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1436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作业文档格式.docx

主张世俗权力取代神权统治,是在宗教改革时期,所以选项C不正确;

以理性否定一切外在的权威,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所以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3.观察下列三幅艺术作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最后的晚餐》《圣母与圣子》《西斯廷圣母》

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C.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D.都表达作者对至高无上神性的赞美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思想贯穿在当时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中。

A、B、C三项均是对作品的正确评论。

故选D项。

D

4.德意志宗教改革前夕,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是(  )

A.分裂局面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封建主不断加重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C.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得罗马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影响力较其他已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更为突出。

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不仅加剧了德意志封建统治者与教皇的矛盾,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下层人民特别是农民阶级的苦难,在16世纪的德意志,罗马教会成为众矢之的。

5.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列斯奇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出(  )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B.人类摆脱宗教思想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布鲁内列斯奇生活的时代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设计理念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人类要求摆脱宗教思想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人类的血肉之躯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性。

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薄伽丘提出的进步思想是什么?

(2)薄伽丘和莎士比亚思想的共同点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说明莎士比亚对人类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相比有什么发展变化。

(3)薄伽丘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对欧洲文学有什么影响?

本题考查获取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归纳出平等思想。

(2)问注意比较角度:

两人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注意从时代思想主流和关注现实生活入手分析,尤其关注莎士比亚在思想上的层次性。

第(3)问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侧重于对文学发展成果和流派的分析。

(1)人生而平等。

(2)共同点:

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歌颂现实生活。

发展变化:

薄伽丘对人性的赞颂,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则赋予人类更高的追求,讴歌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3)薄伽丘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早期和晚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基础巩固

1.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欧洲绘画、雕塑作品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

而在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

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神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

B.人体缺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化

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

D.造型艺术开始从世俗走向神殿

文艺复兴之前的圣母大多是神情呆滞、不可亲近,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表情丰富,反映了人性的美,这种变化正是人文主义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C

2.《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和常人无异,这幅画主要体现了(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

B.人文主义思想

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D.主权在民的原则

文艺复兴前,欧洲盛行所谓的“圣像图”,把上帝、圣母等形象神圣化,画像泛着圣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盛行,提倡人性,重视人的作用,这种思想在绘画领域也得到了体现。

《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3.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各项,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的是(  )

A.《十日谈》B.《歌集》

C.《神曲》D.《哈姆雷特》

《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作品;

《神曲》是但丁的作品;

《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作品,故排除A、B、C三项。

4.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

“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追求人的自由B.追求现世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D.反对等级观念

题干中“屋顶以上的事”即天主教神学的说教,那么,“屋顶以下的事”自然是人世间的现世幸福,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

5.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赦罪。

对此,马丁·

路德疾呼(  )

A.废除神学信仰B.加强宗教仪式

C.信仰即可得救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

题干反映了天主教会“因行称义”的思想,强调教权至上,针对此行为,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宣传通过自身信仰即可得救,不用通过教会,强调的是人的作用,故C项正确。

马丁·

路德同样信仰宗教,故A项错误;

B、D两项都是天主教会的主张,错误。

6.马丁·

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实质意义在于(  )

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C.为德国和西欧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人们只要信仰上帝便可获救,不用通过天主教会这一中间环节,这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7.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宗教改革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也适应了加强王权的要求。

“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说明教皇的权力大于皇帝的权力;

宗教改革后“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是指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8.宗教改革进一步发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其表现为(  )

A.教会服从世俗君主的权力

B.加强对“异端”思想的打击

C.肯定人的努力和现世成功

D.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先定论以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故选C项。

能力提升

9.“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我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等言论出现的共同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

B.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一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材料信息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该思想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的产物。

故选A项。

A

10.《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在欧洲揭开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使德意志、英国等国(  )

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B.以加尔文派新教为主

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D.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宗教改革后,德国盛行路德教,英国主要是英国国教,还有清教,故A、B、C三项的说法不正确。

但两国的改革都使本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故选D项。

11.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

A.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抓住关键信息“十四五世纪”“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结合所学当指文艺复兴,故C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科学,故A错误;

智者学派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源头,根据时间可知B错误;

宗教改革兴于十六世纪,故D错误。

12.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十日谈》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  )

A.歌颂农民起义的反抗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

C.推崇人文主义

D.反对天主教会

根据这两部书的内容分析,歌颂反抗精神与《十日谈》不符;

推崇人文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与《水浒传》不符;

揭露社会黑暗二者同时具备。

故选B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有一句名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

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三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1)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

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

《拉奥孔》的出土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引起“震动”?

(3)依据材料三说明:

宗教改革在促进思想解放方面有何更深层次的意义?

(1)这种观点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人文主义。

再现了古典文明的辉煌与伟大,增强了人们创造新文化的信心。

(3)宗教改革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