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972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之常见问题答题思路Word文件下载.docx

描述走向长度、海拔高低、坡度陡缓、特殊地貌等

简述喜马拉雅山的地形特征:

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绵延长,海拔高,坡度陡,多雪山冰峰。

2、高原、平原、盆地:

地势总体特点、内部地形地貌状况。

简述云贵高原地形特征:

海拔1000-2000米,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山间多坝子(溶蚀盆地、断陷盆地)。

七、区域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多样/单一,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2、气候类型分布

3、区域气候的总体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多样性、大陆性和季风性三大特点)

八、某一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详:

1、气温的量与时2、降水的量与时

(有时还会讲:

水热组合、光照与风)

简:

全年气温、降水特点;

或者冬夏季节气温、降水特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

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

全年温和多雨

高山气候有什么特点:

气温低,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湿度一般较大,云雾较多,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随高度增高而增多,气候的垂直分带明显;

高山上的风力明显比低平地区强劲;

高山之上空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高,太阳辐射比低平地区要强(紫外线较多),所以高山上的花开得分外艳丽。

高原气候有什么特点:

寒冷干燥(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较少);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低压缺氧。

九、气温特征

1、气温的高低2、时间变化3、日较差、年较差的大小

南亚地区的气温特征:

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些)。

每年3-5月是热季,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但雨季尚未到来,气温最高,形成热季(干热);

6-9月(或10月)是雨季,此时正值西南季风盛行,湿度大、云量多、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温有所下降;

10月(或11月)至次年2月是旱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多晴天,干燥少雨,形成旱季,气温相对较低。

十、降水特征

1、降水总量2、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雨季长短)甚至年际变化

热带沙漠降水特征: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

地中海气候降水特征:

年降水量约300~1000毫米,集中于冬季,夏半年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

十一、天气特征的描述

阴晴雨雪、气温、风压、湿度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

(注:

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气团和锋面、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等。

十二、水系特征(河道的情况--------河情):

1、发源地与流向、流程、归属(注入的海洋或湖泊)

2、流域面积

3、支流的多少,水系形态(扇形、向心状、树枝状、羽状、平行状)

4、河网密度,湖泊多少及分布

5、落差及峡谷分布,河道曲直、宽窄、深浅状况,航运价值。

3、4、5点可以分河段来描述,如淮河水系特征:

上游两岸山丘起伏,水系发育,支流众多,左岸为平行水系;

中游地势平缓,多湖泊洼地;

下游地势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

十三、水文特征(河里的水的情况-------水情):

0:

(补给水源---内流河或者补给比较特殊的河流)

1:

流量:

流量的大小,流量(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

2:

汛期:

汛期和枯水期,汛期长短

3:

含沙量:

4:

结冰期:

有无结冰期及结冰期的长短,凌汛

5:

流速和水能

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黄河:

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长江:

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十四、区域植被(生物)特征

植被覆盖率高低

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物种的多少、代表性的植物及特征

附:

某一植被特征

主要分布区

该植被分布区的水热条件

代表性的植物及形态特征

我国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特征:

主要分布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四省区的南部以及西藏东南缘山地和南海诸岛。

它是我国热量最充足降水最丰富的地区。

(全年积温为7500——9000℃或更高,年平均气温为21——25.5℃,一月平均气温为12——20℃,年降雨量为1200——2200毫米)。

这里的代表性植被是常绿阔叶雨林和季雨林。

植物种类繁多,其中乔木具有多层结构;

树木有老茎生花、板状根、气根、滴水叶尖等热带植物形态特征以及大量的藤本植物、纹杀植物、附生植物等热带热带植物生活型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温带荒漠特征:

我国荒漠地区年降水量大部在200毫米以下,很多地方不到100毫米,甚至不到10毫米,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和极端干旱气候。

这里的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特征,其旱生形态有:

叶片细小、叶子退化成刺、或者叶片完全退化,茎、叶被有密集的绒毛,或出现肉质茎和肉质叶等,以便减少水分蒸发或贮集水分。

同时这里植物的根系特别发达,有的深达几十米,有的根系重量是地上部分的8—10倍,这样便能从土层的深度和广度吸收水分。

十五、农作物(植物)的生长习性:

1、喜光、喜阴;

2;

喜高温、喜温凉;

3、喜湿;

4、耐旱、耐寒、耐盐碱;

5、抗风沙能力强弱、需水肥量大小、生长期长短、适应性强弱。

十六、土壤特征

土壤类型(形成分布于何种气候和植被条件)

土层厚薄、有机质含量多少、肥力高低;

呈酸性、呈碱性

土壤质地(疏松,粘重);

适种农作物、林木或果树。

红壤特征:

红壤在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育成的一种红色土壤。

土质较粘重,酸性强,山地丘陵适于种植茶树、柑橘等经济林木。

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有机质含量低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施用熟石灰,掺入适量沙土来改良。

十七、自然资源特征

1、数量特点:

总量、种类、(人均占有量)

2、分布特点:

空间、时间分布特征

3、构成特点:

是指构成比例特点,有时包含质量特点

4、利用特点:

利用状况

例1:

我国矿产资源有哪些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

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分布不均)。

(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多)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4、矿产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如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

例2:

我国太阳能、风能资源的分布,在地区和时间上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

答:

我国太阳能分布在地区上、时间上有一定差异,总的说来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太阳辐射能资源相当丰富,年辐射总量大于140千卡/厘米²

,尤其是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西部,年可达200—240千卡/厘米²

主要原因是: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高;

多晴天。

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晴天特别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多达3000多小时,比东部地区多1000—2000小时)。

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原因主要是多阴雨云雾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日照时间短。

我国风能分布,同样存在着地区和时间上的差异。

青藏高原是我国大风出现日数最多的地区,藏北高原一年多达150多天,主要原因是:

①青藏高原地势高,风力强劲(冬半年在高空西风带控制下,高原地势西高东低,高原上又有一系列近东西向山脉分布,气流顺应地势、地形,所以风力强劲);

②昼夜温差大也是原因之一。

内蒙古高原多大风的原因:

①接近冬季风源地;

②昼夜温差大;

③地势平坦开阔。

全国其它地区,风能资源冬春大于夏秋,北方大于南方。

主要原因是,我国是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冬季南北温差大,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北方又更加接近冬季风源地。

我国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①海陆热力差异大,冬夏季风力强;

②海洋摩擦力小,阻力小,且沿海相对缺少高山阻挡;

③夏秋季台风较多;

④滨海白天和夜晚有海陆风。

自然资源类型:

1、来自宇宙--宇宙资源:

宇宙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来自大气--气候资源:

太阳辐射(光照)、热量、降水、风

3、来自陆地--陆地资源:

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生物资源

4、来自海洋--海洋资源:

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空间资源

十八、区域自然灾害特征

1、主要自然灾害及分布

2、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频率、强度、危害

自然灾害类型:

1、气象灾害:

干旱、寒潮、暴雨洪涝、台风(飓风)、沙尘暴、干热风等。

2、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等。

3、海洋灾害:

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咸潮、厄尔尼诺等。

4、生物灾害:

虫灾、鼠害、生物入侵。

(天文灾害:

宇宙射线、陨石坠落等)

十九、地理事象时间分布特征

1、写变化总趋势

2、分时段来写多或少、高或低

3、分时段来写递增或递减

4、变化大小:

一般写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大小;

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二十、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1、点状地理事物

①分布是否均匀;

②主要分布在哪里;

(先按线------沿海、沿河、沿湖、沿交通线等;

后按面-------什么地区、什么地形区或气候区。

③哪里密、哪里疏。

2、线状地理事物

①分布是否均匀;

②主要分布地区

③走向和弯曲状况/呈环状/呈网状④疏密程度以及空间变化

3、面状地理事物

①主要分布地区②形状和延伸方向③面积大小

图为世

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8分)

分布在湖的东、南岸,成条带。

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

冷空气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

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4、等值线分布特征

①走向②数值及变化规律③弯曲(在何处向什么方向弯曲)

④疏密的空间差异⑤极值区的分布(看闭合小区)

5、等值线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的分布特征

①、一写空间递变规律-------看走向、数值及变化规律

②、二写何处比两侧高或低(多或少)-------看弯曲部位

③、三写何处空间变率大或小-------看等值线疏密

④、四写极值区的分布方位-------看闭合小区的方位

根据O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推测其形成原因。

等降水量线向低值弯曲说明降水比两侧多,等降水量线密说明降水空间差异显著。

成因:

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充沛,山地相对高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差异明显。

二十一、经济特征:

1、经济发展特点:

(发展水平、发展速度)

2、经济结构特点:

3、经济分布特点:

4、简要说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旅游(一、二、三产业)各部门特点。

简要说明日本经济的特点和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经济发达,以加工——贸易型经济为主。

日本工业化程度高,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对外依赖性大,原材料主要靠进口,很大一部分产品需出口。

日本农业以生产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5%,除北海道外,全国都有种植,其次是小麦。

渔业发达,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

【地理事象成因、影响因素分析】

一、概述

1、利用物质运动原理对地理事象作一共性的事理分析,主要是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因,即事理原因。

2、结合具体的时空条件对事理原因作进一步的阐析,寻找外因,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叫地理原因。

3、地理原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

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

(结合图例图文找原因)

4、地理原因与事理原因组成一条科学、缜密的逻辑链。

5、地理事象异质成因分析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差异因素。

6、地理事象时空特征的成因分析、要选择具有时、空差异的因素来解释。

7、快速变化的地理事象成因分析一般要选择变化快的因素来解释。

二、异质成因分析小专栏(排除雷同条件,突出差异因素)

1、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

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我国位于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而同纬度欧洲受西风影响吹西南风。

2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

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

3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

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

欧洲海岸线曲折各地距海近,洋流势力强因此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4、青藏高原与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

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较低;

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小,气温不会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及保温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三、地形地貌的成因:

重点是分析动力条件、形态变化,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裂谷、岛弧等的形成分布和变化;

②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来解释构造地貌,用岩浆活动来解释火山地貌;

③用外力作用解释微观局部地貌:

侵蚀地貌成因:

形成地点、动力条件、侵蚀发生(或差异侵蚀)形成相应地貌。

沉积地貌成因:

形成地点、沉积物来源、动力条件变化、沉积发生形成相应地貌。

1、阿尔卑斯山系的成因(板块碰撞褶皱隆起成山地,冰川侵蚀角锋尖)

2、渭河平原的成因(断裂陷落成谷地、流水冲积成平原)

3、富士山的成因(火山喷发、熔岩堆积成山地)

4、黄土高原的成因(风力沉积成高原、流水侵蚀成沟壑)

5、峡谷(流水下切侵蚀成谷地)

6、瀑布(流水差异侵蚀)

①、软硬岩互层地区,硬的岩层在上侵蚀较弱,软的岩层在下侵蚀较明显,从而导致河床落差形成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

②、断层通过区,由于断层线上岩石破碎更易被侵蚀从而造成河床落差形成瀑布。

(庐山瀑布)

③、主支流的交会处,由于主流下蚀力大于支流,造成干流河床低于支流;

形成瀑布。

7、山麓冲积扇(流水沉积)

动力条件变化:

河流或洪流流出山口时,坡度变缓,水道变宽,流速减缓。

沉积发生:

泥砂、石砾大量堆积(水流向平地作扇状展开,大量泥砂、石砾也成扇状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8、三角洲(流水沉积)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落差减小、水流分汊,加上海水或湖水顶托)流速变缓。

所携泥沙在入海口、入湖口处沉积形成三角状冲积平原。

(常因地势过低,排水不良,成为沼泽区)

四、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事理:

一看太阳高度角、二看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

1、纬度(影响太阳高度角,坡度和坡向也会影响太阳高度角)

2、天气(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地势(影响大气密度、厚度、透明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五、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昼长随纬度、季节而变化,但各地全年的总昼长相同)

2、天气(晴天多、日照时间相应较长)

3、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比低洼地稍长,但影响很小)

注:

年太阳辐射总量:

一看太阳辐射强度、二看日照时间长短

影响因素主要有:

纬度、天气、地势。

六、气温高低的事理原因: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保温作用强弱,外来热源和冷源

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为我国夏季最热地方的综合分析:

a.降水少,晴天多,且夏季白昼较长,(太阳辐射强)。

b.该地沙漠广布,夏季增温快(地面辐射强);

c.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保温作用强);

d.外部气流越过山地进入盆地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外来热源)。

南极洲气温低的原因

1.纬度高,太阳辐射弱2。

冰雪覆盖反射率高吸收太阳辐射少,地温低

3.海拔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4。

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阻挡了暖流的进入,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的控制。

七、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地理原因):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

纬度高,气温较低;

纬度低,气温较高

海陆位置:

(地面辐射)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同一纬度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夏季增温快、增温幅度大,气温高;

冬季降温快、降温幅度大,气温低。

2.大气环流:

(外来冷、热源)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冬暖夏凉;

接近冬季风源地,冬季气温低。

3.下垫面因素(地形地势,洋流,植被,水文)

地形地势:

地势高,气温低;

同一山地相同高度阳坡高、阴坡低;

迎风坡低、背风坡高(焚风效应);

山间河谷盆地地势相对较低,气流多下沉,气温较高。

洋流:

与同纬度相比可考虑洋流,暖流流经气温较高,寒流流经气温较低。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气温变化小。

水文:

水域广,比热容大,温差小。

4.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城市释放废热、兴修水库、围湖造田)

5.其它可能因素:

天气状况、冷暖气团控制、锋面过境影响

八、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1.等温的走向及数值递变方向的影响因素:

纬度(等温线平直大体与纬线平行)

海陆分布(海洋影响显著,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地形起伏(等温线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

2.等温线疏密的影响因素: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冬季、山地、洋流交汇处、锋线附近);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夏季、平原、洋流分离处、气团内部)

3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

向高值弯曲气温比两侧低(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经过,地势较高,

寒潮∕冷空气影响)

向低值弯曲气温比两侧高(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经过、暖湿气流影响)

4.等温线闭合小区形成的影响因素:

高值区——热中心(盆地、城市、夏季水中岛、冬季陆中湖);

低值区——冷中心(山地、冷空气堆积盘踞地、夏季陆中湖、冬季水中岛)

根据等温线分布简析甲地所在半岛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

(10分)

特点:

城市分布在半岛西侧的沿海平原。

等温线向低纬凸,说明此处海拔高,是山地地形;

等温线东部较密,说明地形坡度大,山脉位于半岛东部,西部等温线较疏表明西部沿海的平原面积较大,所以城市分布在半岛西侧的沿海平原上。

九、气温年较差大小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要综合考量抓住主要因素)

1.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及昼长季节变化小,高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及昼长季节变化大

2.气候天气状况: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云雨少的地方﹥云雨多的地方。

3.下垫面因素:

海陆:

同纬度地区,陆地﹥海洋;

内陆﹥沿海;

裸地﹥草地﹥林地﹥湖泊;

地势:

同一地点,地势越高气温年较差一般越小。

4.外来冷热源因素

冬季有外来冷源,夏季有外来热源年温差大,如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和北美中央大平原;

冬季有外来热源,夏季有外来冷源年温差大;

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常年西风控制,夏季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从海洋来的西风对陆地有降温作用,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温度,西欧沿岸又有暖流经过,西风有明显增温作用。

变化规律:

(不同纬度)一般高纬度﹥低纬度(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

(同一纬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云雨少的地方﹥云雨多的地方;

陆地﹥海洋;

内陆﹥沿海,裸地﹥草地﹥林地﹥湖泊;

(同一地点)地势低﹥地势高

昆明四季如春,年温差小的原因:

(纬度低、海拔高)

冬季纬度较低,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控制下,天气多晴,气候温暖;

夏季因海拔较高,气温不高。

十、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要综合考量抓住主要因素)

1、纬度:

气温日较差一般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一般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

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

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下垫面因素:

(1)海陆:

(同一纬度):

内陆﹥沿海。

(2)地形:

①在大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如青藏高原,海拔高,日较差大)

②在中小尺度地形区,海拔越高,受高空自由空气影响日较差越小(例如泰山日较差一年四季总是低于附近平原上的济南)

高原大于平原;

高原大于平原:

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山丘)。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白天气温较高,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昼夜间冷热源)。

而凸出地形的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

(3)地势:

(同一地点):

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热量少温差小)

(4)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旱地﹥水田;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粘土、浅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