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农业大学201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
编辑:
时间:
2011-11-03阅读次数:
51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
学校的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
历经百年的世纪风雨,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
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546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50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733人。
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2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97人。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学校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类型,6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全日制本科生13459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56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491名.学校现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163名。
截止2010年底,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8名,国家精品课程23门和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117项教材入选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计划发展蓝图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农业大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施条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全面谋划教育教学改革蓝图,提出了今后10年本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十大改革措施,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2010年我校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投入
学校在利用校内财力重点保证本科教学运行的同时还利用“985工程”建设资金、农林教育基地建设资金、修购专项优先支持本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仅“985工程”三期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就投入1976万元。
2011年批准立项1900万元。
2010年教育部农林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本科教学投入1500万元。
二、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建设
1.狠抓本科教学“质量工程”。
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加强宣传、专门培训、重点指导、精选课程、改进网站等措施,努力提高精品课程等各项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和申报质量,取得了良好成绩。
同时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全面总结学校、北京市和国家质量工程的成效。
2.强化本科课程建设。
根据自身特点,我校在全面强化本科课程建设的同时,还重点开展了基础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建设。
(1)基础课建设。
为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自2009年起,每年划拨专款100万元,对全校公共课、基础课进行分批建设。
2010年开展了第二批基础课程建设。
(2)全英文课程建设。
为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自2010年起,我校设立专项资金,开展了“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2010年共投入200多万元建设13门课程并首次面向全校同学和留学生开设。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以巩固“十一五”建设成果、夯实“十二五”教材建设基础为核心,统筹兼顾教材“编、选、供”的关系,2010年在继续抓好教育部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校级教材立项建设,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
投入30万元,组织校级教材立项申报项目78项,其中50项通过专家评审作为重点项目建设。
4.教授上课制度。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教授上课的积极性,我校制定了《关于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若干规定》,对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教授每学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不少于32标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不少于16自然学时;副教授每学年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不少于64标准学时,其中课堂教学不少于32自然学时”。
“聘期内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的,或每学年年均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达不到学时要求的,年度考核时必须予以说明,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全员聘任的重要依据”。
2010年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保障教学质量.
三、大力支持本科教育的科教结合
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本科教学与科研项结合。
主要包括:
1.创造科研氛围,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各个学院学生科研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按照分阶段、分层次、多形式的原则开展多项科研型教学活动。
在学校统一协调下,资源与环境学院、进经济管理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生物学院等多个学院先后制定并落实了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发表论文奖励制度、大学科科研训练计划(URP)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
经济管理学院相继推出了《本科生发表论文奖励制度》,“股票模拟大赛”奖励办法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URP)》评优办法等相关措施,对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奖励。
教务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相互支持和精诚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成效明显。
例如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了校(院)两级的”挑战杯创业模拟大赛、校(院)两级级股票模拟大赛、电子商务大赛、学院“创新杯”、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调查技能大赛(首届)、ERP沙盘模拟大赛(首届)等多项活动。
2.重视实践和案例教学,强化科研实践训练。
工学院、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注重综合实践训练,进一步完善综合实习和综合实践训练,受到学生欢迎。
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农学院和工学院等多个学院倡导案例教学,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紧抓教学质量监控
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教学视导、学生评教、教学文档检查、建立教授上课制度等多项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
1、教学三个关键环节控制。
我校开学上课第一周,每天全面检查所有课程上课情况并每天向全校公布,发现问题及时公布并处理。
每个学期期中组织一周集中进行教学检查,召开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教学。
每个学期最后一周为考试周,学校召开专门的考风考纪会议,严格考试纪律、监考和巡视制度、举报制度,保证教学秩序问题和考试公平进行。
2、校长信箱。
我校注重民主办学,十分重视校长信箱制度建设和管理。
全校所有教职员工都可以通过校长信箱及时、公开反映各个方面的问题、困难和要求,包括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各个部门限时反馈、解答、处理。
这一措施已经在本科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有同学反映下午一点半上课过早,同学容易磕睡,影响学习效率。
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召开多个座谈会并通过网络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最后调整了时间,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3.教学视导制度。
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自1996年起,建立了学校和学院本科教学视导制度。
学校选聘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的退休教师担任视导组专家,对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2010年视导组工作以跟踪青年教师听课、检查实验教学和毕业论文为主,对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逐个进行帮扶和指导,取得了明显效果。
4.学生评教制度。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开展学生评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我校自1998年起,开始进行学生评教工作,每学期考试前组织学生评教。
评教结果反馈给各学院教学负责人和教师本人,对于分数明显靠后(60--70分)的教师,由院领导约谈进行帮助和改进,第二学期视导组重点跟踪指导,努力提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
个别太差的课程停开,安排教师进修。
2010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低于70分的教师分别有5人和11人。
学生参评率达到90%以上。
5.教学文档抽查制度。
2007年教学评估以后,我校把教学文档抽查作为常规工作,每学年对各学院的教学文档进行检查,保障教学文档的规范、有序并用于指导质量控制。
2010-2011学年秋季学期针对13个学院2009年秋季学期和2010年春季学期课程考试的试卷、2010届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教学基本文档进行了检查。
本次检查集中一天的时间,重点检查了109门次的试卷文档,检查了试题质量、卷面质量、试卷评阅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等情况。
抽查了128篇毕业论文(设计),检查了毕业论文(设计)存档材料的规范性;重点检查了34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能力水平、成果质量、评阅与答辩等情况。
发现少数毕业论文选题过大、部分课程考试难度等级差别较小等问题,检查结果反馈到各个学院,问题明显课程约谈任课教师,指导教学质量改进。
6、学生信息员制度。
我校为了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入学开始每个学生班级设立一个学生信息员,并定期更新轮换,实行网络管理。
学生信息员通过网络从第一堂课开始就可以随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教务处及时汇总、解决。
四、积极扩大对外交流
我校重视扩大对外交流,与国内外院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
1.本科教育国际化。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育的国际化工作,目前已与8个国外学校进行的联合培养项目(2+2、3+2等);并与台湾大学、日本佐贺大学和新泻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换生项目,连续十多年与东京农业大学互派学生实习。
由于我校对外合作的加强,这些选派工作不断增多,参加该项目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参加2+2项目报名的学生,首次超过了100人。
2010年我校14名同学赴日本进行为期三周的农事实习,日方派来10位同学于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农事实习。
2.与对口支援学校合作培养学生。
中国农业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办学模式至今已经实践了4年,已经接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92名,有62名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顺利毕业,目前还有31位同学在校学习。
2010年38位内蒙农大、18位塔里木大学的新同学入校学习。
通过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关系、业务水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经过一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学习后,约有50%的联合培养学生能在所在的中国农大本科生班级中成绩排名前50%,其中15%的联合培养生能够排在新班级的前20%。
内蒙农大三届学生的平均读研率达到48.4%.4年的实践表明,“2+2”的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是能够支援西部高等教育、促进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
3.接受教师进修。
2010年春季共接受来我校进修的教师31名,其中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接受进修教师15人,新疆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汉语骨干教师16名,共涉及28个专业的学习、研究。
2010年秋季共接受来我校进修的教师56名,其中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接受进修教师8名,“西部之光”28名,新疆高校职业技术学院汉语骨干教师20名,共涉及40个专业及方向的学习、研究。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
2010年我校承办了“第一届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
来自全国37所高等农林院校的70位教务处长、副处长参加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友谊、沟通了信息、交流了经验、坚定了信心。
教务处负责人参加了北京市学院路共同体理事会年会。
我校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共计接受230多人次前来选课,有20多名我校学生赴外校选课。
五、重视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调研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特别是借助“985工程”的支持,推进我校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我校在2010年在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调研。
1.教学管理干部赴上海、南京高校考察调研。
暑假期间学校教学管理干部一行10人赴上海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