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00053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南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附答案解析Word下载.docx

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故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由于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故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

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血糖的去路,即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

【详解】神经元树突膜和胞体膜可构成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受神经递质刺激后膜电位可发生变化,A正确;

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与B淋巴细胞膜上受体结合,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正确;

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所有的细胞,所以肝细胞和肌细胞膜上存在识别胰岛素的受体,C正确;

甲状腺细胞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调节垂体对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膜上,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膜上,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三个核糖体合成的肽链相同

B.以物质c作为模板指导合成rRNA的过程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C.①过程中多个核糖体沿着b从右向左进行翻译,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

D.核仁参与了②所示结构的形成

【答案】B

由图可知,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由于图中三个核糖体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所以①过程翻译产生的肽链(r-蛋白)是相同的,A正确;

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B错误;

根据三个核糖体上延伸出来的肽链长短可知,右边的核糖体肽链短,与mRNA结合的时间最晚,由此可推断核糖体是从右边开始沿mRNA向左边移动翻译,进而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

过程②是r-蛋白和转录来的rRNA组装成核糖体的过程,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D正确。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

B.内环境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只受血糖浓度的调节

C.兴奋的正常传导和传递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

D.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C

内环境中的C02可作为信号分子刺激呼吸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而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

内环境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除受血糖浓度的直接调节外,还受来自下丘脑传来的兴奋的调节,B错误;

兴奋的正常传导需要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等,这需要依赖内环境中这两种物质成分的稳态;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等物质参与,这同样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由于内环境中缺乏ATP的合成与水解的酶,所以一般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ATP的水解和合成,D错误。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

B.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

C.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D.脱落酸主要是由茎尖、成熟的叶片合成的,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跨膜运输有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消耗,A正确;

植物激素的合成需要的酶要受基因的控制,但最终合成的激素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中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B正确;

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对根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C正确;

脱落酸主要是由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合成,D错误。

6.用一对表现型均为长翅刚毛的雌雄果蝇交配,对子代进行统计:

长翅刚毛68只,

残翅刚毛34只;

长翅刚毛51只,

长翅截毛50只,

残翅刚毛17只,

残翅截毛17只。

对上述现象的判断,错误的是

A.可以推断出果蝇的长翅和刚毛均为显性

B.可以推断出子代雌性中存在有致死现象

C.可以推断出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可推断出控制刚毛和截毛基因不能位于Y染色体上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一对表现型均为长翅刚毛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代出现了残翅和截毛,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刚毛对截毛是显性性状,A正确;

后代长翅:

残翅在雌雄中的比例分别为2:

1和3:

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雌性中显性纯合子致死,BC正确;

后代雌性全部是刚毛,雄性刚毛:

截毛=1:

1,与性别相关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D错误。

7.取7株各有5个叶片、株高相近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25℃的密闭玻璃容器内。

实验开始先测定CO2浓度,12小时后,再测定CO2浓度,且以7种不同光照强度(正常自然光照为100%)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实验结果见表格:

序号

光照强度(%)

CO2浓度(%)

开始时

12h后

1

0.35

0.368

2

10

0.342

3

20

0.306

4

40

0.289

5

60

0.282

6

80

0.280

7

95

0.27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表所测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变化趋势。

__________(标明相应数据)

(3)评价该实验设计运用实验原则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实验确定哪种光照强度最好。

除上述实验评价外,还有的合理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2).

(3).考虑了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但忽略了平行重复原则(4).增加若干实验组,使光照强度为普通光照的100%及以上(到出现光饱和点)

由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光照强度是该实验对实验结果能够产生确定影响并且可以控制的因素,为自变量;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也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随机影响,但并非实验要控制的因素,为无关变量。

实验中第1组没有给予光照,在此环境中,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导致装置中CO2浓度升高。

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就要以光照强度为单一变量,保证温度和CO2浓度、所用材料的生理状态相同。

【详解】

(1)本题是将同种植物分别置于7种不同光照强度(正常自然光照为100%)下进行的实验,实验开始先测定CO2浓度,12小时后,再测定CO2浓度,12小时之内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可计算净光合速率,黑暗时测得的是呼吸速率,故可通过计算得出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2)依据上表所测数据,以光照强度为横轴,净光合作用强度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将实验中数据标在相应位置,并将点连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3)实验中7种光照强度作用的西红柿各有5个叶片、株高相近,可认为生理状况相似,“分别放在25℃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培养、起始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说明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设置了不同光照强度的组以及黑暗组,说明遵循了对照原则,但每个装置中只有一株西红柿,说明缺少平行重复实验。

(4)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在增加,即在实验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没有出现光饱和点,故要进一步实验确定哪种光照强度最好,应设置光照强度为普通光照的100%及以上的组来继续研究。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从题目所给的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8.世界各国领导人确立了2020年“快速通道”目标,旨在加快艾滋病病毒应对,并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

如图1是HIV侵入机体后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

(1)图1中没有识别抗原能力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填序号)。

(2)Ⅵ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缺少与体液免疫有关的某个过程,该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图中序号及文字叙述)

(3)艾滋病患者常常死于感冒等普通疾病引起的并发症,试分析其原因:

___。

(4)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为高发病。

某用于治疗冰毒成瘾的药物A结构和冰毒类似,图2是研究人员将不同试剂加入被HIV感染的细胞培养液中,定期检测HIV的数量。

由图2分析,药物A______(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HIV的增殖,药物A能________(填“促进”或“阻碍”)冰毒对HIV增殖的影响。

【答案】

(1).Ⅶ

(2).DNA复制、转录和翻译(3).Ⅲ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Ⅵ,促进其增殖分化(4).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从而使患者几乎丧失所有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患者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能力减弱(5).不影响(6).阻碍

1、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

大量的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诱发多种疾病。

2、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

浆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

抗体。

3、病毒侵入人体后,先经过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并传递给T细胞,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分泌抗体,最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1)由分析可知,在免疫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只有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结合图示可知,G为抗体,则Ⅶ为浆细胞,故Ⅶ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2)Ⅵ是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该过程中存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当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Ⅲ),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而图中缺少该过程,故图中缺少的与体液免疫有关的过程为:

Ⅲ释放淋巴因子作用于Ⅵ,促进其增殖分化。

(3)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而T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可以参与细胞免疫,故T细胞数量减少会使患者几乎丧失所有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患者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能力减弱,使艾滋病患者常常死于感冒等普通疾病引起的并发症。

(4)由图形分析可知,药物A组和对照组的HIV的数量接近,说明药物A不影响HIV的增殖,冰毒组HIV的数量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冰毒能促进HIV的增殖。

同时用药物A和冰毒的实验组,其HIV的数量也和对照组相近,说明药物A能阻碍冰毒对HIV增殖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针对艾滋病病毒的免疫过程以及艾滋病患者致死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

实验表明,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偶尔也会发生交换,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图示为某雌雄同株高等植物细胞发生的有丝分裂交换过程,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1)请问该细胞在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子代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情况是:

_______。

(2)如果不考虑该生物产生精子时发生的交换,那么该生物产生的精子有__________________种基因型,并写出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植物进行自交,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后代中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若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半生殖细胞发生上图所示交叉互换,则该概率为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你认为哪一种分裂方式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dEeFF和DdEeff或DdEeFf

(2).2(3).DEF和def(4).1/4(5).9/64(6).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重组配子能遗传到下一代,而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只是对个体的局部有影响

分析题图:

这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这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三对等位基因;

若该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由于有丝分裂后期非姐妹染色体随机组合,故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或DdEeFf;

如果不考虑该生物在产生配子时发生的交换,则该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的配子有2种基因型,分别是DEF和def;

如果此图是该生物的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时发生减数分裂交换后的结果,则由它产生的配子类型应该有4种,分别是DEF、def、DEf和deF。

(1)若图示为有丝分裂的交换,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随机移向两极,若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和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移向一极,则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和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移向另一极,这样就会形成基因型为DdEeFf的子细胞,即只有一种基因型的子代细胞;

若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和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移向一极,则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和def基因所在的子染色体移向另一极,这样就会形成基因型为DdEeFF、DdEeff的子细胞,综上分析,可能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或DdEeFf。

(2)图中细胞三对基因表现为连锁,若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会形成基因型为DEF和def的两种配子。

(3)如果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该植物会产生基因型为DEF和def的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或基因型为DEF和def的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故该植物自交后代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2×

1/2=1/4。

若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半生殖细胞发生上图所示交叉互换,则产生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为:

DEF:

def:

Def:

deF=3:

3:

1:

1,故该植株自交后代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为3/8×

3/8=9/64。

(4)如果细胞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都发生交换,因为减数分裂所产生的重组配子能遗传给下一代,而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只是对个体的局部有影响,所以减数分裂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更大。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0.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个组分之间的关系,图2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的动物对应图1中的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

(3)该食物网中螺蛳、鲤鱼和人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食物链,其中人与鲤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B(3).种群密度(4).垂直(5).不能(6).捕食与竞争(7).消费者可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被多种生物所食

分析图1可知,A是大气中的CO2,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过程①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图2中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的浮游植物、桑树、水生植物对应于图1中的生产者D,其余生物对应于图1中的消费者B。

(1)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①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完成,另外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故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2)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D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图2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应对应图1中的B。

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故该食物网中螺蛳、鲤鱼和人不能构成食物链;

人捕食鲤鱼,同时人和鲤鱼又都捕食蚕蛹,所以人和鲤鱼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由于消费者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食,所以图示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从远古到现代、从传统发酵到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一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

氧气充足时,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菌膜,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最适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土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需要将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存活的酵母菌,即为所需菌种。

(3)家庭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

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

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

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酵母菌

(2).醋酸菌的大量繁殖(3).18℃~25℃(4).30℃~35℃(5).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6).只含有木糖,不含有葡萄糖(7).消毒(8).提供乳酸菌菌种

酒精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适宜发酵的温度为18℃~25℃,醋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醋酸杆菌,适宜发酵的温度是30℃~35℃。

最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糖分充足时,可将糖变为醋酸,在糖源不足时,可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故在氧气充足时,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其实是醋酸菌大量繁殖的结果,制作果酒和果醋的最适温度分别是18℃~25℃、30℃~35℃。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为了筛选能够利用木糖的微生物,需要制作以木糖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在这样的选择培养基上,由于碳源只有木糖(不含葡萄糖等其它碳源),所以只有能利用木糖的微生物可以生长,不能利用木糖的微生物不能生长,据此可将能利用木糖的微生物筛选出来。

(3)制作泡菜时,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陈泡菜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加入一些“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以及微生物接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2.如图为纯种荷斯坦小奶牛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供体母牛体内获取的卵母细胞,一般要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____(时期)才能参与受精,从良种公牛体内获取的精子要经过__________处理才能受精。

(2)体内受精和操作A的区别之一是场所不同,体内受精的场所是________。

早期胚胎培养所需的培养液中除了有水、无机盐、维生素、_______________、核苷酸外,还需加入______。

(3)操作B是胚胎移植,移植前要对受体母牛进行____________处理,胚胎能在受体母牛的子宫中成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