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5666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八年级下第1课藤野先生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扫读法常用于了解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是为了从书中找到某种信息,如有用的人名、论点、数据和其他资料。

培养扫读能力要做到:

①扩大视读目标,逐步做到“一目十行”。

②选择内容,由易到难,认真训练。

③制订限时目标,加快速读。

④集中注意,减少回读,切忌出声。

⑤碰到“拦路虎”,学会避读。

⑥打破从头到尾的阅读习惯,择其所需阅读。

采取这种阅读方法阅读,比传统办法快两倍以上,它是以长久的阅读训练为基础的,是一种层次较高的阅读方法。

3、预习检测:

(1)《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  ,著名小说有《》等

(2)借助工具书掌握下面的词语,在括号中加拼音然后解释。

绯()红:

宛()如:

深恶()痛疾:

诘()责:

油光可鉴():

陌()生:

畸()形:

不逊():

匿()名:

杳():

教诲():

瞥()见:

抑扬顿挫():

喝()彩:

决()意:

发髻( ):

驿站():

解剖():

美其名曰():

【课堂导学】

1、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

                   

暗线:

3、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提示:

文中“我”的活动变换了3个地点,请根据地点的变化来概括。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

事件

   藤野先生的品质

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

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达标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烂漫(mà

n)驿站(yì

)诘责(jí

)深恶痛疾(wù

B.畸形(qí

)发髻(jì

)瞥见(piě)抑扬顿挫(yì

C.解剖(pāo)匿名(nì

)教诲(huǐ)油光可鉴(jià

n)

D.绯红(fēi)订正(dì

ng)不逊(xù

n)杳无音信(yǎo)

A.诘责(jié

)B.畸形(jī)瞥见(piē)C.解剖(pōu)教诲(huì

2、片断训练:

《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来写老师,外貌、动作和神态描写非常简练,人物特点鲜明。

请仔细观察你的老师上课时的表现,尝试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老师的特点,300字左右。

【总结反思】

第2课时

1.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2.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回顾上节课内容,小组交流人物品质及表现人物的方法。

1.小组讨论:

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细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句话?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4.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谈到过这段经历。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

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5、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一”,并说明理由。

大师治学

①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

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②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

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③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

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

“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

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

“花生米又叫长生果。

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

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④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

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

“请吃!

请吃!

”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

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⑤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⑥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

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

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⑦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

“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

”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

“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⑧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________描写、______描写。

3.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第⑦段画线句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

5.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知识链接一】

1、了解散文有关知识:

(1)什么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2)散文的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

(3)散文的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不受时空限制,“神不散”指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散文的选材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4)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a.象征的特点是“托义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b.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或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

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c.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

衬托有两种:

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

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d.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

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e.欲扬先抑 

【知识链接二】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知识链接三】反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反语。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例如:

①“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反文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国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资料平台】

资料一:

鲁迅在《<

呐喊》自序》中记载: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资料四:

离乡者的悲哀(节选)王晓明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水师,举国上下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

有的报纸公开宣称:

“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

”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

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

你不但生活在陌生人中间,而且是生活在陌生人的鄙视和轻蔑中间,请想一想,一个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处境?

鲁迅见到的许多留学生,偏偏又是那样不争气,非但不从日本人的轻蔑中汲取自我警策的动力,反而以自己的种种乖行,不断地证明那轻蔑的正当。

就以与鲁迅同住的留学生来说吧,有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响,尘土飞扬地学跳舞的,也有不遵守客店里新老客户循序洗澡的惯例,抢先钻近洗澡间,把水泼得四溅的。

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上都如此令人讨厌,其他的方面更可想而知。

一面是日本人的轻蔑眼光,一面是这些同胞的不成器的丑态,难怪鲁迅一拿到修习日语的毕业证书,便立刻跑到偏僻的仙台去。

仙台又怎样呢?

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里,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那些讨厌的同胞的嘴脸,自然是可以免见的了,但是,日本人那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在仙台同样很盛。

仙台报纸上辱骂中国人的言论,一点不比其他地方温和,鲁迅所在那个班的学生中,也同样有对他白眼相加、毫不掩饰的人。

他学习成绩中等,便有同学以为是得了老师的暗中帮助,于是托词去检查他的笔记,甚至写信向他发出威胁。

课间放电影,映到日本军人挥刀砍杀中国人,而围观的其他中国人一脸麻木的时候,也有同学大声地议论:

“只要看中国人的样子,就可以断定中国是必然灭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这样傲慢,鲁迅初到仙台,就有教员热心地张罗食住,任课的教授当中,更有藤野严九郎那样满怀善心的人,就是同班同学中,也有好几位不满意那些傲慢者的粗暴,特别站出来替鲁迅辩护。

但是,尽管如此,这些事情仍然给鲁迅非常强烈的刺激……

(节选自《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三章)

资料五:

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严九郎)

因为是多年前的旧事了,所以记忆不是很清楚。

但我可以确定我从爱知医学专门学校转职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是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末的事。

在那之后两年或三年,周树人君作为第一个从中国来的留学生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

因为是留学生,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周树人君和一百人左右的新入校生以及三十多人的留级生一起听课。

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

记得那时周君的身材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

当时我主讲人体解剖学。

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

于是我讲完课后就留下来,看看周君的笔记,把周君漏记、记错的地方添改过来。

如果是在东京,周君大慨会有很多留学生同胞,可是在仙台,因为只有周君一个中国人,想必他一定很寂寞。

可是周君并没有让人感到他寂寞,只记得他上课时非常努力。

如果留下当时的纪录的话,就会知道周君的成绩,可惜现在什么纪录也没留下来。

在我的记忆中不是非常优秀的学生。

那时我在仙台的空崛街买了房子,周君也到我家里来玩过,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了。

如果我过世的妻子还在世的话,或许还可以回忆起一些事情。

前年,我的长子藤野达也在福井中学时,主讲汉文的管先生说:

“这本书上写了你父亲的事,你拿去看看。

如果真是那么回事,给我们也讲一讲那些事情。

”于是长子达也借回了周君写的书让我看,这些作品似乎都是佐藤翻译的。

这以后大概过了半年,管先生来和我会面,也谈到了书中所讲的那些事情。

从管先生那里,我知道周君回国之后成了优秀的文学家。

管先生去年去世了。

听说在姬路师范当老师的前田先生也说过周君的一些事情。

让我再回到前面的话题。

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象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

周君临别时来我家道别,不过我忘记这次最后会面的具体时间了。

据说周君直到去世一直把我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墙上,我感到很高兴。

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

如果是毕业生的话,我会和他们一起拍纪念照,可是一次也没有和周君一起照过相。

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

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

周君文中写了我照片的事情,被他一写,我现在也很想看看自己当时的样子。

我虽然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只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

因此被周君尊为惟一的恩师,我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

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的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

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它当成异己。

少年时我向福井藩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

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

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

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呀。

可是现在什么也无济于事了,真是遗憾。

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无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

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

不知周君的家人现在如何生活?

周君有没有孩子?

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