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作业管理程序Word格式.docx
《探伤作业管理程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伤作业管理程序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伤:
指探测金属材料或部件内部的裂纹或缺陷。
剂量检测仪:
一种设计成能够被个人穿在身上或随身携带的剂量接收测量装置。
作业许可证:
对在生产或施工作业区域内涉及到的非常规作业,事前开展作业危害辨识,提出作业申请,由指定人员进行批复,仅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作业的有效书面许可。
5.岗位职责
本程序文件的执行将由以下人员参与或督促,具体岗位职责如下:
岗位
职责
项目经理
1.对探伤作业涉及人、机、料及安全经费提供资金保证;
2.监督所有必要的政府所需报备已经完成,并得到许可。
总工程师
1.审核探伤作业单位制定的专项施工方案,严格审查其各环节的安全技术措施;
2.从技术层面协调作业单位对探伤设备的选取,参加设备验收;
3.监督检查施工方案落实执行情况。
安全经理
1.参与探伤作业施工方案的编制,组织作业安全(JSA)分析和评估工作;
2.负责作业许可证的审核,向业主申请办理批准手续;
3.监督项目工程中安全制度的执行及安全措施的实施;
生产经理
1.组织班组做好作业安全(JSA)分析和评估工作;
2.负责对本辖区探伤作业向周边相关单位发出通知,提示探伤作业的开始和终止时间;
并在作业前进行作业清场;
3.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及时办理作业许可的申请工作;
安全工程师
1.对探伤作业许可条件进行检查验收,作业过程中的监督巡查;
2.监督作业人员正确选用和佩戴PPE;
3.做好危险识别,参加作业安全(JSA)分析和评估工作。
区域工程师
1.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针对生产任务特点,向班组进行详细安全交底并对安全要求随时检查实施情况;
2.负责落实探伤作业过程安全防护、隔离措施,监督探伤作业附近相关单位动态;
设备管理人员
1.负责对探伤作业设备进场检查、验收、报审和登记备案管理;
2.探伤作业设备现场使用的安全条件检查;
3.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向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并进行鉴定考核;
作业班组长
1.编制探伤作业的专项施工方案,报项目部审订;
2.做好各工序、工种的JSA危险性分析,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做好班前讲话,不违章指挥、冒险蛮干;
3.确保使用合格的设备,配备并监督作业人员PPE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提供相关的监测仪器,如剂量检测仪;
4.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并监督执行;
5.安排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有效相应资格证书,个人健康符合作业岗位的操作人员上岗。
监护人
1.明确安全防范职责,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和安全技术交底;
2.监督特殊作业的看护,做到避免交叉和冲撞;
3.加强有毒有害危险品、危险工序、危险源、危害因素的过程监督管理和监护。
作业人员
1.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持有效的操作资格证;
2.在作业前应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能够识别和正确佩戴PPE;
3.作业许可证所列的安全防护措施经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射线探伤作业,对安全措施不到位或强令作业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
作业结束后应清理现场,不得遗留安全隐患。
6.教育培训
6.1探伤工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相应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取得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人员资质证》。
6.2探伤作业人员及可能涉及到的相关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充分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及探伤作业安全常识。
6.3必须经过业主组织的入场安全教育。
6.4接受技术人员专项培训和全技术交底,对探伤作业施工前准备、防治措施、注意事项、安全应急处理措施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6.5作业班组在作业前必须要对PPE防护、人员职责、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进行班前教育培训。
7.风险辨识及安全工作分析(JSA)
7.1风险因素识别的方法:
(1)现场观察
(2)询问和交流(3)查阅有关记录(4)安全检查表(5)获取外部信息(6)工作任务分析
7.2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
采用LEC风险评价方法(详见工作安全分析JSA管理程序)。
7.3针对本程序文件具体工作内容进行风险辨识,其涉及危险主要有:
本项目探伤作业可能采取的是超声波探伤和X射线探伤,进行高处探伤作业时,涉及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危险;
进行X射线探伤作业时,存在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不当,监护或隔离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穿越探伤区域受到辐射伤害危险。
7.4风险分析
在作业施工前,首先由作业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作业进行风险分析和危险源识别汇总,安保部负责确认、汇总、登记危害因素,组织技术部、设备管理员、生产经理、作业班组长(必要时组织邀请作业人员参加)对探伤作业危害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因素,《安全分析识别表》,编制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计划;
工作安全性分析表格如下:
作业
活动
主要危险源
可能造成的事故
可能伤害的对象
控制措施
7.5危险源公示
探伤作业前,作业单位需在调试作业区域设置危险源的警戒线和警示标志。
醒目位置挂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施工部位、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
危险源消除后及时予以销项。
8.作业许可证
所有的放射作业都需要事先计划并且申请工作许可证,作业单位申请许可证时应准备好如下材料:
8.1探伤作业内容,影响范围说明;
8.2作业区域平面图:
平面图要标明周围环境设施名称、距离和安全防护距离;
工艺流程示意图(必要时);
8.3施工方案或EHS计划书(含应急预案)。
8.4经项目部技术部、安全部审核报监理及业主批准后方可申请办理工作许可证,及时提交至监理单位及业主进行审批。
工作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信息:
8.4.1工作地点
8.4.2日期和时间
8.4.3操作人的许可证号码和姓名及助手
8.4.4放射源类型及其最大辐射水平
8.4.5影响区域内界限值
8.4.6安全防护措施
8.5作业许可证办理流程:
8.5.1风险识别与安全工作分析完成后,各相关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交底;
8.5.2作业班组创造现场安全作业条件,个人PPE及安全设施准备齐全,拟订作业人员名单提起作业申请;
8.5.3生产经理按方案落实做好区域隔离、安防措施,提供作业安全条件后签字;
8.5.4安全经理组织或安排安全专员对作业现场安全防护、方案措施进行检查确认签字;
8.5.5生产经理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协调会议,邀请监理单位、业主共同参加会签,同时向各相关单位发出通知,明确许可范围、时间、安全事项等;
8.5.6由工程、技术人员分别向作业班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交底和技术措施交底,班组长进行班前讲话;
8.5.7分包单位安全员对现场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开始作业;
8.5.8作业完成后由区域工程师汇报安全工程师进行检查确认,作业程序关闭;
8.5.9许可证受控关闭后,区域工程师向生产经理反馈,做好成品保护。
其流程图为:
8.5.10作业许可证一次只签发一个班的期限,通常是8个小时。
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需在协调会上向监理及业主汇报后方可决定。
8.5.11当作业许可证内容条件发生任何一项变化时失效,需重新申请。
9.人员要求
9.1从事无损检测作业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具有无损检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
9.2从事探伤操作的人员应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相关工作职业的要求。
9.3作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有关制度。
9.4无损检测作业人员应按检测工艺规程要求正确穿戴防护服,安全帽,手套,眼镜,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10.设备要求
10.1探伤设备进场应经设备管理员进行进场验收,做好登记备案,并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具体见《施工设备机具管理程序》。
10.2操作人员应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不得将带病设备用于现场检测。
10.3设备使用前应经过检定或校准,确定设备各项参数处于要求状态下方可投入使用。
10.4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各项性能,能够熟练操作设备。
10.5射线探伤机应编制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要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10.6现场操作设备应保证环境条件符合设备要求,当现场潮湿、雨雪天气时,应采取措施,保证设备能在安全条件下工作。
严禁在不符合要求的环境中开机工作,以免发生危险。
10.7设备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将各个开关归于零位。
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清理干净。
10.8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设备震动、碰撞及受潮,以免设备损坏。
10.9设备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采取防盗措施,避免设备丢失。
10.10辐射性装备设备不允许在现场存放,作业结束应立即退场。
11.人员防护
11.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戴安全帽。
11.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穿安全鞋,着装应轻便灵活。
11.3高处作业必须佩戴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上方的牢固可靠处。
禁止在没有防护措施的上下同一垂直面内同时检测。
11.4采用X射线操作人员应配备防护服、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
报警器及个人剂量仪应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以保证准确有效。
11.5探伤作业单位应为操作人员进行健康查体,检查应在具备资质的专业卫生部门进行。
11.6作业单位应为从事X射线操作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报项目安全部进行审查。
对于经检查不适合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调离放射性工作岗位。
12.作业安全管理
12.1区域协调与交底
12.1.1探伤作业开始前48小时,总包现场经理负责协调受影响区域内其他作业,避免产生交叉作业。
12.1.2探伤作业范围影响其他园区作业时,现场经理应在探伤作业开始前48小时告知其他园区施工负责人,并共同安排相关范围内工作计划。
12.1.3总包技术部对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射线探伤监护人员、辐射测量员及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主要包括:
工作安全分析,针对危险源制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应急措施等)。
12.2辐射探伤安全管理
12.2.1探伤安全区:
探伤作业时应对探伤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并在相应的边界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1)使用X射线进行探伤作业时,安全距离一般为30米。
(2)使用γ射线探伤,安全距离应遵循GBZ132-2008(见表1)。
(3)现场探伤作业的安全距离是指辐射量小于2.5μSv·
h-1的距离,所以安全距离的选择需根据现场实际测量辐射大小来确定。
在试运行(或第一次曝光)期间,应测量控制区边界的剂量以确保边界设置正确。
当现场值超过2.5μSv·
h-1时,应扩大警戒区域。
(4)射线探伤区域如下图红线区域所示:
在安全区内,探伤机控制台应设置在合适位置或设有延时开机装置,以便尽可能降低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12.2.2探伤区域边界管理:
(1)探伤作业辐射源进出场需通过专用线路,该线路由总包现场经理确定。
(2)探伤作业前24小时由探伤负责人及总包技术部、工程部共同确定现场安全区域范围。
(3)射线探伤作业开始前半小时,由安保人员(由保安担任)对作业区域进行清场,在安全距离2米以外拉警戒绳、挂警戒灯,行人路口设置警示牌。
过程接受施工管理人与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监督。
警戒线
警示标牌
(4)作业过程中,在警戒带外围设置移动辐射测量员。
测量员根据仪器实时监控警戒
带外围安全区辐射水平。
当辐射水平超过安全阈值时,立即停止作业,重新划定安全警戒区,直至辐射水平达到要求。
(5)探伤作业期间施工负责人对警戒区域边界和监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安
全措施有效实施。
(6)现场探伤工作在多楼层的工地实施时,应防止探伤工作区上层或下层的人员通过楼梯进入辐射区域。
(7)在夜间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要有良好的照明,警示灯应放在警戒边缘的显眼位置以及所有可能的入口点,并设置监护人员进行探伤作业期间的管理。
12.3超声波探伤安全方法和严禁事项
12.3.1熟悉本设备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遵守本安全操作规程。
12.3.2
使用仪器前必须对仪器导线、插头等有关设备及工具进行检查。
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仪器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
12.3.3
超声发射探伤仪的电源应使用胶皮软线或轻型移动电缆。
电源线无裸露。
12.3.4
经常需要探伤的车间,在配电盘附近应装上备用固定电源,探伤者不得任意接线。
12.3.5
工作中如使用机油,要注意脚下,防止滑倒摔伤。
12.3.6
高处作业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和仪器从高空坠落。
详见高处作业管理程序。
12.3.7
在金属容器内探伤时,电源部分应置于容器外,操作者衣服应干燥。
12.3.8
工作完毕,关闭电源,清理设备及周围环境后方可离开。
12.4辐射源运输与储存
放射性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所,应当具有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
从事放射性道路运输经营的,需具备下列条件:
(1)有符合要求的车辆及设备,并确保运输容器得到了妥善保护。
(2)从事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注明从业资格类别为“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的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3)按照交通部门的标准,密封放射源容器的外表面应有鲜明的放射性符号与当心电离辐射的字样。
车上携带危险旗或反射物体以及放射警告标志以备故障情况下使用。
(4)不使用时,应按照相关要求将放射源存放在安保设施内。
(注:
原则上,北京环球项目部严禁在作业现场存放放射源。
)
13.应急救援
13.1结合本工程结构特点,本程序作业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主要有触电、高空坠落、辐射伤害、环境污染。
13.2应急物资主要有:
防护服、警戒带、隔离桩、对讲机、应急车辆、剂量仪。
存储地点为:
13.3当发生上述应急情况时,立即启动如下现场处置方案(三级):
13.3.1环境污染
如在探伤作业中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现场作业人员应先控制污染源防止继续扩大,并用路障或明显线条标记出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
经环保专员现场判定后,根据污染种类制定专项处理措施。
13.3.2辐射伤害事故
(1)一旦有人员被辐射照射要立即停止作业。
(2)抢救人员要配带剂量仪、报警器,穿戴好防护用品,迅速将受伤人员救出。
(3)迅速划定辐射范围,严禁其他人员进入辐射区域。
(4)迅速将受伤人员和救护人员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13.3.3发生触电事故
(1)一旦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使用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一是拉闸断电,二是用木杆、竹杆挑开电线,或使用电工钳或木柄斧子剪断、砍断电线,绝不可直接用手去接触者肉体,防止多人触电造成事故扩大。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如触电者呈一定的昏迷状态,还未失去知觉,则应让他在空气流通处静卧保持安静,急救员在旁看护,立即电话报告应急救援小组,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13.3.4人员伤害
(1)遇有创伤性出血或是烫伤、灼伤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
(2)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3)如果受害者处于昏迷状态但呼吸心跳未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
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维持呼吸道通畅,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13.4当现场处置失败,经应急值班员判断需扩大应急时,应启动高级别应急预案,详见《应急救援预案》。
13.5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目击者
现场管理人员
扩大应急
现场处置
应急指挥
关闭
汇报项目经理、监理、业主
不可控制
可控
14.附表
本程序文件涉及到的表格主要有:
安全技术交底、班前讲话及条件验收表。
安全技术交底表
表AQ-C1-5
编号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交底部位
工
种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针对性交底:
交底人
职务
专职安全员
监督签字
接受交底单位
负责人
交底时间
接
受
交
底
作
业
人
员
签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