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50696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知识及能力简答题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级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7.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一级严规塑个性)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8.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社会依据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文化传统;

④人口。

(2)人的依据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

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9.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二级义务要延长职业要综合高等要大众终身要构建)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1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2)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11.简述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级三人一社会)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简述什么是美育。

美育是运用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她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13.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二级个人经验打破界限)

(1)主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

(2)主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3)主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14.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主教学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

15.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

1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作用: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国家管理评价课程的基础。

17.简述课程容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课程容的设计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

(2)课程标准

(3)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18.简述教材设计的一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完整性原则。

(3)适切性原则。

19.简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二级语数体音美一人两自)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1)言语智力。

(2)逻辑—数学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运动智力。

(6)人际智力。

(7)自知智力。

(8)自然智力。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20.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观。

(二级两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1.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二级建促放研)

教师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22.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二级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3.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

(3)评价容综合化。

(4)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

(6)评价主体多元化。

(7)关注发展过程。

24.简述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一级双基+德智体美)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5.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级舰长传教)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6.简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二级)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互转化的在机制。

27.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二级急领老公孕检)

(1)激发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28.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一级背上做导学)

(1)备课——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9.简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

(2)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0.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一级慕容芳气购泰语书)

(1)目的明确。

(2)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

(6)气氛热烈。

(7)板书有序。

(8)态度从容。

31.简述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

(1)容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围和深度,有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发展智能。

(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

(3)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32.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地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4)防止直观的不当和滥用.

33.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小猪动手毒死农民)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

34.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要求。

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深入浅、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35.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一级小联在乡下训练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6.简述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一级依本身依容依目标依学生依媒体)

(1)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灵活选择,综合运用。

(2)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容选择教学方法。

(3)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4)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37.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大养人教主导学集体)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限独立少动手难个别缺灵活)

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

能力和实践能力。

③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④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38.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指导性原则。

39.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二级人才请发誓)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40.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记忆容量逐渐增大,短时记忆的广度接近成人。

(2)记忆的有意性加强。

(3)意义识记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4)抽象记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1.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的方法)(一级几份饭多多结合)

(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2)合理分配时间。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42.简述创造性的培养。

(二级环境+个性+课程)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43.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二级思恋良方)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4.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级借个机缘)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45.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一级材料意义+新旧知识+心向)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②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

(2)建构主义学生观

①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

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3)建构主义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③学习的情境性。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47.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级创情境控水平妥奖惩善归因)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8.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级需要立志自我归因)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49.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心向与定势。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0.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5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级)

皮亚杰将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年龄是0~2岁,在这个阶段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

年龄是2~7岁,此阶段的特征有:

万物有灵论;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没有守恒概念等。

(3)具体运算阶段。

年龄是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思维具有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年龄是11~16岁,此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5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其教育意义。

(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5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2)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4)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情绪多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隐性和持久性。

要点速记:

需要、人类、时间、特点。

54.简述情绪调节的方法。

(1)敏锐觉察情绪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55.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二级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主观)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

56.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1)婴儿期(0~1.5岁):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

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7岁):

主动感对疚感。

(4)学龄期(6~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5)青年期(12~18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18~30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7)成年中期(30~6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

(8)成年晚期(60岁以后):

完善感对绝望。

57.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七、中学德育

58.简述品德的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亦称道德观念。

道德认知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心体验。

它与道德认知一起,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抑制不道德行为的在动力。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59.简述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④学校教育。

(2)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识。

60.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

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

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10~20岁):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6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62.简述中学德育的途径。

(一级一教二班三活)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63.简述如何运用榜样示法。

(1)选好学习的榜样。

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

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

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推动他们前进,就需

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

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

64.简述如何运用道德修养法。

(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

(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65.简述班集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