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4944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课时

第1课时

学习内容

平均分1教材7~9面

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这个概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由“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引入“除法”这个概念,就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经历平均分的操作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实物卡片,18个○卡片、20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请小朋友帮助小兔子分一下胡萝卜,请动手把胡萝卜分给两只小兔,要求把胡萝卜分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二、探究新知

(一)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

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2)教师追问:

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②观察:

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3)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4)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5)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6)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分胡萝卜给小兔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

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

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你还会分吗?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

(三)独立进行平均分。

(9页做一做)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分组讨论分配方案。

生:

1、1颗、2颗、3颗2、1颗、1颗、4颗3、2颗、2颗、2颗

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请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延伸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2、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四、归纳总结

1.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超市作业

必做题:

练习一中的第4页第1--5题

选做题:

练习一中的第4页第6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

(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

一个一个地分;

几个几个地分。

(很方便)

 

第2课时

平均分2教科书第10面例3

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一、创设情境

1、感知“每几个一份”。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例3的题目。

题目中“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

请拿出8个学具,每2个一份,分一分,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上黑板分,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交流:

可以分成几份?

为什么?

(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结合媒体演示,教师总结:

有8个果冻,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4份。

谈话:

刚才我们把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地平均分了,现在你能把8个果冻,按每4个一份地

分吗?

能分成几份?

学生合作每4个一份地分。

交流反馈:

8个果冻,每4个一份,能分成2份。

教师小结:

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每4个一份的方法把8个果冻平均分了。

这些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概括成是“每几个一份地分”。

2.练习:

第10页的做一做,巩固平均分的分法

(1)首先让学生操作12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2)首先让学生操作,摆一摆,再填空。

3.师生小结:

平均分得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叫平均分;

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三、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先拿出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填一填。

2、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先圈一圈,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填一填。

最后汇报结果。

3、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学生先在书上圈一圈,再填一填,最后汇报结果。

4、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再填一填,最后汇报结果。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8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风筝。

再圈一圈、算一算。

最后填一填。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9题。

先自由分一分,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全班汇报。

7、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用除法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我们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请学生回忆: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2种情况。

练习二中的第6页第1--4题

练习二中的第6页第5题。

平均分

(二)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每几个一份地分→平均分

第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第13面

紧紧围绕“平均分”这个概念,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平均分”这个概念的含义。

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了基础。

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

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准备圆片、小棒若干,课件

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引入除法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1、初步认识除法。

(1)提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每盘要放同样多)

你能帮助熊宝宝分一分吗?

拿出学具,试着摆一摆。

学生小组合作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

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即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这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教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这道题目应该怎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

(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每份是几?

(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12÷

4=3

②教师:

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③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

再互相说一说。

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学生认真审题,独立完成。

2、14页“做一做”第1、2题。

根据题意分一分,填一填,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练习三中的第8页第1--5题

练习三中的第8页第6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

除号

12÷

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第4课时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材14页例5

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的概念后,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知识。

为学生营造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实物卡片

1、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2=316÷

4=4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5。

(1)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

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怎样?

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

4=5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有20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

4=5

被除数除数商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计算。

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3、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4、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3、4题。

(1)学生读题,各自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2)全班共同校对,并追问:

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四中的第10页第1--3题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被除数)(除数)(商)

第5课时

练习三教材16-17面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

只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

个别程度好的学生也会有规律的几个几个的分,程度更好的学生还会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

本节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题卡

一、创设情境在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2=2 

10÷

2=5 

3=3

2、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①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8÷

( )=( )

②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3、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4里面有( 

)个4。

( 

)÷

)=( 

20里面有( 

)个5. 

4、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6题。

教师把写有文字的卡片呈现给学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独立试写,互相交流。

教师板书出相应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7题。

小组合作,用○摆一摆,再填上得数。

14÷

7=2

学生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再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后面三小题。

6、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8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题,引导学生说出有()份,每份有(),再让学生试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指名说一说,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在复习完成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9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引导回答:

10÷

2=5可以表示把10个贝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个,每5个圈一圈。

也可以表示把10个贝壳,每2个一份,可以风车5份,2个圈一圈。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0题。

根据题目要求,同桌合作把圆片平均分,互相说一说,再写出除法算式。

分析:

图1表示把12个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或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个。

列式:

6=212÷

2=6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图2。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1题

先背诵乘法口诀表,出示题卡,通过抽卡游戏练习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五中的第11页第1—5题

练习五中的第11页第6题。

练习三第6题。

写出除法算式。

1、6除以3等于2。

2、28窜葡萄,每4窜一份,分成了7份。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

4、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尚是4.

第6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生已经有了连加、连减和乘法做基础,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实物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着重是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为今后解决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奠定基础.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

2、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用多种方法求商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1、看图,思考问题:

小猴摘了几个桃子?

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同桌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可能方法有:

①把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第一只分3个,剩9个,再分给第二只,剩6个,再分给第三只,剩3个,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

②1只猴子分3个,2只猴子分6个,3只猴子分9个,4只猴子分12个,正好分完,那么,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4只小猴。

③摆一摆。

每只猴对应摆3个,4只猴正好分完12个,12被分成4个3,根据3乘4等于12,三(四)十二,,那么12除以3的商是4.

这样的方法是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我们在计算12÷

3时,想3×

()=12,三四十二,就可以直接得出12÷

3=4

(2)教师引导:

刚才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种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算一算:

4=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出示教材第18页“做一做”的习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

商是几?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重述:

求12÷

6的商,想6和几相乘得12,因为“二六十二”,所以商是2。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