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61282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新高考1 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18讲 考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①上升岩块:

块状山或高地。

②下降岩块:

谷地或低地。

③断层沿线:

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地质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判断方法

从岩层形态上判断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判断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

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

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向斜,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地下水和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3.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问题指向

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

方法及图示

判读事例

看新老关系

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

看岩层弯曲

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地貌为谷地。

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貌为山岭

看相关数据

地点

海拔

(米)

某沉积岩的

埋藏深度(米)

A

450

170

B

520

140

C

160

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

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

4.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断层位移方向

对地貌的影响

举例

以水平方向为主

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

错断原有的地貌;

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美国圣安地列斯断层

以垂直方向为主

相对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

我国华山、庐山、泰山

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我国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2020·

全国文综Ⅲ)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图中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为“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灰岩、页岩、粉砂岩→受到内力挤压→岩层弯曲、断裂错位,产生褶皱、断层→地壳抬升→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在地表形成玄武岩”。

据此①②③④按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是:

④①②③,故选D。

第2题,读图可知,砂砾石层下方是更为古老的沉积岩层,由于曾遭受过内力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在褶皱、断层形成之初,地表也是起伏不平的,图中呈现的平坦状态,说明其形成之后遭受了长期的外力侵蚀,而长期的外力侵蚀说明当时以外力作用为主,内力作用较弱,地壳运动稳定,在稳定的持续侵蚀后,该地地壳下沉,接受稳定的持续沉积才有了上覆的砂砾石层。

故选C。

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

据此回答1~2题。

观测点海拔(m)

440

471

500

526

477

出露岩层

a

b

c

d

1.图中甲处可能是(  )

A.背斜山B.向斜谷

C.背斜谷D.向斜山

2.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  )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中7个观测点的海拔可知,甲处对应的岩层为d。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知,甲处岩层最新,从甲处向两侧,岩层由新到老,甲处应该为向斜;

依据等高线走向可知甲处为山岭(山脊),因此判断甲处为向斜山。

故选D。

第2题,读表格数据可知,乙处对应的岩层为b。

由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乙处为背斜;

由等高线可知乙处地貌为谷地,因此乙处为背斜谷。

天津和平区期末)江西省龙虎山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这里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龙虎山发育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丙—甲—乙—丁D.丁—乙—甲—丙

4.下列关于图中各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处在断层线上,易被侵蚀成谷

B.②处是相对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C.③处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

D.④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龙虎山景区属于发育到老年期的丹霞地貌,为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后形成的侵蚀地貌。

最初应较为平整,为丁时期;

后受内力作用产生断裂,形成断层,为乙时期;

再受到外力侵蚀作用形成峰林,为甲时期;

最后山块离散,呈峰林状,地势高差相对较小,为丙时期。

选D。

第4题,①处在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A正确;

从断层线附近沉积岩的位置可以看出,②处是相对下降的地堑,B错误;

该地位于湿润地区,③处是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山峰,C错误;

④处岩层为岩浆岩,不含有化石,D错误。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

(1)看沉积岩:

正常的沉积岩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

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2)看断层:

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的岩层。

如图1中断层晚于图中所有岩层。

(3)看岩浆岩:

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岩浆岩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Ⅲ岩层和Ⅱ岩层。

(4)看变质岩:

变质岩是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5)看侵蚀面:

若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隆起后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

2.地质构造的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

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老翼新为背斜,中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

若只有破裂而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

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和垂直运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

如图1中左侧岩层Ⅰ的存在。

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四川攀枝花市期中)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地质历史时期,图示区域曾经是(  )

A.高原地形,沉积物深厚

B.由海变陆,海岸线进退频繁

C.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湿润

D.位于大陆中心,泥沙来源丰富

2.图示地区曾经发生过地壳运动,其判断依据是(  )

A.花岗岩侵入地壳的上部

B.上覆沉积物形成较晚

C.各种岩石沉积厚薄不一

D.岩层倾斜、断裂错位

3.图示岩石的形成年代,由老到新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图中③为石灰岩,而石灰岩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C对,D错;

高原地形因地势高,不利于接纳沉积物,A错;

图中岩层信息中不能表明当地海岸线进退频繁,B错。

第2题,花岗岩侵入地壳的上部属于岩浆活动,A错;

上覆岩层形成较晚,指的是岩石形成的年代,B错;

各种岩石沉积厚薄不一,与地形、地势和泥沙来源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一定是地壳运动的结果,C错;

地壳运动会引起岩层的弯曲变形和断裂错位,图中②附近岩层出现不连续、断裂错位的现象,图中沉积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这些证明该地区有地壳运动的发生,选D。

第3题,图中②③④三个沉积岩层中,②位于最下面,应最先形成,岩石最老,从老到新排列顺序是②③④。

图中①岩石为侵入型花岗岩,该侵入岩侵入到②③④岩层中,说明该岩石形成于④岩层之后。

选B。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⑥

B.岩层②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C.形成岩层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

D.⑤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5.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适宜开凿隧道可防水渗漏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从图中看,岩层⑥被断层①切断,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⑥,A错。

从图中的断裂处看,岩层②断裂之后左侧相对上升,右侧相对下降,B错。

岩层④为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岩层③为在岩浆岩周围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变质岩,岩层③④形成的内力作用不同,C对。

⑤处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故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错。

第5题,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适宜开凿隧道可防水渗漏,A对。

b处为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喷出岩,花岗岩为侵入岩,B错。

c处有断层,地质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

由图可知d处岩石为石灰岩,该岩石易渗水,故不适合储水,D错。

福建师大附中质检)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下图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水位多次出现涨落。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  )

A.岩体沉降差异B.流水侵蚀差异

C.物质堆积差异D.火山活动差异

7.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

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

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由材料可知,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

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同一时期岩体沉降差异造成的;

流水侵蚀不会导致湖床较低;

湖盆区域有火山碎屑沉积和湖相沉积,物质堆积也较多;

在盆地中,火山活动对盆地南北部地势差异影响不明显。

第7题,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其原因最可能是地壳运动,断层处受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会冰冻,消失的可能性小;

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万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水位多次出现涨落,但没有消失,故该古湖因蒸发旺盛消失的可能性小;

剖面图中火山和古湖盆一同存在且古湖面积较大,被岩浆掩埋的可能性小。

考古界人士常说:

“汉墓十室九空”。

“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

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

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

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断裂抬升

C.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

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

9.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  )

A.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

C.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D.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

答案 8.B 9.A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A错;

庐山的隆起主要是由于断裂抬升而形成,形成的是断块山,B对;

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C错;

根据图示指向标和受力方向可知,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D错。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时间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但并不是人为保护,A对、C错;

图示区域地质条件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

图中显示背斜顶部已被侵蚀不完整,D错。

考点精练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岩层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

2.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3.2017年10月18日,辽宁阜新万达矿业有限公司发生透水事故,有69人被困井下。

此次发生矿难的地点其地质构造可能与图中的________处类似。

(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1.B 2.D 3.D

解析 第1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甲处岩层最老,而两翼岩层新,故为背斜。

第2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第3题,向斜为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图中丁处符合矿难发生地的地质构造特点。

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其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

下图示意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

据此完成4~6题。

4.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了色彩交互的地层

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5.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

6.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堆积

B.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

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堆积

D.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

答案 4.C 5.D 6.B

解析 第4题,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说明沉积时的地理环境差异大,一般是气候环境交替变化的结果。

第5题,图示甲、丁两处位于背斜顶部,易受外力破坏;

同时丁处垂直节理发育,而甲处上部岩层没有垂直节理发育,故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丁。

第6题,“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说明先有堆积作用;

图示出现了褶皱,说明又受到地壳挤压运动而使岩层弯曲变形;

然后地表受到外力侵蚀作用而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故B正确。

福建漳州模拟)下图是“云贵高原某地地质地形图(岩层①~⑤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7~8题。

7.若该地突降暴雨,则最易受泥石流灾害影响的地点是(  )

8.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因岩浆活动而形成火山

B.乙处岩石由花岗岩变质而成

C.丙处是因岩层顶部受到张力而被侵蚀成的背斜谷

D.丁处地貌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

答案 7.C 8.C

解析 第7题,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条件为:

地质构造破碎;

坡度较陡,山谷地带;

多发生在多雨季节。

读图可知,甲、丁位于山脊处(凸低为高),乙位于山坡上,丙位于山谷中(凸高为低),为集水区。

因此若该地突降暴雨,最易受泥石流灾害影响的地点是丙,故C正确。

第8题,由图示等高线数据和岩层分界线可知丙处是因岩层顶部受到张力而被侵蚀成的背斜谷,故C正确。

若甲处因岩浆活动而形成火山,那么甲处岩石应为喷出岩,但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故A错误。

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故B错误。

流水堆积作用应发生在地势较低的地区或河流出山口处,但丁处为山脊,地势高于周边地区,故D错误。

湖南省长郡中学期末)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中a地所属的地质构造是(  )

A.山岭B.向斜

C.背斜D.地堑

10.图中①②③④处的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11.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  )

A.aB.bC.cD.d

答案 9.C 10.D 11.B

解析 第9题,a地岩层向上弯曲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

第10题,图中主要呈现了沉积岩和岩浆岩两类岩石,沉积岩分层明显,岩浆岩侵入到了沉积岩中且出露于地表,所以岩浆岩形成时间最晚,故选D。

第11题,向斜处易储存地下水,b地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故为向斜构造。

故选B。

构造运动可以使河流发生迁移和变形。

汾河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下图为“紫金山隆起与汾河改道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4题。

12.汾河在改道前的流向是(  )

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

13.紫金山隆起的原因是(  )

A.褶皱上升B.板块挤压

C.断块上升D.火山活动

1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看,汾河改道后可能导致(  )

A.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大B.两岸植被类型大量增加

C.河中鱼类种类大量增加D.河流侵蚀作用增强

答案 12.B 13.C 14.D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及古河道的位置可知,紫金山北侧有河流流经,说明汾河改道前是由北向南流的,紫金山隆起使汾河被迫改道。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紫金山是断层相对上升一侧隆起形成的断块山。

第14题,汾河位于山西省,其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径流量不会因河流改道而明显增大;

植被类型主要受气候影响,河流两岸植被类型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发生大的变化;

河中鱼类种类也不会因河流改道而大量增加;

汾河改道后,河流弯曲程度改变,且其流经的地势发生了变化,河流侵蚀作用可能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