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G立体几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G立体几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G立体几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以DE⊥平面AEA1,所以DE⊥A1E.
所以∠AEA1为平面α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为BC∥AD,AD=2BC,所以S△ADC=2S△BCA.
又因为梯形ABCD的面积为6,DC=2,
所以S△ADC=4,AE=4.
于是tan∠AEA1==1,∠AEA1=.
故平面α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
方法二:
如图2所示,以D为原点,DA,分别为x轴和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CDA=θ,BC=a,则AD=2a.
因为S四边形ABCD=·
2sinθ=6,
所以a=.
图2
从而可得C(2cosθ,2sinθ,0),A1,
所以DC=(2cosθ,2sinθ,0),=.
设平面A1DC的法向量n=(x,y,1),
由
得
所以n=(-sinθ,cosθ,1).
又因为平面ABCD的法向量m=(0,0,1),
所以cos〈n,m〉==,
8.[2014·
湖北卷]《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
“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与高h,计算其体积V的近似公式V≈L2h.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L2h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 )
A.B.C.D.
8.B
7.、[2014·
辽宁卷]某几何体三视图如图1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8-2πB.8-πC.8-D.8-
图11
7.B
G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7.[2014·
安徽卷]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12所示,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
A.21+B.8+
C.21D.18
图12
7.A
2.[2014·
福建卷]某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是三角形,则该几何体不可能是( )
A.圆柱B.圆锥C.四面体D.三棱柱
2.A
5.[2014·
湖北卷]在如图1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一个四面体的顶点坐标分别是(0,0,2),(2,2,0),(1,2,1),(2,2,2).给出编号为①,②,③,④的四个图,则该四面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分别为(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②D.④和②
5.D
湖南卷]一块石材表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2所示,将该石材切削、打磨,加工成球,则能得到的最大球的半径等于( )
A.1B.2C.3D.4
7.B
江西卷]一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11所示,下列给出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B
3.[2014·
浙江卷]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
cm)如图11所示,则此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90cm2B.129cm2C.132cm2D.138cm2
3.D
12.[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如图13,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各条棱中,最长的棱的长度为( )
图13
A.6B.6C.4D.4
12.B
6.[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11,网格纸上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表示1cm),图中粗线画出的是某零件的三视图,该零件由一个底面半径为3cm,高为6cm的圆柱体毛坯切削得到,则切削掉部分的体积与原来毛坯体积的比值为( )
6.C
17.[2014·
陕西卷]四面体ABCD及其三视图如图14所示,过棱AB的中点E作平行于AD,BC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BD,DC,CA于点F,G,H.
四边形EFGH是矩形;
(2)求直线AB与平面EFGH夹角θ的正弦值.
图14
17.解:
由该四面体的三视图可知,
BD⊥DC,BD⊥AD,AD⊥DC,
BD=DC=2,AD=1.
由题设,BC∥平面EFGH,
平面EFGH∩平面BDC=FG,
平面EFGH∩平面ABC=EH,
∴BC∥FG,BC∥EH,∴FG∥EH.
同理EF∥AD,HG∥AD,∴EF∥H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又∵AD⊥DC,AD⊥BD,∴AD⊥平面BDC,
∴AD⊥BC,∴EF⊥FG,
∴四边形EFGH是矩形.
(2)方法一: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0,0,0),A(0,0,1),B(2,0,0),C(0,2,0),
DA=(0,0,1),BC=(-2,2,0),
BA=(-2,0,1).
设平面EFGH的法向量n=(x,y,z),
∵EF∥AD,FG∥BC,
∴n·
DA=0,n·
BC=0,
得取n=(1,1,0),
∴sinθ=|cos〈,n〉|===.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0,0),A(0,0,1),B(2,0,0),C(0,2,0),
∵E是AB的中点,∴F,G分别为BD,DC的中点,得E,F(1,0,0),G(0,1,0).
∴=,FG=(-1,1,0),
则n·
FE=0,n·
FG=0,
10.[2014·
天津卷]一个儿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3所示(单位:
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m3.
10.
重庆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2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54B.60C.66D.72
G3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两条直线
4.[2014·
辽宁卷]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则m⊥n
C.若m⊥α,m⊥n,则n∥α
D.若m∥α,m⊥n,则n⊥α
4.B
17.、、[2014·
福建卷]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BD=CD=1,AB⊥BD,CD⊥BD.将△ABD沿BD折起,使得平面ABD⊥平面BCD,如图15所示.
(1)求证:
AB⊥CD;
(2)若M为AD中点,求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
∵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B⊂平面ABD,AB⊥BD,∴AB⊥平面BCD.
又CD⊂平面BCD,∴AB⊥CD.
(2)过点B在平面BCD内作BE⊥BD.
由
(1)知AB⊥平面BCD,BE⊂平面BCD,BD⊂平面BCD,∴AB⊥BE,AB⊥BD.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依题意,得B(0,0,0),C(1,1,0),D(0,1,0),A(0,0,1),M.
则=(1,1,0),=,=(0,1,-1).
设平面MBC的法向量n=(x0,y0,z0),
则即
取z0=1,得平面MBC的一个法向量n=(1,-1,1).
设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为θ,
则sinθ===.
即直线AD与平面M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1.[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
,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BC=CA=CC1,则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11.C [解析]如图,E为BC的中点.由于M,N分别是A1B1,A1C1的中点,故MN∥B1C1且MN=B1C1,故MN綊BE,所以四边形MNEB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N綊BM,所以直线AN,NE所成的角即为直线BM,AN所成的角.设BC=1,则B1M=B1A1=,所以MB===NE,AN=AE=,
在△ANE中,根据余弦定理得cos∠ANE==.
18.,,,[2014·
四川卷]三棱锥ABCD及其侧视图、俯视图如图14所示.设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P为线段BC上的点,且MN⊥NP.
P是线段BC的中点;
(2)求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
18.解:
(1)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O,连接AO,CO.
由侧视图及俯视图知,△ABD,△BCD为正三角形,
所以AO⊥BD,OC⊥BD.
因为AO,OC⊂平面AOC,且AO∩OC=O,
所以BD⊥平面AOC.
又因为AC⊂平面AOC,所以BD⊥AC.
取BO的中点H,连接NH,PH.
又M,N,H分别为线段AD,AB,BO的中点,所以MN∥BD,NH∥AO,
因为AO⊥BD,所以NH⊥BD.
因为MN⊥NP,所以NP⊥BD.
因为NH,NP⊂平面NHP,且NH∩NP=N,所以BD⊥平面NHP.
又因为HP⊂平面NHP,所以BD⊥HP.
又OC⊥BD,HP⊂平面BCD,OC⊂平面BCD,所以HP∥OC.
因为H为BO的中点,所以P为BC的中点.
如图所示,作NQ⊥AC于Q,连接MQ.
由
(1)知,NP∥AC,所以NQ⊥NP.
因为MN⊥NP,所以∠MNQ为二面角ANPM的一个平面角.
由
(1)知,△ABD,△BCD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所以AO=OC=.
由俯视图可知,AO⊥平面BCD.
因为OC⊂平面BCD,所以AO⊥OC,因此在等腰直角△AOC中,AC=.
作BR⊥AC于R
因为在△ABC中,AB=BC,所以R为AC的中点,
所以BR==.
因为在平面ABC内,NQ⊥AC,BR⊥AC,
所以NQ∥BR.
又因为N为AB的中点,所以Q为AR的中点,
所以NQ==.
同理,可得MQ=.
故△MNQ为等腰三角形,
所以在等腰△MNQ中,
cos∠MNQ===.
故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是.
由俯视图及
(1)可知,AO⊥平面BCD.
因为OC,OB⊂平面BCD,所以AO⊥OC,AO⊥OB.
又OC⊥OB,所以直线OA,OB,OC两两垂直.
如图所示,以O为坐标原点,以OB,OC,OA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A(0,0,),B(1,0,0),C(0,,0),D(-1,0,0).
因为M,N分别为线段AD,AB的中点,
又由
(1)知,P为线段BC的中点,
所以M,N,P,于是AB=(1,0,-),BC=(-1,,0),MN=(1,0,0),NP=.
设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n1=(x1,y1,z1),
由得即
从而
取z1=1,则x1=,y1=1,所以n1=(,1,1).
设平面MNP的一个法向量n2=(x2,y2,z2),由,
即
取z2=1,则y2=1,x2=0,所以n2=(0,1,1).
设二面角ANPM的大小为θ,则cosθ===.
故二面角ANPM的余弦值是.
G4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20.、、[2014·
17.、[2014·
北京卷]如图13,正方形AMDE的边长为2,B,C分别为AM,MD的中点.在五棱锥PABCDE中,F为棱PE的中点,平面ABF与棱PD,PC分别交于点G,H.
AB∥FG;
(2)若PA⊥底面ABCDE,且PA=AE,求直线BC与平面ABF所成角的大小,并求线段PH的长.
在正方形AMDE中,因为B是AM的中点,所以AB∥DE.
又因为AB⊄平面PDE,
所以AB∥平面PDE.
因为AB⊂平面ABF,且平面ABF∩平面PDE=FG,
所以AB∥FG.
(2)因为PA⊥底面ABCDE,
所以PA⊥AB,PA⊥AE.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所示,则A(0,0,0),B(1,0,0),C(2,1,0),P(0,0,2),F(0,1,1),=(1,1,0).
设平面ABF的法向量为n=(x,y,z),则
令z=1,则y=-1.所以n=(0,-1,1).
设直线BC与平面ABF所成角为α,则
sinα=|cos〈n,〉|==.
因此直线BC与平面ABF所成角的大小为.
设点H的坐标为(u,v,w).
因为点H在棱PC上,所以可设=λ(0<
λ<
1).
即(u,v,w-2)=λ(2,1,-2),所以u=2λ,v=λ,w=2-2λ.
因为n是平面ABF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n·
=0,
即(0,-1,1)·
(2λ,λ,2-2λ)=0,
解得λ=,所以点H的坐标为.
所以PH==2.
19.、、、[2014·
湖北卷]如图14,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M,N分别是棱AB,AD,A1B1,A1D1的中点,点P,Q分别在棱DD1,BB1上移动,且DP=BQ=λ(0<
2).
(1)当λ=1时,证明:
直线BC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若存在,求出λ的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9.解:
方法一(几何方法):
如图①,连接AD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知BC1∥AD1.
当λ=1时,P是DD1的中点,又F是AD的中点,所以FP∥AD1,所以BC1∥FP.
而FP⊂平面EFPQ,且BC1⊄平面EFPQ,故直线BC1∥平面EFPQ.
图① 图②
(2)如图②,连接BD.因为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所以EF∥BD,且EF=BD.
又DP=BQ,DP∥BQ,
所以四边形PQBD是平行四边形,故PQ∥BD,且PQ=BD,从而EF∥PQ,且EF=PQ.
在Rt△EBQ和Rt△FDP中,因为BQ=DP=λ,BE=DF=1,
于是EQ=FP=,所以四边形EFPQ也是等腰梯形.
同理可证四边形PQMN也是等腰梯形.
分别取EF,PQ,MN的中点为H,O,G,连接OH,OG,
则GO⊥PQ,HO⊥PQ,而GO∩HO=O,
故∠GOH是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若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GOH=90°
.
连接EM,FN,则由EF∥MN,且EF=MN知四边形EFNM是平行四边形.
连接GH,因为H,G是EF,MN的中点,
所以GH=ME=2.
在△GOH中,GH2=4,OH2=1+λ2-=λ2+,
OG2=1+(2-λ)2-=(2-λ)2+,
由OG2+OH2=GH2,得(2-λ)2++λ2+=4,解得λ=1±
,
故存在λ=1±
,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方法二(向量方法):
以D为原点,射线DA,DC,DD1分别为x,y,z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③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B(2,2,0),C1(0,2,2),E(2,1,0),F(1,0,0),P(0,0,λ).
图③
=(-2,0,2),FP=(-1,0,λ),FE=(1,1,0).
当λ=1时,FP=(-1,0,1),
因为=(-2,0,2),
所以=2,即BC1∥FP.
(2)设平面EFPQ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则由可得
于是可取n=(λ,-λ,1).
同理可得平面MNPQ的一个法向量为m=(λ-2,2-λ,1).
若存在λ,使面EFPQ与面PQMN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则m·
n=(λ-2,2-λ,1)·
(λ,-λ,1)=0,
即λ(λ-2)-λ(2-λ)+1=0,解得λ=1±
18.、[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13,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E为PD的中点.
PB∥平面AEC;
(2)设二面角DAEC为60°
,AP=1,AD=,求三棱锥EACD的体积.
连接BD交AC于点O,连接EO.
因为ABCD为矩形,所以O为BD的中点.
又E为PD的中点,所以EO∥PB.
因为EO⊂平面AEC,PB⊄平面AEC,
所以PB∥平面AEC.
(2)因为PA⊥平面ABCD,ABCD为矩形,
所以AB,AD,AP两两垂直.
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AD,AP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D,E,=.
设B(m,0,0)(m>
0),则C(m,,0),=(m,,0).
设n1=(x,y,z)为平面ACE的法向量,
可取n1=.
又n2=(1,0,0)为平面DAE的法向量,
由题设易知|cos〈n1,n2〉|=,即
=,解得m=.
因为E为PD的中点,所以三棱锥EACD的高为.三棱锥EACD的体积V=×
×
=.
17.,[2014·
山东卷]如图13所示,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等腰梯形,∠DAB=60°
,AB=2CD=2,M是线段AB的中点.
C1M∥平面A1ADD1;
(2)若CD1垂直于平面ABCD且CD1=,求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
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且AB=2CD,所以AB∥DC,
又M是AB的中点,
所以CD∥MA且CD=MA.
连接AD1.因为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
CD∥C1D1,CD=C1D1,
所以C1D1∥MA,C1D1=MA,
所以四边形AMC1D1为平行四边形,
因此,C1M∥D1A.
又C1M⊄平面A1ADD1,D1A⊂平面A1ADD1,
所以C1M∥平面A1ADD1.
连接AC,MC.
由
(1)知,CD∥AM且CD=AM,
所以四边形AMC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C=AD=MC.
由题意∠ABC=∠DAB=60°
所以△MBC为正三角形,
因此AB=2BC=2,CA=,
因此CA⊥CB.
设C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所以A(,0,0),B(0,1,0),D1(0,0,).
因此M,
所以=,==.
设平面C1D1M的一个法向量n=(x,y,z),
由得
可得平面C1D1M的一个法向量n=(1,,1).
又=(0,0,)为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
因此cos〈,n〉==,
所以平面C1D1M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锐角)的余弦值为.
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