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594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新人教版Word格式.docx

]

(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图Ⅰ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Ⅱ示意图Ⅰ中①②两点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①②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

A.富士山区B.落基山脉

C.东非大裂谷D.墨累—达令盆地

4.与图中③处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地理要素是(  )

A.动物复杂程度B.植被产草量

C.流水侵蚀力度D.岩石风化程度

3.B 4.D [第3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脉。

富士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落基山脉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地壳隆起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板块内部;

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

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③处地势在逐渐增高,①③之间的山地增高更显著。

随着③处地势的逐渐增高,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逐渐被阻挡,③处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减少,动物复杂程度、植被产草量、流水侵蚀力度均在下降,而随着降水量减少,干旱加剧,岩石风化程度增强。

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

该国人口24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4%,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

据此完成5~7题。

5.该国(  )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

C.地势南部高,北部低D.人口增长属于原始型

6.关于该国经济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乳畜业B.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

C木材产自常绿硬叶林区D.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7.图中甲地发展炼铝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①铝土矿丰富,接近原料地 ②邻近水库,提供优质水源

③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 ④有铁路运输和海运,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B 6.D 7.C [第5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东半球,A错;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河流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B正确;

根据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地势南部低、北部高,C错;

位于非洲,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D错。

第6题,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兴起的,为城市提供肉、奶等产品,该国北部城市少,缺乏发展乳畜业的市场条件,A错;

南部沿海既没有寒暖流交汇,也没有上升流,无法形成大渔场,B错;

该地木材产自热带雨林气候区,C错;

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D正确。

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铝土矿丰富,发展炼铝工业,接近原料地,①对;

甲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源充足,并不依赖水库供水,②错;

甲地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适宜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③对;

甲地没有海运条件,④错。

(导学号66636191)(2018·

德阳市二诊)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完成8~9题。

8.影响图示地区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C.光照D.地形

9.甲地入春日期异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主要是(  )

A.接近冬季风源地,气候寒冷

B.山地地形,气温相对较低

C.位于沙漠地带,降水较少

D.地处内陆高原,光照充足

8.A 9.B [第8题,图示地区平均入春日期大致由南向北推迟,主要是纬度因素造成的热量差异影响所致。

第9题,甲地为大兴安岭,海拔高,热量条件较差,入春日期较同纬度晚,入春日期等值线向低纬弯曲。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到②地势由第一级阶梯到第二级阶梯

B.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10.C 11.B [第10题,①地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A错误;

②位于大兴安岭和贺兰山之间,降水量在200~400mm,属于温带草原,B错误;

③为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C正确;

④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D错误。

第11题,图中①到②为我国西北地区,全部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错误;

②为温带草原,是内蒙古牧区,③是东北平原,为种植业区,B正确;

③和④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C错误;

⑤为青藏高原,由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主要体现了垂直地带性规律。

河南洛阳高三期中测试)读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该河流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13.图中20°

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

12.A 13.B [第12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赞比西河流域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高,终年炎热。

第13题,图中20°

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东岸受莫桑比克暖流影响,对沿岸增温、增湿明显,而西部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对沿岸降温、减湿明显。

安徽蚌埠模拟)下图示意的M岛面积仅为443平方千米,早在1956年就成为了自由贸易区,现在岛上最大城市已经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世界上重要的港口之一。

据此回答14~16题。

14.M岛成为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原因为(  )

A.木材丰富B.气候宜人

C.位置优越D.水源充足

15.该岛最具竞争力的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加工B.食品加工

C.汽车制造D.电子工业

16.该岛的货物向西南经过运河运往他国,从最短航程考虑,输入国可能是(  )

A.智利B.巴西

C.西班牙D.日本

14.C 15.A 16.A [第14题,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看,M岛位于拉丁美洲地区,其成为自由贸易区的最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主要航线的交汇点。

第15题,从图上信息看,该岛周围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该岛最具竞争力的工业部门是石油加工。

第16题,该岛的货物向西南经过巴拿马运河运往他国,可能运往日本和智利,但从最短航程考虑,输入国最可能是智利。

该岛向西班牙和巴西运输货物,运输的方向是向东。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N山脉是我国(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温带草原区与温带荒漠区的分界线

18.P所在的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黑土流失严重,肥力不足

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17.A 18.C [第17题,通过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可知,该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N山脉是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的分界线。

第18题,根据地形和经纬度可判断出P所在的平原是松嫩平原;

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产量低的原因要从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来分析,松嫩平原土壤肥力高、水源充足,是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其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因为纬度高,热量不足。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位置图,该农牧交错带是很多自然特征的过渡地带。

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农牧交错带的自然特征是(  )

A.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B.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

C.从草原向荒漠过渡

D.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

20.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植被  D.土壤

19.B 20.A [第19题,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从东北地区北部半湿润区向内蒙古地区半干旱区过渡,故B项正确。

第20题,该区域东部地区降水较多,适宜发展农业;

该区域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牧业,所以导致其自然特征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8分)(2018·

河南天一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西嘉岛位于地中海,面积8680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多断裂构造。

冬季温和,夏不酷热,年均气温15.5℃,年均降水量在880mm以上,岛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科西嘉岛上的原住居民喜居低矮房屋,因此,岛上原住居民房屋多较低,一般为两三层的房屋或别墅,少量四五层的楼房多为商业性楼房,十几层以上的中高层建筑十分罕见。

下图为科西嘉岛河流及主要城市分布图。

(1)指出科西嘉岛河流流量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6分)

(2)科西嘉岛森林覆盖率较高,请说明其自然原因。

(3)分析科西嘉岛上原住居民房屋较低的主要原因。

(1)题,河流流量特征可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分析,注意要分别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原因。

(2)题,适宜森林生长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

第(3)题,可从低层建筑的优点与中高层建筑的缺点或建造难度角度分析。

答案:

(1)特点:

夏季流量较小,冬季流量较大;

西部流量较大,东部流量较小。

原因:

科西嘉岛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旱,降水少,冬季温和多雨,降水多;

西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地形以山地为主,宜林地面积广;

地处亚热带,热量充足,适宜森林生长;

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显著,降水较多,利于森林生长。

(3)科西嘉岛多山地,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建设难度较大;

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频繁,对中高层建筑破坏性大;

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构造,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设中高层建筑;

原住居民喜爱低层房屋,便于生活,利于出行等。

22.(导学号66636192)(22分)(2018·

河北唐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M国,海岸线长约750千米,人口约840万,外籍人口占88.5%。

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M国处于较原始的放牧、养殖、狩猎状态,其产业结构较单一。

珍珠(采珠业)曾经是M国的支柱产业,这一情形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

自从1966年在该国发现石油以来,近海和原来荒芜的沙漠一下子变成了富庶的油田,使这个国家在经济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推测M国原住民自称为“骑在骆驼背上的民族”的原因。

(4分)

(2)说明该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珠业”衰落的原因。

(3)阐述M国近几十年来外籍人口所占比重大的原因。

(4)分析该国近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经济多元化建设的原因。

(1)M国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交通不便;

早期有放养骆驼的习惯,以骆驼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2)石油开采与输出的兴起,珍珠从业人员大量减少;

珍珠业的季节性较强,产量有限;

品质下降,市场需求量减少。

(3)随着M国与石油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人力资源需求量大、薪水较高),吸引大量外籍劳工与专业技术人员来该国从业;

本国人口数量少,人力资源需求量大;

有开放与优惠的政策,吸引外籍人士进入。

(4)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

发挥位置优势,及时调整单一产业结构,从而适应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过于单一,严重依赖石油经济不利于国家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23.(20分)(2018·

福建联考)下图分别示意我国甲、乙局部区域。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从自然因素方面评价其发展条件。

(8分)

(2)分别指出甲、乙两区域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

(3)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乙地柑橘生产的有利影响。

(1)有利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不利条件:

热量不足;

土壤积水严重。

(2)甲区域冬季雪灾频发;

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乙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

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3)交通条件的完善与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扩大了乙地柑橘的市场范围;

生物技术的推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提升了柑橘的品质与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