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4531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9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如果是面板端的双绞线,将盘绕在底盒内的双绞线展开,清除底盒内和双绞线上的杂物。

如果是配线架端的双绞线,将穿入模块孔的双绞线从孔中抽出,从配线架上方预留给跳线管理器的空间中穿到配线机柜的正面来。

端接工序

端接点上的双绞线长度至少应有500mm以上(其前端的200mm在端接前剪去,因为顶端的双绞线中的绞距有可能会松散)。

1. 

剪出端接长度

自面板平面(或配线架平面)开始,使用总长标尺与所端接的双绞线比对后,用剪刀贴总长标尺外边沿剪断所端接的双绞线。

2.重新制作线缆编号

双绞线在剪短时,往往将线头附近的线号一起剪去,为此需重新制作线号。

由于端接在距线头处50mm以内,因此线号应放在距线头处100mm以外,通常应保留两处。

由于这是正式保留的线号,因此根据标准,它应该使用能够保存10年以上的标签材料制作。

当然,有些工程中使用号码管或干脆使用油性记号笔,也未尝不可。

3.剪去护套内的撕裂带

在水平双绞线的护套内,有一根撕裂带。

在用剪刀在护套边沿上垂直剪一个缺口后,可以使用撕裂带斯开护套。

由于撕裂带为锦纶丝所制,十分柔软,因此宜用剪刀剪去。

4.剪出护套长度

自面板平面(或配线架平面)开始,使用护套标尺与所端接的双绞线比对后,用剥线根据贴总长标尺外边插入所端接的双绞线后环绕一圈,切断护套层,然后拔下被切下的护套。

该位置就是双绞线与模块的交界处。

如果1个配线架中所有的双绞线在端接后全部等长,那么就可以做出很漂亮的配线架背面造型。

5.剪去十字骨架(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使用)

端接六类带十字骨架的非屏蔽双绞线之前,应贴着护套剪去四对双绞线芯线中间的十字骨架。

在剪线时,应注意不得损伤芯线(包括铜芯和绝缘层)。

6.确定双绞线的芯线位置

将双绞线平放在模块中间的走线槽上方(注意:

是平行于走线槽,不是垂直于走线槽),旋转双绞线,使靠近模块走线槽底的两对芯线的颜色与模块上最靠近护套的两对IDC色标一致(不可交叉)。

如果无法做到一致,可将模块掉转180度后再试。

7.双绞线放入模块走线槽内

在确定双绞线芯线位置后,将双绞线平行放如模块中间的走线槽内,其护套边沿与模块的边沿基本对齐(可略深入模块内)。

8.将靠近护套边沿的两对线卡入打线槽内

由于靠近护套的两对打线槽与双绞线底部的两对线平行,因此可以将这两对线自然向外分,然后根据色谱用手压入打线槽内。

注意:

尽量不改变芯线原有的绞距。

9.将远离护套边沿的两对线卡如打线槽内

前两对线刚好在护套边,因此基本上不需要考虑绞距。

这两对线将远离护套,因此需将它自然的理直后,放到对应的打线槽旁(保持离开护套后的绞距不改变),然后根据色谱用手压入打线槽内。

如果为了保证色谱而被迫改变绞距时,应将芯线多绞一下,而不是让它散开。

10.将8芯线全部打入打线槽内

在芯线全部用手压入对应的打线槽后,使用1对打线工具(将附带的剪刀启用)将每根芯线打入模块的打线槽内,在听到“喀哒”声后可以认为芯线已经打到位。

此时,附带的剪刀将芯线的外侧多余部分自动切除。

11.盖上模块盖

在全部端接结束前,将模块的上盖中的线槽缺口对准双绞线的护套边沿,用手指压入模块。

此时,双绞线与模块中的走线槽方向平行,如果要将双绞线与模块中的走线槽方向垂直(如:

配线架中的模块有此要求),则可以将双绞线弯曲90度后从上盖中间的线槽中出线。

12.双绞线垂直于端接面

当模块需安装在配线架或在面板中必须背后出线时,可以在盖上模块盖后,将双绞线垂直转动90度,让双绞线从模块盖中间的穿线孔中穿出。

但应注意双绞线的护套在模块中的位置仍然保持在原位置。

收尾工序

在模块端接完毕后,应尽快将模块插入面板或配线架内,以便利用面板或配线架保护模块的端接性能。

在面板端,将模块卡入面板的相应卡口内,然后将面板装在底盒上。

在配线架端,将模块退回配线架背后,顺势将多余的双绞线理顺(不再扭曲)后,卡入配线架的相应卡口内。

模块端接方法的理论解释

众所周知,模块端接处的故障大多是NEXT(近端串扰)超标。

而近端串扰是指一对线发出的电磁波“串”进了另一对线,引起杂波电平过高所致。

因此模块端接处要想办法减少线对对外发出的电磁波,同时也要想办法减少线对接收外界电磁波的能力。

模块端接点附近NEXT干扰产生的原因之一

根据电子技术中的天线理论,当一对线的两芯分开时,这一对线的两芯线之间形成了一个磁场,当另一芯线或模块内的芯线(印刷线路板上的印刷金属线)被“网”入磁场时,就会感应到这些不该接收的电磁波,形成了NEXT干扰。

这是模块端接处不可避免的现实,但可以减小。

方法之一就是:

四对线仍然保持绞距,并就近端接。

本文建议的端接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此次介绍的模块端接方法中,由于双绞线平行进入模块的端接处,必然有两对线先端接,其余两对线后端接。

那么先端接的两对线由于刚出护套,因此无法形成绞距,因此最理想的方式是让他们就近打在最靠近的端接点上。

而远的两对线则可以保持绞距直至端接点旁在散开,这样四对线内的电磁场始终在各自对绞的芯线之间,因而减少对外界电磁场的影响,同时芯线对绞而产生对电磁波的对消能力也能够充分发挥抗干扰作用。

过去的端接工艺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此次使用的是180度KeyStone模块,这已经成为行业中流行的标准模块结构。

在常规端接方法中,双绞线是从四个端接点的中心插入,四个线对向各自的方向分散后端接,尽管散开后的长度都小于标准规定的12.7mm,但由于距离短,四个线对中的绞距全部散开,形成了四个相互干扰的交变电磁场,实际结果是仍然会产生较强的NEXT干扰。

两种端接方法经对比试验(同一个人、同一根线、同一个模块)证实前者可以将NEXT值改善2dB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欣慰的数据。

实际上,这种端接方法是向产品质检部门学来的。

在学会并看到到比对数据后,再从理论上找原因而得出上述理论依据。

综合布线缆线的敷设要求

1、缆线一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

(1)线缆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部易损害的材料。

(4)线缆终接后,应留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

线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5)线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5)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割布放,缆线间的最间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应用符合ZB3–2“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的规定。

6)建筑物闪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ZB3–2“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的规定。

7)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通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2)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和阻燃硬质PVC管。

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或主干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

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地面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部不超过50%。

3.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上层楼板不宜小于300mm;

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

(2)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隔5~10m处进行固定。

(3)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

水平敷设时,在线缆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4)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

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经、缆线芯数分束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5)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4.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线缆时,每根支撑柱所管辖范围内的线缆可以部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

缆线护套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部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5.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管道缆线敷设、直埋缆线敷设、电缆沟缆线敷、设架空缆线敷设及室外墙壁缆线敷设点、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6.管道缆线敷设

(1)缆线在管道内的布放原则

1)缆线在管道管控内的排列顺序为:

先下排后上排,先两侧后中间。

2)同一条缆线在管道段的孔位部应改变。

3)一个管孔内一般只布放一根缆线,特殊情况下可布放两根缆线,但两条缆线的外径之和不得大于管孔内径的2/3。

4)管道一般应预留2~3各备用管孔。

(2)管道的种类

管道的种类混凝土管、塑料管、钢管和石棉水泥管。

混凝土管的管孔内径一般为70或90mm的镜子。

(3)管道的敷设要求

1)混凝土管、塑料管、钢管和石棉水泥管的管道,可组成矩形或正方形并直接埋地敷设。

2)每段管道的最大段长一般不宜大于120m,最长不能超过150m,并应有大于或等于2.5‰的坡度。

7.直埋缆线敷设

(1)直埋缆线一般采用铠装缆线或塑料直埋缆线。

当坡度大于30°

或缆线可能承受张力的地段,宜采用钢丝铠装缆线,并采取加固措施。

(2)直埋缆线在下述处所应设置缆线标志:

直埋段每隔200~300m;

缆线连续点、分支点、盘六点;

缆线路由方向改变处以及与其他专业管道的交叉处等。

(3)直埋缆线应避免在下列地段敷设:

土壤有敷设性介质的地区;

预留发展用地和规划未定的用地;

堆场、货场及广场;

往返穿越干道、公路及铁路。

(4)直埋缆线不得直接埋入地下室内。

直埋缆线需引入建筑物内粉线设备时,应将铠装层脱去后穿管引入。

8.电缆沟缆线敷设

(1)与1kV以下的电力电缆铜沟架设时,宜各置电缆沟的一侧,或置于同侧托架的上面层次。

托架的层间间距和水平间距一般与电力电缆相同。

(2)在电缆沟内托架上敷设自承式缆线宜采用铠装缆线,如电缆沟内环境较好,也可采用全塑缆线。

9.架空缆线敷设

架空缆线宜采用全塑自承式缆线,也可采用钢绞线吊挂全塑缆线。

覆冰严重地区部宜采用架空缆线,在沿海地区及敷设较严重的地区采用全塑式自承缆线。

10.室外墙壁缆线敷设

(1)室外墙壁缆线敷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吊线式敷设方式,另一种是卡钩式敷设方式。

(2)室外墙壁缆线的敷设高度宜为3.0~5.5m。

(3)墙壁缆线卡钩间的间距不宜大于0.7m。

表格1

表格2

如何做好综合布线系统中线缆的选择?

布线是信息网络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布线系统设计人员必须根据网络的特性、线缆性能、系统总投资综合规划设计。

因网络布线系统设计不佳造成的网络性能不良,使得系统性能价格比下降在布线系统设计中是最常见的,同时代价也是非常昂贵的,因此优化网络布线设计是保证信息网络具有高质量、高性能的基础;

由此可见,构建合乎需求的网络系统,选择合适的线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线缆的选择应根据系统的要求、技术性能、投资概算等综合考虑,但在布线系统中应首先确定是使用线缆的类别和布线的结构(屏蔽线缆、非屏线电缆、光缆,还是将它们接合在一起使用)。

线缆通常使用带有绝缘层的导线并使用一层或多层塑料外皮。

而线缆中通常由2到1800个线对组成。

大对数线缆通常用于主干布线系统,它们特别适合在话音和低速率数据应用中使用。

这些线缆在干线和水平(集线器到桌面)布线系统应用中的最大长度在国际标准ISO/IECIS11801中有详细的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最大长度限制适用于所有的媒介。

它们并没有考虑由于网络使用的线缆类型和协议类型的不同而造成性能方面的差异的影响。

实际上,最大线缆长度将取决于系统的应用、网络类型和电缆的质量。

 

  另外,结合布线系统的应用需求来考虑线缆的类别的选择,超五类系统可以支持千兆以太网的运行,而且不同厂商的超五类系统之间可以互用;

六类价格较之超五类昂贵,但其带宽却扩大25%,传输速率有明显的增强,六类系统是专用的,各个厂商的元件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性能指标,不同厂商的元件互通性的可能性很小,元件的指标仍在研究之中;

使用六类线缆应选择相同等级和商家生产的接插件器件,因为六类是专用件,各厂家的产品尚不能互通。

  屏蔽与非屏蔽线缆的选择,取决于外部电磁干扰的情况,干扰场强低于3V/m时,一般不考虑防护措施,干扰信号超过标准量可选择屏蔽线缆。

屏蔽线缆的价格是非屏蔽线缆的1.2~1.6倍。

因此,屏蔽线缆适用于电磁严重区域和对保密性要求高的场所。

  同时,布线系统要既考虑到目前的需求,又要适当照顾今后的发展需要,也不能忽视外部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要考虑今后发展呢?

就像建筑物的基础一样,布线系统在智能化系统中的基础作用决定了其一旦建成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变动,因而布线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15至25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考虑发展,很可能在布线系统完工的时候,其产品和性能已经落后于使用者的需求了。

但是,选用超前的产品是否就一定正确呢?

并非一定是这样。

过于超前不但加大了投资,而且有可能与需求脱节,浪费资源。

另外,比如网络产品的性能、接入线路的带宽、办公设备等外部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产品性能的发挥,不综合考虑环境条件而片面追求产品先进性,也会落入产品选购的误区。

根据前面对用户需求和选用原则的分析,当前用户及其对布线产品的选购方案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高端用户。

他们对各类信息的处理和传输速度要求很高,对产品和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非常重视,资金雄厚,以电信、金融、科研、电视台等单位为代表。

一般在布线时采用当前先进的国外进口品牌产品,以光纤为主干,水平布线至少为6类铜缆,并会有大量光纤到桌面的布线需求。

日海综合布线系统解决方案中有一完整的FTTx的解决方案能满足高端用户提供光纤到户的需求。

  二是中级用户。

主要处理综合的数据、图像、声音或多媒体信息,具有一定规模,但对信息传输速度的要求不高,以中档写字楼、工厂、大中型企业、医疗单位和智能小区为代表。

一般在布线时以光纤为主干,水平布线采用超5类铜缆(或者6类),语音线路多采用3类大对数铜缆。

  三是普通用户。

主要是以能实现信息传输为基本需求,如普通住宅、小型企业、商场等。

一般采用纯铜缆布线,讲究物美价廉。

在日海综合布线产品线中,有一种一线入户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采用了日海公司拥有自主研发专利的特色产品——品字形模块,该模块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采用一线入户方式所特别设计。

可在一根超5类UTP线缆上同时传输一路数据和两门电话,为投资者节约大量的资金,获得优异的性价比。

每种有源电子和电气设备都可能产生电磁干扰来破坏网络通信。

随着电子设备使用的增加,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选择线缆和线缆布线的考虑中,如何防止电磁干扰以保护通信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所选择的连接器和配线架在内的所有网络部件,必须都具有抗EMI干扰的一些措施。

使用屏蔽线缆时,线缆与连接器正确的端接和线缆外皮的良好接地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任何屏蔽的不完整将降低屏蔽层的保护作用,从而降低抗电磁干扰(EMI)的效率。

线缆的走线应遵照厂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应尽量避免潜在的信号源干扰。

在此应该充分考虑快速发展的与线缆走线相关的国际标准所规定的指标。

荧光灯、电梯马达、自动门和空调单元等都是潜在的电磁干扰源。

设备越陈旧,产生的电磁干扰就越大。

对于那些无法避免和克服的电磁干扰源来说,使用封闭的金属管道可以为布线系统提供额外保护措施。

在特定的电磁干扰或敏感环境中,使用光纤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系统的设计、安装、工程监理和测试验收人员应共同来保证网络系统与其它电子设备具有电磁兼容性(EMC)。

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保证选择线缆的技术性能指标、走线和管道的设计能够消除EMI问题。

厂商生产、供应的线缆进行认证,提供安装的网络系统EMC性能的保证。

安装人员确保按设计和规范组织施工,验收人员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进行测试和验收,以确保信息网络的高质量、高性能。

超五类网线和六类网线的选购

目前,局域网中常用到的双绞线一般都是非屏蔽的5类4对(即8根导线)的电缆线。

这些双绞线的传输速率都能达到100Mbps。

市场上出售的3类双绞线外层保护胶皮薄,胶皮上标注“CAT3”字样,外包装纸箱上标注有“3类”字样,售价较低;

5类双绞线外层保护胶皮厚,胶皮上标注“CAT5”字样,外包装纸箱上标注有“5类”字样,售价较高。

购买时切勿图便宜而购买劣质5类双绞线,这些产品往往只能作为3类双绞线使用。

超5类双绞线属非屏蔽双绞线。

与普通5类双绞线比较,超5类双绞线在传送信号时衰减更小,抗干扰能力更强。

在100M网络中,用户设备的受干扰程度只有普通5类线的1/4,是为网络应用提供的理想解决方案。

"

超五类"

指的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TwistedPair)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

五类是指国际电气工业协会为双绞线电缆定义的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是在对现有五类屏蔽双绞线的部分性能加以改善后出现的电缆,不少性能参数,如近端串扰、衰减串扰比,回波损耗等都有所提高,但其传输带宽仍为100MHz。

超五类双绞线也是采用4个绕对和1条抗拉线,线对的颜色与五类双绞线完全相同,分别为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和棕。

裸铜线径为0.51mm(线规为24AWG),绝缘线径为0.92mm,UTP电缆直径为5mm。

超五类双绞线通常只被应用于100Mb/s快速以太网,实现桌面交换机到计算机的连接。

如果想以后将网络升级为千兆以太网,那么不妨在水平布线中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也能提供高达1000Mb/s的传输带宽,但是往往需要借助于价格高昂的特殊设备的支持。

超五类还是六类

六类"

是指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的各项参数都有大幅提高,带宽也扩展至250MHz或更高。

六类双绞线在外形上和结构上与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都有一定的差别,不仅增加了绝缘的十字骨架,将双绞线的四对线分别置于十字骨架的四个凹槽内,而且电缆的直径也更粗。

电缆中央的十字骨架随长度的变化而旋转角度,将四对双绞线卡在骨架的凹槽内,保持四对双绞线的相对位置,提高电缆的平衡特性和串扰衰减。

另外,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电缆的平衡结构不遭到破坏。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裸铜线径为0.57mm(线规为23AWG),绝缘线径为1.02mm,UTP电缆直径为6.53mm。

按照电气性能的不同,双绞线可分为三类、五类、超五类、六类和七类双绞线。

不同类别的双绞线价格相差较大甚至是悬殊,应用范围也大不相同。

除了传统的语音系统仍然使用三类双绞线以外,网络布线目前基本上都在采用超五类或六类非屏蔽双绞线。

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虽仍然可以支持1000Base-T,但由于在价格上与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相差无几,因此,已经逐渐淡出布线市场。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与超五类布线系统具有非常好的兼容性,且能够非常好地支持1000Base-T,所以正慢慢成为综合布线的新宠。

七类屏蔽双绞线由于是一种全新的布线系统,虽然性能优异,但由于价格昂贵。

施工复杂且可选择的产品较少,因此很少在布线工程中采用。

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可以非常好地支持千兆以太网,并实现100m的传输距离。

因此,六类布线系统被广泛应用子服务器机房的布线,以及保留升级至千兆以太网能力的水平布线。

根据国际布线标准ISO11801,布线系统的期望寿命至少为10年。

作为一种长期的基本投资,综合布线应当充分考虑网络的潜在需求和布线系统的发展,因此,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建议选择六类产品构建布线系统。

若考虑网络将来的应用需求,理论上应安装最先进的布线产品,因为安装电缆后往往难以重新更新替代,基本上,一个布线系统至少要应用10年作为标准,能够支持4至5代的网络设备的性能更新,如果将来的网络设备需要更好的电缆才能提高数据速度。

那么,用六类电缆代替超五类电缆是无可避免的,但这些电缆重新组建工程非常昂贵,所以纵使六类产品的价格相对于超五类产品稍贵,但为了减少日后网络升级问题,六类产品仍然值得考虑。

网线的制作和连接

局域网就是将单独的微机或终端,利用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遵循一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实现资源共享。

其中,通信线路,即传输介质常用的有: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从性价比和可维护性出发,大多数局域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TwistedPair)作为布线的传输介质来组网。

网线由一定距离长的双绞线与RJ45头组成。

双绞线由8根不同丈南叻殖?

对绞合在一起,成队扭绞的作用是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与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双绞线可按其是否外加金属网丝套的屏蔽层而区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

在EIA/TIA-568A标准中,将双绞线按电气特性区分有:

三类、四类、五类线。

网络中最常用的是三类线和五类线,目前已有六类以上线。

第三类双绞线在LAN中常用作为10Mbps以太网的数据与话音传输,符合IEEE802.310Base-T的标准。

第五类双绞线目前占有最大的LAN市场,最高速率可达100Mbps,符合IEEE802.3100Base-T的标准。

做好的网线要将RJ45水晶头接入网卡或HUB等网络设备的RJ45插座内。

相应地RJ45插头座也区分为三类或五类电气特性。

RJ45水晶头由金属片和塑料构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引脚序号,当金属片面对我们的时候从左至右引脚序号是1-8,这序号做网络联线时非常重要,不能搞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