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1174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标准考试题库Word下载.docx

17、《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8、《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9、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0、“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1、“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

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2、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3、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

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4.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5.(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6.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7.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的整体提高.5.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

28.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29.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30.(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31.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3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4.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3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36.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37.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38.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39.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40.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41.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42.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

43.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4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45.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46.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47.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

48.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49.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流程(导入)→(初读)→(熟读)→(美读)→(拓展延伸)→(写字)。

50.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流程(导入)→(自读自悟)→(质疑探究)→(品读积累)→(拓展实践)→(抄写生字)。

51.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52.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53.第一学段,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写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是第一学段写字的基本要求。

55.在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56.第二学段,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57.第三学段的默读要求,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58.第三学段,在阅读中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

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

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5、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6、语文课程资源:

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7、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8、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9、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选择题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 

)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 

)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参考答案1A 

2B 

3C 

4D 

5A

6C 

7C 

8D 

9A 

10C

三、判断

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 

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8、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参考答案1.对 

2.错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对 

对 

10错

五、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

“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

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

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保持年轻的心态。

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对话。

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

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

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7、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

(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8、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9、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0、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1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2、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

(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

(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13、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14、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的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5、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

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16、什么是探究学习?

请举例说明。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如:

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

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

(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

(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

又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

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

具体是怎么想的?

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

(“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

“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

“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17、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

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

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

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

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

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

第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