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65181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化学中考试题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Ph

2.9~3.3

4.0~4.4

5.1~5.7

7.6~8.0

37.(2020上海中考,37,1分,★☆☆)下列物质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铝B.铁C.铜D.银

38.(2020上海中考,38,1分,★☆☆)玻璃棒不能用于(  )

A.蘸取液体B.引流液体C.捣碎石灰石D.搅拌液体

39.(2020上海中考,39,1分,★☆☆)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

A.干冰H2OB.烧碱NaOH

C.纯碱K2CO3D.熟石灰CaO

40.(2020上海中考,40,1分,★☆☆)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

A.杀菌消毒B.沉降颗粒物

C.吸附有色物质D.凝聚悬浮物

41.(2020上海中考,41,1分,★☆☆)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00g,无需使用的仪器是(  )

A.电子天平B.烧杯C.药匙D.蒸发皿

42.(2020上海中考,42,1分,★☆☆)酸的组成中一定含有(  )

A.金属元素B.氧元素C.原子团D.酸根

43.(2020上海中考,43,1分,★★☆)图示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  )

44.(2020上海中考,44,1分,★☆☆)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均须溶于水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D.有盐生成

45.(2020上海中考,45,1分,★☆☆)关于粗盐提纯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不可以放在烧杯里称量

B.蒸发皿不可以直接加热

C.蒸发时发现有固体开始析出,即停止加热

D.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和蒸发

46.(2020上海中考,46,1分,★★★)在100mL5%的硫酸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有沉淀生成B.溶液最终呈现黄色

C.只发生两个反应D.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

七、填空题(共22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47.(2020上海中考,47,7分,★☆☆)化学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在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75%的酒精常用于医疗消毒。

75%的酒精溶液属于

(1)(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酒精挥发属于

(2)(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84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

NaClO由(3)种不同元素组成,灼烧时火焰呈(4)色。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

ClO2中Cl、O原子个数比为(5),Cl元素的化合价为(6);

1molClO2中约含有(7)个Cl原子。

48.(2020上海中考,48,9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性质实验。

写出仪器甲的名称。

(8)

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9),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10)(选填编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11)(选填编号)。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出后,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再进行如下操作:

a.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

b.瓶口向上放置;

c.在集气瓶口盖好毛玻璃片。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12)(编号排序)。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火焰呈现(13)色;

二氧化硫若大量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后果是(14)。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15),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细沙的作用是(16)。

49.(2020上海中考,49,6分,★★☆)稀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有关稀盐酸的性质实验如下。

若需检验某盐酸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应选用的试剂是(17)。

向放有锌粒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访反应的基本类型是(18)。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1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0)。

镓(Ga)是一种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中,反应物Ga与生成物H2的物质的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

八、简答题(共18分)

50.(2020上海中考,50,6分,★★★)NaCl、CaCl2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水)

NaCl

36.0

36.6

37.1

38.0

39.2

CaCl2

27.6

39.8

41.4

43.2

45.2

由上表可知: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

(1)g/100g水;

60℃时,溶解度相对较大的物质是

(2)。

某NaCl固体中含有CaCl2杂质,分别取样进行实验。

【测定杂质含量】

取10.0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Na2CO3溶液,与CaCl2反应生成NaCl和0.01molCaCO3沉淀,计算样品中CaCl2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3)

【提纯NaCl】

取30g样品,依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差异设计实验并提纯NaCl。

溶液A是NaCl的(4)(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溶液A中CaCl2的质量分数(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B中CaCl2的质量分数。

为达成实验目的,上述三个步骤在试剂用量、实验操作等方面都有综合考虑,请写出其设计意图。

(6)

51.(2020上海中考,51,12分,★★☆)某班级同学分组进行碳的性质实验,并回收实验后的固体制取胆矾。

按右图进行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出现(7)色固体;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8)。

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9)(选填“碳”或“氧化铜”)。

上述实验结束后,回收各小组试管内的固体残渣,并以此为原料(固体A)制取胆矾。

为将其中的铜元素全部转化到硫酸铜中,有关实验设计如下。

回收得到的固体A中可能含有铜、碳、氧化铜。

请根据

中的实验,写出A中可能含有氧化铜的一个原因。

(10)

胆矾的化学式是(11)。

溶液B中溶质主要是硫酸铜。

请将“固体A”转化为“溶液B”所需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2)(在各步骤中须写明所用试剂及进行的操作)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化学部分

答案全解全析

27.答案:

解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

考查内容:

空气的成分及含量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空气的成分及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难度较小。

28.答案:

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

元素符号的书写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书写,难度较小。

29.答案:

矿泉水、糖水、自来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泥水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

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考查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判断,难度较小

关键点解读: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悬浊液是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是不溶于液体的液体和液体混合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30.答案:

元素以单质存在的,属于元素的游离态;

以化合物存在的,属于元素的化合态。

Cl2是单质,其中氯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FeCl3、NH4Cl、HCl是化合物,氯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物质的分类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存在形式,难度较小。

31.答案: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则互为同素异形体。

大理石与石灰石都是混合物,则不互为同素异形体,A错误;

氧气和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B错误;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且都是单质,则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水和双氧水都是氢、氧元素组成,但二者都是化合物,则不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本题考查同素异形体的判断,难度较小。

明确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是解答的关键。

32.答案:

(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K2SO4、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难度较小。

归纳小结: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33.答案:

过氧化氢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无氧气分子;

二氧化锰中含有二氧化锰分子,而无氧气分子;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中含有氧分子;

二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而无氧气分子。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本题考查对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的认识,难度较小。

34.答案: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氧气、水、氯化钾中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

蔗糖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本题考查物质类别的判断,难度较小。

35.答案:

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

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不是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

煤、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是具有良好发现前景的清洁能源。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本题考查化学与能源,难度较小。

36.答案:

苹果汁、西红柿汁、菠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

鸡蛋清的pH大于7,呈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本题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难度较小。

37.答案:

由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则可知选项中金属活动性大小为:

Al>Fe>Cu>Ag。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难度较小。

38.答案:

测溶液pH时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体;

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

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不能用玻璃棒捣碎石灰石。

化学常用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考查常用化学仪器的用途,难度较小。

39.答案: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

熟石灰、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

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

化学用语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名称与俗名,难度较小。

40.答案:

自来水生产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加入明矾凝聚悬浮物,沉降颗粒物;

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本题考查水的净化方法,难度较小。

41.答案: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100g,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用仪器有药匙、电子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等,无需用蒸发皿。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考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过程及所用仪器,难度较小。

42.答案:

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所以酸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酸根。

本题考查酸的定义,难度较小。

43.答案:

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B图中多孔隔板上放的是固体,长颈漏斗内加入的是液体,在制取气体时打开开关,液体从长颈漏斗内流下,当与隔板上放的固体接触后,反应开始,当关闭开关后,由于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试管内气体压强越来越大,把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内,与固体分离开,反应就会停止,所以可以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难度中等。

44.答案: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所以中和反应一定有盐生成。

中和反应

考查中和反应概念的理解,难度较小。

易错警示: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了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45.答案:

粗盐可以放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

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B错误;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C错误;

涉及的分离操作有过滤与蒸发,D正确。

粗盐提纯

本题考查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难度较小。

46.答案:

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当硫酸过量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中和剩余的硫酸生成硫酸钠和水,然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和硫酸钠,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如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较少,只与剩余的硫酸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就不会有沉淀生成;

可能发生三个反应;

溶液最终可能是无色;

溶液中硫酸根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

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本题考查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难度较大。

核心素养:

本题通过稀硫酸与氧化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体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认识到反应物用量与反应次序对产物组成的影响,并应用守恒的思想对多个反应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47.答案:

(1)混合物

(2)物理(3)三(4)黄

(5)1︰2(6)+4(7)6.02×

1023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

NaClO由钠、氯、氧三种元素组成;

因为含有钠离子,根据焰色反应现象可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ClO2中Cl、O原子个数比为1︰2;

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Cl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

2=0,解得x=+4;

1molClO2中约含有1mol氯原子,由阿佛加德罗常数可知,含有6.02×

1023个Cl原子。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学式的意义等基础知识,难度较小。

48.答案:

(8)酒精灯(9)2KClO3

2KCl+3O2↑(10)A(11)C

(12)cab(13)明亮的蓝紫(14)污染空气

(15)3Fe+2O2点燃Fe3O4(16)防止高温物质溅落造成集气瓶炸裂

仪器甲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酒精灯;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为固体加热制气,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为了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导管末端需伸到集气瓶底部,故收集装置选择C;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出后,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后,在水面以下将集气瓶口盖好毛玻璃片,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瓶口向上放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呈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会污染空气;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需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治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反应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题考查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难度中等。

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49.答案:

(17)氯化钡溶液(18)置换反应(19)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0)NaOH+HCl===NaCl+H2O(21)2Ga+6HCl===2GaCl3+3H2↑

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能共存,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白色硫酸钡沉淀,所以检验某盐酸样品中是否含有硫酸,应选用的试剂是氯化钡溶液;

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为置换反应;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显酸性,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Ga与生成物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

3,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Ga与H2的系数之比为2 

3,反应方程式为2Ga+6HCl===2GaCl3+3H2↑。

酸的化学性质

综合考查酸的化学通性,难度中等。

50.答案:

(1)36.0

(2)氯化钙

(3)设样品中氯化钙的物质的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

x0.01mol

=

x=0.01mol

M(CaCl2)=0.01mol×

111g/mol=1.11g

答:

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

(4)不饱和(5)小于

(6)步骤1加入水的量,可使固体全部溶解并保证一定的溶解速度,且不至于因水量太多而导致后续蒸发的时间过长;

步骤2、3蒸发水的量及趁热过滤,是充分利用两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特点,保证去除杂质的同时减少氯化钠的损失。

综合以上因素做出的实验设计,可以较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1)由溶解度表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100g水;

(2)60℃时,溶解度相对较大的物质是CaCl2;

(3)设样品中CaCl2的质量为x

X0.01mol

X=0.01mol

(4)根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100g水,所以将30g样品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A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为不饱和溶液;

(5)溶液A和溶液B中氯化钙质量相等,但溶液B质量小于溶液A,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在溶液中所占百分比,所以溶液A中CaCl2的质量分数小于溶液B中CaCl2的质量分数;

固体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物质的分离

本题综合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结晶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难度较大。

本题通过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在图表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加工,注重考查学生基于证据的推理能力。

51.答案:

(7)红(8)CO2+Ca(OH)2===CaCO3↓+H2O(9)碳

(10)

的实验中氧化铜过量(11)CuSO4·

5H2O

(12)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碳在反应中得氧,表现出还原性,氧化铜在反应中失去氧,表现出氧化性;

A中可能含有氧化铜,是因为

的实验中氧化铜过量,或碳不足;

胆矾是五水硫酸铜的俗称,化学式为CuSO4·

5H2O;

为了将固体A中的铜全部转化为氧化铜,且除去碳,需将固体A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铜和氧气反应转化为氧化铜,再利用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转化为硫酸铜。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本题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综合考查物质的转化与制备,难度中等。

本题对残渣的再利用,特别强调将固体中的铜元素全部转化到硫酸铜中,并据此进行相关实验设计,其中蕴含“绿色化学”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对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