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769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4.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正畸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口腔正畸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口腔正畸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口腔正畸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口腔正畸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正畸学.ppt

《口腔正畸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ppt(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正畸学.ppt

第四章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张晨第一节第一节检查方法和内容检查方法和内容v一、病史采集v二、一般检查v三、特殊检查一、病史采集v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家族史、v个人史:

第一部分:

出生前第二部分出生后的发育情况:

婴幼儿时期发育情况、喂养方式、乳牙萌出情况、不良习惯、乳牙列状况第三部分全身疾病二、一般检查v口内检查v口外检查v全身情况v一般X线检查口内检查v牙齿v牙弓v颌部软硬组织1.牙齿v

(1)牙合的发育阶段:

乳牙期、替牙期、恒牙期v

(2)牙齿错位情况及彼此关系:

拥挤度、锁合v(3)牙齿的数目、形态、大小有无异常v(4)乳牙、恒牙萌出及替换有无异常v(5)龋齿、牙周病及口腔卫生情况牙拥挤度v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的长度之差I度拥挤:

相差24mm度拥挤:

相差48mm度拥挤:

相差8mm以上牙弓v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v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v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v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

(1)上下牙弓近远中关系v1)磨牙关系:

中性合、近中合、远中合2)上下前牙覆盖关系上下前牙间的覆盖关系(overjet)I度深覆盖覆盖为35mmII度深覆盖覆盖为58mmIII度深覆盖覆盖为8mm以上

(2)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v上下牙弓宽度是否协调(3)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u深覆合:

深覆合:

I度深覆合: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12者II度深覆合: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23者III度深覆合:

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u开合:

开合:

I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度开合: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之间度开合;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4)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是否与面部中线一致。

3、颌部软硬组织v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v唇舌系带情况v舌及口腔粘膜情况v咀嚼、发音及吞咽有无异常

(二)口外检查v1.面部外形v

(1)面部发育是否正常v

(2)侧面观:

有无前突、后缩v(3)面部上、中、下是否协调v2.唇的形态及功能情况:

有无短缩、翻卷、开唇露齿等v3.颞下颌关节情况:

有无压疼、弹响及运动异常(三)全身情况v1.发育情况v2.全身疾病(四)一般X线检查v1.牙片v2.咬合片v3.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4.全颌曲面断层片5.手腕部X线片三、特殊检查v

(一)模型分析v模型分析(modelanalysis)是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制订治疗计划中的个重要步骤v矫治前、中、后必须所制取的能记录患者牙合情况的模型,称之为记存模型。

1、记存模型的用途作为研究分析错合的重要手段。

帮助确定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作对照观察和用治疗前后的模型可进行疗效评估1.记存模型的制作与要求n要求记存模型准确、清晰,要包括牙、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唇系带等部分。

2.模型的测量分析v模型的测量分析牙冠宽度(toothwidth)的测量牙弓弧形长度(archlength)的测量牙弓拥挤程度分析(spaceanalysis)合曲线的曲度(CurveofSpee)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archsymmetry)牙弓长度及宽度的测量牙槽弓(alveolarbone)的长度及宽度基骨弓(basalbone)的长度及宽度腭穹高度(palataldepth)的测量牙冠宽度的测量u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requiredspace)牙冠宽度的测量混合牙列期x=y*x/yuX为恒牙宽度,X为X线牙片上恒牙宽度;Y为模型上乳磨牙的宽度,Y为X线牙片上乳磨牙宽度。

(2)牙弓弧形长度的测量从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沿前磨牙颊尖前磨牙颊尖、尖牙牙尖牙牙尖尖经过正常排列的切牙切牙切缘切缘到对侧第一磨牙近对侧第一磨牙近中接触点中接触点,为牙弓现有弧形长度或可用间隙(3)牙弓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弧形长度之差或可用间隙与必需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牙弓的拥挤度。

后牙段可用间隙增量预测:

每年每侧1.5mm(女性14岁,男性16岁)(4)合曲线的曲度v直尺放在下切牙的切缘下切牙的切缘最后一个磨牙的牙尖最后一个磨牙的牙尖,spee曲线的最低点至直尺的距离v(右侧深度+左侧深度)/2+0.5mm=改正合曲线所需间隙(5)牙弓长度、宽度的测量长度牙弓总长度牙弓前段、牙弓中段、牙弓后段尖牙连线尖牙连线第一磨牙近中连线第一磨牙近中连线(5)牙弓长度、宽度的测量宽度两侧尖牙牙尖第一前磨牙中间窝第一磨牙中间窝(6)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腭中缝(7)牙槽弓长度及宽度的测量上1唇侧牙槽弓最凸点上6的远中第一前磨牙牙槽骨的最凸点(8)基骨弓的长度及宽度(9)腭穹高度的测量4、Bolton指数分析指数分析全牙比全牙比Bolton指数分析指数分析前牙比前牙比5、Moyers预测分析法预测分析法v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6、诊断性牙排列试验

(二)X线头影测量分析v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作用

(1)研究颅面生长发育

(2)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分析(3)确定错合畸形的设计,确定矫治后牙齿及颌骨能达到的理想位置,从而制定出正确可行的矫治方案。

(4)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面形态结构变化。

亦可作为评价矫治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矫治后稳定性的手段。

(5)外科正畸的诊断和设计3.头影图的描绘4.常用X线头影测量的标志点及平面v头影测量标志点v头影测量平面1)颅部标志点v蝶鞍点(S):

蝶鞍影像中心v鼻根点(N):

鼻额缝的最前点v耳点(P):

外耳道之最上点。

有用解剖耳点或机械耳点v颅底点(Ba):

枕骨大孔前缘之中点vBolton点:

枕骨髁突后切迹的最凹点2)上颌标志点v眶点(O):

眶下缘之最低点v翼上颌裂点(Ptm):

翼上颌裂轮廓之最下点v前鼻棘(ANS):

前鼻棘之尖v后鼻棘(PNS):

硬腭后部骨棘之尖v上齿槽座点(A):

前鼻棘与上齿槽缘点间之骨部最凹点v上齿槽缘点(Spr):

上齿槽之最前下点v上中切牙点(UI):

上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3)下颌标志点v髁顶点(Co):

髁突的最上点v关节点(Ar):

颅底下缘与下颌髁突颈后缘之交点v下颌角点(Go):

下颌角的后下点v下齿槽座点(B):

下齿槽突缘点与颏前点间之骨部最凹点v下齿槽缘点(Id):

下中切牙切缘之最前点v颏前点(Po):

颏部之最突点v颏下点(Me):

颏部之最下点v颏顶点(Gn):

颏前点与颏下点之中点vD点:

下颌体骨性联合部之中心点4)常用软组织侧面标志点

(2)头影测量平面基准平面前颅底平面(SN,SNplane):

由蝶鞍点与鼻根点连线组成眼耳平面(FH,Frankforthorizontalplane)Bolton平面:

Bolton点与鼻根点连线,用作重叠头影图的基准平面测量平面v腭平面(ANS-PNS,palatalplane):

后鼻棘与前鼻棘的连线v全颅底平面(BaN):

颅底点与鼻根点的连线v合平面(OP,occlusalplane):

一种是以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的中点连线;另一种是自然的或功能合平面v下颌平面(MP,mandibularplane)通过颏下点与下颌角下缘相切的线下颌下缘切线下颌角点、下颌颏顶点连线v下颌支平面(RP,ramalplane):

下颌升支及髁突后缘的切线v面平面(N-Po,facialplane):

由鼻根点与颏前点之连线组成vY轴角(Yaxis):

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5.常用硬组织测量项目v

(1)上下颌骨常用测量项目SNA角(82.84)SNB角(80.13.9)ANB角(2.73.7)NP-FH(85.43.7)面平面眼耳平面角Y轴角(SGnFH):

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之下前角NA-PA(颌凸角):

此角反映上颌部分相对于整个侧面的关系。

PA线在NA前方时为正值,反之为负值,此角越大,上颌的相对突度越大,反之后缩。

MP-FH(下颌平面角):

由下颌平面与眼耳平面连线构成,反映下颌体的陡度及面部高度

(2)牙、牙合与骨骼间关系的测量项目1SN角:

上中切牙长轴与Snpingmian相交的下内角,反映上切牙对前颅底的相对斜度,此角过大表示上中切牙唇倾,反之为舌倾1MP角:

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反映下中切牙对于下颌平面的倾斜度上下中切牙角:

此角越小,突度越大(3)面部高度的测量项目全面高(NMe):

从鼻根点至颏下点的距离上面高(NANS):

从鼻根点至前鼻棘点的距离下面高(ANS-Me):

从前鼻棘至颏下点的距离上面高与全面高之比:

N-ANS/N-Me100下面高与全面高之比:

Ars-Me/N-Me100(三)面合照相v1.拍摄器材v2.拍摄方法2.拍摄方法v

(1)面像

(2)口内像(3)定位像第二节诊断与治疗计划v诊断v矫治计划二、矫治计划v矫治时机v矫治设计的依据及内容v1、矫治设计的依据v2、矫治设计应考虑的内容

(1)正畸治疗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2)区别矫治适应证与非适应证v3、健康状况与矫治v4、矫治计划的具体内容区别矫治适应证与非适应证v乳牙期(3-6岁)前牙反合,下颌前突后牙反合严重深覆合,远中合凡妨碍颌、面正常发育及正常功能的不良习惯所造成的开合、下颌前突等错合畸形。

替牙期(712岁):

前牙反合。

后牙锁合、反合。

第一恒磨牙严重错位。

个别牙严重错位(包括因多生牙而引起的)。

上下牙弓间关系错乱。

上中切牙间隙在单尖牙已萌出而不能关闭者恒牙期(1218岁):

第二恒磨牙于12岁左右若萌出为矫治的最好时期。

因第二恒磨牙萌出后,牙弓及面部宽度不再增加或增加甚微;合的发育基本上已达最后阶段;第三磨牙萌出时,牙弓长度只能稍有增加,面部可能稍有改变。

因此这期的诊断比较明确而肯定,可以积极进行治疗健康状况与矫治v全身和口腔局部的健康状况矫治计划的具体内容v矫治目标v矫治器的选择v所需间隙及获得间隙的方法v矫治阶段v保持及保持方法第三节病历记录v一般项目v主诉v现病史v既往史v家族史v检查v诊断v矫治计划v复诊记录病历记录v患者XX,女性,20岁,前牙反合伴上下牙列拥挤v主诉牙列不齐v病史喂养方式母乳喂养至6个月。

出生后发育第一颗牙齿萌出:

第8个月乳牙没有反合,乳牙龋齿,乳恒牙替换障碍。

不良习惯否认疾病4岁时因先天性房间隔缺损而手术。

易感冒,常用抗生素v错合病因遗传(母亲牙列拥挤)乳恒牙替换障碍v一般检查口外检查v头颅形状:

未见异常v面型:

长园v唇:

息止合位能闭合v侧貌:

面中1/3凹陷v口腔检查v牙列全景片18,28,38,48牙胚存在v牙齿检查第一磨牙中性合,尖牙中性略偏近中,12腭向位,11,12,22反合,13,23扭转,下颌3到3拥挤,上牙中线右偏,下牙中线左偏。

v系带附丽上下牙弓系带附丽均薄弱v牙龈未见炎症面部、口腔正侧面照x线头影摄片x线头影测量结果v上下颌骨v常用角度治疗前正常值治疗后vSNA7782.878vSNB8280.180vANB-52.7-2vNP-FH9085.489vY轴角5966.361vNA-PA-96.0-8vMP-FH2431.125上下前牙常用测量项目治疗前正常值治疗后U1-SN111105.7104.5L1-MP8692.676.5U1-NA3522.829.5U1-NA95.17L!

-NB1930.39L1-NB76.71.5U1-L1122.5125.4142面部高度常用测量项目治疗前正常值治疗后N-Me125119.7130N-ANS5653.857ANS-Me6965.873N-ANS/N-Me10044.84543.8ANS-Me/N-Me10055.255156.2v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颅面骨v矢状:

突颌v垂直:

面下1/3距偏大上颌v基骨:

后缩v前牙倾斜角偏大v有效长度略小下颌:

v颏部:

前突v下前牙代偿性舌倾唇侧貌:

v鼻唇角偏小v上下唇可闭合v模型分析牙冠宽度U66102.8mmL6695.5mmU3349.5mmL3341.1mm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