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4492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二、课程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一)课程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的关系、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容、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学的性质、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二)学习要求

了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容、目的与意义以及自然地理学的性质;

理解自然地理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

人类生活与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2、掌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容、目的、性质与意义。

3、熟练掌握:

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的关系、自然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地理意义、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地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深刻理解并掌握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球有关的天文现象的地理意义,从地和地外两个方面掌握地球环境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原因。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地位、日地距离、地球的质量、形状、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天文参数及其环境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影响地球环境的外部因素(天文辐射、引力作用、陨石撞击等)、影响地球环境的部因素(能量交换与物质交换)。

地球的外部和部因素对地球环境形成和演变的影响。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揭示了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在掌握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并掌握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四大圈层、三大界、三种相态)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岩石圈的组成、结构、运动、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构造地貌,以及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岩石圈的组成、结构和运动状况,对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和构造地貌有全面的认识,并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人类与岩石圈的关系。

岩石圈的组成(元素组成、矿物组成、)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运动的方向、表现(褶皱、断裂、火山、地震、板块学说)和特征、岩石圈与人类的关系。

矿物的种类、岩石的分类、板块的划分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征、构造地貌、区域构造地貌和局地构造地貌。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运动、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气候分异的规律性、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运动的原因、大气运动的状况、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在天气和气候形成和变化中的作用、气候分异的规律性,正确理解和掌握大气、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环流、水汽和二氧化碳的输送和转移、能量交换过程。

大气成分的作用、大气运动的形式与成因、大气、天气和气候与人类的关系。

气候要素和气候分异的规律性。

第六章水圈与水平衡

本章主要介绍了水圈的组成、结构、演化,水的运动与水分平衡,水圈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水圈的组成、结构及其演化,水的运动与水分平衡,正确理解并掌握水圈与人类的关系。

海洋水、陆地水、水系、地下水、冰川、水循环、潮汐、洋流、水平衡、水灾、水荒。

水圈的组成、结构、演化,水的运动与水分平衡。

水圈与人类的关系。

水循环过程与水分平衡方程。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圈的组成、结构,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和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生物圈的组成、结构,生物圈的形成的原因、演化的过程和规律,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正确理解并掌握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生物圈的组成、垂直与水平结构和多级嵌套结构,生物圈的结构特性、生态系统。

生物的地域分异与区系性、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岩石风化与气候、岩石圈变动与气候、地貌与气候、沙尘暴与黄土沉积等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大气圈对岩石圈的作用在地质、地貌方面的表现。

岩石的风化、沙尘暴。

气候对岩石风化的影响、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对气候的影响、地貌与气候的相互作用。

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在地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干旱气候区的地形演化与地貌发育、湿热区的地形演化与地貌发育、沙尘暴与黄土沉积)。

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论述了岩石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岩石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的作用:

介绍了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构造-侵蚀-地貌循环,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海岸线与海岸带,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等岩石圈与水圈相互作用的实例,以及河口地貌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岩石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岩石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的作用,并能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等岩石圈与水圈相互作用和河口地貌的形成。

侵蚀循环理论、剥蚀系统模式、流水作用、沟谷流水作用、河漫滩、海岸地貌、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三角洲。

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的关系,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的关系,构造-侵蚀-地貌循环,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海岸线与海岸带等。

用岩石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河口地貌等具体实例的方法。

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论述了水汽与天气、水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通过水汽与天气、水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的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关系。

水分相变与天气、洋流与气候的关系、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风暴潮、海平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水与气候的相互作用、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海气相互作用的关系。

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通过实例论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包括气候-海面-冰川-均衡,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分循环,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并根据相互作用原理黄土地貌、冰川地貌和冰缘地貌的形成机制。

气候-海面-冰川-均衡,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分循环等关系。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的形成。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形成的关系。

第十二章生物圈与水、气、岩石圈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容为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

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

生物圈和水圈的相互作用;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生物圈与地球表层其它三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岩石-土壤-生物关系、岩石性质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正负反馈关系、大气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湖泊效应、沙漠化效应、绿洲效应、洋面封冻效应、厄尔尼诺与圈层相互作用的关系。

生物圈分别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说明生物圈对其它圈层的影响和其它圈层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十三章四圈层相互作用与地表系统

本章主要容为地球表层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土壤与土壤系统;

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地球表层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掌握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应用上述原理和规律分析土壤与土壤系统、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四大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四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的机制和原理。

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应用上述原理和规律分析土壤与土壤系统、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本章主要容为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地表环境评估的方法,能正确地划分气候、土地等资源类型,对地表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区划。

气候类型的划分、生物对地表环境的影响、水、土资源的分布、世界自然区划和中国自然区划。

柯本气候分类系统,生物环境评估的指标与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及其分布,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与中国,水、土资源的评价。

地表环境评估原则与方法和地表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

本章主要容为地表环境预测原则和地表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包括各圈层的变化趋势(岩石圈的变化趋势;

大气圈的变化趋势;

水圈的变化趋势;

生物圈的变化趋势)和地球表层环境总体的变化趋势等。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地表环境和各圈层变化的概念,能正确分析地球表面四大圈层和整个地表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在理解和掌握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对地表不同圈层和整个地表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四大圈层的变化趋势。

地表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

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本章主要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特点和分类;

环境规划的编制原则、方法和步骤;

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容、环境管理的手段、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并掌握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的概念、原则、特征、任务、容与手段,重点掌握环境规划的编制方法。

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的特征、任务、容等。

环境规划的编制方法,环境管理的手段、原则、方法等。

4、说明:

本章中关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程序和实例容不作要求。

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

本章主要介绍了对地表环境进行优化调控的概念、原理、途径、方法与模型。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地表环境优化调控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地表环境优化调控的原理、途径、方法等。

地表环境优化调控的概念。

地表环境优化调控的原理。

地表环境优化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对本章中涉及到的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等数学运算不作要求。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中的有关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三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领会:

要求应考者能够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概念,并能够领会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涵与外延,熟悉其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掌握:

要求应考者应该掌握的课程中的知识点。

熟练掌握:

要求应考者必须掌握的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二)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

《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建主编,高等教育,2001年。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容多、难度大,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帮助应考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

“领会”20%;

“掌握”40%;

“熟练掌握”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

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为2:

3:

2。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用的题型有:

填空题、作图填图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问答题等类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评分采用百分制。

60分为及格。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程度通常用气温直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表示。

对流层中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

A、1℃/100m 

B、0.65℃/100m 

C、-0.65℃/100m 

D、100℃/100m

二、填空题

在水分平衡方程:

I-Q=△S中,I为区域的收入项;

Q为区域的支出项;

△S则为研究时段的 

三、名词解释

生态系统

四、作图、填图题

绘制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见教材P167)

五、简答题

简述环境规划的编制原则。

六、问答题

论述气候与地貌的关系。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上一篇:

02100 地理科学导论

下一篇:

02105 地理教育学

【免责声明:

本站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立即删除。

监督。

资讯搜索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资讯导航

教材大纲

大纲变动

推荐资讯

29857分子生物学

27828园林植物与栽培学

06637园林树木学

03840影视后期合成制作(实践...

00484学校体育学

27841动物营养与饲料

11734互动媒体设计

(一)...

10054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07973国际商务虚拟运行(...

07969外贸口语(实践)

图片资讯

29857...

27828...

06637...

03840影视...

相关资讯

自学考试:

68661134|证书考试:

68262158|教材供应:

68263304

CopyRight2007-2010|所有:

市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网址:

|地址:

市劳动路359号

自学考试网|贵宾统计|ICP备10014385号|站长信箱:

szzkadmin#163.(请用替代#)|雁过留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