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轨道施工工艺文档格式.docx
《地铁轨道施工工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轨道施工工艺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定轨道安全运输施工方案,以安全告知的方式通知相关施工单位,并相互签定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确保施工期间的行车安全。
统一制作提供行车安全防护设施;
(2)ﻩ照明:
甲方在土建施工时,已经在隧道内安装了照明设施和动力配电箱供施工单位使用,轨道施工单位进场接管后,负责上述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3)排水:
负责区间隧道正式排水系统开通前的抽水和排水工作;
(4)ﻩ保洁:
负责车行道区域垃圾清运工作;
(5)维护:
轨道设备保养及线路维护(含沉落整修)。
2)ﻩ将铺设的轨道作为临时工程线提供后续工序包括通信、信号、接触网等专业使用,负责制定轨道安全运输规定和制度,负责工程线安全运输的统筹、指挥、调度、管理和维护。
3)负责电客车开始上线调试至试运营前的轨道设备保养、线路维护及轨行区线路巡视工作,。
4)执行沪铁[2007]289号文《关于在轨道交通建设装饰、安装期间加强“文明工地”管理的通知》的规定,铺轨单位对区间隧道(含高架)的“文明工地”管理总负责,与各参建单位签定管理协议书,编制创建“文明工地”方案;
5)甲方委托承担的其他事项:
隧道冲洗。
范围包括:
本线正线车站轨行区、地下盾构、矩形区间。
二、整体道床线路施工方法及工艺
采用轨排法方案施工,在铺轨基地组装25m轨排,通过轨道运输,现场施工专用铺轨龙门吊铺轨,墩架法固定轨道,通过料斗或泵送浇筑混凝土。
计划开设两个作业面,左右线同时施工,确保施工进度按计划进行。
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1、土建结构移交
工程部测量和技术人员及相关机电人员要参与洞内的土建移交,同时做好混凝土下料口、隧道内止排水情况、预埋件、预留管道、水电接口等施工情况调查。
发现问题要以报告的形式上报监理,及时反映现场情况,并提前做好各种施工的技术方案及机械设备、水电准备工作。
如有问题,必须及时提供相应的施工解决方案,上报经理部领导,及时解决,并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
同时还要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保证各种技术资料能及时到达各领工区和作业人员手中。
2、基标测设
基标测设的依据为上道工序提供的基桩(导线点及水准点),基桩移交后及时进行标示和防护。
及时对上道工序提供的导线点及水准点进行复测,导线测量的闭合差和水准测量的误差应满足规范的精度要求。
复测成果通过后进行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测设。
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设置于道床两侧水沟内(见下图),具体测设方法见《基标测设方案》。
3、基底凿毛
在进行整体道床施工前,要对矩形隧道底板进行凿毛处理,彻底清除基底面上的浮浆、污物和脏水。
凿毛可采用风镐和钢钎将基底凿成宽度和深度都为5mm,纵横距离不大于100mm的凹凸面,并清除松散屑物和积水,以保证道床和基底良好衔接。
凿出的垃圾要及时清扫干净并袋装,用轨道车和龙门吊搬运出隧道,统一运走。
4、铺设洞内龙门吊走行线
洞内龙门吊走行线采用长度为12.5m的22kg/m的钢轨,两股钢轨的中心距为3.1m,其中心线必须与线路中心线一致,其轨顶标高应高于道床面标高,确保龙门吊走行时不会冲撞基标。
轨下采用钢制支撑架,其间距按1.5m左右布置,用膨胀螺栓固定在隧道底板上。
两相邻支撑架中间采用槽钢支腿加固,以防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龙门吊的走行。
支架和支腿均采用螺栓和扣板将钢轨固定(龙门吊走行线安装见下图:
)。
钢支架根据不同的隧道截面尺寸而制。
龙门吊走行线的铺设必须及时并超前铺轨长度50米进行,以利转运钢筋和袋装垃圾,龙门吊走行线转运和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和对已铺钢筋网以及基标的保护,杜绝野蛮施工和违章作业。
5、钢筋制安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应有标志。
进场时应按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在铺轨基地加工,严格按照图纸截断和弯制。
成品钢筋利用轨道车从下料口运至各作业面进行绑扎、焊接。
整体道床采用双层钢筋网,纵向及横向钢筋采用HRB335-
14钢筋、架立筋采用HPB235-
10钢筋,由下至上进行绑扎。
绑扎采用0.7mm的铁丝进行跳扎。
绑扎牢固,不漏绑。
绑扎钢筋时,钢筋的间距和外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整体道床内钢筋网焊接除满足GB50204-2002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防杂散电流的要求。
在垂直轨道下方,上下层各选二根纵向钢筋和所有的横向钢筋焊接。
在每个道床结构内,每隔5米选上下层各一根横向钢筋与所交叉的所有纵向钢筋焊接。
钢筋网布置如下图:
6、基地轨排拼装
以轨节表为轨排拼装的依据,轨排拼装在拼装台座上进行。
先用白油漆将轨枕位置标注在钢轨轨腰的内侧,扣件组装完成后安装混凝土轨枕,轨枕安装要同时在左右股钢轨上,每隔4~5根轨枕安装一根轨距拉杆以固定轨距,用螺栓固定紧密,并与钢轨、轨枕、扣件一起构成轨排框架。
轨排组装完成后组织验收,特别注意检查轨距、轨枕位置及间距、轨距垫安装位置、扣件与轨枕是否密贴等。
验收合格后用龙门吊吊运到指定地点堆放或装车,并按铺设顺序注明轨节编号。
轨排装车时,最多装三层,先铺的装在上面,后铺的装在下面。
轨枕布置数量为:
线路纵坡大于等于20‰或曲线半径小于等于400m地段为1680根(对)/km,其余地段为1600根(对)/km。
无缝线路轨枕间距均按等间距布置:
铺设1680根(对)/km轨枕间距为a=595mm,铺设1600根(对)/km轨枕间距为a=625mm。
普通线路轨枕间距按下表布置。
结构伸缩缝、各种预埋管线等处需调整轨枕间距时可做适当调整。
轨枕间距布置表
钢轨长(m)
每千米轨枕数(根/对)
每根钢轨轨枕数(根/对)
轨枕间距布置(mm)
c
b
a
25
1600
40
560
569
630
1680
42
582
597
轨枕安装时,直线段两股钢轨的轨枕中心线应与线路中线垂直,曲线上则与线路中线的切线方向垂直。
7、洞内轨排铺设及调试
利用轨道车牵引特制平车运送轨排至作业区,再用洞内的两台铺轨龙门吊将轨排吊至作业面安装。
依据线路加密基标控制其中线和方向,并用鱼尾板和螺栓将其与已铺设定位的轨排连接,利用人工、起道机及侧向支撑初步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将轨排初步就位。
轨排初步就位后,按照线路基标,用万能道尺、直角尺并通过上承式钢轨支撑架调整轨排高低,采用钢制螺旋顶杆调整轨道方向。
每隔4~5根轨枕设置一根钢轨支撑架。
由于钢轨支撑架的位置与线路基标不在同一横截面上,以及调轨时钢轨的牵连移动,故调轨工作实际上是按趋近法进行的,需重复多次才能完善。
上承式钢轨支承架见下图:
轨排架设完成后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1
轨枕间距
±
5mm
2
轨距
+2,-1mm,变化率不大于1‰
3
水平
以一股钢轨为准,按设计高程偏差在±
1mm之内,两股相对水平差不大于1mm,在18m距离内,没有大于1mm的三角坑。
4
轨向
以一股钢轨为准,距线路中线偏差在±
2mm之内,直线段最大矢度不大于2mm/10m弦,曲线段用20m弦量正矢,允许偏差见下表。
5
高低
最大矢度不大于2mm/10m弦
6
轨底坡
按1/40设置
7
钢轨接头
轨面、轨头内侧平顺,允许偏差为0.5mm
20m弦量正矢允许偏差表 单位mm
曲线半径
(m)
缓和曲线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
圆曲线正矢
连续差
最大最小值差
251~350
7
351~450
2
5
451~650
3
>
650
8、相关专业接口及伸缩缝的设置
根据排水专业提供的资料,在废水泵站和排水管的位置设置集水坑,集水坑设置方法见设计图纸。
轨道设计应满足人防门和防淹门的要求,为人防门和防淹门预留合适的位置和接口条件,该项工作应在人防门专业和防淹门专业的指导下进行,施工时应当有人防门和防淹门专业的配合。
预埋过轨管线采用直径80mm的防护钢管,从道床水沟两侧穿出,两头露出道床面100mm左右,弯曲半径为管径的10倍。
预埋时,宜内穿细铁丝,并且做好防阻塞封堵。
过轨管埋设在两轨枕之间的道床内,每个枕间最多埋设1根,距基底60mm左右。
整体道床每隔12.5m设置道床伸缩缝一处,伸缩缝宽20mm,以沥青板形成。
在结构沉降缝处应设置道床伸缩缝,轨枕应避开结构伸缩缝设置。
伸缩缝处道床纵向钢筋断开,伸缩缝两侧分别用50×
5mm的扁铜和所有纵向钢筋焊接(用热焊法),并在道床的两侧引出
连接端子。
连接端子设置见下图。
根据设计提供的资料,在靠近牵引变电所的站台侧设置排流端子。
在安装排流端子的道床结构钢筋处,用50×
5mm的扁铜和道床内所有纵向钢筋焊接(用热焊法)。
排流端子设置见下图。
9、道床模板安装
钢轨铺设就位后,即可进行道床模板的安装。
道床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示意图如下:
为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安装精度,在顺线路方向每隔0.5m,采用φ12的钻头在隧道基底钻孔,插入φ10的钢筋以固定模板的位置,采用内外交错方式在模板两侧钻空钉钢筋来固定模板,模板间采用特制夹具结合在一起。
模板上方用‘S’形弯钩连接到轨底板内侧,在轨枕和模板之间采用小方木支撑,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矩形和圆形隧道模板安装示意图如下:
10、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可通过泵送或料斗运送,混凝土采用料斗运送混凝土是:
混凝土罐车到达下料口后,先将混凝土通过下料管下到轨道平板车上的料斗内,再由轨道车将料斗运送到工作面上,然后铺轨龙门吊吊起料斗运送到浇筑位置,进行卸料浇筑。
施工中,做好相关专业的配合,提前通知并按照供电、通信信号、给排水等专业的设计要求位置预埋过轨管线。
整体道床及水沟采取一次成形,混凝土应分段施工,每次都必须保证连续施工,一次成型。
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发生混凝土供应不上,混凝土浇筑必须停止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但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不易过长,必要时应设置施工缝。
如该处无法留置施工缝时,应将混凝土分散于道床四周并用振动器捣实,下次浇筑混凝土前,应将表层水泥薄膜和软弱松动的混凝土凿除,冲洗干净并润湿,方可进行上层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φ50的振动棒进行振捣。
每次振动棒的移动间距≤300mm,应快插慢拔,振捣时间宜为15~30秒,应振捣至拌合物不泛浆和不再下沉为止。
轨枕下和模板边应加强振捣。
振捣时,振动器不得碰撞钢轨及轨枕。
浇筑完后,应及时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抹面。
首先用木抹子进行抹面,抹出3%的排水横坡,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面,确保道床混凝土表面平整,排水畅通。
抹面时应加强对钢轨下面和道床死角地方的监控,防止出现轨枕边缘积水的情况。
11、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进行养护,由于隧道内温度和湿度均较为稳定,有利于混凝土的养护,所以采用洒养护液养护的办法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道床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完成后,立即用土工布覆盖混凝土表面,同时洒养护液润湿。
养护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土工布的润湿。
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因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才能承重,根据同等养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道床混凝土在48h后才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所以要求道床混凝土浇筑完成48h后,方允许重车通过。
三、整体道床安全质量卡控要点
1、质量卡控要点
、道床面以下结构底板有渗漏水或浮渣时禁止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道床混凝土时,在轨枕附近处要做充分的振捣,应保证枕下混凝土及穿纵向钢筋的预留圆孔充分灌实;
、道床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拆除钢轨支撑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方可行驶车辆和承重;
、如遇到隧道沉降缝与轨枕位置重合时轨枕应避开布置;
⑸、道床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用必要的养护措施。
2、安全卡控要点
(1)、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2)、坚持班前安全讲话制度,认真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2)、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各类安全防护用品,着装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3)、各类机械设备工作前必须认真进行检查,确保机况完好,不得带病作业;
(4)、用砂轮机打磨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碰裂砂轮片飞出伤人;
(5)、严禁用砂轮机侧面打磨接触轨及其它物;
(6)、对起吊绳索、钩、卡具要经常进行检查,确保使用安全;
(7)、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必须严格按规范作业。
(8)、加强施工用电管理,制定《施工用电管理办法》,防止漏电伤人事故发生;
(9)、作业人员必须熟悉用电规范;
(10)、检查砂轮机罩、切割机、发电机、常规钻孔机、动力电缆等有无裂纹、漏电处,然后进行空载试用,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断开电源;
(11)、定期对用电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四、道岔施工方法及工艺
道岔采用人工散轨架轨法进行施工,施工工艺如下:
道岔质量控制要点
基标测设:
依据为上道工序提供的基桩(导线点及水准点),基桩移交后及时进行标示和防护。
⑵基底凿毛:
彻底清除基底面上的浮浆、污物和脏水。
凿毛可采用风镐和钢钎将基底凿成宽度和深度都为5mm,纵横距离不大于100mm的凹凸面,并清除松散屑物和积水,以保证道床和基底良好衔接。
道岔组装:
第一步先进行道岔转辙部分架轨挂枕,第二步进行连接部分架轨挂枕,第三步进行导曲线部分架轨挂枕。
对照基标钢轨纵向位置误差不大于10mm、横向误差不大于50mm时,再逐根挂枕。
以铺轨基标为依据调整轨道平面和标高位置,道岔轨道位置粗调到位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钢筋制作安装:
进场时应按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外观检查,并按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的规定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在铺轨基地加工,严格按照图纸截断和弯制。
钢筋按道床块布置,采用双层钢筋网,纵向及横向钢筋采用HRB335-
14钢筋、架立筋采用HPB235-
10钢筋,由下至上进行绑扎。
整体道床内钢筋网焊接除满足GB50204-2002的要求外,还必须满足防杂散电流的要求。
当道床块长度大于5m时,道床块中央位置附近至少有一根横向钢筋与所有纵向钢筋焊接,且满足焊接要求。
道岔铺设:
1)、里程位置:
允许偏差为±
15mm。
2)、导曲线和附带曲线:
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1mm,附带曲线用10m弦量连续正矢差允许偏差1mm。
3)、轨顶水平高程:
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应大于2mm;
高程允许偏差±
1mm。
4)、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应大于1mm。
尖轨尖端处轨距允许偏差±
1mm。
5)、护轨头外侧至辙叉心作用边的距离为1391mm;
允许偏差+20mm,至翼轨作用边的距离为1348mm,允许偏差0-1mm。
6)、轨面应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
轨撑和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应大于0.5mm。
道床模板安装:
道床分两次浇注,见下图。
道床模板根据水沟壁距离线路中心的距离安装。
具体安装方法同整体道床线路模板安装方法。
⑺道岔道床混凝土施工:
道岔道床模型架立好后,对道岔几何状态进行平面几何尺寸再次进行全面检查和精调,确认各部位符合要求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灌注。
灌注混凝土时,对短轨枕底部及周围混凝土要充分振捣以使混凝土达到满注,灌注时不得震动道岔钢轨和岔枕,防止道岔几何尺寸变化。
每灌注一组道岔应取混凝土试件两组,与整体道床同样条件下养生28天作强度试验。
试验的强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抹面,道床设置人字坡横向排水,排水坡度为3‰。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需进行养护,由于隧道内温度和湿度均较为稳定,有利于混凝土的养护,所以采用洒养护液养护的办法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道床混凝土灌注完毕,初凝完成后,立即用土工布覆盖混凝土表面,同时洒养护液润湿。
因为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才能承重,根据同等养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道床混凝土在48h后才能达到设计强度的70%,所以要求道床混凝土灌注完成48h后,方允许重车通过。
五、道岔施工主要技术措施
道岔尖轨是道岔的薄弱环节,尤其在短轨枕道岔尖轨施工时更要确保道岔左右侧尖轨在同一平面内,不然尖轨更容易损坏,危及行车安全。
道岔精调是施工的重要环节,施工时要加强控制,确保其纵断面和平面位置符合要求。
其中道岔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护轨头外侧至辙叉心作用边的距离为1391mm和至翼轨作用边的距离为1348mm,都是控制的重点,否则可能危及行车安全。
轨面应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和基本轨密贴。
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使用转辙器设备,不用撬棍扳道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
三开道岔在工程线施工期间,用专用钩锁器锁闭。
六、规范清单目录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J448-2005)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43kg/m-75kg/m热轧钢轨订货技术条件》(TB/T2344-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2098-2007)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标准》(TB10413-2003、J248-2004)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5-2006)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设计规程》(CJJ49-92)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部令发布)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21-1990)
《钢轨焊接》(TB/T1632.1-2005)
《钢轨焊接》(TB/T1632.2-2005)
《钢轨焊接》(TB/T 1632.3-2005)
《钢轨焊接》(TB/T1632.4-200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城市轨道交通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标准》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10007-2006)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10206-99)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北京)(DBJ01-71)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热轧厚钢板和钢带》GB3274
《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型、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型、重量及允许偏差》GB/T7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2-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