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540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ppt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创伤性骨化性肌炎大头医生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英文名称myositisossificans别名别名myositisossificanstraumatica;创伤性骨化;骨化性血肿;骨外局限性非肿瘤性骨软骨形成;肌性骨病;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局限性异位骨化类别类别肿瘤科/骨肿瘤/恶性骨肿瘤ICD号号M61.1概述概述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是一种以纤维性、软骨或骨性化生为特征的局部反应性病变。

常发生于靠近骨或骨膜的软组织。

骨化性肌炎一词不恰当,因为骨骼肌并不受累也无炎症改变。

故又有很多别称,如骨外局限性非肿瘤性骨软骨形成、肌性骨病、骨化性血肿、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等,近年多称局限性异位骨化。

由于病因不同可分为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此症由外伤引起。

最常受累的是在骨表面有较广泛附着点的肌肉,如肱前肌、股四头肌及股内收肌等。

概述概述骨膜在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青年运动员容易发病,肘部与膝部为好发部位。

可因手法不当而引起。

病因病因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常与严重创伤有关。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肘关节周围是骨化性肌炎(myositisossificans)的好发部位之一,这种异位性骨化,其确切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常与肘部创伤有关。

肘关节损伤发生骨化性肌炎约3%,85%骨化性肌炎的病人来自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病率更高,尤以桡骨小头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发生率为最高。

由于肘部肌肉常常也受到损伤,骨折脱位可使骨膜掀起、撕裂。

肌肉内血肿有可能包含碎裂骨膜或骨片,其释出骨母细胞。

也可能在血肿机化过程中纤维母细胞演变成骨母细胞,形成异位骨化。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但有人认为,由于骨质创伤,促使其周围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转移到肌肉等损伤软组织中,软组织内血管周围的间叶细胞在骨成形蛋白的刺激下演变成骨母细胞、骨细胞,造成异位骨化。

在肘关节损伤后康复期或烧伤后瘢后瘢痕挛缩期,进行强制被动活动和按摩,或利用悬吊重力牵拉以增加肘关节伸屈度;脊髓损伤合并四肢瘫痪及脑外伤昏迷病人昏迷期,给病人做被动活动或因不自主抽搐痉挛,也可以引起肘关节创伤而发病。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然而有些骨化性肌炎局部外伤并不明确,或者十分轻微,因而局部肿块可带来鉴别诊断问题。

病理检查发现,包块与周围软组织或肌肉分界很清楚。

切面呈白色、光泽,中央为软组织,外围骨组织。

成熟的骨化性肌炎包块可分为三层:

外层,大量矿物质沉积形成外壳,最后成为致密板样骨,镜下可以看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行骨的改建;中层,有大量的骨样组织和丰富的成骨细胞,其中有许多纤细的骨松质;内层的核心是能被X线穿透的软组织。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这些软组织早期增生活跃,有未分化的间叶细胞。

这些梭形细胞染色质丰富,有多形性细胞核,有时可见到有丝分裂,但是细胞形态正常。

单凭这些表现,有可能误诊为骨肉瘤。

成熟后,内层增生活跃软组织被脂肪组织代替。

对于无明显外伤史的骨化性肌炎称为假恶性骨化性纤维瘤。

因为从这种良性病损的病理学观察,可见到其中央区增生活跃现象,易与骨肉瘤或皮质旁骨肉瘤混淆,有误做截肢处理的报道。

因此须全面认识其特征,不要做针吸活检,应取整个包块检查,应防误诊。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人先发现肘部软组织肿块,较硬,逐渐增大,伴有疼痛,但夜间不痛。

约8周后包块停止生长,疼痛消失,但影响肘关节活动,甚至强直。

肿块未成熟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新生骨的形成在伤后数周至数月不等,一般伤后36周,X线摄片可见到骨化影。

开始呈云雾状环形钙化,以后逐渐轮廓清楚,中央透亮。

成熟后外周骨化明显致密,其内为骨小梁。

与邻近骨之间常有一透亮分界线。

并发症并发症可合并肘关节强直。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肿块未成熟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X线早期无特殊,34周后关节周围发现云雾状的骨化团,晚期骨化范围缩小,密度增高,界限清楚。

CT及MRI检查对早期病例可显示异常。

核素锝扫描在伤后1周可发现浓集,该项检查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诊断诊断对男性青少年,若有肘关节外伤史,伤后肿胀明显或反复行手法复位,或关节强力被动活动后出现疼痛、肿胀,常伴有低热,X线片见关节周围有云雾状阴影,数月后骨化,关节功能受限,应考虑本病。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需鉴别的有:

1.异位骨化异位骨化往往是局限性的,在离开骨骼和骨膜很远的组织内,凡可以形成病理性钙化的结缔组织,就可以出现异位骨化。

2.进行性骨化性肌炎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纤维组织内有反复的发炎,每次发炎后在肌腱和肌肉纤维间隔内发生骨化。

所有横纹肌均可被波及。

异位骨化和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并非由直接损伤引起,亦非人力所能控制。

治疗治疗以预防为主,包括关节脱位的早期复位,避免强力活动治疗。

一旦形成骨化,应等待其成熟之后才能手术切除,过早切除会导致复发。

用放疗及某些药物如吲哚美辛等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预后预后本病应待其成熟后才行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过早切除会导致复发。

预防预防预防肘关节损伤后骨化性肌炎要注意:

肘部骨折脱位尽早治疗,应不迟于伤后24h;复位必须在良好麻醉下进行,反复多次手法复位,加重损伤,增加发病机会;康复期严禁被动活动粗暴按摩;对肘关节骨折脱位并延迟处理,或反复手法操作有可能发生骨化性肌炎者,可应用放射治疗。

尤其切除骨化块后为预防术后复发更可应用。

术后34天后进行,总量20Gy(2000rad),分10次。

放射治疗抑制间叶细胞演变能力,但放射治疗可促使骨骺早闭,因此骨骺未闭者禁用。

预防预防某些药物,如四磷酸盐、消炎痛等也有预防作用。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by大头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