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3074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9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四语文教案新部编本Word下载.docx

)雾风号(há

o)浪吼(hǒu)涨(zhǎng)起颤(chà

n)动

  4、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5、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6、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

薄、贯、雾、罩(可参考《观潮》动画)

  7、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和含义

  奇观:

奇异的景象;

奇怪而少见的事。

  笼罩:

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鼎沸:

用来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四、朗读课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

  2、分组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五、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1: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

  学生答,教师评价并板书:

时间顺序

  思考2: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钱塘江大潮时,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写?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并划出最能说明三个阶段特征的字词。

  3、教师检查分段情况

  4、小结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过程,生动地描写了钱塘江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奇妙、壮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

  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

  二、潮来时的景象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潮来前的景象

  同学们请思考:

在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钱塘江潮到来之前的景象?

作者是如何描绘潮来前的景象的?

找到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潮来前 

钱塘江——平静 

宽阔 

横卧 

笼罩着薄雾

  远山——若隐若现

  观潮的人——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盼

以上描写是潮来前的景象。

潮来前,钱塘江很平静。

  三、潮来时的景象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分析第三自然段

这两段描写了潮来时的景象。

钱塘潮是不是没有任何预示,一下子就到来了?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潮来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由远而近,远近结合,景与人的描写相结合

  远处——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

  观潮人——人声鼎沸

  近处——江面风平浪静

听到响声,意味着钱塘潮很快就要到来了。

  远处——响声越来越越大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白线

  观潮人——沸腾

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抓住潮的声音、形态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3、分析第四自然段

钱塘江潮终于到来了!

作者接下来,具体描绘了潮来时的近景。

  形态——白线移来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飞奔 

  声音——山崩地裂大地震得颤动

抓住潮的形态、声音、颜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请同学们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潮到来时越来越大的气势。

  四、潮头过后的景象

  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描绘了潮头过后的景象。

我们看到,钱塘潮,潮来时气势汹涌,潮头过后是不是无声无息。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说,教师补充并板书:

  潮头过后 

余波漫天卷地 

江面风号浪吼 

江水涨了

可见钱塘潮气势很大,即便潮过后还是留有余威,不管是潮来时的,还是潮头过后的景象都显示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奇妙与壮观。

  五、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钱塘潮观潮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而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潮的形态、声音、颜色。

  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潮,又写了观潮人的反应。

文中怎样写观潮的人?

请学生复述,教师补充。

(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盼 

人声鼎沸 

沸腾)观潮人很多,大家都很激动,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钱塘潮的奇妙,大家为它所吸引。

  六、练习

  1、请结合所收集的有关钱江潮的资料,为大家直播钱塘潮观潮的景象。

  2、请按时间顺序描绘一处景物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

2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

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

  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穆、堪

  6、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与含义

  咫尺:

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

堪,能够;

可以。

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

形容洁白的样子。

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

美好的名誉。

  四、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3、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段意的句子,并思考: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

  师提示:

  

(1)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3)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里说:

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答,老师补充并板书: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高峰与深谷为邻强烈的地形反差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在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么说明的?

运用了什么方法?

  列数字——长:

504千米,平均深:

2268,最深处:

6009

  作比较——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

除了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水:

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

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生物:

九个垂直自然带,从北极到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神奇美丽的画卷、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三、小结

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

  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

  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3鸟的天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有关榕树的图片)师:

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图片)

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

“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

“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

“隙”字右上部分的“

”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留恋:

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

不由自主地。

    展示:

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

指我国的南部。

    颤动:

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后来,多用来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看都看不过来。

“不禁”的“禁”读jīn;

“颤动”中的“颤”读chà

n,“应接不暇”中的“应”读yì

ng。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又是什么意思?

  (提示:

“天堂”本意是某些宗教教义中,认为正直的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泛指美好的生活环境。

  2、作者和他的朋友一共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两次)

  三、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一段(1-4):

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

“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三段(10-13):

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第四段(14):

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四、学习第一段(1-4)

 1、师:

这四个自然段为我们介绍了作者去“鸟的天堂”的背景。

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第一次是在什么时候去“鸟的天堂”?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傍晚

  2、作者在这四个自然段里描写了去“鸟的天堂”前傍晚的景色。

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作者在这四段里,主要写了哪些事物?

从这些景物描写,我们看到了怎样的黄昏景象?

  太阳灿烂的红霞白茫茫的水平静的船优美的桨声——宁静的黄昏

作者描写景物,既描写了它们的颜色,如:

红霞、白水,又描写了它们的声音,如:

桨声很有规律像是音乐,既有静态描写,如:

天边的红霞,又有动态描写,如:

船在水面上移动,桨在水中划。

在宁静的氛围里,这些动态的描写更令人觉得环境是多么的宁静。

  五、学习第二段(5-9)

  1、学生朗读5-9段

  2、师:

作者在一个宁静的黄昏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第5-9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

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大榕树

  3、师:

请把描写大榕树的有关句子划下来,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4、作者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什么?

      树叶:

伸到水面上绿得可爱 

不留一点缝隙 

绿得耀眼

      树干:

看不出主干 

枝干不可计数

      树枝:

枝上生根 

有些树枝垂到水面

      树根:

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木桩

  5、作者主要突出了大榕树的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特点:

  ①大——只有一株,但枝干无数

  ②茂盛——树叶不留一点缝隙

  ③绿——绿得耀眼

  6、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如何展现大榕树的生命力。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一句中写树叶的形态: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说明了树叶的什么特点?

“簇”“堆”说明了树叶多和茂盛。

这一句中写树叶的颜色:

“那么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绿得耀眼,说明了树叶的什么?

说明了树的生命力旺盛。

  7、师:

这棵茂盛的大榕树,朋友说它是“鸟的天堂”,为什么呀?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窝。

那么,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作者是怎么写的?

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8、师:

这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经历。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部分的内容。

这一次,作者见到了茂盛的大榕树,但是,只听到鸟扑翅的声音,没有见到一只鸟。

  9、师: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

这是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第一次印象。

我们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一定很失望。

  六、学习第三段(10-13)

  1、播放《鸟的天堂》视频,让学生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

  2、学生朗读10-13自然段,并思考:

  ①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是什么时候?

  ②上一次,作者很失望:

鸟的天堂竟然没有一只鸟。

这一次,作者有没有看到鸟?

  3、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并板书: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 

早晨

  4、师: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见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鸟。

现在,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作者是不是又失望而归?

作者有没有见到鸟?

见到了。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是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榕树,作者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写它很大,很茂盛,叶子很绿。

我们看看,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主要写了什么?

是树还是鸟?

鸟。

  5、请学生把文中有关鸟儿描写的句子划下来,给有关的动词加上着重句。

  6、学生讨论: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儿?

    数量——热闹、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体形——大的、小的 

    颜色——花的、黑的

    姿态——叫、飞、扑

  7、作者主要突出了鸟的什么特点?

特点: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准确地表明了这里鸟儿众多的特点,这个词是“应接不暇”。

  七、小结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傍晚,这时“鸟的天堂”很安静。

作者着重写了鸟儿生活的大榕树。

作者主要采用静态描写。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早晨,这时“鸟的天堂”很热闹。

作者着重写了鸟儿欢腾的情景。

作者主要采用动态描写。

4火烧云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

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

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播放火烧云媒体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感性认识。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如:

檀、盈、惚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笑盈盈:

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恍恍惚惚:

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二、朗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请给课文分段。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

  火烧云:

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

  第二段(3-6)

  第三段(7)

  三、学习第一段(1-2)

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

请大家思考:

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烧云上来:

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作者是怎样写的?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师: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

与事物原本颜色有关,与火烧云变幻的颜色有关。

  四、学习第二段(3-6)

  1、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

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

我们接着往下看。

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

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

先变什么,后变什么?

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3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火烧云的变化:

  

(1)颜色:

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同学们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颜色?

作者还说: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学生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