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252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doc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doc

学生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ZS,男,高一

(1)班

学生基本情况:

ZS,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为人开朗,不拘小节。

在军训时,担任我班连长,做了很多工作,如整队、喊口号、寝室长、写军训文章、组织军训时活动等。

又因为是连长,教官对他要求特别高,往往说话也比较不留情面;而且他又对着一群不是很熟的同学管理他们的表现,让他有点害羞,放不开。

在军训日记里他也流露出了他对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的为难。

但是我个人是看到他是有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可能是他感到这些对他都是挑战,而这么多挑战他一下子无法负荷,因而产生了些负面情绪。

到了军训快结束的时候,ZS单独来找我,说他不想当班干部了,理由就是班干部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我当时一震惊,我万没有想到性格开朗乐观的他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和这样的想法。

之前日记里的苗头可能都被我忽视了。

我暂时收下他的想法,但是我当时没有表态。

个案分析主题:

1.分析想法背后的原因;

2.尊重他的想法;

3.探讨班干部事务的收获。

个案分析:

我仔细考虑了下他产生这一想法的原因。

可能原因如下:

(1)虽然他性格开朗,但是害怕得罪人,而目前交给他的任务需要督促同学守好纪律,需要扮演一个黑脸的角色,所以他难免感到为难。

这也是他透露给我的原因之一。

(2)感到没有任何成就感,没有发现自己在其中有所获益。

(3)还是放不开,略显害羞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针对这三点,我再一次找他谈了话。

我先肯定他这段时间尽心尽力所做的事及所获得的成效,肯定了他的能力和魄力。

其次,我也声明,班干部的选择也是双向的,唯有当这位同学是有为大家服务的心的,是愿意担任这个职务的,才能成为班干部的基本入选条件之一,所以如果他不愿意当我也不会勉强。

然而,如果他的理由是“没有好处”,我觉得可能动机就有些偏差。

一来我表示对他的理解,二来我帮助他发现做班干部的“好处”。

我跟他分析,首先你做的事情获得了老师的认可、教官的认可和同学的认可,你在班里的“知名度”提升了,大家彼此未必都认识,但都认识你了。

大多数人缺少的被他人认可的期望,你不缺。

另外,人较高层次的需求:

爱和尊重的需求,你也不少。

这是你得到的第一大好处。

第二,这些干部经历对你以后工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以后找工作,用人单位都希望从你曾经的经历中看到你能力的闪光点。

这些在未来都将成为你的优势。

第三,你的付出终将有回报,老师也对你的辛劳看在眼里。

精神上的回报将比物质上的回报对你的作用更大,让你更会产生持久的愉悦感。

你可以在工作中好好体会这三个好处。

不过,对于他的这个思想,尚存在一定偏颇需要纠正。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道:

人是具有利他心理的,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全是为了自己可以获得一定的利益,那么人可能就沦为动物了。

正是因为不少人有奉献精神,也正是因为社会也倡导奉献精神,故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做很多事情是不求任何回报的。

然而,往往当我们不求回报时,我们在不经意间感到了心情的愉悦,感到了超乎预期的成长,这就是给予我们的最好的报酬。

ZS在我说的过程中,一直若有所思。

等我全部说完后,ZS抬起来头,我看到他坚定的眼神,我知道我的话产生了效果。

他诚恳地对自己曾经的幼稚言语做了道歉,同时也表示他会继续担任体育委员,并且还表示他很愿意为班级服务,只要他能做的,都会尽力去做好,希望我能给他表现的机会。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报以一个赞赏的笑容……

跟踪研究:

现在开学已经近一个月了。

在这个一个月中,每天早上由他带领做操、室内操也是他领操,眼操也是他来负责;最近的运动会他负责各个项目人员的安排、集体项目的排练、全体项目的设计和指挥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很多工作他都主动承担,在同学之间穿梭协调,与军训时的怕得罪人放不开的他判若两人,而且不仅没有看到他抱怨的声音,更多的是展现在他脸上的成就的满足……

反思:

从ZS的个案中,我越发感觉到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摇摆不定。

作为95后的学生,他们接受着外界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功利思想,希望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回报的,都是有“好处”的,而他们常只注意物质上的“好处”,却忽略了个人成长方面的获益。

对于这样的功利思想,教师需要加以引导,更多从精神层面、道德层面让他们看到收获,并着眼于长远的利益,毕竟良好价值观的建立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