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936620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习题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理解性B、规律性C、整体性D、恒常性

(D)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

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C)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

A.语义编码B•动觉编码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

(C)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B)13、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B)14、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以下那项不属于韦伯(Weber)定律:

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B)15、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逻辑记忆B情绪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A)16、象棋大师和新手对棋局进行复盘的差异最能说明:

A、短时记忆系统容量有限B、短时记忆容量存在个体差异

C、组快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D、短时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C)17、完成信息从一个记忆阶段转移到另一个记忆阶段的关键是:

A.编码B.强化C.复述D.抑制干扰

(A)18、感觉与知觉最本质的差异体现在:

A.选择性B.理解性C.适应性D.稳定性

(B)19、“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属于: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联觉D.知觉后像

(D)20、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

(D)2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

A、空气透视B、纹理梯度C、运动视差D、视轴辐合

(C)22、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

着它的稳定性,这是。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选择性

(D)23、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他对于某个外界刺激的知觉结果,这个过程是知觉的

A、自下而上加工B、数据驱动加工C、自上而下加工D、知觉定势

(B)24、从漆黑的屋子马上到明亮的室外时,要过一会才能慢慢睁开眼睛,这是感觉

的现象。

A.对比B.适应C

.后像

D.

分辨

、多项选择题:

ACD

)1、记忆的三个过程是:

A、编码B、组块

C

、提取

D

、存储

ABCD

)2、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ABC

)3、短时记忆的编码形式有

A.视觉代码B.听觉代码

C.

语义代码

程序代码

)4、发散思维的特征为

A.流畅性B.变通性

独特性

敏感性

ABD

)5、知觉的特性有

A.选择性B.理解性

适应性

整体性

三、填空题: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

2。

2、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记忆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容易遗忘,这种现象

叫做序列位置效应。

3、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为绝对感受阈限。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率是—先快后慢。

5、扩大短时记忆信息量的有效途径是组块。

6、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

提取的过程。

7、当刺激止后,视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视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

后效。

8、在测量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时,多次测试中有一半次数能够觉察到感觉信号的刺激强度为

感觉阈限。

四、判断改错题:

1、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揭示并赋予整体意义的加工过程称为知觉。

对,属性与客体事物的必然联系,使我们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选择和组织感觉信息,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以解释,获得关于事物整体意义的认识,这便是知觉。

因此,知觉是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并赋予整体意义的加工过程。

3、在思维活动中,对刺激能灵活

地作出多种反应的能力,称为思维的流畅性。

5、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过度学习就是超任务量的学习,次数越多越好。

错,过度学习50%左右的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的学习呈报酬递减的趋势,即学习者从每次过度学习中所获得的回报越来越少。

3、在思维活动中,对刺激能灵活地作出多种反应的能力,称为思维的流畅性。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进程是先慢后快。

错,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揭示了无意义材料的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后来人们通过研

究发现了有意义比无意义材料难以遗忘,但其遗忘进程也是先快后慢。

5、根据记忆的内容,可以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错,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6、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可以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来解释

错,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是短时记忆中信息受到的干扰的两种形式,不能解释识记

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五、简答题:

1、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

答:

(1)时间。

艾宾浩斯发现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识记后最初级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

渐变缓。

(2)材料的性质。

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

形象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

熟练动

作技能遗忘最慢。

(3)系列材料的位置。

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记忆较好,中间位置的内容则

容易遗忘。

这种现象叫做序列位置效应,可能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有关。

(4)学习程度。

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的后继学习成为过度学习。

研究表明,过度学习50%

左右的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的学习呈报酬递减的趋势,即学习者从每次过度学习中所获回报越来越少。

(5)加工深度。

将记忆材料与已有经验尽可能建立丰富的联系,将记忆材料整理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等,都可能减少遗忘。

(6)动机。

有重要意义的、容易引起兴趣的、伴随深刻情绪体验的材料不容易遗忘。

2、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得到

知觉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初步分析后传送至大脑再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合,客观事物的整体及其外部相互关系的认识。

其基本特性有:

(1)相对性。

知觉的相对性是指我们的知觉体验不单是由刺激物体单独引起的,而是由物体周围存在的其他刺激共同引起的。

(2)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指我们在感知某些事物或现象时,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队事物或现象加以解释或判断,从不同方面加以理解。

(3)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知觉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产生知觉体验。

(4)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指我们由多种属性或部分构成的客体事物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的现象。

(5)组织性。

知觉的组织性指知觉对感觉信息选择与整合的处理过程具有主动的、系统的和逻辑的特点。

(6)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指因知觉条件的改变,知觉对象的网膜成像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心理形象维持不变的现象。

3、结合实际谈谈在学习中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一天二十四小时,人所拥有的记忆能力是不一样的,并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差异。

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选择在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学习。

(2)多重复,多滚固。

对于新的知识,如果只记忆了一边,只能形成短期记忆,过不了几天,所记忆的东西将全部忘光。

要想形成长期的记忆,一定要对知识进行反复的滚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3)注意集中。

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

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以,无论做任何事情,要想把事情做好,必须一心一意,否则效率会大大降低。

(4)运用多种记忆手段。

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1)利用联想;

2)运用推理;

3)正确组织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

其次,复习要多样化;

最后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方法);

4)适当超额学习;

5)减少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

6)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包括:

(1)问题解决的策略;

策略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不同。

(2)已有知识的数量和组织方式等;

如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效率差异。

(3)知识表征的方式;

可能影响问题的解决。

(4)心理定势;

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的。

(5)功能固着;

(6)动机;

动机强度不同,影响大小也不同。

(7)情绪;

(8)人际关系;

团体协助会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反之,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答:

1、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2、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

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

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联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6、简述知觉的恒常性及其分类。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大小恒常性: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形状恒常性:

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仍把它知觉为统一形状。

亮度恒常性:

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

颜色恒常性:

不同照明条件下,人的颜色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稳定。

7、根据遗忘规律,如何科学组织复习?

从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可以知道,遗忘的规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遗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

以上记忆的规律启示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从过程上来说,根据遗忘的曲线,复习应该及时新内容复习间隔短,旧内容复习间隔慢慢加长;

从学生个体来说,应该培养其对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认知,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

从复习材料来说,记忆的材应该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注意集

中,内容清晰有条理,分成一定的信息组块,利于学生记忆,一次学习中复习数量适宜,不能贪多求快,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材料首部分或者末部分;

从复习方法上来说,运用视觉的、听觉的

各种材料,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材

料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记忆

六、论述题:

1、论述人类的记忆系统答:

记忆的三个系统

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在瞬时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2秒.外界

信息首先经过眼、耳、口、脑、手等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如果对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

2,即5—9各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记忆广度.动作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体上为5±

2(组块),或更少一些.组块的大小,以个人的知识经验为转移,凡在经验中形成紧密联系的若干项目,均可作为一个组快,如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它虽然包含许多动作,却可作为一个组块).篮球中的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熟悉篮球技术的人头脑中,就是一个组块,但对篮球技术陌生人来说,就可能是三四个组块,甚至更多.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经过反复练习(或复述)可转入为长时记忆系统.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信息贮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的记忆,直至数日、数月、乃至终生

的记忆.长时记忆的量很大.尽管有的长时记忆是一次达到的,特别是情绪记忆,但是,从信息来源来说,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复述和再编码,使其系统化、深刻化.

一般而言,人对动作的长时记忆比对语词概念的长时记忆更持久.许多动作技能,一旦形成,

将终身不忘.动作技能保持时间的长短与识记的课题有关.同时,人对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往往是对人有重要意义的、符合人的需要的信息,被经过复述和加工而转为长时记忆.那些与以往经验有联系的信息,也容易得到长时记忆的反馈作用而被长久保持.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绪发生激烈的变化,那么信息很容易遭受破坏.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则可以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和再编码,便可进入长时记忆之中.短时

记忆也包含有来自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这两种记忆可以看作是涉及到信息的不同方面:

短时记忆涉及到处于暂时的、活动状态的少量信息,长时记忆则涉及到被相对持久地编码过的、大量的信息.

2、论述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的方法

遗忘规律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先快后慢)

增进记忆的方法

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3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强调利用记忆规律合理复习,并亲自参与实际情景中强化记忆

精细加工强调过渡学习以及要求学习者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组织策略为了更好的记忆在学习时通过列提纲,画概念图等组织策略要帮助了解新知识的结构,

首先根据艾宾浩斯曲线知识会遗忘,因此在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在学习新材料之前应该闭上眼镜重现刚刚学过的知识,以克服干扰,同时情景信息有利于帮助我们提取信息,所以应该积极投入到情景学习中(复述).

接下来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之所以进行精细加工是为了能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比如现在要你记住韩国、蒙古、乌克兰和印度,你可将这四个国家与我们熟悉的东西南北联系在一起;

记忆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可以记成副公主(复,工,组)

最后,布鲁纳提出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师要将学习材料的整体结构告诉学生,而我们的大脑也

是以类似于抽象的逻辑图进行记忆的.所以学习组织策略是不错的记忆法.

要点:

(1)遗忘的规律:

先快后慢。

(2)增进记忆的方法:

a、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式多样化、多感官参与。

b、直观形象法、图表

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