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970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doc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发布人:

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

2010-08-1514:

08  共33人浏览[大][中][小]

  第1节:

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

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

(识记)

  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

"Everylong-establishedracehasnecessarilyitspeculiarfitnessfortheconditionsunderwhichithaslived,owingtothesureoperationofDarwin’slawofnaturalselection."(1869)

  要点:

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识记)

  JamesMckeen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

“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

”“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

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识记)

  Alfred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

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

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

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教程第217-219页)

  知识点:

心理测验的定义

  要点:

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识记)

  参考概念: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郑日昌等,《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P6)

  要点:

三个基本的要素(领会)

  1.行为样本:

是指有代表性的样本,或者说根据某些条件所取得的标准样本。

  2.标准化:

是指测验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验分数解释程序的一致性。

  3.难度的客观测量:

现代心理测验编制的一个普遍原则。

  知识点:

心理测验的性质(领会)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教程第219-220页)

      心理测验分类简表

分类方式

按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人格测验

按材料的性质分类

文字测验

操作测验

 

按材料的严谨度分类

客观测验

投射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

团体测验

 

第四单元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教程第220-221页)

  要点:

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

(领会)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五单元分数的解释与交流(教程第221-223页)

  知识点:

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领会)

  1、分数与他的遗传特征、测验前的学习与经验以及测验情境的关系。

  2、了解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

  3、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比较。

  知识点:

如何向当事人报告分数(领会)

  1、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

  2、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3、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

  4、要使当事人认识到分数只是一个“最好”的估计。

  5、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6、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

  7、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第六单元心理测验与心理咨询(教程第223页)

  要点:

三种测验在心理门诊中的使用(领会)

  智力测验:

可在求助者有特殊要求时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应用;

  人格测验:

有助于治疗者对求助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于对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

  心理评定量表:

用于检查求助者某方面心理障碍的存在与否或其程度如何。

  第2节:

智力测验

  第一单元智商及其计算方法(教程第224-225页)

  知识点:

智商的提出

  心理年龄(mentalage,MA),比内是第一个年龄量表的创始人。

他认为,智力随着年龄而系统地增长,每一年龄的智力,可用该年龄大部分儿童能够完成的智力作业测题来表示。

  (《心理学百科全书》中卷浙江教育出版社P1723)

  知识点:

智商的计算办法

  要点:

比率智商(识记、应用)

  1.概念:

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值。

  2.计算方法:

  IQ(智商)=MA(心理年龄)/CA(实足年龄)×100

  3.评价:

  

(1)优点:

可使不同年龄者的智力水平相互比较,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聪明程度。

  

(2)缺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年龄并不与年俱增,导致得出的智力商数下降。

  要点:

离差智商(识记、应用)

  1.概念:

韦克斯勒(D.Wechsler)在编制智力测验时,提出了此概念。

离差智商是采用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者偏离他本人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量数,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

  2.计算方法:

IQ=100+15(X-M)/S

  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第二单元智力测验工具(教程第225-229页)

  知识点:

个别智力测验工具

  要点:

比内量表(领会)

  1.比内-西蒙量表的发展

  

(1)1905年的量表有30个由易到难排列的项目,以完成的题目数量来确定智力的高低。

  

(2)1908年,比内发表修订后的比内-西蒙量表,使总数达到59个,并把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岁到15岁,每个年龄的儿童中有一半能通过的题目即属于这个年龄组的题目。

  (3)1911年修订版。

这次修订没有重大变化,只是改变了几种年龄水平分组,并扩展到成人组。

  2.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发展

  

(1)1916年斯坦福大学推孟(L.Terman)教授修订了比内量表。

此量表对比内-西蒙量表作了许多修改,增加了近1/3的新题,修改了部分原有题目和部分测题的年龄水平。

并在1916年的量表中,首次引入了智力商数的概念,以IQ作为比较人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2)1937年推孟第一次对斯坦福-比内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由L和M型两个等值量表构成。

  (3)1960年,推蒙和梅里尔再度合作,将1937年量表L型和M型中的最佳项目合并成单一的量表,称L-M型。

此次修订除对样本的代表性较1937年时更广泛外,重大的改革是采用了韦氏量表的离差智商替代比率智商,其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

  (4)1972年,推蒙和梅里尔对斯坦福-比内量表又作了一次修订,测验本身无修订,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定了新的常模,其修订本于1973年出版。

  3.中国比内量表的发展

  

(1)1916年传入我国

  

(2)1924年陆志韦先生在南京发表了他所修订的《中国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这套测验是根据1916年的斯坦福-比内量表修订的,适合于江浙儿童使用。

  (3)1936年又与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使用范围扩大到北方。

第二次修订本对6—14岁儿童被试较为可靠,6岁以下及14岁以上儿童虽能测验,但准确性稍差。

  (4)1979年,吴天敏教授进行了第三次修订,称作《中国比内测验》。

此次修订作了较大修改,增删了部分项目,测题按难度顺序排列,测验对象年龄范围扩大为2—18岁,基本上每岁3个试题,共计51个题目。

在评定成绩的方式上,放弃了比率智商,而采用离差智商的计算方法来求IQ。

  要点:

韦氏智力量表(领会)

  1.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我国的修订本分城市和农村两式,各包括11个分测验,其中言语部分包括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6个分测验,操作部分包括数字符号、图画填充、木块图、图片排列、物体拼凑5个分测验。

每个分测验的项目均从易到难进行排列,完成全部测验的时间大约为75分钟。

  以上11个分测验都有各自的记分方法,每个被试者的各项分测验成绩(粗分)最后可换算成以10为平均数,3为标准差的量表分,再根据各分测验的量表分计算出言语量表分、操作量表分和总量表分,据此按被试者的年龄在相应智商表中查出等值的智商,即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WISC-CR)

  WISC-CR适用于6~16岁的儿童,其形式与成人相似,只是增加了一个迷津测验,并降低了整个测验的难度。

蓝本为WISC-R,城市和农村儿童共用一个版本。

  WISC-CR共有12个分测验,属言语量表的分测验有常识、类同、算术、词汇、理解和背数,其中背数为备用分测验;属操作量表的分测验有填图、图片排列、积木图案、物体拼凑、译码和迷津,其中迷津是备用测验。

备用测验只能在某一同类测验因故失效时使用,以背数替代言语量表中的任一分测验,或以迷津替代操作量表中任一分测验。

通常备用测验的分数不用于计算智商。

  WISC-CR的实施程序是先做一个言语测验,再做一个操作测验,交替进行,以维持儿童的兴趣,避免疲劳和厌倦。

其记分基本上和成人智力测验类似,所不同的是每个分测验的原始分在转化为量表分时,是在儿童自己所属的年龄组内进行的。

  3.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

  本量表以WPPSI为蓝本,但作了很大更改,约2/3的测验项目作了变换。

适用于4岁至6岁半儿童。

仿WAIS-RC分城市和农村两套常模。

  C-WYCSI的项目和测验形式与其他两个韦氏智力量表相似,是WISC-CR向低幼年龄的延伸。

它包括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前者由知识、图片词汇、算术、图片概括和领悟五个分测验组成;后者由动物下蛋、填图、迷津、视觉分析、木块图案和几何图形六个分测验组成,但在计算操作智商和全量表智商时实际上只用五个操作分测验,视觉分析和几何图形任选一个,均可在相应的转换表中查到言语、操作和全量表智商。

  韦克斯勒·戴维(1896—1981)美国心理学家。

1896年1月12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列斯贝第。

6岁随全家移居美国。

1916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

旋即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当时著名心理学家R.伍德沃思的学生。

1917年以其有关实验病理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获硕士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界韦克斯勒应召入伍,参与指导军队大规模智力测验量表的制订计划,并实际从事对军人的测试工作。

他发现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虽然适合于儿童,但不足以预测成人能力、军人素质的优劣。

此即韦克斯勒以后决心编制成人智力测验的缘由。

1919年他被军队派往英国伦敦大学,师从C.E.斯皮尔曼和K.皮尔逊,深受他们有关一般智力概念和相关方法的影响。

1919年8月在英国从军队退役。

192O年得法国巴黎大学奖学金而入该校学习,并在索博尼心理实验室工作。

在此期间,结识了与比纳合作编制比纳一西蒙量表的西蒙和精神病学家让内,还搜集了有关心理电流反应和情绪研究的数据,为其完成博士论文奠定基础。

1922年回美国再进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再次接受伍德沃思的指导。

1925年获博士学位。

他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同时兼任纽约市新创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