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4500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诚实信用原则Word格式.docx

  我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即要求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其内容具体体现为

(1)任何当事人要对他人和广大消费者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讲究信用;

(2)当事人应依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滥用权利加害他人。

一、诚实信用原则的渊源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早就出现了“诚信”一词。

《商君书•靳书》把诚信与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并称为“六虱”。

但一般认为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但在当时仅有“善意”的概念,并未明确确认诚信原则。

一些学者认为,它起源于罗马法的“一般恶意抗辩”。

所谓“一般恶意抗辩”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如果因一方的欺诈行为而使另一方受害,对这种欺诈行为任何人都可以提起抗辩。

同时依市民法规定,当事人如因错误而履行债务时,得提出“不当得利之诉”。

中国有学者认为,古代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是现代诚信原则的渊源。

在罗马法上,诚信契约是严正契约的对称。

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

就诚信契约发生的纠纷按诚信诉讼处理,在诚信诉讼中,审判者不受契约的字面含义的约束,可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对契约进行解释,并可根据公平原则对当时人的契约进行干预,以消除某些契约的不公正性,按照通常人的标准增减契约义务。

罗马法的“一般恶意抗辩”与“诚信契约”都反映了道德与伦理的要求,体现了衡平与公正的精神,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是现代诚信原则的最早起源。

二、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本质

根据不同的观点有下列六点说法:

 

(一)、主观判断说。

此种观点认为应当从人的主观角度对诚信原则的内容进行把握。

德国学者施塔姆勒(Stammler)认为,法律应以社会的理想即爱人如己的人类最高理想为标准;

曼尼克(Manik)称之为道德理想。

如果法律或契约与这一理想不相符,则应排除法律或契约的适用而直接适用诚信原则。

  

(二)、利益平衡说。

此种观点认为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在于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当事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目的在于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德国学者斯奇尼德(Shneider)认为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为当事人双方之间利益的公平较量;

艾格尔(Egger)称之为公平估量双方的利益以谋求利益的调和。

  (三)、行为规则说。

此种观点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志在确立一种行为规则,即要求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要诚实守信、不欺诈他人。

美国《统一商法典》第1-201条对诚信的解释是:

在相关的行为或交易中忠于事实真相,史尚宽先生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应当从“信”和“诚”两方面来理解。

  (四)、恶意排除说。

此种学说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很难定义的,凡是不具有恶意(badfaith)的便是善意的、诚信的。

美国学者萨莫斯(Summers)认为诚信原则只是一个不能定义的短语,它是与特定的恶意概念相对应的,诚信的概念并不意味着善意行为是什么,而意味着哪些特定的恶意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

同时,他将恶意分为六类:

规避交易的精神、履行缺乏勤勉和存在懈怠、故意提供不完全的履行、滥用特定条款的权利、滥用检验对方履行的权利、干扰另一方履行或不与另一方合作。

  (五)、一般条款说。

此种学说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外延十分不确定,但具有强制力的一般条款。

  (六)、双重功能说。

民法学者梁慧星主张“诚实信用原则的性质有补充当事人意思的任意性规范,转变为当事人不能依约定排除其适用,甚至不待当事人援引法院即可直接依职权适用的强行性规定”。

在日本学界,一般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以实现在制定法的解释适用中的具体的妥当性为目的而生长发展起来的,具有对制定法的规定加以“补正”及至“矫正”的功能。

作为一项法律原则,诚实信用的要求原不是出自中国本土,但诚实和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本来就体现着的道德要求。

“信”要求为人做事要信守诺言,言出必行,不能出尔反尔。

《大学》有云: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关于“信”的论述就更多了,《论语》云: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以成之”,“言而有信”等。

可见古人早就充分意识到这两种品质对促进个人道德完善,维系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特征

说起诚实信用原则的特征,各界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指出诚信原则具有补充性、不确定性、衡平性等特点,有的则指出诚实信用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为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诚信原则之所以具有补充性、不确定性、衡平性,正是由于“诚信原则思想渊源于自然法的善意与公平的理念,也就是说诚信原则是道德的法律化,或者法律的道德化。

”正是基于此,诚信原则才可以从善良与公平的角度补充当事人合同中未加规定的细节问题,而公平的实现有赖于衡平,但同时善良和公平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然而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带来一种不安全性,因此需要通过法律的技术手段来有效的规制其在个案中具体含义的释放。

综上所述,作为道德的诚信原则是直接作为道德规范的,要求人具有诚实的品德和信守自己的承诺,它是道德对人的无条件的命令。

而作为法律的诚信原则,不是法律指导社会成员的具体规则,而是作为解释和补充法律的原则,以克服法律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因此,它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

四、诚实信用原则的地位

诚信原则作为民法精神和立法者意志的直接反映,其“帝王条款”之地位无庸置疑,但如若要给诚信原则准确定位就必须明确诚信原则与民法其它相关原则的关系。

首先,学界关于诚信原则与权利滥用原则之相互关系,向来有不同主张:

(一)诚实信用系原则,权利滥用禁止系违反诚信原则之效果,因此,运用于具体事件时,可重复适用,认为“……依诚信原则,属权利滥用……”。

(二)诚信原则仅系如何行使权利及如何履行义务之指导原理,权利滥用禁止法理,并不受诚信原则之拘束,而应就各个具体场合加以处理。

(三)诚信原则乃债权法之原则,而权利滥用禁止则为物权法之原则。

(四)诚信原则系支配契约当事人间之特别权利义务关系,而权利滥用禁止则系支配无上述契约当事人间之一般权利义务关系。

(五)诚信原则为对人关系之法理,权利滥用禁止为对社会关系之法理。

笔者认为上述几种学说中以第一种学说最为有力。

实际上权利滥用的行为就是一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行使权利的行为,其是为法律所不允许的。

于德国法中,禁止权利滥用的制度其实是依德国民法典242条为基础由德国法院创造出来的新制度。

由此可见,禁止权利滥用原则乃诚信原则的发展和延伸,其实际上只不过是诚信原则的具体化,是诚信原则在权利行使领域的具体作用的体现。

其次,在诚信原则与善良风俗原则的关系方面,梁慧星先生认为,虽然诚实信用与善良风俗均属于一种道德准则,但二者存在和发生作用的领域不同。

诚实信用系市场交易中的道德准则,而善良风俗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准则,亦即性道德和家庭道德。

台湾学者何孝元对此举了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如以金钱要求法官为公平裁判,要求证人为真实之证言,此乃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但并不能指责其违反诚信原则,故诚信原则实不能包括善良风俗于内。

由此可见,善良风俗原则实际上是诚信原则的有益补充,其有效规制了诚信原则无法作用领域范围中的法律关系。

但同时笔者认为诚信原则与善良风俗原则并非绝对相区别,二者亦有相互重叠交叉之处,只不过善良风俗原则更侧重于伦理道德方面,而诚信原则则更侧重于市场交易基础之方面。

再者,诚信原则与合同法中相关原则的关系。

情事变更原则渊源于诚实信用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变更和解除领域的运用和具体化。

而诚信原则乃意思自治原则之修正,之补充,其目的在于在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社会之间均衡利益之归属,风险之负担,从而实现实质之公平,维护交易之安全。

诚信原则之勃兴乃是意思自治原则衰落的结果。

同时诚信原则本身即内涵公平正义之观念,因此可以说公平原则与诚信原则具有同等之价值内涵。

由此可见,诚信原则乃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是民法原则的“原则”,可谓之民法之“帝王条款”。

史尚宽先生亦认为,诚信原则要优于一般原则,因为法律的标准应当是社会的理想即爱人如己的人类最高理想,这种理想所处的地位要高于法律和契约,诚信原则便是这种最高理想的体现,而法律和契约则属于实现这种思想境界的途径和手段。

五、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适用

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简称诚信原则,是指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各个阶段,及至合同关系终止后,合同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讲诚实,守信用,相互协作配合,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等等。

在大陆法系,它常常被称为是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称为“帝王规则”,其含义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可信,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同时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平衡。

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就已将该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之一,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也被广泛地应用。

1999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不仅将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为本法的基本原则,同时还将这一原则确定为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基本原则,显见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已成为贯穿整个《合同法》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具体的合同业务操作中,正确理解和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对于合同当事人恰当地履行自己的权利义务,保障己方的合法权益,以及律师处理相关的纠纷案件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它具有以下的内容和功能:

(一)、 

确定诚实可信,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行为规则。

(二)、 

诚信原则要求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

诚信原则不仅要平衡

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且要求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三)、 

解释法律和合同的作用。

诚信原则要求在法律与合同缺乏规定或规定不明时,司法审判人员应依据诚信、公平的观念,准确解释法律和合同。

当事人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该原则在合同订立、履行的各个阶段均有体现。

具体来说,在合同的订立阶段,尽管合同尚未成立,但当事人彼此间还具有订约上的联系,就依诚信原则,对相对人负善意的注意义务,当事人不履行此义务的,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地。

在合同订立后,尚未履行前,当事人双方都应依诚信原则认真做好履约准备。

在合同的履行中,当事人应当依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在某些情形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时,当事人也应遵循诚信原则,如在长期的继续性合同中,任何一方解除合同,应当提前通知对方,使对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

在合同终止后,尽管当事人之间不用承担合同义务,但也应当按照诚信原则的要求,承担某些必要的附随义务。

例如,受雇人在雇佣合同终止后,应当对雇佣人的商业秘密等情况负有保密义务。

此外,在合同用词含糊不清、意思不明时应当依据诚信原则对合同进行解释。

依诚信原则解释合同,需要平衡当事人双方的利益、公平合理地确定合同内容。

最后,在合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双方都应当依诚信原则妥善地处理争议,避免给对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受损失的一方,也应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否则无权就扩大的损失请求赔偿。

商场如战场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人们为了追求自已的利益而故意去损害他人的利益,不去恪守承诺不去讲诚实信用更不提什么道德可言,为了自己去出卖别人。

六、结论

诚实信用原则确立的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参与交易的各方当事人所应严格遵守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它要求行为人本着真诚、真实、恪守信用的原则和精神,以善意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方式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随着社会观念不断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权益保护认识的不断深入,诚实信用原则因其独特的道德性和法律性的融合必定能在各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民法基本原则研究》,《民法基本原则研究》,徐国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36页。

2、《诚实信用原则研究》,徐国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论公平原则》载于《现代法学》,谭玲,1989年第4期。

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立法纲要》第一章

4、《质疑"

帝王条款"

》,孟建国,载于《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5、《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徐国栋,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

6、《质疑“帝王条款”》,孟勤国,载《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

7、《诚实信用原则及其适用问题》,马莉萍,载《理论探索》2004年第5期。

8、《试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从规范的角度进行分析》,陈年冰,载《法律科学》2003年第6期。

9、《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刘荣军,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4期。

10、《试论诚实信用原则》,王利明,载《民商法研究》第四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