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76918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版福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

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

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

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

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

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

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

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

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

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

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

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

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

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7.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8.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9.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

及长,博学,早知名。

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

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

大业初,西域诸番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

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

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

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②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

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

帝称矩至诚,曰:

“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

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

”矩后从幸江都。

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

“太原有变,京畿不静,遥为处分,恐失事机。

唯銮舆早还,方可平定。

”矩见天下将乱,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虽至胥吏,皆得其欢心。

是时,帝既昏侈逾甚,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

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

裴矩传》)

臣光曰:

“古人有言:

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

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③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资治通鉴·

唐纪八》)

【注】①款:

至,到。

②鱼龙曼延、角觝:

均为古代杂戏名。

③表:

测量日影以计时的标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

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

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

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

致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为伯父让之所鞠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咸私哂其矫饰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D.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是(  )

A.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

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

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

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

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

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则景随”,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第II卷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

”(《论语·

雍也》)

(2)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乡土情结

柯 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

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

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

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

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

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

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

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

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

”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

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

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

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

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

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韧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

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

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

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

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

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

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

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19.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不超过28个字)

20.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

请概括说明。

21.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2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

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

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入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六、(12分)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2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2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4分)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25.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

(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

“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

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全国卷)

参考答案

1、(3分)B

2、(3分)A

3、(3分)C

4、(3分)D

5、(3分)A

6、(3分)B

7.A 

8.C 

9.D 

10.B

11.C 

12.C 

13.B 

14.C 

15.B

16.(5分)

(1)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2)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会变为奸伪;

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就会变为忠诚。

17.(6分)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18.(4分)

(1)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19.①父母亲族的爱;

②家乡的山水草木;

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④邻里乡情。

20.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去闯世界。

②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生活被打发出门。

21.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内涵。

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22.AC

23.(2分)④②①③⑤

24.(4分)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做遗传。

(或:

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25.(6分)略

评分标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感情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

等级

10分

深刻(10-9)

丰富(8-7)

有文采(6-4)

有创意(3-0)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材料丰富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结构新巧

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题目扣分:

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4.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三、作文评分具体操作六点规定

(一)评分的基本原则

1.评判一篇作文的等级,尤其是基础等级分的类别,要以题意、内容、结构、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综合考虑,不能只抓一点而不及其余。

2.每篇作文的“基础等级分”与“发展等级分”之间,基础等级中的“内容分”与“表达分”之间,通常具有一致性。

但也不可简单地、机械地对等硬靠。

凡“内容分”和“表达分”不在同一等级内,两者的级差不要超过两个等级(如内容为一等,表达不应低于第三等;

反之,亦然)。

3.实行“双评制”,一篇作文须由二人独立评分;

对同一篇作文的评分,两人差距过大而又难以统一的,交由阅卷组组长或质检组评定。

(二)关于对“题意”的理解

1.凡是在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范围内,或谈情感与认知的关系(认识事物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或谈情感与行为的关系(处理问题受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其中的关系,可正可反,甚至与所供寓言的寓意不一致,只要立意正确,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切合题意或符合题意。

“切合”与“符合”的区别,在于论述的深度和广度。

对“感情”的理解,不必局限于寓言中的那种“亲情”。

2.文章只要与“感情”或“认知”两者中的某一方面有一定联系,而未论及两者的关系,可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3.与所供寓言、所定话题、所设问题丝毫没有关系,另立话题,视为“偏离题意”。

4.题意不是判定基础等级分的惟一标准。

切合题意的作文,不一定就是内容上的一类文,还应考虑中心是否突出、感情是否真挚等因素。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