵活选择合适的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条形、折线、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区别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巩固用统计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形成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引导学生在统计活动中梳理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这就需要统计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复习统计知识中的统计表、统计图和统计量等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
问: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知识?
提学过统计表,可能性;
还学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复习统计知识。
(1)统计表。
①我们学过的统计表有哪几类?
(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
②制作统计表要注意的事项。
(生回忆旧知,讨论汇报)
根据原始材料和统计要求确定分类的项目和设计统计表。
统计表要有标题。
表中所有数据都应标明计量单位。
表内材料的来源、时间、地点要加以注明。
(2)统计图。
①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②2.各种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条形统计图:
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及不同数据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
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的看出各部分同总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数量与部分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③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要有名称、图例;
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的横、纵轴单位长度要合适;
画折线统计图要先标点,再连线……)
(3)统计量。
①什么叫平均数?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②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平均数=总数量÷
总份数
③在实际运用中有哪些求平均数的特殊方法?
生:
如在歌手大赛中,计算成绩通常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平均分作为歌手的成绩。
3、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
你能设计一张调查表,了解六年级学生的个人情况吗?
问题:
1.请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调查表设计的内容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统计。
2.想一想,除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交流形成共识
4、恰当应用,分析数据
小组内可以讨论交流
六
(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下表。
问题
(一):
1.你看懂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了吗?
请你说一说。
2.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
3.小组讨论,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问题
(二):
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
体重在36kg及以下的可能性大?
还是在39kg及
以上的可能性大?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后汇报
三、重点练习
第98页练习二十一 第2、3、4、8、9题
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