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7817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0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讲解第一集Word文件下载.docx

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今天就开始为大家讲解《弟子规》。

请看课本:

【弟子规】

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

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为什么?

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

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

「规」是什么意思?

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

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请看课文:

【总叙】

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

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

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

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

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

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请看第一条:

【弟子规。

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

#8231;

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

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

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

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他就说到:

【首孝弟。

次谨信。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

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

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

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

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

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

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

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

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

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

什么意思?

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

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

我们都晓得,兄弟姊妹都是从父母而出。

在父母,视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这个子女完全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气所生,就好象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

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

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且在兄弟姊妹当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的照顾。

我们想一想谁跟我们最亲?

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

兄弟姊妹不亲,又亲谁?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

要行孝,要行悌。

这两样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来我们就要懂得如何修身养性。

修身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所谓「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种种的言行举止。

所以接下来圣人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

简单的讲就是要有礼节,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对的行为,要了解我们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礼。

什么叫合乎礼?

就是你内心当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我们想到现在的人谁都不服谁,谁都高喊自由的社会里头,人因为有这样错误的观念,自由就是为所欲为,所以社会才会这么纷乱,家庭才会不合。

家里的成员才几个人,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所以家庭不幸福,在社会怎么会安定?

人与人相处怎么不会纷争?

所以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们在立身处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谐。

人人都能如此,社会哪有不安定的这种情形!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

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泛爱众。

孟子说到人皆有恻隐之心。

《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

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

为什么会有不善之人?

原来都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

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

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

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

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

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

能解救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乐事。

所以,自古以来有说「行善最乐」;

也告诉我们要有那一种爱心,没有爱心肯定没有办法行善事的。

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后,我们还要再不断的再接再厉,这个时候我们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要找好老师,找良好的善知识。

【而亲仁。

善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的跟他学习。

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

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

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除此之外: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

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

「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

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

如果你是个退休之人,我们也可以展开古籍,圣贤的典籍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彷佛是老师一样,它教诲我们如何向圣人学习。

如果是家庭主妇,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后,我们也可以翻阅古人的书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

生活的品质能提升,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

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进修上面,是放在电动玩具,或者看电视无益的节目,只会污染我们的身心。

我们的身心被污染,我们就没有办法在人生当中获得很多古人、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

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康熙皇帝他教诫他的子孙,他就提到人应该以劳,劳动的劳,勤劳的劳,人应当以劳为福。

如果人以逸,逸就是享受,就是安乐,如果以逸为一生的重点,以逸来讲,就会有灾祸。

所以,我们知道圣贤他如此的教导我们,我们也应当要深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空过时间?

从《弟子规》里头,我们了解,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

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

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改造自己,命运也会因此而重新过得非常的有意义。

接下来我们看:

【入则孝】

第二条: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

从哪里开始?

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

『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

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

答案就有三个:

我在、我在这里、干嘛。

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嘛」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我再问他们:

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嘛」的?

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

他们纷纷的说道:

我们才不敢,老师!

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

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

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

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

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我们再看看现代的社会,几乎已经变成了孩子呼,父母应。

为什么?

因为现在大家养育子女都非常少,一个两个。

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所以一个就是宝贝,从小就惯他。

大家宠他,父母宠他,爷爷奶奶宠他,集一身的宠爱。

所以从小他就养成骄慢、目中无人的这种态度,等到七、八岁这个时候要来教他,都已经相当困难了。

因为他在童年当中,在四、五年当中,从两、三岁到七、八岁,这一段不长的时间、不短的时间,他已经养成他很大、骄慢的这种态度,所以就很难及时的把他教好。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我们也晓得,现在的子女功课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劳。

像在冬天,也曾经问过小朋友:

会自己叠棉被的,请举手?

几乎非常少,微乎其微。

因为从小就是父母帮他叠被子。

由此可知,小朋友这么小,几乎一生出来他就在享受,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学习。

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难免就没有办法服从。

怎么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叫我做,现在才叫我做?

所以他难免就会反抗。

也有很多家长都纷纷感慨说,孩子真的是叫不动,叫他写功课不写,叫他洗澡也不洗;

可是不用叫的,看电视、打电动样样都行。

我们也晓得,由这一点来看,我们知道从小有很多家长,他就不明白应该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子弟。

也有很多人,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

小孩子很可爱,就让他玩;

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爱。

什么都舍不得,这个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

过去的人,从两、三岁会自己吃饭,会走路,就开始教育他。

从父母呼唤他,就教他学习要赶快回应;

从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时的赶快去做。

从小就要训练,你没有训练,到大了他不但不会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说非常的散漫。

我们从很多学生的习惯,他们的习气毛病,也可以略知一二。

我们再往下看: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这个意思就是父母要知道,从小就要教育自己的小孩。

教育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到,孩子有没有专心的听你讲。

我们看现代的情形,几乎是父母跟孩子的对应,父母讲一句,孩子可能顶了三、五句。

父母不说还好,一说孩子又喋喋不休,所以完完全全时代都变了。

因为从小父母在教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他没有特别注意到他们的礼貌。

一个人在家里不听从父母的话,将来在社会上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也可以说很难用虔敬之心去服从别人、去听从,或者长辈的话、长官所命令的话,可以说很难有那种诚敬之心。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

从小我们就要教导自己的子弟,要有这样的态度,恭敬之心来聆听父母所教育他的。

父母从小应该要怎么教他?

如果我们要培养他的德育思想,培养他的善心、慈悲之心,我们可以讲历史上孝悌的故事,忠孝的故事,礼义的故事,廉耻的故事。

每天你能讲一则故事给他听,他从听故事当中,他可以明白什么叫孝,他可以明白古圣先贤所有教化后人的这些典范。

用故事来诠释给他听,他不但爱听,从小他就建立了这些德育的观念。

『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孩子他有做错事情,做父母的千万不可以含糊过去。

尤其第一次犯错,就要及时的纠正,所谓「慎于始」,一切都要谨慎于开始。

等他事情一错再错,我们再来纠正他,已经太慢了。

所以当父母管教自己子女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到你的子女,他是不是愿意服从你的教诲。

如果他有反抗的现象,你是不是会再加以说明?

尤其现在讲亲子要沟通,不可以用专制的态度,在爱的教育施行下,父母有很多的权力,教导自己孩子的权力,很多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们再看小孩,如果有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他,让他改过向善。

也要观察小孩子,他在犯错之后,他会不会再犯;

如果他再犯,表示他没有顺从。

所以从小我们对自己的子女,对家庭的每一个子弟,做父母的要特别谨慎、特别小心来教育他们。

如果这一条最基本的,我们没有办法把他教育好,往后他就很难,将来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这种人格。

犯错不能接受教诲,犯错不能改进,这个孩子怎么教导?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管教,应该要特别的注意。

做子女的,从小我们也要有一种心,父母对我们所说的,我们要专心来聆听,态度要很诚恳的接纳。

有很多学生会跟我反应,他说:

妈妈很无理,她都这样严格的要求我。

我就会告诉他:

教不严,师之惰;

同理,子不教,父之过,母之过。

所以妈妈要你好,她才会严格教你;

老师要你好,才会严加督促你。

你能晓以大义,他才能知道,原来父母他严格的督促,完全出自于一片的慈悲之心。

所以,我们在教育子弟也要特别的谨慎,从自身做起,才能真正让子女效法。

家里如果还有长辈在,做父母的一定也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你的子女看到,你同时也能接受爷爷奶奶的教诲,他们哪有不向你学习的?

我们看完第二条之后,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条: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冬则温』,什么意思?

「温」就是温暖的意思。

『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

此地就是指子女渐渐稍微长大的时候,对父母应该尽的这种孝心,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做?

就是从关怀父母的起居开始。

此地只有讲冬还有夏,春、秋也一样。

因为冬天比较寒冷,夏天比较炎热,父母在照顾方面会比较费心。

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并不是春、秋都不管。

我们晓得年纪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里,对父母就要特别的照顾他,不要让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让他睡得安稳。

现在借着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有暖炉,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面就方便多了。

夏天让父母睡得很舒爽,很凉爽,我们也可以借重冷气机、电风扇,可以让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适。

『晨则省,昏则定』。

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问候,问早安。

同时问完早安之后,还要关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

是不是安稳?

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

这些都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还有孝敬的这一份心。

「昏则定」;

省,「晨则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

「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

能看到子女每天来问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兴的!

做父母的,你能带领自己的子女来向长辈问候,爷爷奶奶看到孙子也过来,他当然会更为开心。

我们知道老人家他年纪大了,往往比较孤寂,比较寂寞,每天你能用笑脸来面对长辈,面对父母,父母一定也会很高兴。

但是我们再看看当今的环境,几乎老人很少跟子女在一起,老人有很多都被送到老人院。

他们的生活不像古代,古时候有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在历史上陈昉这一家,他们有十几代统统居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分家,有七、八百口在一起吃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温馨的场面。

但是社会的变迁,在现在父母他往往没有像以前那么幸福。

所以为人子女者,我们没有办法跟父母居住在一起,也要时时刻刻惦记着父母他的生活情形,有空应该拨个电话问候父母。

假日也应该携带自己的子女回去探望,让父母得到高兴。

回到家里,能为父母下厨做几道可口的小菜,相信父母会吃得很高兴。

即使他没有办法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会觉得生活相当的幸福。

古人能做到晨昏定省,我们今人刚好恰恰相反。

子女早上大部分都是父母去叫他,父母去问他,你起来了没?

好不好?

完全相反。

这个实在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时代会变成这样。

所以有很多做父母的,他很感慨子女不孝。

为什么不孝?

从小我们就没有好好教他,所以长大他不孝也是理所当然的。

当然我们也看见现代很多职业妇女,孩子一生出来就是褓母带,褓母带大了,上学。

所以亲子关系,母亲的责任与古人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种亲子的互动很少;

很少,子女对你没有亲切感。

既然没有亲切感,他又如何来孝敬你?

更何况从小又没有好好的教他,所以长大养成他不孝,那这个也真的是理所当然。

所以当我们看到古人的孝心,古人的孝行,我们今人看了,虽然我们也深觉现在的环境的确与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效法他们的精神。

什么样的精神?

关怀父母的精神不变,体贴父母的精神也不变。

如果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做,也可以算是孝顺了。

我们再看: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这里也讲到出门一定要跟双亲禀告。

孔老夫子他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什么意思?

当父母都在家里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不管你去得远或者近,也一定要讲明我到哪一个地方,好让父母找你方便。

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为人子女一出门就一定要向父母禀明到哪里,或者说到同学家,到哪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一定要向父母禀告。

绝对不能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

「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居有常,业无变』。

这个「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

我们都晓得,子女长大以后都会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学,一旦我们如果在外面已经立业或者成家,我们也要让父母宽心。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让父母晓得,不要经常变换,让父母担心儿女在外头居无定所,好象到处漂泊流浪一样。

所以为人子女,如果在外面读书求学,或者经商做事,我们也要让父母知晓我们居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居」就是我们生活起居,除了要居有常之外,居住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要有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身体。

如果你不懂得节制,不晓得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也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心。

这个也是为人子女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尤其在现在的社会里头,几乎子女长大之后,都是自己在外居住。

在外居住不会照顾自己,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人要懂得会照顾自己,你才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良好的精神,你要创业,你要做任何事情,你才有那种体力跟精神。

『业无变』,这个「业」,我们可以说事业、学业,或者说你的工作。

我们晓得有很多人心如果不定,工作三、两个月,他就很想再换一个工作,这个都是不对的。

学习任何的才艺,或者我们求学的过程,我们也要专注,一门深入。

一门深入,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

如果没有定心,不能一门深入,可以说将来一事无成。

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法」的意思,就是一切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来;

你没有这个忍的功夫,你就会经常变换。

人无定,事业经常更换,父母当然也会为你操心,这个都是为人子女应该要避免的。

我们看到「冬则温,夏则凊」,一直到「居有常,业无变」,也告诉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应该要如何来孝养父母。

从冬温夏凊、晨昏定省,它已经逐渐告诉我们,长大之后,你的方向应该要如何的孝敬父母。

在我们日常生活起居,也应该要懂得如何来照顾自己,生活方面事业方面都应该懂得自己如何来安排规划,以免让父母操心。

能做到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一位孝子。

弟子规讲解(第二集)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从字面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

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

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象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中庸》里头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慎独。

什么叫慎独?

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我们内心也要很恭敬,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想要怎么做就擅自去做。

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个意思也是告诉我们,人要经常怀有这种警戒之心,即使没有人看到,或者在没有人的地方,这种独处的时候也要很谨慎。

孔子也说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也再再告诉我们,一个人对自己要能有所节制,同时也要懂得尊敬别人;

你能尊敬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尊敬你。

我们可以在公共场所,或者在一些很多人聚集的地方,我们也看到一些小朋友或者一些大人,没有经过同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不自禁的东摸西摸,这些都是犯了事虽小他擅为的情形。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凡是没有经过同意的一些事情,我们都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你去做了以后,有可能你闯了大祸。

有一些人他非常的好奇,看到电铃,看到这个按铃,或者有按钮,他随便一按,结果就闯出了大祸,这都有可能。

或者小朋友不晓得,在家里随便乱开瓦斯,或者电器的开关,这些也都非常的危险。

所以从小在家里,为人父母的就要告诫小孩,凡是不能做的、没有经过同意的,都不可以随便好奇,然后就去做它、去摸它、去碰它,这些不但很危险,同时也是不礼貌的。

我们再看下一句,『茍擅为,子道亏』。

事情尽管是这么小,不能做。

万一你去做,这个「茍」就是假使,假使你去做它。

「子道亏」,就有损为人子女的品德。

「亏」,就是指缺陷、不完美。

我们的人品,每一个人都希望他的道德非常的高尚。

为人父母的更期望他的子女都是很优秀的,不但品学都要兼优,课业要好,在他的品德方面,也是要非常优秀的。

所以做任何事情,我们无论大小,凡是没有经过同意,都不可以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