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异常心电图.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0202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异常心电图.ppt(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异常心电图.ppt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电图v一、心房肥大v二、心室肥大v三、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v四、心律失常一、心一、心房肥大房肥大由正常心电图各波形命名的原理可知:

由正常心电图各波形命名的原理可知:

心房激动形成心房激动形成PP波,因此应从分析波,因此应从分析PP波的形态、波的形态、电压入手判断心房肥大。

电压入手判断心房肥大。

主要表现为:

主要表现为:

PP波异常波异常增宽或增高。

增宽或增高。

11左心房肥大左心房肥大心心电图电图特点:

特点:

PP波波增宽,时间增宽,时间0.12s0.12s,常,常呈双峰呈双峰型,双型,双峰间距峰间距0.04s0.04s,此变化在此变化在、aVLaVL导联导联明显明显临床意义:

常临床意义: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被称为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被称为“二尖二尖瓣瓣型型”PP波波2右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心心电图电图特点:

特点:

PP波尖而高耸,幅度波尖而高耸,幅度0.25mV0.25mV此此变化在变化在、aVFaVF导导联联明显明显临床意义:

常临床意义:

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又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又称为称为“肺型肺型”PP波。

波。

33左、右心房肥大左、右心房肥大心心电图电图特点:

特点:

PP波异常高大、增宽呈双峰型。

波异常高大、增宽呈双峰型。

临床意义:

常临床意义:

常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变和某些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变和某些先天先天性性心脏病。

心脏病。

二、心二、心室肥大室肥大o左心室的心肌明显厚于右心室,正常时综合心电左心室的心肌明显厚于右心室,正常时综合心电向量表现为左心室占向量表现为左心室占优势;优势;o当左心室发生肥大时,左心室占优势的特征表现当左心室发生肥大时,左心室占优势的特征表现更为特出;更为特出;o当右心室肥大时,正常左心室占优势的情况可能当右心室肥大时,正常左心室占优势的情况可能逆转为右心室占优势。

逆转为右心室占优势。

11左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

QRS电压增高(左心室高电压)电压增高(左心室高电压)RV5或或RV62.5mV;RV5+SVl4.0mV(男);(男);RV5+SVl3.5mV(女);(女);RI1.5mV;RaVL1.2mV;RaVF2.0mV;RI+R2.5mV。

额面心电轴左偏额面心电轴左偏STST段、段、TT波变化:

反映左心室壁导联的波变化:

反映左心室壁导联的V5V5、V6V6或以或以RR波为主的导联中,波为主的导联中,STST段压低,段压低,T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

波低平,双相或倒置。

临床意义:

常见于左室负荷过重的疾病,如高血压、临床意义:

常见于左室负荷过重的疾病,如高血压、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

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等。

22右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特点:

V1导联导联RS1,V5导联导联RS1;QRS波在波在V1或或V2呈大呈大“R”波形(波形(qR、R、Rs或或rsR型);型);RVl+SV51.05mV(重症可(重症可1.2mV););RavL0.5mV心电轴右偏;心电轴右偏;STST段、段、TT波变化:

反映右心室壁的导联波变化:

反映右心室壁的导联V1V1、V2V2中,中,STST段压低,段压低,TT波双相或倒置。

波双相或倒置。

临床意义:

主要见于右心室负荷过重的疾病,如肺动临床意义:

主要见于右心室负荷过重的疾病,如肺动脉狭窄、慢性肺心病等。

脉狭窄、慢性肺心病等。

1).1).右右心室心室肥厚肥厚轻度轻度左心室仍占优势,或没有任何心电图改变或左心室仍占优势,或没有任何心电图改变或出现出现QRSQRS波群电轴右偏,注意波群电轴右偏,注意II导联导联SSRR振幅振幅,表表明额面电轴轻度增加超过明额面电轴轻度增加超过+90+90,达到电轴右偏,达到电轴右偏的界限。

的界限。

2).2).右右心室肥厚心室肥厚中度中度V1V1导联导联RR波增高。

波增高。

3).3).右右心室肥厚心室肥厚重度重度II导联以负向波为主,导联以负向波为主,V1V1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导联以正向波为主,出现右心室劳损:

出现右心室劳损:

V1V1V3V3的的STST段压低和段压低和TT波倒置。

波倒置。

4).4).右右心室肥厚心室肥厚新生儿新生儿胎胎儿发育期间,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儿发育期间,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因此新生儿右心室较左心室肥厚。

肥厚是一种代因此新生儿右心室较左心室肥厚。

肥厚是一种代偿状态而不是病理状态。

偿状态而不是病理状态。

33左、右心室肥大左、右心室肥大典型表现:

左心室肥大典型表现:

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

右心室肥大。

三、三、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缺血缺血:

得不到充分的氧合血液供应;:

得不到充分的氧合血液供应;损伤损伤:

心室肌血液供应中断;:

心室肌血液供应中断;梗死梗死:

心室肌不能恢复血液供应,发生坏死。

心室肌不能恢复血液供应,发生坏死。

11、心、心肌缺血肌缺血主主要见于冠心病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根要见于冠心病发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根据心室壁受累的层次,大致出现两类心电图的改据心室壁受累的层次,大致出现两类心电图的改变。

在心电图上则出现典型的心肌缺血型变。

在心电图上则出现典型的心肌缺血型STST段、段、TT波改变。

波改变。

(11)TT波改变波改变v大致出现两种类型的心电图特征。

大致出现两种类型的心电图特征。

1)心内膜下缺血)心内膜下缺血对称性高耸对称性高耸T波:

与波:

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主波方向一致。

2)心外膜下缺血)心外膜下缺血对称性倒置对称性倒置T波:

与正常方向相反。

波:

与正常方向相反。

(22)STST段的改变段的改变o相对相对T波而言,波而言,ST段变化是心肌需求增加所致段变化是心肌需求增加所致缺血的可靠指标。

缺血的可靠指标。

oST段的偏移可以是水平型、下斜型或上斜型。

段的偏移可以是水平型、下斜型或上斜型。

22、心、心肌损伤肌损伤表表现为现为STST段抬高。

与缺血相同,损伤是可以段抬高。

与缺血相同,损伤是可以逆转的并且不会持续存在。

逆转的并且不会持续存在。

33、心、心肌梗死肌梗死11)心)心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形肌梗死的基本心电图形缺血缺血损伤损伤坏死坏死va.a.缺血型改变缺血型改变TT波的形态、振幅和方向波的形态、振幅和方向心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内膜下心肌缺血:

TT波直立,升支和降波直立,升支和降支对称支对称,顶顶端变为尖耸的箭头状;端变为尖耸的箭头状;心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外膜下心肌缺血:

TT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波由直立变为倒置。

vb.b.损伤型改变损伤型改变STST段的偏移段的偏移超急期超急期STST段段抬高抬高;损伤期损伤期“单向曲线单向曲线”。

vc.c.坏死型改变坏死型改变QQ波形成波形成异异常宽大增深的常宽大增深的QQ波波形成形成;QQ波时间波时间0.04s0.04s;振幅振幅11/4R4R。

2)典典型心肌型心肌梗死的演变梗死的演变v心室某个区域心室某个区域损伤,面向该区域损伤,面向该区域的导联上的导联上ST段抬段抬高;高;v面向梗死面向梗死区域的导联上区域的导联上出现出现QQ波;波;v面向梗面向梗死区域的导死区域的导联上出现倒联上出现倒置置TT波;波;v面向梗死区面向梗死区域的导联抬高的域的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到电段回落到电位线,位线,T波仍倒波仍倒置。

置。

全过程33)心)心)心)心肌梗肌梗肌梗肌梗死死死死分期分期早期(早期(超急性期):

超急性期):

STST段上抬,段上抬,TT波高耸;波高耸;数分钟数分钟-数数小时小时急性期:

急性期:

病理性病理性QQ波,波,STST段上抬,段上抬,TT波由直立变倒置;波由直立变倒置;数小时数小时-数数周周近近期(亚急性期):

病理性期(亚急性期):

病理性QQ波,波,STST段回到段回到基线,基线,T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数周数周-数数月月陈陈旧期(愈合期):

病理性旧期(愈合期):

病理性QQ波,波,STST段回段回到基到基线,线,TT波波不不再变再变化;化;3-63-6月后月后44)心肌梗死的)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定位诊断v心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与冠状动脉分支的供血区肌梗死的发生部位与冠状动脉分支的供血区域相关。

临床上,通常根据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域相关。

临床上,通常根据梗死图形出现的导联来作出梗死部位的定位判断。

以左冠状动脉的前来作出梗死部位的定位判断。

以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发生梗死的机会最多。

降支发生梗死的机会最多。

下壁:

下壁:

、aVF前前间壁:

间壁:

V1、V2、V3前壁前壁:

V3、V4、V5广泛前壁:

广泛前壁:

V1-V5侧壁:

侧壁:

、aVL、V5、V6后壁:

后壁:

V7-V9四、心律失常四、心律失常正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部位产下传至心房、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部位产生激动。

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生激动。

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节律的改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分分类类11、正正常窦性心律常窦性心律心电图特点心电图特点11PP波在波在、aVFaVF、VV44-V-V66导联直立,导联直立,aVRaVR导联倒置。

导联倒置。

22P-RP-R间期间期0.120.120.200.20秒。

秒。

33同导联同导联P-PP-P间距差间距差0.120.12秒,秒,0.120.12秒为窦性心律秒为窦性心律不齐。

不齐。

44频率频率大多在大多在6060100100次次/分。

分。

(一)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频率加快,成人窦性心律频率加快,成人100次次/min;P-R、QRS及及Q-T间期相应缩短。

间期相应缩短。

22、窦、窦性心动过速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贫血、急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等阿托品、麻黄素、肾上腺素等)等。

等。

v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频率心律,频率6060次次/min/min。

33、窦、窦性心动过缓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甲增高,甲状状腺功能低下、冠心病等。

或由于应用腺功能低下、冠心病等。

或由于应用受体受体阻阻滞剂、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

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

v窦性窦性心律,心律,同一导联上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间期差异0.12s;44、窦、窦性心律不齐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常见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二二)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为异位起搏点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多为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形成折返激动引起。

按异位起搏点部位的兴奋性增高形成折返激动引起。

按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三种,其中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三种,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房性次之,房室交界区性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房性次之,房室交界区性较少见。

较少见。

1.1.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1)1)提前出现的提前出现的PP波,形态与窦性波,形态与窦性PP波略有不同。

波略有不同。

(2)P-R

(2)P-R间期间期0.120.12秒。

秒。

(3)QRS(3)QRS波群正常,也可因差异传导而宽大畸形;未波群正常,也可因差异传导而宽大畸形;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则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则PP波后无波后无QRSQRS波群。

波群。

(4)(4)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2.2.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1)

(1)逆行逆行PP波波,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