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7121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综Word文档格式.docx

C.②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14时进出城的车流量相等

6.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

好利用()

A.地理信息系统C.卫星导航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

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环保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F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于当地时间2011年3月26日晚8点30分从斐济和新西兰率先拉开帷幕,全球共134个国家和地区以熄灯接力传递着为保护地球而开展的环保行动。

结合下表完成7~8题。

新西兰惠灵顿时间与北京时间24小时时差对照袁

北京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惠灵顿时间

7.“地球一小时”活动开始时,赤道上位于东半球和昼半球且处于新一天范围的是

A.0°

向东到142.5°

EB.0°

向东到160°

E

C.20°

W向东到142.5°

ED.142.5°

E向东到180°

8.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和新西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一小时”活动是针对世界能源供应紧张而进行的

B.“地球一小时”活动从新西兰开始是因为新西兰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C.新西兰受南部海域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D.新西兰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9.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1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

“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1.1872年《申报》报道:

“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喧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奠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道德礼教受到冲击②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③女子逐渐融入都市新生活④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右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

照片摄于

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

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

若给该

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

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

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13.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14.“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

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这段话称颂的“设计”应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的1787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5.1879年,某项科技新成果发明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随之狂跌。

引起股票狂跌的科技新成果应是下图中的()

16.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

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

“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了全球化D.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17.用陪驾交换电脑维修,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技能互换”中,成为“技客一族”。

下列关于“技能互换”说法正确的是()

①“技能互换”属于商品流通②互换中的“技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③“技能互换”要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④从消费目的看,“技能互换”属于劳务消费

A.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8.2010年最让我们老百姓纠结的一个词就是“物价”。

新名词一“涨时代”成为了2010年十大热词之一。

物价上涨必然带来的影响是()

①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②消费者购买力削弱

③等量货币交换到的商品数量减少④同一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量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9.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

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含义。

下列做法中能体现包容性增长的是()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凋发展

②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实现所有国家和地区平均分享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④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日本“3.1l”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以及核泄漏问题备受关注。

据此回答20—21题。

20.日本“3.1l”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政府不仅积极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救灾物资,还派遣了救援队赴日开展抢险救援。

这说明()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就是合作B.我国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

C.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D.与邻为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1.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具有诸多优点为世界所公认,然而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核电站出现核泄漏,出现核辐射扩散,危及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和生命健康。

由此引起世界对核能和核电站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2011年2月l5日利比亚发生骚乱。

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安全有序展开撤离我国在利比亚人员的行动。

据此回答22-23题。

22.政协委员田青说:

“这次利比亚撤侨,短期内撤回几万人,救回的都是最普通的平民,这是国家形象。

这不只是国力强大的原因,而是真正做到了“民为贵”我认为,这应该是感动世界的中国国家形象。

”这种说法的政治生活依据有()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3.“人在海外,身处逆境时,对‘祖国’二字的感受愈发深刻,愈发亲切。

”归侨杨学良感叹说。

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人的意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D.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24.漫画《西门庆故里之争》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市场越繁荣越需要加以管理和引导

③发展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④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她承载着悠悠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月色的朦胧与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更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

这说明神话故事()

①源自于人的意识的能动性②揭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④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第Ⅱ卷(必做110分十选做30分,共140分)

1.第Ⅱ卷共12道题。

其中26-29题为必做部分,30-37题为选做部分。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考生在选做部分的试题中须从地理、历史、思想政治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必做部分】

26.(25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已形成从沿海到内陆全面开放的格局。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喀什是中国的西大门,它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迭982公里,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优势。

材料三炼铝工业是乙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该省曾是中国最早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而其后在历史的变迁中,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区域。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设,该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等历史性机遇,努力构建“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综合交通体系,终于释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材料四甲地所在省份2008年部分资料统计表

能源消费构成比重(%)

三大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比重(%)

原煤

47.8

第一产业

17.8

轻工业

8.4

原油

23.9

知二产业

46.8

重工业

91.6

天然气

24.4

第三产业

35.4

水、风电

4.2

(1)结合材料一,说出乙地区地形地势特点。

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河流的突出特征有哪些?

(6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出喀什与其他五个经济特区相比,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甲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出乙省区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7分)

(4)据材料四说明,甲地所在省份为降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7.(25分)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时率先喊出来的。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中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把兴中会的纲领概括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舍众政府。

——金冲及《辛亥革命:

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振兴中华”是个人价值与民族利益相结合的产物。

试述这一口号出现的时代背景。

(3分)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材料二中的口号出现于哪一重大运动中?

(2分)简述这一运动对民主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自豪而又自信的经典口号。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历史论断。

按要求完成下表。

史实

政治

经济

外交

材料四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4)据材料四,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4分)并分析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4分)

(5)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

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

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

你同意哪种观点?

并说明理由。

28.(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信息速递:

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

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强大,形成了多元化的民富路径。

有人因此认为:

民富是生产出来的。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分)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民富是生产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认识。

(2)运用《哲学与生活》知识分别说明三大转型目标蕴含的主要哲学道理。

材料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3)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5分)

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时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29.(35分)2010年10月31日,中国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发布了旨在推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宣言》。

《上海宣言》表达了全球公众对和谐美好城市生活的共同愿景。

材料一世界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分析回答

(1)~

(2)题。

(1)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何处可以称得上“地王”?

理由是什么?

(2)丁处铁路、公路交会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现已修建了立交桥,但仍然拥堵。

据图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份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3)材料二显示出英国城市化进程自然推进,逐步加速。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三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

资本主义国家的大量商品迅速涌入济南,济南的城市经济结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进行调整,以利通商。

山东巡抚周馥为响应清廷“新政”,会同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秦请朝廷开没济南商埠,得到准许。

1905年11月12日,济南政界、商界举行了开埠典礼。

(4)据材料三,概括促成济南开埠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全国1990年和2000年城市化水平、地域差异分析表

(5)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分)并简析其主要历史原因。

材料五城市扩建与文化保护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现代建筑,没有文化底蕴,那一定是没有竞争力的。

事实上,在城市的扩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往往发生冲突。

有人认为:

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

也有人认为:

文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

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

(6)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材料六城市品质与特色危机

济南的泉水资源独步天下,该市正在努力整合和深度挖掘泉水资源,已经形成了“观泉、赏泉、游泉、品泉、听泉、亲泉、泡泉、念泉”的系列化泉水文化。

“天下泉城”这一独具特色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正在全方位的提升。

因此,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大、快、高、全”,丢失自身特色;

而应创出城市特色,敢于标新立异。

(7)从“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角度,分析“创出城市特色,敢于标新立异”的观点。

【选做部分】

30.(10分)

【地理一旅游地理】

“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居,儒商摇篮,佛教圣地”恰当地形容了某沿海城市的旅游资源特色,读该城市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湖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美誉,但其旅游创收远不及西湖,试分析主要原因。

(2)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强市目标的提出,该市拟对湖泊加大开发力度,市民反响强烈,产生了赞成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要说明理由。

(3)请为该市设计一条“红色”“绿色”和“古色”相得益彰的旅游线路。

(至少写出三处景点)(2分)

31.(10分)

【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判断图中A地和B地受海啸威胁较小的是_地,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8分)

(2)图中A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类型还有等。

32.(10分)

【地理一环境保护】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实线单位是米,虚线表示某时段大气中SO2的当量浓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主要消费的能源可能是;

图中①、②、③三地中,最有可能为城市的是,原因是。

(2)图示区域内最有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是,①②两地中,该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_,理由是。

(3)当地为了根治上述大气环境问题,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工程措施?

33.(10分)

【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扬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

“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

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

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

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2)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

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

(1分)为什么?

(2分)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有何关系?

(1分)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中的史料价值。

34.(10分)

【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初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筹设,其《发起旨趣书》中说:

政治革命,丕(大)焕新猷(计划),自必首重民生,为更始之要叉;

尤必首重工业,为经(治理)国之宏图……夸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形容众人归向)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

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1912年2月28日《民声日报》

材料二各种教科书,务舍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舍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