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4077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情表》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陈情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先例,在忠孝两方面无法兼顾时,我们应该以孝为先。

亲人只有一个,国家有很多人才支撑着,不会倒下;

亲人如果倒下了,失去的东西比一个国家更重要。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李密在悲惨命运的摧残,依旧怀着感恩的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残酷的社会中坚持着那份感恩的心,将爱传递下去。

《陈情表》读后感3

  读《陈情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

“世界上没有一条路能够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应对当朝的高官厚禄,应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应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应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我的祖母。

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唯一照顾他并将他养大。

他本人也是;

“无伯叔,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

在__中他深刻的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

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__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孝”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

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礼貌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

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

坚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

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正所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

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4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

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

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

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

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弃做官显达的机会;

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应该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

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

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可以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报亲人的养育之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陈情表》读后感5

  宋代赵与时常言:

“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且百善者孝为先。

李密初任蜀国尚书郎,蜀国灭亡以后,晋武递征招他为太子洗马。

他上《陈情表》致谢,恳请晋武帝同意他辞不负命,供养祖母,直到祖母死后他才出仕。

《陈情表》廖廖数语就说了至孝,孝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春秋的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到礼学三纲五常,孝道无不贯彻其中。

古时有一有人,幼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

幼时胆小,每至夏季雷雨天气电闪雷鸣时,总

  母亲怀里。

弱冠以后进京赶考中进士。

回乡做官。

而母亲已年老体衰。

一次他犯错,母亲像小时候一样打他。

他却跪下来哭泣。

说道:

“母亲再也没有以前的气力了。

不久,他的母亲就去世了。

因悲痛很久。

,他辞官为母亲守墓。

每逢大雨之夜,总要跑到母亲墓前陪着,害怕母亲孤独。

这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孝图》,虽无吞声呜咽之态,而催人泪下。

其孝只,其孝至,其孝坚,其孝专,其孝执。

古有李密,今有孟佩然,他是全国道德模范。

他因带着母亲上大学,独自照顾母亲,她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却毫无怨言。

其孝深切,胜千尺之飞流。

醒醒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陈情表》读后感6

  李密的这篇__,是我高二的时候学的,很感人,这不仅让我想到我的曾祖母,她已经离开了我,而李密都那么大了,还有祖母在旁,幸福呀!

  虽然我好像说远了,或者李密本来也有孝敬祖母之意,只不过他的本意的背后还有另一种利益的推动,听老师说李密是不想给这个君王办事罢了。

  即使君王可能明白他的意思,但是看见他写得有理有据,毫无破绽,拳拳真情也可能打动了君王,如果要想一封推辞信,这篇__不失为一篇典范。

  首先要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关心和祖母对自己的重要性,然后要道出君王对自己的赏识和自己本来亦想为君王奉献余身的意愿,又从君王自建朝以来实行仁义,孝为先,所以不做官,孝敬老祖母自然“合法”了,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李密答应在老祖母去世之后还会为朝廷效力,这样的赤子之心和忠君爱国之情怎能不感人肺腑!

《陈情表》读后感7

  今日重读《陈情表》,何以与往日感受竟有如此不同?

  少时读《陈情表》,惟觉琅琅如金石相击,意趣落在四字句杂以参差句所构成的节奏感上,而恰恰忽略了节奏背后的“情”感,即便当时偶有所感,那感受也稍纵即逝、肤浅得很。

是不是年轻的目光都如蝴蝶般,喜欢追逐似锦繁花,追随香软绮丽的文字?

哪曾想过越是刻意在文字上炫技,越是容易南辕北辙.

  读后感一:

传世__,必以情见长,以辞为辅,情辞相宜,才见品性;

倘若舍本逐末,必致败笔;

  读后感二:

即使文思泉涌,也应谨慎措辞,不可浪掷笔墨,得言而忘意、得意又忘形。

  读后感三:

乱写不如不写,免得文字污染。

  读后感四:

温故知新。

少不更事时,常常不识真滋味。

好文应常读.

《陈情表》读后感8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陈情表》当中的“孝”字贯彻整篇__,文句自然,句句都是爱的流露,读完这篇__,我也有了一些感想。

  古人有云:

“忠孝不能两全”,面对忠诚和孝顺,李密优先选择了对祖母的孝顺。

他值得没有祖母,就没有李密的顺利存活,如果现在身体健康的李密,谈什么为国尽忠啊?

祖母对于李密的恩情,李密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李密的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臣无祖母,无以今天,祖母无臣,往后岁月就没有依靠。

这句话深深地洗净我的灵魂,曾几何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哭脸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父母一点点的细心呵护,让我们成长到今天,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关爱,父母辛苦劳作,黑头发逐渐被白头发取代。

我们欠父母的太多,生活是困难的,即使用一生也难以报答。

  当我们逐渐长大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忘记背后还有父母默默支持我们,是他们为我们修建跑道,让我们大胆地去起飞。

当我们成就辉煌的时候,不要忘记父母的点滴恩情。

《陈情表》读后感9

  __以孝道观念为中心结构全文。

忠孝观念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一组对立统一而居核心地位的伦理意识。

李密作为亡国贱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诏书后,如不应征,就有眷顾旧朝的嫌疑,甚至有杀身之祸。

李密在文中以孝亲之情为依据,并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反复诉说自己终养祖母的请求,化被动为主动,使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__主要申说作者辞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没有过多地陈说道理,而是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以情感人。

__首先陈说祖母对作者早年的养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对作者的'

依赖,其次表明作者对州郡、朝廷屡下征举的感激之情和眼前进退两难的处境,再次表明心迹,不奉诏出并非别有希冀,反复申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最后申明所说一切都是实情,希望晋武帝予以体察。

__极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复陈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读来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

据说晋武帝读后曾动情地说: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叙忌繁冗。

”(吴讷《__辨体序说》)《陈情表》洵为书表类__的典范之作,语言质朴淳厚,语气谦恭,语意委婉,辞气怊怅,音韵和谐。

在句式上以四字句为主,对偶句迭出,间以长短参差的句子,整齐中有变化。

语言朗朗上口,极具抒情色彩,有强烈的感染力。

有些四字句,简明练达,生动形象,已凝练为后世常用的成语或习语。

《陈情表》读后感10

“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可以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面对当朝的高官厚禄,面对自身的安全,他选择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面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面对杀头之罪也选择侍奉养育自己的祖母。

他本人也是;

由此让人们联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类文明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

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宽慰了他们,同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

保持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

《陈情表》读后感11

  古人常说读书必有感,必会落泪。

其一《出师表》,落泪者是忠,其二是《陈情表》,落泪者是孝;

后者是《记十二郎文》,落泪者是美。

  自读《陈情表》后,我颇受感动。

讲述的是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世的奏章,描述的自己不能胜任的理由之一“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及自己的与祖母的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将作者步步紧逼至“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但在忠孝两难全时,作者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孝。

  不论是古时还是今日?

我们中华民族宣扬的不正是以孝治国吗?

世间万物皆有情,小到野马尘埃,大到宇宙星辰,无一不是展示着情的存在。

古时早就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对头土壤的感恩,只同时也是为自己明年的绽放的铺垫。

  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安详的社会中,不穷,我们如图古人般生当有陨首,死当结草。

我们为何不能如古人那样以孝为先?

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融入这个大千社会吧!

子女孝顺父母,这是法定赡养的义务,是我们身为子女必做的一件事情。

不仅彰显了我们自己,同时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制度。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标签。

无论你曾经做得如何?

物质赡养的如何?

已成过往。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世沉浮如电火石光,盛衰起伏,变幻莫测。

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可能事事洞察。

因此,以史为什么榜,我们展示“孝”,并让“孝”落到实处,怀着孝心去感受。

《陈情表》读后感12

  读了《陈情表》这篇__,我感慨万千,为李密的一片孝心和心存感恩所打动。

  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

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十年寒窗苦读不正为一朝为官?

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时,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在为官和报答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经常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衔环结草,以报恩德,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鸟儿的恩惠;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意者容,”这是人类的感恩。

我们当存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在一次回来探亲时,不顾异味帮母亲把脏了很久的袜子洗了,这更让人们尊敬陈将军的品德和为人。

  相比之下,刘邦就没有感恩之心了。

汉高祖刘邦,在一次战役中,父母被擒,将被处死,他非但不帮,还冷嘲热讽。

虽说汉高祖时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可他的不孝却是令人唾弃。

  在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淡薄了亲情、爱情、友情……又酿造了多少人间遗憾和悲剧!

但是,大浪淘沙,人间必将迎来更加和谐而美好的明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恩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愿这动人的歌声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永远流淌在你我心田……

《陈情表》读后感13

  其实仔细想想,人这一生当中最悲哀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在”了吧!

李密是幸运的,毕竟在他想一尽孝道的时候,还有一个祖母可以让他去孝顺。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不忘根本,报答亲情。

不禁让我深思,我带着父母的关心、爱护走过了16个春夏秋冬,在带走父母爱意的时候,我是不是该留下一份孝心?

  《陈情表》陈什么情,你要明白,不只是尽孝之情,还有凄苦之情、感激之情、恐惧之情、狼狈之情、报效之情。

而这众多纠结在一起的情感,又真假难辨。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假作真来真亦假,真作假来假亦真。

  当我读到'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虽然花生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精神。

《陈情表》读后感14

  李密曾担任蜀国的官,蜀亡后,晋武帝司马炎征召他出任太子洗马。

他呈上《陈情表》辞谢,恳请晋武帝允许他辞不赴命,供养祖母。

这样的请求要让晋武帝理解,十分困难,但最终李密的请求获得了恩准,那么,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呢?

在读了无数遍__之后,在思索了很久之后,我顿悟,是李密的人品让自我的心愿得以实现,李密“知恩报恩”,不仅仅“知祖母的养育之恩、报祖母的疼爱之情”,并且“知皇上的知遇之恩、报皇上的重用之德”,这样的人,还有谁会强行阻挠他的正义之举呢?

  李密详细叙述自我悲苦的身世:

出生六个月,慈父离世;

四岁时,舅舅强迫母亲改嫁;

从小体弱多病,九岁还不能行走;

既没有伯伯叔叔,又缺兄少弟。

李密说自我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只是想证明祖母对自我恩重如山,自我不能放弃尽孝而去朝廷为官。

他期望自我像乌鸦反哺一样能够给祖母养老送终。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句句深情,字字血泪,读者不得不感叹李密乃真正的孝顺,放弃名利的诱惑,只为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

  皇上的重用让李密极度的惶恐。

他真诚地向皇上做出解释:

我既卑微又鄙陋,您让我担当太子洗马一职,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在李密的心里,皇恩的确浩浩荡荡。

为了排除“一臣不仕二朝”的嫌疑,他坦诚地向皇上表白:

我以前一向做官,原本谋求仕途宦达,并且,我此刻只是亡国奴,不敢有所盘桓。

为了报答皇上的重用应允的恩德,他做出深重的承诺,“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果然,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进朝为官,官至汉中太守。

  李密向后人展示了他伟大的品行:

至孝至真,知恩图报!

《陈情表》读后感15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我个人认为当属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了;

但要以其实现的难度和效率来谈论的话,那就应该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两篇可谓并驾齐驱了。

  《谏逐客书》所写的是向秦王谏国家大事,《陈情表》所写的则是个人的私事。

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么相通之处。

但实际上,两篇__均是属于抗皇命、逆圣旨的同一种类型。

所以两人在历经危险的程度和处境也颇为相似。

不同的是: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始皇,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暴君。

而李密陈表的目标则是晋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恶王。

  当时在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公元前246年),秦王为郑国渠一事,受了很多秦国贵族的挑拨,便下令驱逐客卿。

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其中。

于是上书给秦王而写下的这篇《谏逐客书》。

后来,李斯还是成功了,秦王不仅收回了成命,最后还重用了李斯。

  李密虽然和李斯的情况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险的处境是一样的。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晋代江山,一边肃除敌对余党,一边笼络前朝旧臣。

李密为了在家侍奉年迈的老祖母不能入朝为官而向晋武帝上表的这篇千古传诵的《陈情表》。

最后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见真情的__感动了皇帝,从而恩准了他。

李斯,只是一个面临着将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触犯了秦王,随时可能会被斩首。

李密,乃是前朝蜀国的旧臣,假如迁怒了当朝的帝王,也面临着随时被杀头的危险。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的举动都会让人有些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