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006641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赏析40首Word格式.docx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解题指导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

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

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

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

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

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

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二)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

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船儿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白帆高高悬挂。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

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

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到洛阳。

1、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赏析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这两句将小景(顺风而来的白帆)和大景(开阔平静的江面)互相映衬,画面非常精彩,写景精妙传神。

3、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如果东风没

有帮助年少的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1、诗中的周郎、大乔、小乔分别指谁?

答: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的将军周瑜,大乔指孙策的夫人,小乔指周瑜的夫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表达了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不满。

3、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揭示了什么哲理?

这首诗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一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揭示了人和事业的成功离不开条件,离不开际遇的道理。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远超过晚春时节满城绿柳如烟的景色。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草色遥看近却无”表现的情状。

比喻。

初春的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

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疏疏极为纤细的芽,却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3、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

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对比,把初春的草色与早春的草色进行对比。

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一年之际在于春 

”的格言。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

运用了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相映的表现手法。

3、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从嗅觉和听觉角度写出了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思想感情。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这首诗抒写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2、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哪一句可为例?

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

借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景物表达作者对被贬远行的王昌龄的同情和悲痛。

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运用了拟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1、诗中有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万籁俱寂。

2、主题:

作者借山林寺观清远深静的环境,抒写了旷远淡泊的胸襟和追求山水林泉之乐的隐逸情怀。

3、尾联两句在写佳作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特点是以声衬静;

作用是营造了一种万籁俱寂的境界。

4、赏析诗中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内容上,诗人借着竹林小径蜿蜒前行,只见浓荫蔽日,苍苔满地,于曲折幽深疑无路,忽见花团锦簇禅院房。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这样曲径通幽的行程,使诗人惊叹、陶醉。

2写法上,这两句诗描绘了小径的幽深曲折和花木的扶疏掩映,实际上暗示出禅院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特点,也烘托出诗人对唱经礼佛生活的向往之情。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出了哪些感受?

两句中的“悦”和“空”各是什么意思?

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在日光的照射下焕发出光彩,看见鸟儿自在地飞鸣欢唱;

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尘念顿时涤除。

“悦”即使欢悦,山光水色使飞鸟都怡然自乐,用拟人手法极言山之美;

“空”即使空阔,深潭倒影使人心都空灵而开阔,极言水之美。

6、“曲径通幽处”有的版本作“竹径通幽处”,你觉得“曲径”和“竹径”哪个更好?

为什么?

曲径更好,有幽深、蜿延的意味,有韵味;

“竹径”一词过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

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1、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的感慨和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写景名句,根据全诗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

并加以赏析。

(1)画面: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落日之残红。

赏析:

(2)诗句意境雄浑,画面开阔。

“直”状孤烟之高,写出了狼烟直上云霄的气势;

“圆”,状落日之低,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这两个字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了大漠雄奇壮丽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借景抒情,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8《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1、赏析:

“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

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

2、赏析:

运用对仗手法,句式工整,并用叠词“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怀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1、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2、全诗按两条感情线索写来,一条是写惜别,一条是写劝慰。

诗人把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真挚;

劝慰之情写得开朗、旷达。

二者相得益彰,整首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3、首联中的“望”字好在哪里?

从长安城实际上望不见“五津”,这里是诗人的想象,它使人感到气象开阔。

既然五津风烟在望,则此行并非送别,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4、颔联有何作用?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答:

颔联承上启下,写出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也含有劝慰之意,“同是宦游人”即命运相同,彼此都是为求仕而流落他乡,因此不必悲伤。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何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海内”一联是全诗中心所在,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像近邻一样。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表达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6、请你再写出几句送别诗句。

例: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向。

3、请你谈谈对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

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理解:

”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花”指国家。

此句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

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启示:

要求人们应具有“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无比坚定的决心,激励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

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哪个字展开,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写出泰山什么特点?

“望”字展开的,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雄伟神奇秀丽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凌”突出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3、《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赏析这句话。

画面: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这一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字,聚集,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割 

”分割,写出泰山的雄伟高大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

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但也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这首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面对困境,不要悲观,要乐观、自信地对待生活。

13《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1、《无题》全诗中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相思,却迟迟不见归期的相思之苦,也表达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精神。

2、“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

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5、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

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

全联的大意是:

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讯。

14《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前两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以“夜”“秋”点明时间,以“雨”点处环境,夜雨池涨,烘托秋思。

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2、这首诗寄赠友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思念朋友、渴望团聚之情。

3、这首诗所写的离情别绪是很古老的话题,然而诗人却能翻陈出新,有了不同于别人的第一次独创,试对此作出赏析。

该诗一、二句写诗人不得归的愁苦,三、四句诗人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友人的思念上,而是想象着未来与友人欢聚、向友人诉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友人的情景,不仅暂且宽慰了自己,也安慰了友人,而未来的欢聚,又反衬出今夜的愁苦,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话的话题,增添了未来重聚的欢乐。

4、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5、炼字炼词: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自古逢秋悲寂廖”,写秋,还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6、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剪烛西窗”表现夫妻恩爱。

15《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概述诗的内容: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1、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竹、桃、江、蒌蒿、芦芽,动的景物有鸭、河豚,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春天来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从诗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绘的是早春的景色?

“三两”、“先知”、“短”、“欲上”

3、这首诗是如何写出画中之景的?

诗的高妙之处在哪?

诗的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

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

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16《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表达诗人离别之苦的句子:

表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