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3984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选Word文档格式.docx

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

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

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

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

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

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课本第11-15页。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玻璃杯、盐、水、沙……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

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

引出课题:

《混合与分离》。

活动一:

物质的混合。

(明确是两两混合)

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

分离盐和水。

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

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

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

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

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

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课本第16-19页。

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铁钉、水

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好奇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

板书课题:

《生锈与防锈》。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

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根据书本P18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

①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

②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

③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

防止铁生锈。

(安排在两周后进行)

1、讨论铁生锈的危害。

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件——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方法。

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

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四、教学后记:

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课本第20-25页。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烧杯、蜡烛。

一、情境引入

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由此激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讨论。

物质的燃烧。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烧的例子。

2、指出书本P21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3、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

5、引申问题:

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

熄灭的原因。

1、学生看P22的情境对话,思考:

酒精灯盖上盖子就熄灭的原因。

2、模拟实验:

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

燃烧还能持续吗?

3、实验时,记录实现现象。

4、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5、引申问题:

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

活动三:

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件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

活动四:

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总结灭火的方法:

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逐一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

活动五:

防止火灾发生。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课本第52-63页。

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实物投影

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

仙人掌和龟背竹。

1、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

2、此差别与环境的关系。

耐旱的本领。

1、明确提出实验要求。

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

3、思考和讨论:

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

4、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

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水珠?

水珠是怎样来的?

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

1、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来。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

3、让学生去了解以上环境的气候特点。

4、重点观察、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观察身边的植物。

1、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3、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完整观察报告。

资料:

温室。

1、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

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件。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的。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课本第36-43页。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

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二、新授:

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

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

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

(三)讨论:

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知动二:

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

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课本第44-49页。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

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

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

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

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

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

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

5、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一种动(植)消失对其他动物有什么影响?

(五)讨论:

自然界中,食物链断了会有什么后果?

1、设想:

食物链断了。

2、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作出分析。

课本第51-56页。

1、通过调查自己和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2、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漂亮啊!

”“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

”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你跟亲人长得像吗?

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P52、53的表格开展调查。

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

优势眼能遗传吗?

1、根据P54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

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

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

色盲可以遗传吗?

1、色盲的定义。

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

3、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

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

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

三、全课总结。

课本第57-64页。

1、能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2、能以某类生物为,阐述生物进化的过程。

3、了解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

回形针、原始海洋景观。

一、情景引入:

设计几个主题人物在马德拉岛考察时的发现来引出该课题的任务。

“这个小岛的昆虫真奇怪,要么翅膀非常发达,要么就没有翅膀。

”“为什么会这样?

强风与翅膀。

1、认真阅读教科书,了解马德拉岛的地理环境(常年刮强风)。

2、思考问题。

3、根据书中给出的资料,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4、小组内进行分析与讨论,再组织汇报,让学生说出理由。

5、根据书所介绍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6、得出结论。

(二)拓展:

大自然的选择。

1、阅读书本后,分析问题。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

1、看相应的原始地球、原始海洋景观图,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生观察不同时期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

1、出示大猩猩、蝙蝠、鲸,以及它们前肢骨图。

2、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猜测它们源于共同的祖先。

3、参照书中的方法,模拟制作动物的前肢骨模型。

4、发现这三种动物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五)阅读资料:

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六)拓展:

海龟与“自然选择”学说。

以海龟从孵化到生存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识: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七)活动四:

寻找鸟类的祖先。

1、出示三叶虫或古代植物的化石标本,或一些化石图片。

2、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引出问题:

“为什么不同的地层中,化石的种类会不一样呢?

4、引导学生能过细心观察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发现了……

5、展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图片。

6、观察分析,小组讨论。

课本第65-68页。

1、知道关于恐龙及其灭绝的一些知识和学说。

2、了解一些和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电脑室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

一、问题引入。

距今约7000万年前,恐龙仍然是地球的“霸主”。

然而,在6500万年前,它们奇迹般地全部灭绝了。

恐龙为什么会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干净净”?

这是一个科学之谜。

我们一起来当科学家,踏上探索之旅。

二、新授。

1、研究任务:

(1)明确两个阶段的研究任务。

(2)组成学习小组,选择研究专题。

2、研究过程:

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网”进行两阶段的合作研究,得出研究结论。

3、网络资源:

把探索过程收获在“小学科学网”上和同学分享,共享资源。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课本第71-76页。

1、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不同地方空气的尘埃污染程度不同,并分析原因。

3、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出保护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好建议。

胶片

一、问题情景:

图中主题人物发现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现在变成蓝色了,提出疑问:

“那时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蒙蒙的?

(一)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

1、讲讲书上空气污染物来源的信息。

2、学生联系生活,讨论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污染空气的例子。

(二)活动一:

尘埃知多少。

1、实验准备和将胶片放到选定的地点。

2、取胶片和进行比较分析。

3、通过比较与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

尘埃的多少与胶片放置的位置、放置时间、天气情况有关系。

怎样才能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如何了解空气中其他污染物的情况,有什么办法?

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更全面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空气污染问题。

进一步明确人类活动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怎样保护空气。

1、进行学校周边的实地考察。

2、指导学生进行简单调查报告的撰写。

3、为编写手抄报作准备。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将怎样做?

课本第77-82页。

1、知道主要的水污染物。

2、了解不同水质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波波被美丽的湖色吸引住了,忍不住发出赞叹:

“多绿的水啊!

”可是,彬彬的回答引起了思考:

“可这水不一定干净呢,它很可能受到污染了。

”水里有什么?

不同水质的水对生物会有什么影响?

污水从哪里来?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做个调查吧!

制订调查方案。

1、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包括:

调查的题目、调查成员、背景说明、调查目的、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任务的安排、调查的结果等内容。

可参照书P78妍妍、彬彬他们的调查方案。

2、实地考察和取样。

(1)师说清楚安全事项。

(2)注意取水样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

(3)取样后,要对水样进行编号,并进行记录。

水里有什么?

1、认识干净水的特征:

清澈透明、无色无味。

2、对水样进行观察:

(1)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2)利用工具进行观察。

(3)进行实验,是否有其他杂质。

(4)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轮藻的生长变化。

1、取不同的水样。

2、放入轮藻,观察轮藻的生长变化情况。

3、观察一段时间,并做好记录,组织全班交流。

(四)讨论:

水样受到污染的原因以及保护水质不受污染的方法。

搜集资料和分析可以得知水中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几个方面。

(五)资料:

污水哪里来?

阅读书本P81。

(六)网上学:

我们的调查报告。

以书本P82的调查报告作为范例,提示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课本第83-91页。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一些家庭废品。

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议波波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类”和“怎样分类”等问题。

家庭垃圾调查。

1、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观察及记录。

2、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及组成。

3、根据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总结,得出结论。

4、结合书中的调查结果与自己调查的情况,展开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垃圾分类。

1、学生认真观察书中多类型的垃圾。

2、分组完成对垃圾分类的任务。

3、引导学生对垃圾中不同的物质进行认识。

4、认识垃圾回收箱的不同功能。

5、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分离可回收的垃圾。

1、学生分组讨论及设计方案活动。

2、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选择分离工具。

3、活动中,学生记录好本小组的分离方法、工具,并填写在书本上的流程图。

4、全班交流,对各组方案进行评价。

5、围绕分离出来的垃圾展开关于它们的用途进行讨论。

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

它们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

从书中给出的四组图可以获得信息,了解到回收得到的物质经过处理和生产后,可以得到各种用途的产品。

(五)活动四:

制造再生纸。

1、讲述清楚制作过程。

2、分两段时间进行,第一段时间学习有关知识,并进行实验的第1、2步;

第二段时间进行实验第3-5步。

课本第92-95页。

1、知道哪些资源开发是“有利”和“不利”的。

2、知道一些简单的图例,学会合理设计。

一、问题情境:

波波收到了一封信,从波波的表情上看,一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为难了。

从而促使学生阅读信的内容,自然导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上。

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生搜集资料。

2、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上与资源开发的地区进行分析对比。

3、找出“有利”与“不利”两种情况。

4、展开讨论。

设计新家园。

1、提出问题:

如宾馆、餐厅、停车场等应考虑建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与环境知识。

3、使用图例来标识建筑物。

4、展示学生作品。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