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2341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济大学货币金融学选修课提纲Word格式.docx

(三)非存款负债P200

1.银行同业拆借

2.央行借款

3.回购协议也称再回购协议,指的是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

协议期满时,再以即时可用资金作相反交易。

由于商业银行通过回购协议而融通到的资金可以不提缴存款准备金,从而有利于借款实际成本的减少;

同时,与其他借款相比,回购协议又是一种最容易确定和控制期限的短期借款;

回购协议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又有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渗透到货币市场的各个领域。

回购协议实质上是一种短期抵押融资方式,那笔被借款方先售出后又购回的金融资产即是融资抵押品或担保品。

分为债券回购和股票回购两种。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P193

(一)现金项目

(二)贷款业务

(三)证券业务P197

(四)票据业务

1.票据贴现:

是指商业银行买进未到期票据、扣除一定的贴现利息、支付给客户现金的业务。

贴现金额=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未到期天数/360}

2.票据抵押放款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P201

1.汇兑业务

2.代收业务

3.信用证业务

4.咨询业务

商业银行信用创造前提1.部分准备金制度2.非现金结算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用转帐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创造出来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率×

存款总额

超额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金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K=ΔD/ΔR=1/r

公式中K为存款乘数,ΔD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额,ΔR为原始存款的增额,r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率(r);

现金漏损率(c);

超额准备率(e);

定期存款准备率(rt)。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P191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资产管理理论

(1)商业贷款理论阶段:

真实票据论,来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银行发放贷款的投向应该是商业银行中的短期流动资金。

银行办理贷款时一定要以借款人的真实交易为基础,要有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抵押或贴现。

产生于资本主义竞争阶段,适应了当时商业银行发展初期的内部状况,侧重于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管理。

局限性:

①这种带有自偿特征的放款理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长期资金的需求,也限制了银行自身的发展;

②忽视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充分利用长期负债;

③忽视短期贷款的风险性,且使银行的发展受制于经济周期及其带来的风险。

(2)可转换理论阶段

莫尔顿《商业银行业务于资本的形成》提出。

认为银行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除了原有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方式外,还可持有转换性较强的资产,即那些在需要时就可以在市场上随时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如国库券。

①信誉高,如国债或政府担保债券以及大公司发行的债券;

②期限短,流通能力强;

③易于出售。

①证券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当银根紧缩时,资金短缺,证券市场供大于求,银行难以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顺利出售证券;

②当经济危机发生使证券价格下跌时,银行大量抛售证券,却很少有人购买甚至不购买,这与银行投资证券以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初衷相矛盾。

(3)预期收入理论阶段

赫伯特《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提出。

认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依靠借款人将来的预期收入。

如果借款人使用贷款的经济效益好,预期收入有保证,银行就能确保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安全收回。

这样即使贷款的期限较长,银行仍可以放款。

①把预期收入作为资产经营的标准,而预期收入状况由银行自己预测,不可能完全精确;

②在贷款期限较长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债务人的经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到时并不一定具有偿还能力。

2.负债管理理论

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其核心思想是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银行的资产业务与收益。

利:

保持了银行的流动性;

主动负债扩大务。

弊:

提高融资成本

增加经营风险

不利于稳健经营

往往忽视资本补充

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净利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2)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

(3)缺口=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正缺口:

适用于利率上升时期

负缺口:

适用于利率下降时期

零缺口:

无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管理

资本金的功能:

营业,显示,保护,管理功能《巴塞尔协议1》和《巴塞尔协议2》

中央银行

新中国的中央银行发展

1.1948.12.1成立之日—1978年

(1)中国金融体制的主要特征:

大一统

机构单一,全国办理信贷业务的机构基本上只有人行一家

信用集中,全国信用活动集中于人行一家

(2)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特点

“一身二任”,即履行中央银行职能,又办理商业银行业务

政企不分,即是国家机关组成部分,又是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

依附财政,人行作用远远小于财政作用,只是其附属机构。

1969年,人行并入财政部,成为司局级机构。

2.1979年—1983年:

大一统转向混合制

(1)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恢复建立

1979年,国务院决定恢复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1980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保险业务

(2)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逐步得到明确

1981年1月,国务院文件要求人行认真执行央行职能

1982年7月,国务院授权人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83年9月,国务院颁布146号文件决定人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3.1984年—至今

(1)1984.1.1——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专门行使央行职能,标志着单一制央行制度的建立。

(2)人行调控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行政计划型转变为市场调控型

(3)中国人民银行的行为由无法可循向有法可依转变

1995年3月18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

中央银行的性质P229

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业务的特殊性

一般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1、经营目标不同

不以盈利为目标,是为了宏观调控

以追求盈利为目标

2、经营对象不同

政府和金融机构

工商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3、职能作用不同

调节货币信用和监管金融业

充当信用中介人

4、享有地位不同

超然地位,享有管理者权力

竞争中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中央银行的职能P230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P231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1)表述:

在一个国家内单独设立一家中央银行,行使职能,领导并监管全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制度。

(2)模式:

中央银行总部(首都)

中央银行分行(经济发达的若干城市)

中央银行支行(中小城市、县)

(3)特征:

主要体现在总行和分行的关系上,分支行只是总行的分支机构(下设机构),不具有独立性。

(4)典型国家:

英、日、法、中、意、瑞士、瑞典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准则1.非营利性2.流动性3.主动性4.公开性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P231

与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区别

1)贷款对象的不同:

商业银行:

生产流通中的企业和个人

中央银行:

在央行开立帐户的商业银行

2)贷款目的不同

盈利

执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3)用于贷款的资金不同

存款

不受资金的限制,依据经济发展情况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P233

(一)准备金存款业务

存款准备金的含义P194

库存准备金:

通常是商业银行以现金形式持有

法定准备金

超额准备金:

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确定准备金的计提基础

一定时期应缴法定存款准备金=一定时期属于缴存范围内的存款余额*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确定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

(3)确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的计算方法时差准备金制度;

无时差准备金制度

(二)货币发行业务

(1)发行基金和现金

发行基金:

人行发行库为国家保管的代发行的人民币票券

现金:

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

区别:

1)性质不同。

发行基金不具有货币性质,只是一种印刷符

号,现金具有货币的性质,履行货币职能。

2)所有权不同。

发行基金归国家所有,现金归不同经济主体。

3)债权债务关系不同。

发行基金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现金的

持有者是债权人

4)用途不同。

发行基金的唯一用途是弥补流通中现金的不足。

(2)发行库和业务库

发行库:

人行为国家保管发行基金的金库。

业务库:

商业银行办理日常现金收付业务所建立的金库

1)机构设置的归属不同。

发行库归人行系统,业务库归商行系统。

2)保管的货币性质不同。

发行库保管的是发行基金,是待发行的货币;

业务库保管的是现金,是已发行的货币。

3)业务对象不同。

发行库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业务库的业务对象是社会经济各部门。

4)收付款项的起点不同。

发行库入库金额起点是1000元,必须是成捆入库。

业务库无金额起点。

(3)货币投放与货币回笼

货币投放:

发行基金由人行发行库流向商行业务库变为现金的过程。

现金由业务库流向社会的途径:

客户提现

货币回笼:

现金从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回人行发行库转变为发行基金的

过程。

如果货币投放>

货币回笼,视为货币净投放

货币回笼>

货币投放,视为货币净回笼

一定时期内,一国应为货币净投放,而某一地区可能为货币净回笼。

中央银行的监管

1、集中监管

集中监管体制,也称“一元化”监管体制,是指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一般由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承担监管的职责。

金融监管机构可以是中央银行,也可以是其它机构,绝大多数国家是由中央银行承担。

特点:

(1)节约成本

(2)适应性强(3)责任明确(4)缺乏竞争

代表国家:

德国、瑞士、澳大利亚、荷兰、新西兰、韩国

2.分业监管

分业监管体制,也称分立监管体制,是根据金融机构业内不同的机构主体及其业务范围的划分而分别进行监管的体制,一般由多个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

特点:

(1)专业监管优势

(2)加强竞争(3)成本较高(4)协调性较差

3、金融监管的趋势

1)分业监管体制逐渐向统一监管体制过渡。

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职能出现分离,金融监管的职能逐渐由专门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来承担。

3)金融监管正在从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监管为主。

功能监管,由哈佛商学院罗伯特.默顿最先提出的。

所谓功能监管(functional 

regulation)主要指金融监管从通常地针对特定类型的金融机构(针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不同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转变为针对特定类型金融业务(针对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分别加以监管),而对“边界性”金融业务亦明确监管主体,同时加强不同监管主体间合作的监管法律体系。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P234

货币政策工具P241

(一)定义及分类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1.一般性政策工具:

针对社会的货币信用量进行总量的控制,而不是对各种特殊用途资金的特别控制。

存款准备金政策1)规定存款准备金的使用对象

2)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范围

3)规定可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

4)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5)规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政策1)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

2)规定再贴现业务的对象

3)再贴现率的制定

4)再贴现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

运行条件:

1)央行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

2)商行应实行企业化经营

3)需要一个全国性的、功能齐全的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具有一定数量的政府债券,并且种类、结构要适当。

商业银行需要足够的资金实力,这样才能大量吞吐政府债券。

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评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优点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3)宣示效应和对社会公众心理预期的影响。

缺点

(1)缺乏弹性,不具日常操作性

(2)宣示效应较强,容易造成社会波动

(3)频繁调整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政策的财务计划和管理秩序,也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

2、再贴现政策:

优点

(1)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和资金成本,进而影响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

(2)影响和调整信贷机构

(3)告示作用,影响公众预期

(4)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

缺点

(1)再贴现率的调整可能会引起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向的误解

(2)使得货币供应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3、公开市场业务:

优点

(1)能够进行日常操作

(2)影响证券的价格和收益

(3)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4)预期效应

缺点

(1)实施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2)缺乏强制性

评价结果

(1)三种货币政策工具都有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2)再贴现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最为直接

(3)公开市场政策灵活性最大

(4)再贴现政策对公众预期的影响较为显著

(5)存款准备金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具强制性

2.选择性政策工具:

针对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

3.其他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管制,间接信用指导

货币需求P261

货币需求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在既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货币数量的总和。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P264

货币需求动机: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M=M1+M2=L1(Y)+L2(i)

货币供给P278

1.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供给模型

(1)二级银行体制下,货币供给量有两种形式:

现金与存款。

(2)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基础是准备金,包括在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和库存现金,现金和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可以相互转化。

(3)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变化,要受制于中央银行的行为。

3基础货币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倍数扩张能力的货币,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一般特点:

具有货币的职能

特殊性:

使货币供给量的扩张的基础

4.基础货币分析

B=C+RC为流通中的现金,R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已扩张的基础货币和待扩张的基础货币

已扩张的基础货币:

指扩张效应已经完全完成的基础货币,在既定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不能再用其创造货币。

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待扩张的基础货币:

指扩张效应有待实现的基础货币。

超额存款准备金、库存准备金和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5.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P281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倍数关系就是货币乘数。

公式推导:

货币乘数与存款派生倍数的区别

通货膨胀理论P290

通货膨胀的治理P297

(一)宏观紧缩政策

(1)紧缩性货币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提高再贴现率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回笼流通中的货币存量

(2)紧缩性财政政策

削减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二)收入紧缩政策

工资管制和利润管制

(三)增加供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