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5545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信息窗1里有个教案打印Word下载.docx

”这个问题。

学生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用学具操作;

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因为30×

2=60所以60÷

2=30 

……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学具的操作明确算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算法多样化。

平均每天做多少只燕子风筝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把240看作24个十……

因为40×

6=240所以

240÷

6=40……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教师小结:

观察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

以前学过的除法直接用口诀计算,今天学习的除法的被除数都是整十、几百几十数,先用口诀计算,再在商的后面添0。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今天学到的除法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的区别。

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算式交流。

92÷

3

92÷

3大约得多少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30乘3得90,最接近92,所以平均每天大约要做30只。

我把92看作90,90除以3得30,所以平均每天大约要做30只。

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每天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

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同桌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生1:

我和同桌认为能按时完成任务。

生2:

我和同桌认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因为,如果每天做30只,3天只能做90只,还差2只,所以不能完成任务。

生3:

我们也认为不能完成任务。

因为,把92看作90,比实际的总数少,所以每天做30只完不成任务。

……

那怎样才能按时完成任务呢?

学生交流正确答案。

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另外的两个问题 

全班交流、订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教师小结。

师: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能用自己的话从三个维度来总结自己和他人在课堂上的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

按时交货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

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才能按时交货?

60÷

2=30(只)

3≈30(只)

板书设计

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能按时交货?

易错题

易错点

1.学生口算能力待提高,除法口算不是那么熟练,要加强训练。

2.除法的估算,学生掌握不好,需在方法上加强指导。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在教学时应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汇报总结来明确算理。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总结出来,能通过合作学习找到方法。

这点在教学时我做的还不够好,总是不自觉的就把放下去的线给收回来,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还应该下功夫。

另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口算,学生计算的速度相对乘法要慢一些,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方法,多做练习,熟练掌握。

口算如果不够熟练,那么估算自然做起来就有困难。

所以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将口算、估算让学生练熟练,为学习笔算打好基础。

课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课本第51-54页信息窗2——领材料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结合现实情境,估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过程,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笔算方法。

能结合现实情境,估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中体验数学乐趣。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师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

学具盒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谈话:

在风筝厂,工人们为了按时交货,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图画中所提供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图画,了解其中的数学信息。

二、学习新课

1、根据图画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

86米绿布能做多少只孔雀?

…………

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

引导学生认真看图,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独立列出算式,并全班交流。

2、探索计算方法

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出得数,你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口算或估算的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的算法有:

学生进行估算:

64≈70     70÷

2=35,大约能做35只。

口算;

我用学具摆一摆,每边摆35个;

我用竖式计算,6个十除以2得3个十,在6的上面写3,4除以2得2,在4的上面写2。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再引导学生从多种算法中总结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习怎样用竖式计算。

根据口算方法,想一想应该从哪一位算起?

(十位)

6个十除以2,商是几?

在商的位置上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谁愿意继续做下去?

可以同位讨论一下。

让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集体讨论时让学生充分讨论口算方法,各抒所见。

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就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让学生结合刚才的题目来说一说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可能会说(预设):

用十位上的数除,商要和十位对齐,用个位上的数除,商要和个位对齐。

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加深记忆。

三、巩固练习

1、估计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计算。

72÷

69÷

3  54÷

84÷

2

(1)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先估计,再用竖式计算;

指名2人板演。

(2)班级内汇报,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强调。

特别注意54÷

9,观察学生商的位置是否正确。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练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数学医生

谈话:

小明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后,也计算了几道题,你们看对吗?

(出示小黑板)

学生进行判断,指名纠正错题,说一说错在哪儿,并改正。

通过判断对错,使学生了解计算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自主练习

2、同步练习

64÷

2=

32

2

6

4

4

0

易错题积累

1.54页第5题,单位名称易错。

2.54页第8题,最后一幅图易错。

3.除法笔算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教师需耐心细致的指导,让学生明白算理和算法,多次练习后学生才能扎实掌握。

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时,我以为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口算和笔算,直接进行笔算的教学即可,因为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过除法的笔算了,对除法已经不陌生了。

但在教学竖式时,我感到特别的吃累。

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学生虽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但自从上了三年级,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全都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很久没有做除法的计算了。

可以说学生已经忘记如何写竖式、如何试商了。

当学生忘记了最基本的知识,而我们又要新授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时,就显得比较吃累了。

所以我觉得这课时教学时,我们应先引导学生复习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写竖式,复习试商的方法,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知的认识,就会显得顺理成章一些。

所谓“温故而知新”其实就是如此。

数学课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不容小觑。

所以扎扎实实教好每一堂课,稳稳当当复习每一个知识点,前后衔接、环环相扣,学生的数学知识才会掌握牢固。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课

克、千克、吨的认识复习

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三个质量单位,学生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三个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知道了三个单位间进率。

但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在具体生活应用中的概念模糊不清。

1、复习三个质量单位,会简单应用三个质量单位,知道三个单位间的进率。

2、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与质量有关的应用题。

3、让学生感知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建立三个质量单位的概念,能进行简单应用。

建立三个质量单位的概念。

一、导入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三个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谁能说说是哪三个单位?

教师相机板书:

吨、千克、克,今天我们将对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有新收获。

二、复习

谁能说说这三个单位各表示什么样的物体重量?

举个例子分别说说哪些物体的重量我们可以用克、千克、和吨作单位?

1、先复习克:

小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有关克的知识。

步骤:

克表示的是()重量,()、()、()等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

生活中()、()、()、()等物体我们可以用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

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方法来全面了解质量单位的相关知识。

建立起质量单位的空间概念。

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强调,用克作单位的物体都很轻,我们放在手里拿得动,不费力气。

很多包装的小食品、小工具都是用克作单位的。

2、同样的方法复习千克和吨。

3、小黑板出示填空题,复习单位的应用。

一个鸡蛋大约重50()

一个2分硬笔重1()

一个小学生的体重是35()

一头牛的重量是320()

40个小朋友的体重是1()

大桥的载重量是9()

4、这三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我们怎么记住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4吨=()千克2000克=()千克

5300克=()千克()克……

拓展进行复名数的初步学习,感知小单位换成大单位时如果不是整千的数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部分,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的引导。

6、补充练习:

新课堂第5页走进生活5道小题。

重点学习第三小题。

补充单位不同要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将单位统一。

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

克、千克、吨的认识

克:

表示较轻物体的重量g小食品、小用品等

千克:

表示较重物体的重量kg动物的体重水果的重量等

吨:

表示非常重的物体的重量t一堆水泥、煤汽车、大桥的载重量、大象、蓝鲸等体重

进率:

1000

帮助学生建立重量单位的空间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对1克、1千克、1吨这些重量概念没有什么了解。

为解决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困惑,我在课堂上准备了黄豆、花生、牛肉干、矿泉水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去掂一掂,让学生互相抱起同桌,试一试30多千克的重量。

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克”、“千克”两个重量单位的概念,明白什么情况下用这两个单位。

大约40个小朋友的体重是一吨,全班48个学生,重量是一吨多一点。

通过上个环节,抱起同桌试一试体重,学生已经感受到30千克挺重的,全班40多个同学的体重才是一吨多一点,由此让学生感受到“吨”这个重量单位到底有多大。

把数学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在书写中升华生活的知识,是我们数学老师该经常思考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树立这样的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课题图形的周长

第五单元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

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明白周长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及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理解周长的意义。

1、教师准备:

一个圆纸片,给全班同学分成四人小组,指定组长。

课件及实物投影。

2、每组准备:

一个信封(一跟线,树叶,五角星,硬币)一个号码图案(为形状简单的图形,大小适中),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张练习纸

3、每生准备:

数学课本,勾线笔。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说一说。

师: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图形的周长,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剪一剪

对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到底谁的理解准确一些呢?

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却来不及把写有号码的图案剪出来,请组长帮忙剪一剪,其他组员观察组长是怎么剪的。

(组长剪,师巡视)

你是怎么剪的?

【设计意图】引出“边线”一词,初步了解周长的概念。

3、描一描

4、师:

刚才组长用剪刀剪出了图形的边线,现在我们要用笔来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找到第一题,用笔描一描,比一比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描——实物投影反馈)

师:

我们看到第四个图形是一片树叶的形状,看来不光平面图形有边线,物品的面也有它的边线,你能指指课桌面的边线吗?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指)

这是半个苹果,你能指一指它刀切面的边线吗?

二、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1、师:

我们通过剪、描、指,找到了那么多图形的边线,这边线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请大家在书本98页找找问题的答案。

2、请同学读一读书本中的话。

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预设: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是封闭图形?

如果不封闭图形有周长吗?

谁能解答他(她)的疑问?

学生可能回答:

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能回到这一点就是封闭图形,不能回到这点就是不封闭图形,因为不封闭,所以就没有办法计算它的周长。

生……

4、我们借助动画再次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动画演示甲虫爬树叶)

读一读甲虫的话。

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呢?

我们前面剪的,描的,指的图形的边线其实就是它们的周长。

现在你对周长的理解和一开始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指名说——向同桌纠正你一开始的错误)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突破本课难点。

5、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哪些不能,请说明理由。

(幻灯片出示)

6、老师手里有一个圆纸片,请你指指它的周长。

撕去其中一个角,再请同学指指它的周长。

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也能找到物体面的周长

(大家一起指一指黑板的周长,窗户的周长)

只要我们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都包含着数学学问,你觉得呢?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有三只蚂蚁,它们分别沿着树叶,五角星,硬币的周长爬了一圈,怎样才能知道它们跑了多长的路呢?

(1)生:

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就可以知道。

(2)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幻灯片显示)

1、小组内先讨论每样物品的测量方法,组长记录到表格中。

2、每位组员负责测量其中一样物品。

组长负责检查和记录。

遇到困难本组人员应该互相帮助。

2、测量时要有序,讨论时要轻声。

3、测量完毕,请组长做好汇报准备。

(3)小组活动开始,师巡视。

(4)汇报,请其中一小组人员在实物投影仪上一边展示测量过程一边讲解。

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师板书:

(树叶围 

五角星量 

硬币滚 

(5)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选用绳子围,尺子量,在尺子上滚等方法来测量它们其中一个面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求物体周长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逐层提高(见幻灯片)

题1:

快速回答,下图周长是多少

题2:

想一想,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

题3:

有A、B两组图形,每组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题4题5

五、全课小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除了围,量,滚等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测量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运动员骑车的路程等等,只要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探索,肯定能找到很好的测量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是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把测量结果写进书本99页第1题的表格中。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物体的周长

围,量,滚……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较少,主要就是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如果是单一的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肯定枯燥乏味。

我认为学习是连续性的,是一个整体的部分,教材的编写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知识进行分内容、分阶段学习,而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来说,我们应该看到知识之间存在的这种不可分割的连续与整体,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及时渗透相关连的知识点,使学生在整体性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所以本节课我的课题是定位在图形的周长上。

根据这一想法,于是改变教材的原有安排是在所难免的。

我准备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和交流中去体会周长的概念,从而自然的获得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要引导好学生获得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和体验,那么难点就是我们用什么方式和什么手段来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1. 

本节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复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知道分数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 

复习巩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和分数大小的比较。

3. 

认识整数和分数是不同的两件事,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

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

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是本节内容跟整数学习不同之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观察、思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积极主动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

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

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是难点

准备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彩色笔

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

3/4 

3----分子 

4----分母 

/-----分数线

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例1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例2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C.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11/2 

( 

) 

1/3

注:

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

数学小故事。

(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