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出问题】声音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使钢尺产生不同的音调,观察产生不同音调时哪些因素不同。
【实验器材】钢尺、桌面。
图1
【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让钢尺三次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如:
8cm,10cm,12cm),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听声音的音调有何区别,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
【实验记录】钢尺伸出桌面边缘的长度长时,钢尺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低。
【实验结论】
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高,发声的音调越高;
振动频率越低,发声的音调越低。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一:
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1.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__音调__高,这是因为女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_快__。
【教师点拨】
音调的高低,指声音的粗细。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低。
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即指音调高,因为女同学声带短而窄,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快。
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二:
【提出问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如图2所示,敲击音叉使之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观察音叉振动的情况。
【实验器材】细线、乒乓球、音叉。
图2
【实验过程】
(1)把系好乒乓球的细线拴在铁架台上;
(2)几次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并将振动的音叉紧靠乒乓球;
(3)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
【交流论证】几次用不同的力敲击时,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实验要点解析】由于人眼不容易观察音叉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实验中借助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来反映音叉振动的幅度,这样更直观,现象更明显。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二:
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2.如图所示,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距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B错误;
距离越远,人感知的声音就越小,故C错误;
通常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故D错误。
故选A。
音色
活动三:
1.播放同样内容的几段录音:
(1)小提琴、钢琴、二胡演的《梁祝》;
(2)不同人物的声音录音。
2.引导学生:
音色是声音中十分重要的特性。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反思小结】我们能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主要判断依据就是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三:
音色
3.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音色__来判断的;
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响度_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手机时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主要是改变声音的响度(即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故改变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跟人距发声体远近也有关系。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的内容。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小明使用天平的几点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A.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可不在零刻度处
C.用手直接加减砝码
D.所测物体质量可以超过天平最大测量值
2.对密度公式p=m/V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就大
B.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就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
4.在2018年1月31日晚,受到世人瞩目的“超级月亮”、“红月亮”、“蓝月亮”组团在天空中亮相.小虎用如图所示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短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像更靠近眼睛
D.物镜越大,成像越清晰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
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太阳光是白色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6.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8.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声音既能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下列有关声音的利用上,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能源部门,用超声波勘察地下资源
B.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器
C.医疗上,用B超对病人进行诊断
D.军事上,用声纳探测敌方的情报
10.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
二、填空题
11.一个人的身高是1.76×
109_____
(填合适的单位),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______g/cm3。
12.如图甲所示,反射角为________,如乙图为某光学仪器的原理图,物体经过它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则此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显微镜”或“望远镜”).
1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传播的;
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14.冰箱冷冻室里的食品如果不用塑料袋包装就会变干,这是__________现象,冷冻室内四周会有霜形成,这是_______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小关,上学去啦!
”。
正在看书的小关听到声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超在叫他,小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他们背着书包走在路上时,以小关背的书包为参照物,小关是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6.诗句: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计算题
17.小明用天平、玻璃瓶,水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ρ水=1.0×
103kg/m3)问:
(1)玻璃瓶的容积有多大?
(2)酱油的密度多大?
18.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远?
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四、实验题
19.小明随意选取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2)用天平称量石子的质量,天平再次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质量为_____g。
(3)利用量筒和水测量石子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得出石子的密度是_____kg/m3。
20.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__________。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填“倒立放大”或“倒立缩小”或“正立放大”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移动。
(5)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成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视网膜。
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
(1)回忆我们平时照镜子的情景,猜一猜,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有什么关系?
这说明在提出猜想时,不是随意乱猜,而是要_____。
(2)要验证像与物大小是否相等,我们必须用到的器材是_____、_____。
(3)我们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是_____(虚/实)像。
2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某同学组装的仪器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
(2)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当看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选填“变大”、“变小”),到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这就表明水沸腾了;
此时,酒精灯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____(选填“不断升高”或“保持不变”)。
(3)某小组把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3.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
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_(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24.如图,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cm,测得时向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实验操作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B
11.nm1.29×
10−3
12.60°
望远镜
13.直线漫
14.升华凝华
15.音色静止
16.船大地
17.
(1)22cm3;
(2)1.2g/cm3.
18.714m
19.左38.42.56×
103
20.焦距同一高度倒立缩小照相机上靠近
21.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两个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虚
22.碰到杯底96变大保持不变水量过多、水的初温较低、酒精灯火焰较小等
23.响度真空不能传声液体可以传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4.025小同一位置时间
1.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
请估算一个中学生血液的质量约为()
A.4kgB.40kgC.400gD.4N
2.小明想用量筒一次准确获得密度为0.8g/cm3的酒精100g,可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最好是
A.100ml,5mlB.100ml,10ml
C.150ml,5mlD.150ml,10ml
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4.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哪个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
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B.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
C.
桥在水中的倒影D.
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
6.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透过树丛的光
B.
海市蜃楼
手影
D.
水中倒影
7.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如下图中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B.
D.
8.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
A.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9.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
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C.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0.如图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A.手挡住了声音,锣声无法传播
B.锣面停止振动
C.声音被手传走,空气中无声波
D.锣面振动变小
1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线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填“倒立、缩小的实像”或“正立、缩小的虚像”)。
12.把一个铁球全部浸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8g酒精,则铁球的体积是_____cm3,若将该铁球全部浸入盛满水的烧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为_____cm3,溢出水的质量_____8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ρ酒精=0.8×
l03kg/m3;
ρ水=1.0×
l03kg/m3)
13.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变了一个小魔术:
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种现象是由于_____造成的,人眼看到的硬币比真实的硬币位置要_____(选填“高”或“低”)
14.冬季,菜农储菜时,常在窖里放几桶水,这利用水凝固时会________,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利用了________。
15.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
如图是工人师傅用一把螺丝刀探听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的做法,该现象说明_____可以传声;
通过听到的声音可以判断电动机内部运转是否正常,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填“能量”或“信息”)。
1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同一辆玩具小车两次不同运动的频闪照片,频闪灯的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中数字的单位为cm。
根据照片记录的小车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乙图中小车做_____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乙图中小车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3)物体的运动情况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丙中能反映甲图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选填“A”或“B”)
17.一只容积为450mL某品牌矿泉水空瓶,如图所示,将其装满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等全部凝固时,发现矿泉水瓶胀得鼓鼓得,变粗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450mL水的质量是多少?
(2)450mL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为多少?
(ρ冰=0.9×
103kg/m3)
(3)分析矿泉水瓶变粗的原因。
18.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如图)的建设解决了中山西路的交通拥堵问题。
海上大桥全长
,一辆小轿车通过主桥及其前后共
的直道时,行驶速度是
,通过桥上弯道等剩余的路程用时
。
试求:
(1)小轿车通过主桥及前后的
路程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小轿车在桥上弯道等其他路程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3)小轿车通过全桥的平均速度米/秒?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19.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_____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
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0.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
(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
(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_;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
(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________.
21.小英利用激光笔、平面镜和纸板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纸板ABCD是用两块纸板ADON和BCON连接起来的。
她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纸板ABCD展开成一个平面。
(1)把纸板ABCD倾斜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______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2)把纸板ABCD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如图乙所示,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平面镜,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BCD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ABCD上_____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3)把纸板BCON向后折,纸板上的直线ON仍垂直于平面镜,如图丙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DON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BCON上_____看到反射光(选填“能”或“不能”)。
由上述实验验证:
反射光线在_____的平面内。
22.如图是用常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物体的温度示数,它们分别是:
甲:
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
2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声现象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不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②轻敲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③用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现象。
(1)由①②对比可以说明:
物体的_________产生声音。
(2)由②③对比可以说明:
声音的_________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24.(题文)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2)物块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并推测:
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cm
11.
12.10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