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一历史四月月考试题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一历史四月月考试题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一历史四月月考试题有答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礼记·
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
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7.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为战争作准备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8.下图中的路线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
给该图拟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A.秦朝开辟“五尺道”B.汉代丝绸之路畅通
C.玄奘西行取经求法D.松赞干布遣使唐朝求婚
9.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办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
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
下列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①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③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④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
明清时,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B.反映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C.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D.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11.汉文帝说: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这反映了()
A.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B.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
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
12.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
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
A.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
B.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
C.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
D.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
13.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下降为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上升为70%左右。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
A.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
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
C.小农经济发展较快
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
14.下图为近代前期民族工矿企业投资办厂情况(单位:
投资万元以上)。
A.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国的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C.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市场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可在票号中汇兑白银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6.15世纪末,一个葡萄牙水手曾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就到达了卡利库特城(印度)。
当地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达·
伽马)所需要的是什么。
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
”这说明()
A.该船队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
B.该船队是从地中海穿插到印度的
C.传播宗教是探寻新航线的理由之一
D.印度是新航路开辟最主要的目的地
17.16世纪的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其中谷价上涨了五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发生B.新航路开辟
C.贵族奢靡消费D.经济大危机
18.《世界历史资料选》: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
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
A.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9.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福建(不含台湾)
459
131.
545
205.
976
511.
广东
/
1270
1959
A.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
B.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
C.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20.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
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B.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
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D.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21.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关税达185万两白银。
嘉庆五年到道光九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
这种状况表明()
A.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22.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恩格斯说:
“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
因此,这种变革很可能会比法国的政治革命或德国的哲学革命在实践上更快地达到目的。
”这里所说的“这种变革”是指()
A.西欧的宗教改革B.1832年议会改革
C.英国的工业革命D.欧洲的启蒙运动
24.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
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抬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认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
一句话,激发了中国人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
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D.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26.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图单位:
镑
A.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鸦片走私已耗去了中国的购买能力
C.英国制造品输入已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政府提高关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2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
28.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雨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
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
A.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B.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
C.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D.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
第II卷(非选择题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材料二描述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种经济现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
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
有何具体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商业政策的变化,并谈谈你对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31.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材料二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
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
英国作家塞缪尔·
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材料四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
德·
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
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
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
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
阿迈斯托《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享各自的理由。
32.天津“贻来牟”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材料一:
朱其昂于光绪四年(1878)在天津紫竹林村创办“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
材料二:
朱清斋在意租界创办了天津第一家机制面粉厂——寿星面粉公司。
由于资金不足,他与日商三井洋行谈判合作,改名为寿星制粉株式会社。
由于处处受日本人挟制,朱清斋异常气愤,但敢怒不敢言,不久因精神错乱而病亡…
材料三:
从1915年到1921年,寿星厂发展迅速,经营良好。
日产量达4000袋,“桃”牌面粉成为天津名牌产品。
1936年,公司年产量高达408万多袋。
由于质量高、信誉好,“桃”牌面粉雄踞华北市场。
材料四:
抗战结束后,由于战乱频仍,货源无法保证,寿星公司生产时断时续。
其时寿星三厂内驻有国民党警察军队,强行占用库房并存入大量军用物资。
该部队阎主任监守自盗,而后又放火灭迹,致使寿星三厂全部烧毁,寿星公司元气大伤。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贻来牟”火磨制粉厂创办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朱氏面粉厂遇到了哪些困难?
(3)结合课本分析材料三中朱氏企业发展较好的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分析寿星公司元气大伤的原因。
(5)从朱氏面粉厂的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D2.C3.C4.D5.B6.D7.C8.C9.B10.B11.C12.A13.A14.B15.A16.C
17.B18.C19.D20.D21.D22.A23.C24.D25.C26.A27.A28.C
29.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特点: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3)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30.
(1)态度:
孟子:
农商平等;
商鞅:
重农抑商。
认识: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背景: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2)措施:
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
目的:
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
(3)变化:
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政府的基本政策,但当政府感到财政等方面需要时,也会对政策有所调整,放宽对商业的限制,甚至鼓励商业发展。
31.
(1)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货世界经济霸主。
(2)成因:
政治:
英国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市场:
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劳动力:
圈地运动;
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积累。
资本:
海外掠夺(以上任答3点得3分)
(3)不同:
肯定(歌颂、乐观);
材料三(厌恶)理由:
蒸汽船便利了交通;
蒸汽机提供了动力任答两点,材料四:
造成环境污染;
贫富差距扩大(两大阶级矛盾激化)。
32.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①资金问题②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
(3)
(1)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扶持农桑、奖励实业的政策,
(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3)中国人民掀起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的有利时机。
(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4)战乱频繁;
官僚资本压制;
国民政府的破坏。
(5)政局稳定,民族独立,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